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历史教学中创造人格培养的思考
  • “历史教学法”的理论结构
  • 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
  • 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分析综合能力的探讨
  • 初中历史教学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初探
  • 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几个问题
  • 试论CAI多媒体性与历史教学特征的对应
  • 浅谈历史隐性分层施教法
  • 群 体 调 查 式 学 习
  • 最新热门    
     
    学习行动纲领 领会教改意图

    间及-经济文化等各个侧面的网状结构)和认知结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原理),达到认识历史和发展智能的目的。

      重构知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中学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初高中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学习要求,详见下表所示:

    阶段

    分层要求

    总体目标

    初中

    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兼及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1、初步了解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基本史实和发展进程
    2、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
    3、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4、养成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崇高情操
    5、健全人格,提高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

    高一

    完成由学习基础知识向能力培养的过渡

    高三

    突出史学阅读、分析和实践的能力

      二、设计课程模式  完善教育原则

      课程模式也称课程形态。课程模式的设计基于初高中学生认知能力、认知方法上的差异性和联系性。新的课程模式打破了原来必修、选修和活动课的“三个板块”,推出了基础、拓展和探究型三种课程模式。按照新的课程方案的设计,宜开设的年级和达到的教学要求如下表所示:

    课程模式 开设年级 教学要求 基础型 初中 由最基础的知识点与最基本的历史概念体系组成,逐步扩大历史思辨的成分,特别要强化学生从全球整体来观察、分析历史的意识 高一 在以基础为主的同时逐步加重能力训练的分量 拓展型 初中至高二 在原有的知识、能力层面上延伸,可考虑断代史、文化史……等内容,以求进一步拓展、提高学生历史知识认知能力 探究型 高三 主要训练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调查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上述三种课程形态设计的基础上,行动纲领还建议组织跨学科的相关课程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历史学科可综合的程度主要体现在与地理、语文和-三门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上。“史地是一家”,历史与地理有如孪生姐妹,密不可分,前者以时间为轴,后者以空间为轴,研究的对象虽不同,但两位一体形成一门边缘学科:历史地理。“文史相通”,历史学科涉及-经济科技文化等内容,文化史中的文学史内容,既可以安排在语文课上讲述,也可以由历史教师作为一门相关、交集学科组织教学。“政史不分家”,-学科中的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常识性的知识历史教师非谈不可,其中的主要观点,基本原理经常阐述运用。此外,历史与教育,历史与科技,历史与宗教,历史与社会生活,历史上风俗民情等等也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有机的联系性。总之,历史学科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其领域十分宽广博大绚丽多姿 。

      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原则?行动纲领指出:“既要保持历史学科必要的知识面,又要降低中学生历史学的难度;既要保持中学历史教学知识的相对稳定,又要及时传授人类文明发展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既要保证历史教育的质量,又要方便历史教师的教学操作”,这既体现了历史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历史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原则,又体现了历史教育过程的层次性和历史教学方法的择优性等原则。

      三、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素质

      在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行动纲领强调了四个“注重”;注重师生共同活动合作的方式;注重实践活动与思维训练的结合;注重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注重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这四个“注重”,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方向;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实质上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的类型和教师素质等,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综合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实现创造性的劳动。

      在教学过程中,行动纲领要求历史教师把知识、技能和情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贯彻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基础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此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有”:有中心、有深度、有趣味。我们认为,历史教学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掌握这“三有”,而评价一堂历史课上得好坏的标准似乎也离不开这“三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行动纲领要求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单向信息交流到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这与其它学科的改革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行动纲领指出:“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运用语言为媒体的历史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运用现代化声光电技术的教学手段正引起历史教师的普遍重视并被逐步推广。

      教改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符合21世纪时代要求的历史教师的素质有哪些?行动纲领提出了五个“具备”;具备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具备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具备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具备较深厚的知识涵养;具备融多种教育技术手段为一体,并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能力。综观《教师法》、《师德修养》、历史教育教学法、教育心理学以及历史学科行动纲领等政策法令、专业论著、研究报告等,我们认为,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可归纳为“又红又专,多才多能”八个字,又可概括为“德、识、能”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列表如下:

    分类

    具体

    德 事业心使命感责任性;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 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理论素养);历史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改革开放意识国际视野等。 能(才) 良好的心理品质,多种多样技能;独特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科研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历史学科行动纲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崭新的教育理念、众多的研讨课题,值得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行动纲领提出了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意图,我们有志于将蓝图付诸于教学实践,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不断迈进、上下求索。


    摘自:《历史教学研究》通讯2000年上半年刊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