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课堂教学“活”才是精彩
  • 从一堂课的教学看教师的主导作用
  • 浅谈设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
  • 浅谈中学历史创新教育
  • 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价值
  • 在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 尝试历史到现实的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中的一处设计
  • 自强与求富
  • 从中西方比较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 最新热门    
     
    课堂游戏初谈

    ="TEXT-INDENT: 18pt">从教材里举个例子说明吧,虽然教材快换新的了。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中关于北伐战争发展迅猛的原因,有三点归纳,可以作为学生背教材游戏的好素材。第一段,学生不用一分钟时间短的只需半分钟就可以把这65个字背下来。为什么学生能这么快呢?因为我在讲课过程中对北伐方针理由讲的很透,从秦始皇之远交近攻到北伐地图之解说,用故事、兵法、幽默等方式给出,他们头脑中已经建立清晰的时空概念,看似让他们机械记忆,实则以理解记忆为主的记忆。面对我对他们过目成诵表露出的惊喜,他们更是面带红光。我评议了两种意思:一,你们都很学好;二,听课有利于记忆。

    然后我让他们背第二段,效果明显低下去,而且学生之间呈现出个性的差异来。该段达112字,文字多了,又似乎有点杂乱无章,对背诵的要求固然也就高了。记忆技巧好的学生,能发现本段其实是一句总叙加三个例子,这样分一为四,文字瞬间条理很多,很方便记忆了。我点出记忆的窍门来,困惑的学生茅塞顿开,脸色是阴雨转个艳阳天,一悲一喜,一悱一启,效果出来了。

    2.你描述我来猜。这是从电视上学的,随便让三个学生上来,一个在黑板上写出历史名词(人物、地点、事件等均可),一个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面对大家根据描述把谜底猜出来。要求很简单:必须是本册或本章节的知识点,描述不得出现名词中词语,且要用历史来描述。出现描述不成功的和猜不出的,要给以相应的“惩罚”:或学动物的叫声或拿个动作或接受历史小测试等,猜中两次的和描述优秀的大家鼓掌嘉奖。

    这其实是个连环考试,写的考描述的,描述的考猜的,而观众们是审核者。这个游戏有以下好处:(1)考察知识遗漏点。由于把此定位为游戏,所以参与者尽量难倒下家,以便他出丑,这样他们就绞尽脑汁寻找对方知识遗漏点。(2)强化知识点。知识在玩中笑中学,就使知识具有了情景的衬托,这样可以被强化。(3)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大方的心境是学习历史所需的心理素质之一。(4)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师角色。课堂气氛活跃,可以增强学习意识和效率。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换为游戏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中的孩子王,拉近了师生感情。(5)丰富考试和提问的形式,使这两种冷冰冰的教学方式具有了亲切的新形式,学生易乐于接受。

    3.击鼓传花。形式可以多样,如可以固定一些题目,击鼓传花到谁那里则他就要回答一题或解释所以然,回答不出者必须设计一新题,或完成其他额外的作业;也可以不确定任何题目,而是历史知识要点的复述、历史故事的讲述、教材内容的熟练程度等等不一而足。这种形式可以达到全员参与,且不用调动-就自然澎湃。没有一个学生愿意抓住回答问题的机会,因为花落谁手本身就说明一种失败,他们乐于刺激地看到别人中标的,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不用发动,他们就自觉投入进去。

    学生对历史教材具有功利性的拒弃心理,这导致他们很少主动看教材,一般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匆匆突击一下,而平时,最多只能保证上课看看历史了。历史是门不宜多考的学科,考试多了,应试教育的色彩太浓,不利于自己进行教学改革,另外这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虽然考的好了,其实兴趣并不见提高,且还有其他作业较多科目老师的怨言等等。如何在不增加作业和考试的情况下让学生去看教材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不是课堂提问,而是一些巧妙的游戏,如击鼓传花的方式促使学生关注教材,可以使学生在争胜心的驱使下自然提高自觉和兴趣。

    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游戏材料:先给出一些直接出自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情感点,尽量搀杂趣味、刁钻和隐蔽,让学生在击鼓传花的气氛中回答,回答不出者被开除游戏,但必须把教材相应地方通读一遍,然后接受大家考核和评议,才可以重新加入游戏中。如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可以分章设计。此以第一章为例说明。举一些如下例题:第一章标题?为什么说是十年对峙(时间、内容等)?文家市和三湾在哪个省?说出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话完整的文字和意义?秋收起义的教训和经验各是什么?八七会议地址在汉口什么路多少号?八七会议“推陈出新”之新有哪些?苏维埃政府发给农民的田证什么样子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具体是几月(只能在插图中发现)?当时台湾有革命根据地吗?九一八事变在第几页?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原文如何?第三节有几个抗日救亡运动事件?它们时间顺序?抗联领导人都是谁?吉鸿昌是哪里人?多伦在哪里?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有对大方面的理解,有对地图和插图的留意,有归纳,有细微文字处的训练等等。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预定效果是可以达到的。

    4.谜语诗歌等。这类人文素材的引进,我归其为游戏,是因为它如奇花炸开,令人耳目一新,不但能起着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且认知含量高,使学生在认知中快活,与游戏的效果等同。

    历史谜语很多,形象生动的精谜也不少。如讲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引用这一谜语:谜面“日本投降的原因”,要求打一中国历史名人,谜底一般有苏武、屈原、汉武和共工等。学生猜谜底的过程是个思维很活跃的过程,他们必须熟悉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又必须熟知整部中国历史。这一授课环节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大有裨益。

    历史诗歌更多,俯拾即是。讲人民-解放南京,可以录用毛泽东《七律·人民-占领南京(19494月)》这首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之句,可以问典故和实指,如设计有关南京的历史归纳等,方法多样,总之不能简单引用,要发挥诗歌的课堂价值。

    游戏,是打破现在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厌学和恐惧等噩梦的好方式。我们通过游戏将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只要关心学生,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本、欢乐和-,学生也将因此展现与他们的青春岁月相称的风采。我们将发现,原来教学的途径这么宽广,我们的创造这么活跃,“学海无涯苦作舟”原来可以这样说:学海无涯乐作舟,原来游戏也是门学习的学问。

    2004/3/23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