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四节 资本主义世弄的经济危机和-危机.CSC
  • 第五节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CSC
  •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CSC
  • 第二节 第二天世并大战的转折和胜利.CSC
  •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CSC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CSC
  • 第三节 美国的霸权政策.CSC
  • 第四节 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CSC
  • 第一节 50~8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CSC
  • 第二节 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CSC
  • 最新热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CSC

    oPlainText style='text-indent:18.0pt'>4.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分析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把握历史现象与本质关系的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苏联的改革是重点。斯大林逝世后,革故鼎新、涤除时弊的要求在苏联蔚成潮流。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对斯大林时代的方针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后来,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继续推进改革,一度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但苏联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受挫严重,国家陷入困境。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改革,有利于培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的形成。

    2.难点分析:(1)苏联与东欧各国改革受挫的原因是难点。苏联与东欧各国改革受挫,一方面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的历史也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事业,增强改革的意识,坚定改革信心,又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2)苏联与东欧各国的关系是难点。苏联与东欧各国的关系有不正常的一面,苏联推行霸权主义,肆意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导致东欧各国社会矛盾更加严重,这是严重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的。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正确的国际意识的形成。

    课堂教学设计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格局最重大的变化是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的范围,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但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在经济建设、政权建设或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都有许多有待解决和需要探索的问题。50至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

    一、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1.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师:1953年3月,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莫斯科逝世,苏联政局一度动荡。1953年9月,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中国等55个国家的-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赫鲁晓夫主持大会并作了党中央工作总结报告。在总结报告中,赫鲁晓夫就内政和外交方面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尽符合的新观点,如反对工资的“平均主义”;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和平过渡”理论,等等。大会闭幕当夜,赫鲁晓夫突然召集代表再次开会,向他们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生:(阅读教材、作答)

    师: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的中心是反对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在30年代大清洗运动中和卫国战争初期所犯的许多严重错误的分析肤浅,评价也不公允,并把错误的根源简单归结于斯大林的“不良品质和性格”,缺乏历史的辩证的分析。6月4日,美国《纽约时报》全文发表了这份报告,震惊世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特别是赫鲁晓夫作的秘密报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示学生从国内、国外,积极、消极等角度进行分析)

    生:(阅读教材,思考、作答)

    师: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为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创造了思想条件。

    2.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师: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对斯大林时代的方针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经济领域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生:(阅读、回答)

    师:这场改革的结果怎样?

    生:(回答)

    师: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生:(思考、讨论)

    师:这场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没有对已是根深蒂固的旧体制进行改革,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的不彻底性。再加上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许多改革措施未经论证和试验就急速推出,结果造成混乱,导致改革失败。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全会解除了赫鲁晓夫的党政领导职务,

    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3.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1964~1982年)

    师: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他继续推行改革政策。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成效?

    生:(回答)

    师: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使苏联的综合国力大增,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人民生活改善有限,改革并没有使苏联经济摆脱困境。在他执政后期,苏联陷入困境。它仍是一场失败的改革。为什么会是失败的结果呢?

    生:(思考、回答)

    师: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基本原因在-上表现为-生活僵化,个人专断,经济上仍坚持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等等。改革同样未能对旧体制进行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这是苏联改革遭受严重挫折的重要原因。

    二、东欧的变革

    1.东欧变革的历史背景

    师: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原因,曾经历了一个向苏联学习的阶段。当时,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教条主义的做法造成的消极后果也是十分明显的:经济上,片面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上,追随苏联大搞个人崇拜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击迫害要求改革、主张走独立自主道路的干部群众,大大挫伤人民的积极性。再加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导致东欧各国社会矛盾重重。凡此种种原因促使东欧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摆脱苏联模式束缚要求,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掀起了改革的浪潮。

    2.南斯拉夫的改革

    率先抛弃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家是南斯拉夫。

    师:南斯拉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生:(阅读、思考、回答)

    师:苏南关系破裂使南斯拉夫的处境十分困难。当时,苏联、东欧各国对南斯拉夫实行-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50年南斯拉夫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它包括哪些内容?

