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四节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CSC
  • 第五节 亚洲经济的发展.CSC
  • 第一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SC
  • 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CSC
  • 第七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CSC
  • 第二节 学术和教育.CSC
  • 第三节 文学艺术.CSC
  •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CSC
  •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CSC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CSC
  • 最新热门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CSC

    会的主要矛盾;美国对华政策;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方针政策;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的爆发;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 能力方面:

    (1)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以及1946年政协会议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只有-党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2)通过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反革命策略的揭露,使学生认清蒋介石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妄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反动本质。

    4. 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训练学习研习史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是重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支持内战。但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战略,假意邀请-党商谈和平。为了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的阴谋,中共中央派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并签定了《双十协定》。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有-党才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尽一切努力争取和平。

    (2)全面内战爆发是重点。1946年6月,国民党在美国援助下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被迫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必然性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看清蒋介石“和平建国”的实质。

    2. 难点分析:(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是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不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了。中国时局的特点表现为:①美国把控制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扶蒋*的基本政策。②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要消灭人民革命力量。③-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渴求,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因此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局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一对主要矛盾。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这对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直接决定着中国的发展方向。

    (2)-协商会议上的斗争是难点。政协会议争论最激烈的是-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从表面上看,双方争执的是先实行-民主化还是先实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实质上是重庆谈判中尚未解决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问题。因为有100万军队和一亿人口的解放区的存在,对蒋介石独裁方针无疑是最大的威胁。国民党坚持先要“军队国家化”,才能实现“-民主化”,实质是以“民主”为诱饵,要-党交出军队,抓住这一点,就能够理解政协会议上激烈的争论,归根到底仍是独裁与民主、内战与和平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对世界和中国的-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中国的政局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历史的走向将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部分内容。(板书:第三章第一节的课题)

    一、 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是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结合教材插图让学生阅读本课第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内战爆发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而得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结论)

    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并发言)师:蒋介石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阴谋发动内战,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美国为了控制中国建立一个亲美*的政府而支持、帮助蒋介石。所以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就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发展呢?

    二、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师: 蒋介石为什么没有马上发动全面内战,而是在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呢?中国-党明知道蒋介石谈判是假,内战是真,为什么还决定去重庆谈判呢?(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认识蒋介石通过两面手法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中国-党的斗争策略)

    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概括发言)

    师:中国-党从人民利益出发,尽一切努力制止内战,寻求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另一方面,用真和谈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争取那些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间势力。毛泽东一行到8月底到达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师:国共双方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协定,哪些方面还未达成协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掌握《双十协定》的几项主要内容和未达成的两个关键问题)

    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掌握内容)

    师:重庆谈判斗争的焦点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尽管人产党方面作了得大让步,比如:主动让出一些解放区,缩编人民军队等,但是国民党始终不肯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这两个问题最终未达成协议,这是为什么呢?

    生(思考、议论)

    师:我这里有一个统计数字。1945年春,-党领导的-人口达9500余万,军队发展到91万人。农村脱产的民兵发展到220万人以上,-党员已有121万名。中国-党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党,中国-党的力量已经成为中国-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的一股强大力量。国民党想通过谈判诱使-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想用软的一套把-党吃掉。”因此,在谈判桌上国民党不可能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这两个问题没能达成协议,但是为什么说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生:(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在和与战的问题上进行的一次-斗争,广大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坚决反对内战的呼声,推动重庆谈判,迫使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中国-党所做的多方努力和重大让步,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对和平的极大诚意,国民党毕竟被迫承认要避免内战,如果再发动内战,必然处于-上的被动地位。“-党不要和平”的谣言不攻自破,-党在国统区以及民主党派中间势力中的影响扩大了。因此,这是人民革命力量的胜利。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1946年初,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

    三、 -协商会议

    . -会议的召开及其严重斗争

    师:(引导学生看教材“政协代表人数统计表”)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主要有三种-力量①有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坚持独裁、内战方针的反动力量。②有以-党为代表的人民力量。③有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力量。由于三种不同的-力量和-主张,会议始终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尤其是围绕着政权和军队问题,这两个问题正是重庆谈判中关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争论的继续和发展。为什么-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这两个问题争论最激烈?国共双方的主要分歧在哪儿?双方急诊的实质是什么?(引导学生看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

