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网络时代整合课程的实践思考与评价洋务运动(2)
  • 浅析中学生心理因素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网络时代整合课程的实践思考与评价洋务运动(1)
  •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及参加新教材、新课标学习的心得
  • 常用历史教学的课堂设计模式与方法
  • 天人同德,和谐发展 —— 中学历史教育追求的灵魂
  • 史论结合的简单化及其纠正
  • 习题设计简单化及其纠正
  • 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课堂思考题的设计
  • 最新热门    
     
    课堂提问的简单化及其纠正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方式,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要适时适量,并针对学生实际。但实际情况是:提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提出的问题简单化。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着两种简单化现象,一是提问只是简单的判断,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等;二是在教材中可以不加思索地找到现成结论。长此以往,将给学生以误导:历史学习就是简单地划书背书,历史学科不须要思维活动。不久学生便会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

    我认为对课堂提问应有新的认识。首先,在学会学习思想的指导下,提倡师生双向提问,真正体现提问的功能:启发思维、巩固知识、反馈学习。例如,在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教师提出:我们为什么称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而学生则提出:什么样的变化可称得上历史性巨变呢?在辛亥革命中又有怎样的具体表现呢?由此可见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无论对学还是对教都有启发。其次,提问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兴趣才会积极思考。例如,学生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情况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通过逆向思维、设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设问的切入点是马戛尔尼来华访问,要求通商事宜。这一节内容在教材中虽属小字,但学生很感兴趣。“假如马戛尔尼来华时,中国的乾隆帝同意对英开放部分通商口岸,中英的贸易关系会有什么变化呢?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呢?”学生反映异常热烈,有的说中英可以建起平等的贸易关系,中国有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说乾隆帝是不可能同意开放的,为什么?因为皇权专制;封闭的自然经济存在;还怕开放后内外勾结威胁统治;自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