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驳《“说课”四弊》 ——与周红阳同志商榷
  • 浅析一堂历史课完整的备课要求和规范
  • 中学历史“三诱”教学模式构想
  • 浅议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利用CAI技术
  •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
  • 从《工业革命》设计谈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 让思维在碰撞中闪光--谈辩论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教师要有“钥匙”功能
  • 最新热门    
     
    专题式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结合的案例及分析

    组同学以今推古,以古推今,条分缕析,清晰透彻,让我们再次为他们的成功鼓掌。(大家鼓掌)希望通过本节中共“七大“的学习,对毛泽东思想发展脉络进行归纳,使我们能够再次领略毛泽东。

    [案例分析] 知识经济下,教育需要具有创新性、自主性、信息性、开放性、人本性等新特质。本案例体现了中学历史教育的这些新理念,教师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新的探索,将二者结合了起来,这一教学思路具有很好的分析意义。本案例分析将就案例的当肯定之处与当改进之处展开。

    本案例的肯定之处如下:

    1.调和专题式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关系。为呼应历史新教育要求,国内出现中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无论课题式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理念体现式课堂学习,都取得一定成果。但两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呈相互对立互不买帐的状态,对此,该教师进行了调和方面的努力。从所选取的专题看,紧扣教材,灵活机动,服务于课堂教学。中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本案例教师抓住了这个主阵地。从本案看,只要选题在立意和切口上得当,在操作上将过程转移到课下而将结果合理展示在课堂上,两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结合而互相服务。

    2.体验式自主性学习。传统灌输性学习,因学生没有参与知识发生和处理过程,学生对知识缺乏体验,因此常出现学生对于教师反反复复讲过甚至考评过的知识点依然陌生的“怪”现象。学生需要做中学,在体验中感受知识,本案例即体现了这一原则,每个课题成果都是学生进行研究后得出的。而本案规定2分钟左右的陈述展示时间也很有道理,它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堆砌资料,他们必须对资料充分分析,得出真正的成果,才能在2分钟之内完成汇报任务。

    3.小专题选题较好,既有历史基本学科素质如时地概念的培养,又有联系现实服务现实的历史功能观念培养,体现教师人文意识、国际意识等。如《百团大战时间与地理因素研究》,学生从1937年史实开始一直到1940年,抓住时间因素这一线索,分析国内投降危险,从而得出与教材一致的大战原因。又如《细菌战在浙江与民间诉讼》,研究范围限定在浙江,这种家乡史类的地方史专题使学生具有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动力,学生基于为民间诉讼提供史料支持的态度,搜集相关资料,体现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怀。

    4.操作上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专题研究性学习为课堂服务难在操作。这种困难,一难在对专题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的教条。许多老师将研究的全过程搬到课堂,使课堂成为典型的专题研究课,此偶尔为之尚可,但经常为之则不现实。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对象是教材章节,有课节限制和内容限制,而过程性教学效率又差,因此操作大都失败。本案例将专题研究性学习改为成果性教学,专题务求小巧,选题限定在章节,目的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样就为课堂操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技术性的保证,因此操作起来比较成功。

    5.教学资源开放。本案例教学学校网络与图书开放,因此学生有条件在规定时间内收集材料并完成资料的分析研究。本案例教学反馈表明,学生知识面比较宽,对时政的了解比较多,因此学生能将课题研究放在社会现实的大背景下进行。现代教育理念要求资源开放,资源社会化。社会化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学生迟早要走上社会,学校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完成社会化人格和技能服务的,因此说社会化是目的。而社会化又是教学的手段,在这种思想下,教学可以获得开放的资源。

    本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当改进的地方。

    1.成果展示的程序安排上可以改进。案例是集中展示,集中虽然有集中的好处,但削弱了针对性。如果将展示分散进行,在课堂进度到本知识点时再展示相关专题研究,则似更好。这样,增加了针对性,提高了课题展示的利用效率,否则,由于情感抑制,如讲到“七大”时,学生对毛泽东的热度已经消失,那么学生学习“七大”知识时就缺乏情感支持了。

    2.个别专题设计尚有改进的地方。有些专题题目太宽,如《毛泽东热现象研究》。如果将这一选题改为《毛泽东思想发展与历史价值》则更紧扣教材。有些专题弱化了教材主干,如《大生产运动与西北生态系统》,选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持续性发展思想,但它强调的是大生产运动的消极一面,课前学生既已建立对大生产运动的否定意向,这和教材对大生产运动的肯定之主流思想不符,从而削弱了学习教材的情感支持。

    3.教师最好在给学生研究专题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资料等,并在研究过程中跟踪指导。本案例中有些小组的汇报干瘪无物,象《大生产运动与西北生态系统》专题,该组组长在展示结果时坦诚地说,实在找不到足够的资料,这可以看出教师指导环节的缺失。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小专题研究,虽然不象独立的专题研究性学习那样重视过程展示,但研究过程中各个环节并不减少,相反,因为时间的紧迫性,教师指导更应加强。

    4.专题可以设计更多形式和内容。如能设计《本节编排逻辑结构研究》,可以使学生代替教师进行知识整合建立知识结构,则对学生结构思维系统思维很有好处,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帮助很大。如能设计《抗日歌曲与本节知识》,则更能拓展资源来源,增强趣味性,因材施教,体现素质的多样性。总之,专题设计是开放的,也是最值得研究的关键环节。总之,专题不能总是学科性的,应将学生的特点考虑在内,从而设计出多样的与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结合紧密的专题来。

    [结论]历史教育新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正如雨后春笋,教师要勤勉学习新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操作层次的科学人文探索,将新教育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本案例在这种探索中无疑是可喜的。本案例不虚夸,很实在,符合现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因此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当然,任何的新教育改革起初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只要我们抱以宽容和发展的心态,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