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开放――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的与实践
  • 浅议学生自主性个性品质的培养
  •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主体意识
  • 关于中学历史创新教学的理性思考
  • 面对史地“综合 ”,我们将如何应对?
  • “3+X”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下的历史教与学
  • 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中国古代史学习中应注意的知识盲点
  • 构建自主探究型历史课堂
  • 情景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最新热门    
     
    历史课堂教学中多种学习情景的创设

    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想象过程中,感情、世界观的自然流露,从而达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的完整和谐。

    (2)再现法 再现法,即利用影视作品及其它资料,更多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直观、具体生动的再现历史画面,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上例《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可选《甲午风云》中的情节,如《鸦片输入与禁烟运动》一课可节选《林则徐》中情节,《-党坚持敌后抗战》一课可节选《狼牙山五壮士》中情节等等。特别是反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影片资料更多,历史故事片和带历史性的故事片是历史教学中可经常运用到的直观教具。

    (3)情意法 教师用美的语言感情至深地讲述历史事件,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抓住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进入角色。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最容易理解和掌握讲授内容。在这里,教师的情感语言是举足轻重的。如教师讲“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悲愤之情,声泪俱下,言于溢表,学生无不为之动情,这样比老师毫无感情,语言干马,照本宣科,讲者无劲,听者乏味,效果好得多。

    二、人物情景的创设

    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内容,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可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提高思维能力,懂得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进行道德品质和情操的陶冶。将陌生的历史人物熟悉化,将遥远的历史人物近距离化,创设了有备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认清是非树立爱憎分明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启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描述法 描述法是历史人物的本质特征、外貌状态进行绘声绘色、具体生动的描述,使鲜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深刻的认识。如古代史秦始皇,可以通过描述秦始皇目光烔烔、虎视眈眈、头戴冕旒,身穿龙袍,一手指前方,威严而傲慢,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流露出当年威征六国,一统 勃勃雄心,画出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和神韵。

    (2)简介法 简介法是展示历史人物的真实照片、画像,简单了解是什么人物,在历史上做出了什么重要事情。如果是学生比较熟悉,不学课文就有知道是谁的历史人物,可以由学生自己简介。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这一课文中,孙中山的照片、画像,学生一般可以识别。这样展示出来,可以由学生回答,这是孙中山,他主要是领导了辛亥革命。再由教师设疑,孙中山怎样领导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下一段知识的学习。

    (3)评价法 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观察、分析,做出客观的评论,有利于积累思维材料,提高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学习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以及汉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的动荡,他颁布“罪已诏”,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又是一位知错能改的皇帝,培养初一学生初步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带有矛盾的学习情景,创设“问题情景”目的在于启迪学生思维,使已形成学习需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而依据则是看教师能否在教学中提出矛盾,用“问题”去激发学生,引起其思维活动,将平铺直叙的知识问题化,创设出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链。

    (1)启迪法 着重在于教师“启(发)和(诱)导”,激发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常常 有意识联系有关的旧知识,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这样不仅起了温故知新,以旧带新的作用,同时,也在由此及彼、由旧及新、由浅及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联系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如(联系旧知识)1876年第一国际在完成自己伟大历史使命后宣告解散了,(提出问题)为什么过了十三年以后(1889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国际――第二国际?

    (2)讨论法 思维往往是以矛盾为序端展开的,思维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教学过程本身是学生认识事物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因此,要采取一切手段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始终牌积极活跃的状态。如《中英鸦片战争》一课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提出: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我国在-上、经济上有什么影响?战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什么变化?此后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分析,比较这些问题,把教学内容逐步引向深入,课堂比较活跃。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史实的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老师平铺直叙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3)辩论法 同讨论法一样,辩论法加深学生对史实了解,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只不过是在各持一观点,运用史实进行论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大胆创新,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勇于探索,激活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价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功过进行辩论,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辩论。

    四、气氛情景的创设

    兴趣产生于渴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好奇、求新等年龄特点,创设热烈的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动中的愉悦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音乐法 在课堂中适量选放歌曲,可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疲劳逐渐消除,精神开始振奋,兴趣逐渐产生,寓教于乐,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教益。如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时,选播《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两首歌,优美动听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不用教师多费口舌,长征中红军艰苦斗争的场面,就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2)竞赛法 根据青少年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采用竞赛的方法,活跃学生的情绪,热烈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在讨论问题或知识运用的时候,采用竞赛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竞赛可分组或派代表进行等,最后应给予评价、小结。

    (3)活动法 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小资料,进行一些小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和深化课本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历史兴趣,充分发展学生的智能。一则小故事,如讲刘邦、项羽争霸天下,就引介“楚汉相争”的故事;引释成语典故,向学生介绍“四面楚歌”就引释“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四面楚歌”;引古人诗词,如唐朝的对外关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引入课题;编写歌诀,如大泽乡起义:“公元前二零九 九百人 去戌守 遇大雨 道路冲 误了期 处死刑 陈和吴 揭竿起 大泽乡 起义兴”;还有谚语等等。

    “教不定法,但求得法”,我们探索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只不过是管中窥豹、抛砝引玉。在实际运用中,这几种学习情景的创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如场面情景创设中的作文法与人物情景创设中的描述法,也可卫相利用。讨论法与竞赛法同时进行,在介绍人物时,再现法与简介法同时进行等等。特别是气氛情景的创设和前三种情景的创设更是密不可分,前三种情景的创设实际就真情以创造气氛情景的作用。如音乐法、讨论法、辩论法、描绘法等都可以起到创造热烈课堂气氛的作用。在一堂课堂教学中,不要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更注重教学目的与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也不是每堂课中必须有哪几种情景的创设,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而创设一种或多种学习情景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相信,以后教学过程中会有更多更好的创设课堂学习情景的方法出现。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