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快乐历史教学
  • 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五个阶段
  • 如何收集与整理网上的历史资料
  • “按组活动”教学模式实验报告
  • 学生讨论过程的“自我发现”
  • 开发家庭课程资源“三部曲”
  • 浅析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分层目标
  • 毛泽东早期的教育实践
  • 从中西方比较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 唤醒、发掘、提升学生的潜能
  • 最新热门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深,只见事件不见人物。实际上“当祖先创造历史的鲜活形象被人为分割成历史概念的时候,历史本身即被窒息了,教育实践者的主体也被窒息了”③。教材枯燥的叙述,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不要说调动学生的兴趣了。
    2、教学方法——僵化呆板
    造成学生不愿学历史的原因还在于教学方法的陈旧与单一。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师也许不多见了,但一种教学模式一旦被固定下来也就很难改变了。在教学中,大多教师都是充分挖掘历史事件的背景、淡化事件的经过,深刻分析其历史影响。这种重两头、轻中间,重结论、轻史实的做法势必让学生索然寡味。如果课堂上教师在重两头的过程中,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和结论,对学生来说,听课也就成了一件苦事。没有乐学,思维的火花怎能点燃?
    3、应试教育——左右为难
    现在的高中文科学生,普遍反映学历史好累,其原因之一是高考命题往往把学生当作假想的敌人。高考是指挥棒,“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怎样出题,我就怎样编题,结果致使学生陷入题海,不能自拔。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历史学科从原来的“3+2”模式到“3+文科综合”,再到现在的“3+大综合”模式,历史学科在高考总分中分值比例的下降,学生就更不愿意学习历史了。
     4、功利主义——推波助澜
    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功利主义日益盛行,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也是如此。据对高二年级600多名学生的调查,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学了历史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没有用处,可以不学。即使在文科班,也有很多学生认为是为高考而学。 历史只是学生通向大学的一块敲门砖。到社会上、特别是学生家长中去进行调查,认为历史不必学的比例会更高。④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使本来就难学的历史更没有市场,也使曾经饱受蹂躏的中国人也许最终传统不知道“那个欺负了我们的人是谁”!(据调查,只有31.8%的青少年知道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而大多数青少年认为是八国联军。⑤)
    三、应对策略
    要改变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必须首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1、苦练内功,提高素质
    目前历史教育问题的症结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限制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是教师的知识视野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是教师的历史素质制约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自我学习和自身提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确立教书的本质是教人,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多给学生一些独立判断的时间,空间,促使其发现、判断、应用,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善于探索发现、比较判断、灵活运用。这样,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独特的深入历史表象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学生,就能使历史这一古老的学科充满活力和生机。
    2、挖掘教材,充实内容
    历史教材虽有诸多不足,但如果教师能深入研究,努力挖掘其中的闪光点,也就能使教材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穿插历史人物的事迹,把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光辉业迹引入课堂,让原本枯燥的历史课成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同时,还要十分重视挖掘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当今时代人们关心的话题与历史相对照,在分析、比较、判断中深化对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理解,使学生不仅成为知识的受益者,而且使他们能感知人类生生不息的思想、行动的轨迹,受到-的、伦理的、审美的思想教育,从而深化历史学科的内涵。
    3、调动已知,触发情感
    情感作为主体对自身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体现的一种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其主要心理成分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主体自身的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二是在上述需要满足和价值体现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评价、移情和选择。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动机及对历史事物的态度、评价即体现了他们历史学习中的情感。调查表明,高中生为历史“动情”的人数比例较高,有64.2%,亦有32.4%的人无此经历。在情感类型上,高中生一方面比初中生更偏于理性的层面,具有爱国主义情感、为真理而献身的情感的人数比例上升;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因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不理解、误解,或受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产生“有问题”的情感。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在进入历史课堂学习时,头脑中决非一片空白。由于以前的生活与学习经历,他们对历史已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认识,也就是说,其主体心理上已有一个“前认知图式”。如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526位中学生有占31.9%的人已从电视中获得,有26%从电影中获得,有16%看课外书得知的,有12.5%从家长那里得知的,有10%从老师处得知的,有2.5%从同学那里得知的。⑥西方教育学家卡尔·罗述斯有一段名言发人深思:“凡是别人教给的东西,相对的都是无用的,对自己的行为极少或竟根本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都是自己发现并化为己有的知识。”因此,依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已有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触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对原有知识作深入理解或纠正偏误。
    4、改进教法,活化课堂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活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率。调查表明,按喜欢程度的百分比递减排列,学生对列出的8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依次为:“配合教学到博物馆或遗址参观考察”(69.4%);“老师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58.2%);“希望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也参与教学”(44.2%);“我们进行活动,如角色扮演等”(39.1%);“研究历史材料,进行问题研究式学习”(24%);“老师一人讲,讲得生动就行”(15.4%);“老师直接告诉我们答案”(10.3%);“老师划重点,学生背熟重点”(6.7%)。⑦
    几年前,我们就把电教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我们一是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存的优点,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二是利用多媒体大容量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多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因材施教、分层提高在历史教学中真正得到实现。三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按学习的知识基础水平把相关资料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的补充资料组成有机整体。这样,可以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加深和拓宽学习,使他们可以自主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四是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的特点,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实践,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我们还利用日益丰富的网络资源,开设了历史学科的研究性课程,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通过INTERNET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加工,建立自己的历史专题网页或网站,使课堂里、书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道理,通过课外活动得到印证、启发和补充,通过人体多种感官功能得到更生动、更鲜活、更深刻的体验,铭刻于心,融进血肉。
    此外,我们还在教学中运用“故事新编”的方法,根据一个重要知识点选择有助于理解、加深和保持这个知识的生动史实编成历史故事,采用“戏说”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一做法的案例已被收入我校编撰的《登天的阶梯》一书中。)
    总之,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的历史教学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做好中学历史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使历史学科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尽职尽责。
                                                                    
    ①茅家琦《史海闲话·序》,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第一版
    ②⑥⑦《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北京市“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对策研究”课题组,转引自“史海学苑”网站(xzlin.126.com)
    ③祁成军《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7期
    ④何国前《历史的突破:关注人本身》,《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7期
    ⑤何成刚《社会课程改革,能否一路走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7期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