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动参与课堂,恢宏生命的热力 |
|
|
|
学生当他们还是婴儿的时候,他们是自己探索这个世界的。虽然范围有限,但他们“能看到的就看,能摸到的就用手,用脚或用嘴去感觉”。当他们长大进入学校后,他们被迫放弃了这种自发式的学习,他们不能依赖自己的探索,而只能依赖他人来学习,不能再依赖亲身体验,而只能依赖他人的语言来学习。这种体制下的学习,失去了“自己动手”、“自己发现”、“自己体验”的喜悦感。学生只有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他们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才能得以发挥,情操才能得到陶冶,个性才能得到发展。现今的历史教材从内容上看虽然简洁,但却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的舞台。比如《中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一课,《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这课主要是要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史实。如果学生被动地去接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内容,教师就很难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改如何发掘教材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如何正确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恢宏生命的热力呢?
一、用自由唤醒课堂的生命力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让人为他设计好所有的版面,他们需要在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主动获取各种经验,充分发展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那么以后发展和发挥才华的潜力就大,取得成功的机会就多。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自己生命活动的主导呢?
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前自由五分钟”活动。每学期根据教学内容和时事热点拟定“自由五分钟”的活动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每学期都有组织活动的机会,每节课也都可以参与活动。每次的“自由五分钟”活动我都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点评,指出值得商榷的地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