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四节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CSC
  • 第五节 亚洲经济的发展.CSC
  • 第一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SC
  • 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CSC
  • 第七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CSC
  • 第二节 学术和教育.CSC
  • 第三节 文学艺术.CSC
  •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CSC
  •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CSC
  •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CSC
  • 最新热门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CSC

    oPlainText style='text-indent:21.0pt;mso-char-indent-count:2.0; mso-char-indent-size:10.5pt'>。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不但是中国光辉灿烂新纪元的开始,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2)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进行真、善、美等观念的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中国-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证学生学会类比联想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是重点。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然。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的诞生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是重点。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章节内容的关键。

    2难点分析:土地改革运动是难点。受已有知识的影响,同学们在学习中往往对1950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难以理解。因为1931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采取了限制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中规定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这次土地改革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开展的,却对富农采取了限制并保存的政策。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互相讨论,共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保存富农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1949年是中国-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一年。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各级反动政权,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生:(思考并作答)

    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否意味着民主革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投影打出)

    生:(阅读、思考)

    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是万里长征中走完的第一步,摆在中国-党面前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板书第五章与第一节的课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师: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新中国成立的条件也成熟了。(让学生结合教材中文字叙述分析并概括新中国成立的成熟条件的几个方面)

    生:(分析并概括)

    师:中国-党将如何把握这些条件?建立一个什么政权呢?这主要取决于全国人民的意愿。1948年,中国-党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提出,迅速召开-协商会议,讨论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并观察138页插图)

    生:(阅读并观察)

    师:1949年9月,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的代表出席大会,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党为什么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界,十分广泛,她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次会议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

    生:(阅读教材,提炼会议的内容要点)

    师:(帮助学生总结会议内容)这次-协商会议与1946年初的-协商会议有什么区别?

    生:(思考并作答)

    3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

    师: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生;(阅读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名单。)

    师: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同首都北京30万军民举行开国大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播放《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录像带》下“新中国的诞生”部分)

    生:(共同观看录像。)

    师:新生的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她的成立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心愿。

    4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师:(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组讨论并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生:(分组讨论、概括,选派代表发言)

    师:大家谈得很好。我认为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几百年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国际意义: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师: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国民党尚有上百万军队在华面、西南一带负隅顽抗,国民党大批特务、土菲到处进行破坏活动,严重地威胁着人民政权。追歼残敌是人民政府的首要任务。(殿示投影:人民-解放全国大陆形势图)

    生:(观看并了解图片内容)

    生:1949年底,人民-就开始准备进驻西藏。为了避免伤害民族感情,中央人民政府多次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京谈判,以期和平解放。在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放西藏政策的感召下,经中央人民政府的敦促,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和班禅额尔德尼等于1951年4月抵达北京,谈判和平解放西藏问题。5月23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班禅额尔德尼在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贡献。西藏的和平解放,使西藏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它是中国-党实现祖国统一的新发展。至此,除台湾和一些沿海岛屿外,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三、抗美援朝保定卫国

    1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并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它们想通过武力干涉朝鲜内政,继而达到对中国的侵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美国侵略的过程)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与世界和平。

    生:(阅读教材小学,观看教材插图)

    2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师:(展示投影:中国人民对美国侵略行为的态度)

    材料1  “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毛泽东1950年6月28日讲话

    材料2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对美国的警告

    材料3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摘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材料,谈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目的和性质。

    师:(阅读、思考、互相讨论投影材料,并发表意见)

    师:由此可见,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性的、反侵略的战争。(引导学生把握抗美援朝战争的阶段和结果)

    生:(结合《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示意图》,“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图片,阅读教材文字内容)

    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取得了伟大胜利,沉痛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正如克拉克在回忆录中所写的:“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怀令官。”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哪位同学能谈谈自己了解的朝鲜战场上的英雄事迹?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谈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的故事)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师:(展示投影: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摘录)“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引导学生联系抗美援朝的背景,并结合以上材料来归纳历史意义)

    生:(归纳后自由发言)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概括出要点)

    第一,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与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的和平环境。

    第四,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第五,人民-从中取得了对美作战的宝贵经验。

    四、土地改革运动

    师: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集中在新解放区,其实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先认识继续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然后联系中国-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次土地改革运动,在比较中学习这次土地改革的内容)