    生:(思考老师的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想继续坚持一党独裁统治,而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此,国民党代表坚持“军队国家化为-民主化的必要前提”,目的是以“民主”为诱饵,骗-党交出军权。-党坚持先要“-民主化”,这是与全国人民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求民主自由的愿望是一致的,因此,在政协会议上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2. 政协决议及其意义

    生:(掌握教材列出政协决议的五项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师:政协决议是中国人民实现民主-与和平建国的一次机遇,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在1946年夏发动了全面内战,和平建国的希望彻底破灭。

    三、全国内战爆发

    1.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2. 中国-党的战略思想和作战方针

    师: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党是怎样分析当时的形势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针的?(出示投影片对比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革命力量之间敌强我弱的形势)投影片一投影片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现象,只是起临时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人民-则占着优势。”摘自《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生:(结合所给材料,体会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阅读教材掌握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目标和方法,结合毛泽东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根本战略思想进行分析)

    师:毛泽东对于当时形势特别是对反动派本质的分析,从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党和中国人民,增强了他们打败蒋介石的信心和勇气,加上正确的作战方针,人民军队有力地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3.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师: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机动兵力锐减。从1947年春天开始,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同学们想一想,国民党为什么选择这两个解放区呢?

    生:(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看法。)

    师:重点进攻的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看教材内容及插图,了解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情况)

    生:(结合教材《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战役示意图》掌握西北战场的战况,理解“蘑菇”战术的含义及歼敌数量)

    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及《孟良崮战役示意图》掌握山东解放区的战况)

    生:(根据老师要求进行学习)

    师: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都被粉碎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起了显著变化,这就为下一年的全面反攻,争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小结(略)北京市回民学校  仉   

    【简评】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抓住了抗战后时局的变化。重庆谈判中,国共斗争的焦点、政协会议上关于-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争论、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党制定战略主针等一系列得大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当堂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讨论,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运用融为一体,重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主体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伪“制宪国大”;国共关系完全破裂;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和决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2. 能力方面:

    (1)通过讲述、分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横向联系的能力。

    (2)通过分析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对国民党政权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伪“国大”的召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和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蒋介石对内独裁统治,*反人民,对外卖国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

    (2)通过对国统区爱国民主人士为了民主和平而流血牺牲精神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4. 学生指导方面:通过本节从-、经济等方面反映国统区的危机加深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多方位思考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伪“制宪国大”是重点。根据-协商会议达成的协议,规定国民大会应当在全面停止内战的和平环境中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开。国民党违反政协协议,一党包办召开国大,国此是非法的,故称伪“国大”,所制定的“宪法”是伪“宪法”。伪“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因此,“制宪国大”及其伪宪法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使学生进一步看清蒋介石在-上已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2)国统区严惩的经济危机是重点。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人民渴望和平建国,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然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把本应投到国家建设中的资金用来打内战,给中国经济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使国民政府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最后导致总崩溃,同时也加速了其-统治的灭亡。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经济是-的基础,经济崩溃必然导致社会革命发生和-统治的危机。认识国统区的经济崩溃与国民党政权灭亡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分析:第二条战线形成过程。内战爆发前后,蒋介石对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采取了血腥镇压的政策,制造了一系列血案。(这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指示国统区的党组织要“善于运用斗争策略”,“利用合法斗争形式”……“建立反卖国、反内战、反独裁与反特务恐怖的广大阵线。”(第二条战线是在中国-党领导下形成的)主要的是反美反蒋斗争包括:“抗议美军暴行运动”;“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五·二0”学生运动;台湾“二·二八”起义。民主运动的中坚力量是爱国学生。第二条战线是相对于国民党军队和人民-的战争,即第一条战线而言,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配合着人民-的胜利作战,给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以深重打击,从这个角度,让学生体会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课堂教学设计

    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一人独裁的方针,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但都遭到了失败,蒋介石集团更加孤立,国民党统治区陷入了重重危机。(板书第二节课题)?

