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简析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中考复习课教学实录如何解历史材料分析题
  • 强国梦与宪政之路——蒋介石在1943年
  •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述评
  • 1938年花园口事件研究综述
  • 阻敌自卫,功过任评说——读《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一书
  • 梁启超“做官”
  • 折腰筹款为哪般
  • 试论郑观应的史学思想
  • 最新热门    
     
    发挥整合功能,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仇恨,激起了爱国热情。

      二、中外历史的整合

        同时代中外历史的比较,不同时代相近的史实的联系,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观点分析问题的途径之一。注意中外历史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用同一标准判断不同史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归纳能力。

        如讲到1689年世界上发生了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俄国彼得一世改革、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在上课时让学生分析、比较在同一年发生的东西方的三件大事的性质、结果、影响有何不同,进一步向学生提出在中国进入康熙盛世时,落后的俄国在干什么?英国又发生了什么事?和今天各国的社会有何联系?培养了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整合入中国戊戌变法的史实。引起学生思考:同样性质的变革,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为什么日本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近代中国却落后挨打?激起了学生们的思考。

        三、历史与现实的整合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了解历史才有利于了解现实,了解事实的真相,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问题。

      在学习三大宗教的产生时,穿插进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争首都的现实问题。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城,历史上又有过“巴比伦之囚”等事件,后来又加进英美殖民主义的干预。让学生分成三组,一组代表阿拉伯人,一组代表犹太人,一组代表联合国,搞了一个课外活动,相互争辩,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让学生明白,抛开历史,简单的、凭个人感情判断的问题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根据中日《马关条约》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内容整合入李登辉、陈水扁之流宣扬的台湾早就是“独立国家”的谬论,让学生结合史实进行判断、分析、辩驳。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忘记历史就意味背叛。

      四、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历来就有“文史一家”、“政史不分家”的说法,文学与史学、-与历史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文学大家对历史的熟悉程度,远到非常人所想,历史典籍更是-家们案头的必备之物。著名的《资治通鉴》就是专为皇帝编撰、供统治之用;毛泽东酷爱二十四史,比一些专门学历史的人更胜一筹。就历史学科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了语文(文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就如同一问题,从各个侧面、各种层次来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层次。

      (一)历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语文学科中涉及很多成语、诗歌、作家以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都与历史紧密相关,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史中,成语中的历史、诗歌中的历史、俗语中的历史是学生极感兴趣的。

    初中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窄,写起作文来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如果能把历史中著名人物、著名事件都用在作文中,写作素材丰富了,下笔也就流畅了。

      成语:如“围魏救赵”与战国七雄,“焚书坑儒”与秦始皇,“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与楚汉战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与赤壁之战,“罄竹难书”与武则天……。在初中一年级,用一个成语一节课的办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不论遇到什么成语,学生都要探寻成语背后的故事的好的学风。

      诗歌:诗人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其中“《三吏》”“三别”等名篇都是安史之乱前后历史的真实写照。其实很多诗人都有以史喻今,感史伤怀的诗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宋金战争时陆放翁的心愿;“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诗人分析吴三桂降清的原因;“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对陈后主辛辣的讽刺;“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誓不降元的原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杜牧虚拟的三国史……

      俗语:民间的很多俗语、歇后语也记载了历史,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三国历史;“露马脚”和朱元章建立明朝有关……

      (二)历史与-学科的整合

    -学科和历史学科是孪生姊妹。-学科就有社会发展简史,诸如三次科技革命、初级阶段理论在内容上和历史是相同的。历史为-提供事实依据,-为历史提供论点,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学习不同社会阶段的更迭时,要用-学科中的观点来分析、判断;在学习历史人物、农民起义时,要站在-的高度上认清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尝试分别用-学科和历史学科的方法来回答同一问题……都是整合-学科的好方法。

      (三)历史与数、理、化、生、地各科的整合

      历史中的文化、科技史有详实的史料,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创立者、定理的提出者等。如牛顿与力学、毕达哥拉斯与勾股定理、法拉弟与电学、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至于微积分的提出、进化论的论著中惊人的有二人同时做出贡献,让学生在学习相关学科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百科全书般的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有了兴趣,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很容易就体现出来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黄河下游经常改道,结合各朝代不同时期的地图,使学生明白沧海桑田的道理。

      五、历史与时事的整合

      据“焦点访谈”报道,广州出现了一种地图,中印边界是以“麦克马洪线”为界的,当时正好初二学到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时遭到帝国主义侵略一节,通过整合,让学生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当美国等北约国家对南联盟进行轰炸时,初三学生正学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南斯拉夫所在的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这个称谓从何而来,在课堂上,我顺便介绍了南斯拉夫的由来、分裂、民族构成、战略位置等,学生们发现,原来历史中还有很多新奇的东西。

        六、历史与娱乐的整合

        有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当杨振宁博士从飞机上下来的时候,受到隆重的接待,这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道:“不知他是唱什么歌的?”的确,不知是教育的失败还是新新人类拒绝教育,今天知道“小燕子”的人应该远比知道秦始皇的人多。能不能把教育与娱乐结合起来,让学历史也如看电视一样,不知不觉地尽情参与进去。

        中央电视台有个益智类栏目“开心辞典”,江苏电视台有个栏目“夺标800”,广东、重庆的电视台都有类似的栏目。据我不完全统计,单以学科而言,历史知识约占70%,经过细心收集,同时自己也模仿出了些题,在课堂上模拟场景让学生回答,收到惊人的效果。如联想题:“1、电影 2、起义 3、九九 4、节日”猜两个字,刚好课上到“工农红军的创建”中的南昌起义,经过讨论反复尝试,学生答出了“八一”的正确答案。又如联想题:“1、北京大学  2、赫胥黎 3、《国闻报》 4、《天演论》”学生们马上就知道答案“严复”。

        电脑游戏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尤其是男生。对游戏的态度,放任、禁止,都不是好办法,只要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学到了知识。以历史学科为例,《红色警戒》系列、《盟军敢死队》系列、《三国群英传》系列等都有史实穿插其中,特别是《地雷战》等国产游戏,既有史实,又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如果历史老师将着眼点放在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文化素养的提高上,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整合各学科知识、整合时间、空间,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基础地位和“百科全书”的特点,历史课堂教学一定是人人乐学,个个肯学的,课堂教学也会趋于优化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