    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

    师:(启发学生谈比较的结果)

    生:(发表见解)

    师:这次土地改革,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画,然后总结意义)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广大农民在-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策权;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五、镇压反革命运动

    师:镇压反革命运动也是民主革命的继续。反革命分子主要指潜留在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和一些坚持反动立场的反动党团骨干、恶霸分子以及反动会道门头子。他们制造谣言,刺探情报,破坏工矿生产和交通运输,残害革命干部和群众,甚至组织武装暴乱,严重威协着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因此,镇压反革命已经成为当时全党全国人民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了解反革命分子的活动)

    师:(指导学生掌握这次运动打击的重点对象、运动的政策和伟大成果)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师: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保证了其它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人民的觉悟,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六、“三反”、“五反”运动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明确中国-党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原因)

    生:(阅读教材)

    师:三反、五反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强调教材中的资料:毛泽东的讲话节选)

    生:(掌握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画,学习三反、五反运动的简单经过)生:(按教师的要求学习)

    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49页“阅读与思考”,思考三反、五反运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生:(分析材料、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对学生的认识简单总结)只有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小结(略)

    北京市大峪中学  谢国平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时严峻的经济形势;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能力方面

    :(1)通过中国-党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进行斗争的教学,培养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和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2)通过分析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反动,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党的情感。

    (2)通过介绍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并渗透时代精神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阅读分析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1949年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表、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教会学生用数据统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让学生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是重点。这部分内容处于教材的核心地位。前一目“严峻的经济形势”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必要性和重点性。中国-党在这一时期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为我国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并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难点分析:

    (1)没收官僚资本既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又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从时间上看,这已经是过渡时期,而过渡时期仍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问题,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这就需要从官僚资本的性质入手,让学生明白官僚资本主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2)调整并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难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裼 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什么仍然要使某些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

    师:大家都知识,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前期,我党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哪位同学能谈谈我党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生:(回忆并作答)

    师: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板书第二节课题)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1经济形势严峻的表现

    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了解解放前国民经济趋于全面崩溃,然后观察教材中的三幅图画,从感性上了解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形势的严峻)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

    师:从图画中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生:(回答)

    师:(出示投影: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和1949年中美苏三国钢、原煤、原油产量比较情况)

    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数字,进行对比分析)师:中国-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2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

    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三个方面来把握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

    生:(思考并理解)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师: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师:官僚资产阶级产生于什么时期?其代表主要有哪些?

    生:(回答)

    师:官僚资本在解放前夕占什么地位?

    生:(结合教材中的史实说明)

    师:中国-党为什么要同收官僚资本?为什么说没收官僚资本是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师:官僚资本的性质是什么?

    生:(回答)

    师:以蒋、宋、孔、陈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实行独裁统治,控制经济命脉,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是这一时期最反动的经济成分,严重阻碍着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推翻官僚资产阶级和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之一。(展示投影:《中国人民-布告》第三条部分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凡属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仓库、船舶、码头、铁路、邮政、电报、电灯、电话、自来水和农场、牧场等,均由人民政府接管。……所有在官僚资本企业中供职的人员,在人民政府接管以前,均须照旧供职,并负责保护资财、机器、图表、帐册、档案等,听候清点和接管。保护有功者奖,怠工破坏者罚。凡愿继续服务者,在人民政府接管后,准予量才录用,不使流离失所。”

    生:(观看并阅读投影内容)

    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第二段小字来理解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

    生:(分析理解)

    师:人民政府还没收了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主权,并根据不同情况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

    生:(观看教材中图片以加深理解

    )师:没收官僚资本,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

    2稳定的价,统一财经

    师: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是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补充介绍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全国的四次物价暴涨情况)

    生:(结合教材152页小字,了解当时物价暴涨情况)

    师:(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在中国-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生:(共同阅读并理解)

    师:打击投机商,稳定物价,这是人民政府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同不法资本家进行的一场斗争。人民政府为会处先从“银元”和“米棉”入手呢?为什么说“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意义不下于淮海之战的意义?