    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坏

    师: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占领了晋察冀边区的首府张家口后,蒋介石便下令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并制定了伪宪法,所以,这次大会又被称为“制宪国大”。这次会大中国-党和民主党派都拒绝参加,“制宪大会”通过的宪法一公布,马上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当时的《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中还说蒋介石单独召开“国大”,“乃是蒋介石一生中最大的-失败”。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第101页“阅读与思考”)

    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内容,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引导学生了解“制宪国大”的非法性,伪宪法的内容)按照政协决议国民大会应当在组成联合政府之后由各党派共同召开,然而国民党却一手包办,所以是非法的。伪宪法取消了人民民主自由的保障,违背了政协协议的联合政府责任内阁制,恢复了总统独裁制;违背了政协协议的地方自治原则,实行中央集权制。它的特点是:人民无权,政府有权;地方无权,中央有权;立法无权,总统有权。制宪国大的召开和伪宪法的出笼,使蒋介石在-上已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然而,国民党当局又关闭了和谈之门,使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具体史实)

    生:(阅读课文,了解国共关系破裂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方面)

    二、第二条战线形成

    1. 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

    师:全面内战爆发前后,蒋介石就对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采取了血腥镇压的政策,制造了一系列备案。同学们请看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得大的四个血案的概况,并适当充实内容,结合课文中李公朴、闻一多的图片及事迹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生:(阅读课文,分别掌握“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和“李闻血案”的简况,体会国统区爱国人士民主为了争取和平、民主而流血牺牲的精神)

    师:国民党制造的这一系列血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更强烈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

    2.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意义

    师:(引导学生看课文第96页所给材料《在白区对国民党对策》)

    生:(分析材料,掌握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是在中国-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师:中共中央及时指示国统区的党组织,要“依照具体情况,善于运用斗争策略”。国统区的党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团结进步人士和团体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美反蒋斗争。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引导学生看课文归纳)

    生:(归纳、概括课文内容)

    师:青年爱国学生是民主运动的中坚力量和先锋,“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压迫和经济剥削,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心声,“五·二0血案”是这个活动的高潮。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支持了祖国大陆人民的解放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在国统区,以中国-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为中坚,有各阶层人民广泛参加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中国人民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出示投影片)“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摘自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

    师:(概括)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蒋介石已处在全民乌黑之中,已经民心丧尽,危机四伏。

    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师:(引导学生看课文第98页“各民主党派成立简况表”)

    生:(了解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

    师:中国的民主党派大都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中成立的。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其它爱国民主分子。由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联合起来,是阶级联盟性质的党派。民主党派的-倾向主要是期望通过议会道路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间路线”。那么“中间路线”在中国到底能否通行?(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训练学生把-主张放到当时社会背景中去分析的能力)

    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

    师:(肯定学生们的正确分析,概括指出)国民党一党专政,一人独裁的表现以及对人民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说明了国民党当局根本不给人民以任何形式的自由,因此,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根本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中间路线”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但是民主党派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在国民党中央社强行解散民盟之后。同学们请看课文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国民党中央社强行解散民盟说明了什么?民盟重建总部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看第97页课文及98页民盟主席张澜的声明)

    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概括回答)

    师:民盟是当时社会上一支较有影响的爱国民主党派,是中国民主运动的生力军。前面我们讲到的李公仆、闻一多都是民盟的中央委员,民盟集中了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学者、教授、文字工作者以及各界的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代表人物。民盟成立于1941年,1944年进行了改组,民盟为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自由做了大量工作,强烈谴责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法西斯暴行,拒绝参加伪国大,不承认伪宪法,民盟一系列坚持正义的行动,提高了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也招致国民党当局的仇恨和迫害,强令解散民盟,严酷的事实告诉人们,走任何形式的中间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使民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从民盟成长的曲折道路可以看出国民党一党专政,一人独裁的本质。重建后的民盟走上新的光明之路,同-党携手并肩,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四、 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1.《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师:蒋介石为了求得美国的援助,不惜大量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当时人们称它为“新二十一条”。条约的签订,对中间产生了哪些危害呢?(引导学生根据和约内容进行分析)

    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概括指出其危害)师:美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四大家族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的巨大消耗,国统区的经济危机空前严重。

