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课堂教学“活”才是精彩
  • 从一堂课的教学看教师的主导作用
  • 如何收集与整理网上的历史资料
  • “按组活动”教学模式实验报告
  • 学生讨论过程的“自我发现”
  • 开发家庭课程资源“三部曲”
  • 浅析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分层目标
  • 毛泽东早期的教育实践
  • 从中西方比较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 最新热门    
     
    浅谈设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

    题设置一个情境,使学生身处其中,感同身受,平时找“为什么”并及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其次,支持学生创意回答,引导学生思考。最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设疑讨论,启发思维。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一种归的

    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一位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位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而且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设疑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设疑讨论,形式多种多样,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内容都可以问题化。例如:讲《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节,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2、“冷战”政策开始实施的标志是什么?3、“冷战”政策能够实行的原因是什么?4、美国政府如何推行“冷战”政策?5、“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6、联系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暴力事件,谈谈对美国霸权政策的认识。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教师能帮学生抓住要害进行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将两个或以上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质疑讨论。例如:讲完罗斯福“新政”和德日法西斯专政后,可提问学生:20世纪30年代,同样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为什么美国实行了“新政”而德日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设问后,可提示学生从历史根源,-体制和经济根源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已见,集思广益,最后统一了认识。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又接触到新问题,知识面拓宽了,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知识框架,有意识地挖掘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三、设问解疑,提高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历史地图进行设问解疑,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和概念,发展智能,提高历史学科综合能力。例如:讲隋朝开凿大运河时,可以根据历史地图《隋朝大运河图》提问:1、隋朝大运河是哪一年开凿的?南北起止点在哪里?是今天的哪两座城市?2、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少公里?沟通了几大水系?流经现在的哪几个省?3、由此往南,隋朝大运河可分为哪几段?其中沟通黄河与淮河的哪一段运河?哪一段运河全长在今江苏省境内?4、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大运河开凿后发挥了哪些作用?5、有人说隋朝灭亡就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你同意此观点吗?若不同意,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大运河至今还在造福人类,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发挥作用的古代工程吗?以上问题看似很多,但层层相扣,具有内在联系,学生必须综合动用-、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才能分析、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地图找出存在于课本中的隐性知识,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画现象,认识到历史事件内在的多方联系,思路开阔,收获颇多。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历史教学中就一定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思维,提高素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此论文获市第六届中学历史论文评比二等奖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