    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互相讨论并发言)

    师:金银和外币是资本家金融投机的主要对象,是物价波动的晴雨表。所以,人民政府首先打击金融界的投机分子。“银元之战”后,不法资本家转向粮食和纱布,继续哄抬物价,人民政府按国家牌价大量抛售,许多投机资本家破产。通过这次斗争,1950年3月,物价飞涨的局面稳定下来,创造了历史上的奇迹。因此,毛泽东高度评价这一胜利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对粮食、物价实行统一管理的决定)

    生:(阅读理解)

    师:(引导学生处理157页“阅读与思考”)

    生:(阅读材料,分析并解答相关问题)

    师:当时,人民政府统一财经是非常必要的。统一财经就是将全国主要财经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改变解放区时以地方为主的财经管理办法,解决中央财政赤字问题。1950年,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作出了《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集中使用财力、物力,以争取实现财政收支、物资供应、现金出纳的平衡。这样,新中国初步确立了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经管理体制,并从根本上稳定了物价。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这充分说明,中国-党不但-上是坚强的,在经济管理上也是有能力的。

    3合理调整工商业

    师:私营工商业的性质是什么?

    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4页有关内容)生:(在阅读中了解1950年初私营工商业经营困难)师:面对这种局面,人民政府该不该帮助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度过难关?

    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也许有些同学要问:新中国成立后,既然人民已经当家作主了,就应该消灭一切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为什么还要合理调整呢?(指导学生学习1949年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简表。)

    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师:(引导学生回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让学生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解放前与-党合作,解放后也有可能跟-党走)

    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思路分析、理解)

    师:私营工商业不但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比较进步的经济成分,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能起积极作用。因此,人民政府采取这种态度是很在必要的、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的发言》内容摘要)

    生:(阅读)

    师: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逐步把私营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发展,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师:人民政府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工矿企业。首先,同学们看看在农村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生:(阅读教材,提炼内容)

    师: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开展大规模地兴修水利以抗御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让学生欣赏毛泽东为治理淮河的题词)

    生:(欣赏

    )师:1950年冬,-淮河浙江省早工程开始。治淮以后,6000万人民免于水患,5000万亩土地得到灌溉。那么,在矿企业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师:进行生产改革和民主改革,主要是废除压迫工人的各种旧制度,清除隐藏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同时,废除了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观看“河北峰峰煤矿工人坐保安车下井采煤”图片和“上海中纺十二厂门口的对联”)

    生:(共同欣赏)

    师: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师:引导学生阅读155页注释,了解劳动模范孟泰和耿长锁。

    生:(阅读并了解)

    师:作为一名面向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先辈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努力学习,将来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作出贡献。

    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师: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指导学生观看“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和“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生:(按教师的要求观看教材中两幅图表)

    师:同学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生:(谈启发)

    师: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党在奔取政权之后,正确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阶级斗争学说和经济建设的理论,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种种困难,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使新中国稳定了、发展了,人民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准备了条件。

    小结(略)

    师:(出示投影:关于1949年粮棉钢煤产量与1952年粮棉钢煤产量比较的材料题)材料1  1949年粮棉钢煤产量

    材料2  1952年粮棉钢煤产量请回答:

    (1)分析1949年主要工农业生产产品产量下降的原因。

    (2)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的主要原因。

    (3)从上述统计表中得出,恢复发展经济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生:(阅读材料,思考并作答。)

    师:(根据时间稍作点拨。)

    北京市大峪中学 谢国平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制定的条件和基本内容;过渡时期的概念;三大改造的完成及其历史意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及其重大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制定。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一化三改”的关系和三大改造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中国人民全力投入和支持工业化建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重工业在“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中突出地位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国情的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本节内容的重点。这一内容与前面所学过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内容和本章第一、二节的内容有直接联系,要引导学生联系这些知识,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及开展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三大改造对工业化建设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进行三大改造的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点分析:三大改造所采取的方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可通过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与其它国家所面临的在-、经济等方面不同国情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在三大改造中所采取的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保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选择,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

    师: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西方侵略者之所以可以架起几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根本原因何在?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新中国是否彻底消除了这一威胁?