    3. 国统区经济恶化(1) 财政金融

    师:国民政府为了扭转财政金融紊乱的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引导学生看课文内容及第99页两个表格的内容)

    生:(阅读课文,掌握国民政府采取措施的负面作用,结合老师所提问题讨论发言)

    师: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造成民怨沸腾,社会动荡,强烈地冲击着国民党的统治秩序。法币的发行和物价上涨都出现了天文数字,而且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法币的发行速度。这是一种严重扭曲的经济现象,它违反了纸币流通的基本规律,显现出以法币为代表的金融体系崩溃的征兆。

    (2) 工商业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商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人失业的情况及原因)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了解造成的原因及国统区工业体系趋于瓦解的状况)

    (3) 农业

    师:(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关于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的情况)

    生:(结合教材内容及插图,了解农业经济已陷入极大的然机之中)

    师:国统区经济的恶化,对国民政府的统治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引导学生从经济与-的关系上进行分析)

    生:(分析讨论,发表意见)

    师:经济的崩溃必然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和-统治的彻底变革。加上国民党当局在-上背离人民的心愿,背离世界和平民主的潮流,军事上进攻解放区又连连遭到失败,这一切最终使国民党反动政权在大陆上彻底灭亡。

    北京市回民学校   仉

     第三节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战略反攻;刘邓大军等反攻方向;战略决战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2. 能力方面:

    (1)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解放战争进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战争进程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3)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解放战争进程的教学,教育学生认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4. 学生指导方面:

    (1)通过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土地改革运动,使学生掌握概括、归纳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本节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得出正确历史结论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的土地改革是重点。变革土地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不解决土地问题,就不可能把广大农民真正的发动起来,也不可能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在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党根据当时的国内矛盾,分别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土地改革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为适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而制订的减租减息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为了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中国-党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审一个比较完善的土地革命纲领。要使学生认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是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2)战略决战的胜利是本节重点。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国民党-上十分孤立,后方不稳;而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政权巩固,人民支授解放战争,因此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党抓住时机,展开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难点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是本节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是否能够真正调动起来,投身于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是关系解放区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工农联盟能否巩固以及解放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又有效地保证了土改的进行,保卫了土地改革的成果。要引导学生体会经济与-的关系,体会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课堂教学设计

    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国内形势向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人民-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板书第三节课题)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他们迫切希望获得土地。1947年,中国-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同学们请回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我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斗争任务去分析)

    生:(回忆并回答)

    师: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因为反封建军阀的需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动员农民参加革命,支持革命;在十年国共对峙时期,因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革命任务要“打倒地主阶段”,采取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的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因此改变减租减息的政策,实行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基本相同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了土改的方向、方法并在土改总路线中明确了依靠力量,团结对象和革命的目的,请同学们看书第102页(引导学生思考、掌握具体内容)

    师: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地土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国-党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师:(引导学生阅读土地改革的意义)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有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广大农民积极生产,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二、-的战略反抗

    1. 战略反攻的条件师:(出示敌我双方1947年力量对比表和1947年6月全国形势示意图)投影片:解放战争敌我力量变化情况师: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这一年我人民-共歼敌112万,使敌基本丧失进攻能力,战略反攻的时机成熟。投影片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我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主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2. 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

    师:引导学生阅读并明确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任务,(出示《1947年6月全国形势示意图》)指出:敌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两解放区,如此两个拳头都打出去了,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像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敌中原空虚,机动兵力下降,士气低落。因此,党中央决定主攻方向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引导学生看书)

    生:(归纳、掌握具体史实)

    师:人民-在外线作战情况怎能。(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师:(请同学在地图中填入下列内容: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豫-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豫-一部,进攻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华东-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呈品字阵势,像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师:解放战争第二年内线作战情况如何呢?(引导学生读课本并读图,把下列内容落实到图上: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了石家庄,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收复了延安)通过分析使学生得出结论。人民-的战略反攻,迫使国民党军队由战略进攻转为全面防御,对扭转全面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三、战略决定的胜利

    1. 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师: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阶段,请哪位同学谈一谈决战时机成熟表现在哪些方向?

