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说课的基本要求
  • 关于说课及评价方案
  • 如何说课
  • 说课意义、类型、内容
  • 浅谈说课的内容、要求与评价(编者注说课格式)
  • 谈谈何谓“说课”及其基本要求
  • “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 浅淡历史课导入语设计
  • 谈谈历史“说课”
  • 历史图片在“课程整合”中的使用
  • 最新热门    
     
    培养学生兴趣,形成和谐的历史教学

    ,主要任务为出题及评分,其它三组为竞赛组。那么老师在这其中起什么作用呢?老师主要是帮助裁判组制订规则,指导裁判组确定出题的内容及形式,可见老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组织竞赛,这里学生是竞赛的主人,真正体现了课程改革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最后,我们将这次复习课搞成了类似中央台“开心辞典”模式的历史竞赛。参赛学生积极回答,同组学生互相鼓励帮助,在竞赛中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协作、互助、创新等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渗入到历史课堂教学。竞赛教学法还有很多模式,如:历史成语大赛、唐诗宋词朗诵比赛、历史短剧比赛等等。

        历史课的多学科交叉法

        历史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在历史课中完全可以与别的学科进行交叉教学。目前徐州二中就进行了历史课的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多学科交叉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在日常教学中就注意利用历史学科的综合性进行交叉教学。比如说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除此之外,我还尝试着将艺术课引入历史课堂。例如:在讲到书法的时候,我就请几位有书法根底的同学写几幅不同字体的字,使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不同的字体;在讲述《元朝的统治》时,我利用歌曲《天堂》为学生创设出蒙古草原的情景,从而导入新课。在这种多学科交叉教学中,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仅仅具有本学科丰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多涉猎其它学科,利用其它学科一些有益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来丰富历史课堂,这也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历史课的对抗式讨论法 (辩论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动的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并由学生代表和教师共同组成评判团。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观众自由提问。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友好交往和战争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友好交往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历史课的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具体做法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老师归纳总结。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并有一定的诱惑性,能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一个学期要保证每个学生被抽中2—3次,至少要抽中1次。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不公布),记入平时成绩。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作书面回答和写在黑板上,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所以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和谐的历史教学场,正是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的契机。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