    生:(思考、回答)

    师: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

    师:自治体制起了什么作用?

    生:(回答)

    师:自治体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52年至1961年间,南斯拉夫工业年增长率为13.4%,农业为61%,在当时欧洲的国家中名列前茅。但自治体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生:(回答)

    师:自治体制削弱了国家对全国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造成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失业人数增加,再加上民族、自由主义等复杂问题,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些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但成效不大。

    3.波兹南事件和波兰的改革

    师:50年代中期,由于照搬苏联模式,波兰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日用品匾乏,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苏共“二十大”后,波兰局势开始动荡,人民群众对经济状况不满,要求改革现行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1956年,波兰发生了强烈要求改善生活条件的波兹南事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生:(阅读教材)

    师:波兹南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件平息后,波兰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善后措施。不久,哥穆尔卡出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他提出要走“适合波兰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领导波兰的-、经济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

    生:(回答)

    师:哥穆尔卡批评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力求改革僵化的苏联模式,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削减中央计划中的指令性指标,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动职工参加企业管理。但波兰的改革未取得明显成效。60年代末,由于国内外的复杂因素,改革中断,经济困境未能摆脱。

    4.匈牙利事件和经济体制改革

    同样由于照搬苏联模式,50年代初,匈牙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如片面高速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落后,等等。苏共“二十大”后,匈牙利人民强烈要求改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些知识分子和党员干部组成的裴多菲俱乐部特别活跃。人们公开批评党的领导和现行政策,要求改革国家的经济-体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调整匈牙利与苏联的关系,纠正两国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但是,以拉科西为首的匈牙利党政领导,坚持苏联模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在-上排斥打击不同意见的同志,外政策上唯苏联之命是从,损害民族利益和尊严。拉科西的错误路线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满,引发匈牙利事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匈牙利事件如何发展成为武装暴乱?

    生:(思考、回答)

    师:结果如何?

    生:(回答)

    师:匈牙利事件使国家和人民蒙受巨大灾难。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引导学生讨论)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匈牙利事件后,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党和政府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实行一些新的经济政策,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从1968年起,匈牙利又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行经济体制改革。这场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

    师:匈牙利的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经济发展平稳、市场较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匈牙利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匈牙利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打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搞活了经济。现在请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比较波兹南事件与匈牙利事件的异同。(引导学生从背景、过程、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进行对比)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出示投影片,进行总结)

    5.“布拉格之春”

    师:苏共“二十大”后,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改革呼声日益高涨。50年代末,捷共实行了一些初步的-经济改革。到60年代初,由于计划冒进,高指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业发展速度下降,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党内斗争激烈。在1968年1月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改革派取胜,杜布切克出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捷克进入被誉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新时期。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回答)

    师: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

    师:“布拉格之春”的出现说明东欧国家要求摆脱僵化的苏联模式的束缚和苏联的控制,争取独立发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势在必行。然而苏共领导人公然指责《行动纲领》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不顾捷共中央和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不顾国际法基本准则,纠集华约国家,于8月20日突然出兵50万,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并将杜布切克等捷共领导挟持去苏。在苏军枪口下,扶植了一个听命于苏联的新政权。“布拉格之春”被武力扼杀,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中断。苏军1968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与1956年出兵匈牙利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生:(思考、回答)

    师:“布拉格之春”的结束说明了什么?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崭新复杂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布拉格之春”再次说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阻力大,曲折多,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

    三、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师:与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走过照搬苏联模式的弯路。从1956年开始,中国-党经过20多年的积极探索,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12月,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什么中国的改革成功了,而苏联东欧的改革严重受挫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生:(思考、讨论、作答)

    师:(进行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兴起,既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

    不完善阶段,同时也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通过改革而自我完善,不断发展。

    北京25中  饶  莹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