    生:(思考并出示1948年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从军队数量、军队士气、人心向背等方面回答)

    师:中共中央经过对形势分析,认为-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三大战役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三大战役首先在东北发动呢?(出示全国形势图)

    生:(思考并回答)

    师:通过分析可看出,蒋介石面对人民-的反攻,只能采取重点防御的方针,并集中主力于东北、华北和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撤是守,国民政府举棋不定。对此,中共中央审时度势,确定战略决战首战东北。这是因为:第一,若先打华北,我华北-会受到华北、东北两地敌军的夹击;若首战华东,则会促使敌人下决心撤退东北军队,实现战略收缩。第二,首战东北有必胜把握。东北卫立煌集团仅48万人,且被我军分割于长春、沈阳、锦州为中心的三个孤立的据点,或战或守正举棋不定。东北我军有70万人,加上地方武装30万人,总计有百万之众,占有数量上优势,且土地改革完成,后方巩固。第三,首战东北胜利,会改变敌我力量对比,获得东北大后方,有利于推动全国战争的发展。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插图并阅读教材,对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进行归纳)。(出示投影片):“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生:(阅读课本归纳作战方针)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完成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随后东北-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英勇作战,解放长春,攻占沈阳,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人数达300万,而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290万。人民-在总数量上取得优势。

    师:(放录像片《淮海战役》并请学生思考淮海战役作战的特点)

    生:(思考并回答)

    师:淮海战役从投入作战的总兵力上看敌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中原和华东人民-在总前委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的领导下,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首先在徐州以东歼灭黄伯韬兵团十余万人,又将缓敌黄维兵团十余万人包围歼灭。到1949年1月发起总攻,全歼敌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55万多人,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人民-抓住战机,适时发动平津战役。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本和插图并回答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

    师:(总结)平津战役中,人民-采取分割包围就地歼灭的方针,围敌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断敌西逃南窜的去路,先打两头,后打中间。攻克张家口、新保安、天津,傅作义率国民党军队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至此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师: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其意义是重大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生:(分析、总结意义)

    师:三大战役的胜利,大大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请讨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图表,从战略决策、方针、战术特点、人民的支持等方面思考)

    生:(思考、讨论、归纳)

    师:(总结)第一,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各战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确保这场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第二,广大人民-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第三,各解放区人民大量物力、人力支援,以及国统区革命群众在中共地区党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势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因此党中央正确决策,人民-英勇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三大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

    师:小结(略)北京市回民学校   曲建国

    【简评】本课教学设计有两点比较突出。第一是对土地改革这一重点问题的处理。教师将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与中国-党在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相联系,通过引导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我党的政策是与当时的形势和斗争任务紧密相关的,同时对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问题有一个综观、整体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再让学生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这一难点问题就比较容易了。第二是对地图、图表的利用。本节课要讲清战争进程,利用地图才能使学生理解战争的空间状态、理解我军的作战方针和意图。表格用来展示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情况,真切、直观。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中国-党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国民党假和谈的骗局;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2. 能力方面:

    (1)通过对国共和谈的教学,培养学生把握事件的本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七届二中全会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党的远见卓识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2)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固执教学,使学生认识,国民党失道寡助,-党得道多助,并进一步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4. 学法指导方面: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及概括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中国-党七届二中全会是本课重点。1949年春,三大战役已经结束,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许多重大问题,在革命转变关头,为全党在-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的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等论断,对今天仍有其指导意义。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是重点。人民解放战争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统治,是有其深刻的-、经济、军事等原因的。国民党方面,-孤立,经济崩溃,军队厌战,贪官横行,统治腐败;而-党方面,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人民-英勇作战,全国各阶层的广泛支持。通过上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腐败就会亡党亡国,专制独裁不得民心。

    2. 难点分析:使学生认识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本节难点。此问题概括性、理论性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从参加民主革命的阶级上分析,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受落后的生产方式局限,提不出科学的理论,实践证明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虽然也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只有无产阶级 是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革命最坚决最彻底,所以领导中国革命的重担就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党的肩上,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或其它-派别都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课堂教学设计

    师:人民解放战争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推翻蒋家王朝的反动独裁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为时不远,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板书本节课题)

    一、 将革命进行到底

    师:为什么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1页第一自然段)

