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历史阶段特征教学面面谈
  • “历史教学法”的理论结构
  • 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
  • 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分析综合能力的探讨
  • 初中历史教学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初探
  • 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几个问题
  • 试论CAI多媒体性与历史教学特征的对应
  • 浅谈历史隐性分层施教法
  •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及CAI课件的开发应用
  • 最新热门    
     
    群 体 调 查 式 学 习

    问题的能力逐步加强。他们特别喜欢争论问题,愿意提出创见,往往不以现成答案为满足。在群体调查学习模式中,由学生自己搜集、分析历史材料,自己探索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并通过讨论交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一学习体验过程,适应了中学生喜欢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问题的心理特征,满足了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历史学家常以社会调查的手段,获得民俗、传说、口碑等资料来证史。把这一史学研究方法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触摸历史,增进对历史的直接感受,把历史与生活、历史与学生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教与学的策略

      (一)调查获取历史材料

      学生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它不可能在实验室中再现,也不可能直接观察。人们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材料,但是历史和现实之间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现实生活中总保留着历史的遗迹。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从一些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或目睹者那里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搜集历史材料,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历史是真实的,从而引起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参加调查活动,得到教材中无法得到的材料,把活材料与教材的死文字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引发思考,得到启发。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调查获取历史材料;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历史材料,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学习搜集史料的方法。改变教材是知识唯一来源的传统教学观和学习观。

      (二) 运用材料分析问题

      调查作为一种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了历史认识的依据——历史材料,而调查的目的不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这些材料分析问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力在一切阶段上都把材料同化于转变的结构,从初级的行动升华到高级的运算结构,而这些结构乃是把现实在行动中或思维中组织起来,而不仅是对现实的描摹”。学生学习认识历史的过程就是同化的过程,要让学生把调查获取的历史材料纳入已有的图示中,必须对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和运用。运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主要步骤是:(一)辨别材料,去伪存真。(二)弄清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三)进一步探索为什么?经过以上三个思维分析过程,首先让学生搞清楚问题“是什么”。进而思考“为什么”,再探索出历史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懂得历史学习方法。实施方法:第一,让学生进行调查后的思考,使教师了解学生调查后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和看法,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探究精神。也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第二,组织课堂讨论,可先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调查情况,然后就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探究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教师要做好讨论的指导工作,精心设计讨论题;随时给学生补充一些史实材料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思维。

      (三)建立知识结构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论必须详细规定将大量知识组织起来的方式,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而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佳途径是建立知识结构。什么是结构?结构主义认为,现象有许多成分组成,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结构。建立知识结构是群体调查学习模式不可缺少的教学策略之一。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了解的历史现象是某个历史问题的反映;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是局部的认识。建立知识结构,把握对历史问题的整体认识,便于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建立知识结构的关键是分析挖掘各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群体调查学习模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主体的调查活动获取历史材料,并用有关材料分析历史问题,使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群体调查学习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和体验学习过程,强调的是探究问题、发展能力。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进入历史学习情境,又经过自己搜集材料、运用材料及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参加了历史学习的全过程,独立自主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在各种学习活动的参与中树立学习责任感,掌握基础知识,在参与中接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在参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调查活动设计

      用群体调查的模式进行教学,能满足学生的主体体验,但青少年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活动主要步骤是:

      1、确定调查题目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确定内容;把其转化为可供学生调查的若干“小课题”,根据调查内容选择调查方法。一般常用的调查方法有人物访问、实地观察、搜集并分析书面材料等。不同的内容选择的调查对象、范围、方法各有不同。如:中国近代史部分《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等课,适宜采用人物访问的的方法,即访问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请他们谈出自己的感受,进而分析历史问题,确定调查题目后,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提纲。

      2.做好调查记录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记录,以便回去后作整理工作。在群体调查学习模式中,记录和整理调查资料,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项工作做不好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过程。如果采用人物访问法进行调查,就要在记录中写明所得到的材料是被访问人亲身经历的还是听别人说的,如采用搜集书面材料的方法进行调查,就应该在记录中写明材料的出处,以便在后面整理、认识材料时辨别其可信程度。

      3. 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调查活动的总结。调查后,学生经过对所获得材料的整理和分类分析。弄清哪些是文字材料,哪些是实物材料,哪些是口头材料。经过分析,去伪存真,从而形成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初步认识,并写出书面总结。

      4. 调查后的思考

      群体调查学习模式的核心是探究问题。学生参加了调查活动,有了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调查后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的所调查的问题进行一番梳理,梳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建构自己对这段历史认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调查后的思考可用问卷的方式进行,问题要有探究性,如:“调查后你有什么想法”?“调查后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等,使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

      (三)课堂讨论设计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在群体调查学习模式中,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会有所不同,因此,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也是一个必要的学习过程,课堂讨论主要围绕着两个议题进行,一是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二是探索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历史规律。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应该和学生一样是一个参加者,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供其分析。讨论要有计划的进行,否则就达不到目的。实施步骤:(一)小组讨论交流调查情况,互相补充,达成共识。同时把小组同学共有的问题集中起来,以待进一步讨论。(二)班级讨论,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答案。教师把各小组的问题集中起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经过教师补充材料,学生进一步探讨得出正确认识。(三)概括知识结构。学生在调查学习模式中所得到的历史知识都是分散的知识点,是对历史问题的局部认识。归纳概括知识结构是学生把握历史整体认识的有关方法。教师利用板书和学生共同概括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认识历史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学会归纳概括问题的学习方法。

     

    摘自:《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第1期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