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驳《“说课”四弊》 ——与周红阳同志商榷
  • 浅析一堂历史课完整的备课要求和规范
  • 中学历史“三诱”教学模式构想
  • 浅议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利用CAI技术
  •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
  • 从《工业革命》设计谈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 专题式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结合的案例及分析
  • 教师要有“钥匙”功能
  • 最新热门    
     
    以选题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他的一生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忠勤国事。在学习“维新变法”时,教师如不加以研究直接凭借这部影视作品拟题《晚清历史反派人物——翁同和》,这就没有尊重历史,无疑会闹出生搬硬套的笑话。

      2、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新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写明“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化倾向。”这说明探究性问题的拟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需要尽力找到探究性选题与学生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联系实际,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倾向:
      第一、防止将探究性学习的选题定位在历史学家专题研究的标准上,中学生毕竟认知有限,不可能将他们等同于知识渊博的历史学家,我们选题的高度必须定位于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范围内,若盲目追求题目的深度,如将选题定位于新发现的文物古迹的考证和史学界最新动态的研究,只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泛泛而谈中起不到让学生学会研究、创造,体验研究、创造的效果。

      第二、避免盲目选题,不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备课用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将所有的学生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教育不符合学生实际,甚至有害于人的培养。对此,新的课程改革将是否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看作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到底什么是个性呢?现代心理学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对于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可拟定调查访问等实践环节多的题目,如在学习“文化大革命”时,可拟题《听父辈们讲文革的故事……》、学习七年级“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时,可尝试从今日姓氏源流考证中看民族融合的发展,拟题《贵姓何来》;对于文字功底好、有较强综合概括能力的同学可选择需广泛查阅书籍、整理资料的题目,如在学习七年级“宋代社会生活”时,可拟题《宋朝与今天‘年’习俗的对比》、在学习“隋唐科举制度”时,可拟题《中国考试制度的发展》;对能熟练应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同学可以选择需大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题目,如在学习“百家争鸣”时,可拟题《重寻“百家”梦》,直接利用网络寻访孔子博物馆、孟子故居、墨子纪念馆、孙子故园、孙武祠等,这就使一些资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选题力求科学性,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探究态度,提高探究能力。

      二、情感陶冶——力求思想性
      在历史知识的传授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其它课程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历史科学知识不只综合性强,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有血有肉、有情节,与学生联系紧密。新编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其中有“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树立为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审美情趣”、“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主义”等等。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全面贯彻这些思想教育外,在积极推进探究性学习的今天,也应引导学生从探究性问题的选题开始,在主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把它变为自己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选题《该不该感谢鸦片战争》、《三峡工程利与弊》等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建设国家的历史主任感和使命感。选题《四大文明对今天的影响》、《汉字的演变与欣赏》,可以教育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历史课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历史探究性学习中陶冶情操、升华情感、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可以从力求选题的思想性开始。

      三、学科渗透——力求广泛性
      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历史课与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有着密切地联系,如中学语文中有大量的名著名篇,要真正理解所学各篇文学作品的真谛,就离不开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历史教师可根据这些课程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选择探究性问题,在学科渗透中拓展历史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家,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一首《七律·长征》以其雄浑壮观的笔法,歌颂了面对艰难险阻的-党人乐观、执着的革命豪情,以此,我们在学习“长征”时,可拟题《读毛泽东诗词,寻访长征足迹》,在诗文的搜集与赏析中,将文史融为一体,实现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结合世界史中关于《国际歌》的介绍,可以《学唱<国际歌>》为题,将音乐引进历史课堂。此外,还可以结合-、美术及其它课程拟题,拓宽学生探究历史的知识面、激发探究热情。

      四、聚焦热点——力求时代性
      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同学在探究性问题选题时,应精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社会热点,应将这些社会热点与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相结合,寻找相互碰撞所产生的思维火花,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一位教师结合近日许多热点如“日本教科书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侵华日军遗留的毒气罐毒气泄露事件”指导学生选了一道探究题《当代中国人如何看待日本侵华的历史》。她将学生编成各文化层次调查组、各职业调查组、各年龄调查组,采用问卷调查、采访、查阅书籍等手段展开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既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锻炼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历史书本知识的延伸,将历史与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此外,师生可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时拟题《端午节的起源》;在机器人“金字塔漫游者”探访胡夫金字塔时拟题《走进金字塔》。概括地说,国外、国内,尤其是当地发生的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事件都可成为拟设历史探究性问题的重要源泉。

      总而言之,师生在历史探究性学习选题时应把握科学性、思想性、广泛性、时代性的原则,并力求四性统一,争取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从探究性学习的选题开始学会研究、创造,体验研究、创造。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