    生:(思考后回答)

    师:(归纳、总结)近代历史上这一悲剧的出现固然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密切相关,但是根本上看是由于被侵略的国家社会生产力落后,无力抵御工业发达的西方侵略者。历史的发展一次次地证明: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为加强国防提供基础,才能彻底避免遭受侵略与奴役的命运。这也是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新中国建立前后,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哪些重要的准备工作?

    生:(回忆听学内容,回答)

    师:(概括、总结)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党提出了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伟大目标。建国初期,通过开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建立国营经济,恢复国民经济等一系列斗争和努力,使新生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党和政府从1953年开始,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板书第三节的课题)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师:1953年,中国-党经过酝酿、讨论,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时,制定了完成过渡任务第一阶段的基本任务,即第一个五年计划,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思考:在这两个重要文件中,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任务?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内容分析,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党和任务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生:(阅读教材,了解过渡时期的概括,思考、回答问题)

    师:(归纳、总结)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规定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即实现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党和政府所遵循的原则是二者同时并举,在较长时间内逐步实现。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来开展工作?请同学们结合工业化所需要的条件和教材有关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容进行思考、回答。

    生:(在教师指导下回忆有关知识,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工业化建设必须具备资金、原料、市场等条件,这就需要改变自然经济所造成的生产的分散性和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而中国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不仅缺乏工业基础,更为严重的是,控中国经济发展中,保留了大量自然经济的残余,特别是农业,手工业中大量个体生产的存在,使生产水平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满足工业化展开后,城镇规模扩大、非农业人口增加和工业生产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在“一五”计划刚刚展开时,因农业生产水平低对工业建设发展的制约已经暴露出来。(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大量个体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工业化的建设,也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缺乏稳固的经济基础。因此,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党和政府采取措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程中为工业化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党和政府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具体国情,设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约需要三个五年计划)完成过渡任务。这一时期就是我们所说的“过渡时期”。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在制定国家发展的规划时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针和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提出后,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探索。(教材板书标题)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师:“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时,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原则和方针?通过什么形式进行?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概括、思考回答)

    师: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为此,党的政府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其发展中具有什么特点?

    生:(回忆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师:(归纳、总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步骤?有什么好处?

    生:(阅读教材,概括、回答)

    师: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经过三年的斗争和努力,党和政府在“一五”期间完成了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这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

    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至1956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占有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这表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标志着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一方面在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党和政府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党和政府在改造中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使社会各界革命和生产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对工商业的社会改造完成后,一位曾被称为“纺织大王”的民族资本家谈到:“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充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民愿望。社会主义改造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三大改造的任务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预计时间提前了十几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和偏差,对后来的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但从总体上看,三大改造的完成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把中国建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三大改造完成的过程中,“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建设的任务也超额完成。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师:建设工业化国家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模式,两种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国应该借鉴哪一模式?为什么?请同学们通过讨论,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教师运用投影,提供阅读教材)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作迟了,那就要失败。”摘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生:(讨论、回答)

    师:(归纳、总结)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是先通过发展轻工业进行长期积累,逐渐实现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化。苏联则是先从重工业入手,在短期内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迅速提高国家的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水平,加强国防力量成为当务之急,这与苏联在20年代面面临的情况极为相似。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中国-党和中国人民无疑具有榜样的作用。同时,中国近代史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是行不通的。中国只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化。因此,苏联模式更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集中力量进行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至1957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社会经济面貌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一五”期间,我国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原因何在?

    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有关知识,思考、回答)

    师: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建成了一批重点工程,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重大发展,使内地重要地区、内地和边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为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人民生活的改善使人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所以在短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使人们焕发出空前的热情,全国人民在各行各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工业化奉献力量,是取得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党和政府在依靠自己力量进行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借了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苏联专家对中国建设的帮助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历史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经济成就的取得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师:1949年全国人民-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生:(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回答)

    师: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是对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民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在建国初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逐步完成,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这就需要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在法律上作出新的规定,以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使中国成为繁荣、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经济建设进行全面规划。

    生:(阅读教材,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内容)

    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这一文件对国家-、经济有哪些新的规定?

    生:(阅读教材中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经济基础的地位。由此在法律上确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对于调动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促进民主-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一个长期落后的古老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和更多的问题。此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进行奋斗,开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清华附中  关劲松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