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论宋庆龄妇女解放思想及实践
  • “故事时间”教学实践初探
  • 关于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 创新教育与历史教学中的“三联结”
  • 以“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 试论历史学习方式及其变革
  • 让初中历史教学步入现实生活
  • 教学案例——容易上手的“真科研”
  • 谈谈教学案例的写作
  • 教学案例的形成过程及结构
  • 最新热门    
     
    创建历史研究性课题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课题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和确定课题,采用个人或分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过程及内容、方式、结果,都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学生对研究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负主要责任,他们真正地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4.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和学习并非一定要求学生达到“发明”“创造”的标准,而更重视研究、学习的过程,强调综合和运用。它要求学生去发现所学学科知识的联系,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定课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知道除课本外,还有很多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可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使他们在今后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达到“发明”“创造”的境界。

    二、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模式

    1.搜集文献资料。根据课题的要求搜集、利用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通常是把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并得出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服务,如“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如何看待五四精神”等课题。

    2.写论文。根据课题确定题目和涉及的范围,在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应该包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对课题的分析论证及得出结论,并可附上资料来源或参考书目。如“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等。

    3.开展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通过对企业、学校、家庭等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分析相关材料,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等课题。

    4.写人物小传。有些课题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和搜集相关材料,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进行研究,然后以人物传略的形式,概要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如“世界近现代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传略”等。

    5.讨论思辨探究。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的题目,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交流,并将多种不同观点或论点引导组织学生相互辩论,并有史有论地作出总结,使其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如“评价拿破仑”、“我国古代史上著名-家的评价”等课题。

    三、研究性课题教学的一般程序

    1.参观考察、开设讲座。提供选题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研究性课题的研习兴趣和动机。

    2.指导选题。进行研习方法的辅导,让学生确定研究和学习的课题。

    3.组织研习课题组。按照规范制订计划和课题方案。

    4.实施研究。搜集资料,获取数据,争取有关人员的指导。

    5.写研究报告。处理信息,探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6.交流和研讨。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研讨,也可组织专家对成果进行评审,让学生参与答辩。

    四、研究性课题研习应遵循的原则

    1.小组化原则。为了保证研习的有效展开,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研交流能力,通常以3-5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采取学生自愿结合为主,教师在必要时给予适度调控,使相同情趣、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一个合理的搭配,确保小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

    2.自主性原则。在同一班级中各小组可以有相同的研究课题,也可以选不同的研究课题,允许每个小组有各自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活动课的主角。学生在活动课中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他会由衷感到创造的快乐。从中学生能体会到集体力量的重要,同伴合作的重要,体验到成功与挫折的经验和教训。

    3.指导性原则。每个小组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开展研究活动的需要,由小组自己聘请有关人员担任顾问,但所有主要的、具体的研究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决定。

    4.特殊性原则。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以强调社会化和个性化高度统一为特征的。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保证研究性课题研习活动的社会程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充分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研究性课题的研习充分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差异性决定了个性发展的特殊性。

    五、研习过程中应处理好几组关系

    1.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新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设计的研究性课题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要求我们要给学生发挥更多的“自主”“自理”作用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应是倡导者和指导者,不可一切包办代替。

    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研究性课题的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同。但形式必须服从内容,必须按客观条件的许可开展一定形式的活动,并须立足本校、本地、本人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实施研习活动。

    3.校内与校外的关系。新大纲中的研究性课题强调社会性、实践性,走出学校,到社会去争取多方支持,充分发挥社会历史教学资源的作用,以使研究性课题的研习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明显。具体安排上,应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

    六、关于研习的评价

    1.评价的特点。要体现重过程、重运用、重实践、重能力的特点;体现随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的特点;体现指导思想的特点。

    2.评价的主要环节。开题的评价和指导:在学生确立课题之时,对所选课题的可研究性、研究价值和研究成果的达成进行基本评估,给予学生课题研习必要的方法指导。中期检查和指导:由于十分重视学生对过程的参与,所以必须十分重视过程的检查与管理,在学生课题研习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检查和指导。结题的评价:应采取客观评定的方法,允许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将研究性课题进行到不同的阶段,取得不同的成果。只要学生围绕课题认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即使未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也要给予成功的评价,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3.结题应交的材料。包括:开题报告;研习记录;过程资料;总结性成果,如论文、报告等;参与人的体会总结。

    总之,新大纲中的研究性课题是按教育部在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课程要求设计的,它对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此外,对深化历史学科的教育改革、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摘自:《历史教学》2001.6.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