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历史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
  • 如何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课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 《拿破仑法典》为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修正案
  • 精典演讲撑起中国宪政的九大支柱
  • 张之洞与中法战争
  • 南宋议和杂谈
  • 三八线与十七度线——朝战和越战期间中美信息沟通比较研究
  • 浅谈乡土教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 浅谈课前提示的教学作用和使用
  • 最新热门    
     
    初探角色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思考题和题集题相同,但必须围绕相关的主要知识点。下次上课时,在复习前面知识的同时,教师把甲同学的命题筛选后让乙同学回答,相继抽几个同学的命题以同样的方法让其他同学回答。直到把上次课的主要知识点提完为止,历时一般5分钟左右,这主要是简单的、跨度不太难的命题,而大型的、复杂的,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命题,则放在晚自习进行,历时一般10至此20分钟不等,余下的约30分钟自习就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复习和巩固旧知识,预习新课,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开始学生觉得压力太大不易适应,一旦坚持一段时间(一至二周)后,学生做起来并不困难。

    第二:角色理论应用在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是高二年级五班,全班62人,把他们按统计学的方法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30人,B组32人,如果单纯让其中一个组作实验组,另一个组作对照组,那么实验结果就会产生人为的误差,因为,这样做起来实验组的兴趣高,而对照组的兴趣低。为此,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A组30人为实验组,B组32人为对照组,即A组30人,在半学期的学习期间,教师每授完一次课后,参加命题;B组32人不参加命题。待半期学习内容学完后,给全班同学五天的复习时间,由教师组织全班测试,题目要在实验之前已命题完毕,评分由一人统一完成,所得分值作为实验分析的内容;第二阶段以B组为实验组,A组为对照组,学习完本期后半期学习内容后,进行同第一阶段一样的实验,所得分值也作为实验分析内容。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习惯于把前半学期的学习放松,而后半学期抓得紧。为了防止因此而出现人为的误差,在实验前明确告诉学生,两次考试成绩各占该科总评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具体实验结果见附表。

    由于高一年级五班的特点是优生少、后进生多,故做实验时,除去了少数优生,选取了49人作为实验对象,这样A组和B组分别为25人和24人,在同一学期前后半学期进行实验,前半学期是学习《世界历史》下册第一章至第四章,后半期则学习第五章至第七章相关内容。

    少数优生另采取“导向性”教学方法。

    参加命题成绩与未参加命题学生成绩分数比较

    参加命题学生                   未参加命题学生组

    (实验组A组25人)           (对照组B组24人)

    X1            X12                     X2              X22     

    77.0         5929.00          73.03        5372.89

    84.6         7157.16          70.2         4928.04

    70.6         4984.36          69.2         4651.24

    69.0         4761.00          77.5         6006.25

    68.6         4705.96          76.1         5791.21

    76.5         5852.25          71.8         5155.24

    74.0         5476.00          65.2         4251.04

    79.6         6336.16          71.6         5126.56

    66.5         4422.25          69.6         4886.01

    86.7         7516.89          70.6         4984.36

    78.8         6209.44          64.4         4147.36

    72.2         5112.84          73.2         5358.24

    81.1         6577.21          71.1         5055.21

    79.4         6304.36          74.2         5505.64

    65.6         4303.36          67.1         4569.76

    75.3         5670.09          73.6         5490.81

    67.9         4610.41          69.7         5416.96

    62.6         3918.76          68.8         4858.09

    68.0         4624.00          65.2         4733.44

    87.2         7603.84          72.9         4251.04

    70.1         4914.01          65.4         5314.41

    65.6         4303.36          75.4         4277.16

    74.0         5476.00          64.0         4096.00

    88.0         7744.00          75.9         5760.81

    77.3         5975.29                              

    1866.2       140588.00        1694.5       119987.80

    t= =2.387,取双侧检验界得出:

    t(0.05)(49)=2.009     t>t(0.05)(49)   得P<0.05 表明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第二阶段(下半期)

    参加命题学生成绩与未参加命题学生成绩(分)比较

    参加命题学生               未参加命题学生

    (实验组B组24人)        (对照组A组25人)

    X1            X12                     X2              X22  

    84.0          7056.00           72.6         5270.76

    73.3          5372.89           70.0         4900.00

    72.2          5212.84           63.0         3969.00

    75.8          5745.64           80.2         6432.04

    74.3          5520.49           76.8         5898.24

    83.0          6889.00           72.0         5184.00

    66.5          4422.25           62.0         3844.00

    87.0          7569.00           69.3         4802.49

    83.0          6889.00           72.0         5184.00

    87.8          7708.84           73.0         5329.00

    66.5          4422.25           65.0         4225.00

    82.0          6724.00           79.0         6241.00

    67.6          4569.76           70.0         4900.00

    72.5          5256.25           70.0         4900.00

    71.0          5041.00           65.4         4277.16

    62.0          3844.00           76.2         5806.44

    65.0          4225.00           63.0         3969.00

    86.4          7464.96           68.0         4624.00

    72.6          5270.76           65.3         4264.09

    61.0          3721.00           76.1         5791.21

    77.0          5929.00           67.0         4489.00

    93.1          8667.61           78.1         6099.61

    80.5          6480.25           64.0         4096.00

    86.0          7396.00           62.0         3844.00

                                    68.0         4624.00

    1830.10      141397.79         1748.00      122964.04

    t= =2.139,取双侧检验界值得出:

    t(0.05)(49)=2.009    t>t(0.05)(49)    得P<0.05

    表明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可以认为参加命题组学生成绩优于未参加命组成绩。

    第三:角色理论应用后的效果评价

    通过两组实验均得出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加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处在一个班中,在命题的过程中,实验组对对照组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或者在第一阶段实验中,A组同学参加命题之后,其中有不少同学觉得实验过程中自己命题的这种方法对他或她在学习上有所帮助,在第二阶段实验过程中,他或她继续使用自己命题这种学习方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A组在两名同学是这样做的。等等这些都是客观的作用。可想而知,在有促进作用的基础上都还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说明学生自己命题这种角色互换性扮演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

    四:角色理论应用在教学实践后的思考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自己命题的过程是学生重新思维的过程。在教师的讲课道明目标,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为了命题,这样就促使学生主动看书、练习、反复思考,扩大思维才能达到目的。这个过程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习重点更为突出。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自己命题,使其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取得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自己命题,学生体会或尝试了当教师的感受,学生有了更浓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自己命题,学生体会到学习有所得的喜悦,学生有了一本新的、自己编定的题集,这不同于书刊杂志,实为课本的压缩,达到了把课本读薄的效果,为复习迎考带来了方便。

    综上所述,在目标教学中辅以角色扮演学生自己命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经过初步试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孟庆茂 《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讲课提纲》 北师大  98年1月

    张厚粲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北师大  86年10月

    冯忠良  《结构化与定向化教育心理学原理》 北师大  86年10月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陕西师大 3-5 期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