    生:(阅读、分析并从-、经济、军事等方面回答)

    师:当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之时,国民党在-上分崩离析,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军事上其主力军队已基本被消灭。为了挽救其灭亡的命运,蒋介石这个头号战犯却提出“和平声明”,要与中共和谈。其目的是争取时间,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建立长江防线,阻止-南下解放江南,梦想划长江而治,以便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为揭露敌人阴谋,毛泽东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师: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毛泽东发表对时局的声明,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但为了实现国内和平,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苦难,毛泽东在声明中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党提出的和平谈判八项条件,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军事形势与1945年的国共和谈比较)

    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师:为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1949年春,中国-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明确工作重心、方针、基本政策和总任务)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师:(引导学生回忆十年对峙时期工作重心的转移,从中国社会的性质,敌我力量对比等方面去归纳工作重心转移的依据,探讨此项工作重心的转移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思考并回答)

    师: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当时反革命的联合势力强大,并占据中心城市。对此中国-党及时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提出向农村进军。我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中国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中国-党针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提出“反蒋抗日”的口号。在“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这时党又提出了“联蒋抗日”的口号。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了和平解决事变,党又适时地提出“逼蒋抗日”的口号,使事变得到妥善解决,十年内站基本结束,为过渡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这说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是随当时革命形势、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符合革命实际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完成之时,大规模建设任务就摆在党的面前。为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适应新的形势,开展各方面的式作,中国-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师:(引导学生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去分析)(出示投影片)从现在起,我们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并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和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斗争、经济斗争、文化斗争和外交斗争。如不注意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失败。

    师:(归纳后指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出重要报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入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经济、外部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这是在新民主主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时,中共根据形势的转变而做出的得大决定,同时毛泽东同志还指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材料及小字部分)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还告诫-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生:(讨论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及对今天的指导意义)

    师:(总结学生讨论情况并指出)50年前毛泽东同志的这段指示,被以后的实践证明是非常我必要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反腐倡廉,以抵制各种诱惑,使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健康发展。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

    师: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的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国民政府覆灭

    师:1949年4月初,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进行和平谈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小字部分)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落实知识点)

    师: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国民党和谈的骗局彻底揭穿。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公司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作战开始。(引导学生看课本《人民-满族江作战示意图》)4月23日,人民-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履灭。(放录像:人民-追歼残敌)随后,人民-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全国各战场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四、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师:为什么人民解放战争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看书,首先从国民党方面看:要求从-、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强调论从史出)

    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并思考回答)

    :(总结)

    (一)-孤立,失去民心。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违反民意,发动内战,实行一党专政,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各地掀起反内战的民主运动,形成反蒋斗争的新浪潮。

    (二)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引导学生看课本表格和图片)国民党发动内战,军费开支庞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加紧对人民的搜刮,并滥发纸币,造成物价狂涨。由于美国货的倾销和官僚资本的侵天,民族工商纷纷破产,工农业生日渐下降,国民经济已超于全面崩溃。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三)军队厌战,土气低落。国民党发动内战,不仅违背民心,也违背军心。军队官兵厌战,尤其是国民党杂牌国队厌战情绪更为严重,临阵起义、投降的现象不断发生。国民党军队在各个战场上一败涂地。

    (四)贪官横行,统治腐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利用接收机会,贪污盗窃,敲诈勒索,大发“接收”横财。他们还利用-特权横征暴敛,搜刮人民。

    (五)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国民党发动内战,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但是,国民党-的腐败,军的事溃败,使美国逐渐对蒋介石失去信心。美国迫使蒋介石下野,支持李宗仁上台。这就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造成蒋桂分裂。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国-党方面看取胜的主要原因)

    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并进一步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最根本的经验是什么?

    :(回答)

    师:(总结并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基本的经验是: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师:为什么只有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从民主革命中各阶级特征分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从民主革命历史重大事件的结果去分析)

    生:(分析互相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

    师:为什么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引导学生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同阶级的志士仁人先后探索救国道路的结果进行思考)生:(相互讨论,发表意见)

    师:(对学生认识进行总结并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无数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强国之路,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但一个又一个的救国方案都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抉择。

    北京市回民学校   曲建国43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