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两汉
  •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 第二节
  • 第23课 西晋和东晋
  • 初一年历史第二册公开课教案
  •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CSC
  •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时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CSC
  • 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
  • 战国时期
  • 最新热门    
     
    第一节

    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但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②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教育。

    3. 能力培养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具有封建社会后期的时代特点。

    教学重点: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难点:能力培养部分。

    教具:明北京城挂图。

    教学方法: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法。

    板书设计:

    一、            朱元璋明朝

    1. 建立明朝  时间、地点、名称、称谓

    2. 统一全国  有20年时间完成统一

    二、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1. 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的历史背景

    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元残余势力威胁。

    2.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内容:①中央集权    A、B

    ②加强军权    A、B、C、D

    评价:积极、消极

    3. 秦以来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加强

    ①    秦建立  西汉巩固  唐完善  宋  加强君权  明强化君权

    ②    分析社会根源

    ③    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看待历史现象。

    三、            营建北京

    1. 明成祖继位。

    2. 北京城布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封建社会自公元前475年至1840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时2315年,共经历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确立的初步发展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繁荣    融合加强、经济继续发展

    请说出每一时期的起止时间及特点。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明清时期。

    特点: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第一节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朱元璋建立明朝

    1.建立明朝

    朱元璋作为元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之一,由于采纳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朱升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建议在占领集庆后,以集庆为根据地,不断

    壮大自己的势力,1367年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大举北伐,同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就是明太祖。称帝后继续北伐,同年,攻入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2.统一全国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各地还存在着很多起义军及地方割据势力,朱元璋先后用了20年的时间,扫平各种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

    课堂练习:我国历史上下列四位皇帝谁曾参加农民起义,后又削灭割据势力而统一全国:

    A、刘秀    B、赵匡胤    C、朱元璋    D、杨坚

    二、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明朝建立后,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 加强君主专制的背景

    ①阶级矛盾尖锐  地主阶级之初更加腐朽的贪婪。

    表现在:A、开国之始,就拼命追逐土地和财富,并用隐瞒土地和丁口的办法逃避皇朝的赋役,把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B、许多文官武将也依仗权势,违法乱纪,横征暴敛,贪污腐化,真是“掌钱谷者盗钱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

    地主阶级贪得无厌的榨取,使刚刚缓和下来的阶级矛盾很快又趋向激化,小股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明太祖时起义180余次)

    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地主阶级经济上追求更多的土地和劳力,在-上发展为追求更大的权力,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迅速激化,形成尖锐的冲突和斗争。

    ③民族矛盾  元末以来,不时骚扰我国东南地区的倭寇,也危及明朝国家主权。

    ④元朝残余势力,不断南下骚扰,威胁明的统治。

    总之,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使得明初政局动荡不安,封建统治不稳固,为保证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明统治者需要扩大君权,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强化其对内镇压敌对势力,对外保卫国土的力量。

    2. 措施和制度

    ①皇帝对中央的控制

    废除丞相(以胡维庸案为借口),由六部分理朝政,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加强皇帝对官吏和人民的控制:设厂卫特务机构

    A、明太祖授权侍卫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事务,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门的管辖。

    B、明成祖设置东厂、明宪宗设置西厂特务机构,以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

    3..加强思想组织方面的控制。科举考试、八股取士

    4.加强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①    废大都督府,分设左、中、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军队,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②    兵部掌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但手中没军队,须经皇帝准许。

    ③    都督府和兵部互相牵制,确保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5.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①    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分设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分别直属中央。

    ②    削藩政策  明成祖 

    结果:全国的军政、司法大权都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

    影响:①积极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②消极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八股取士、厂卫制度)

    3. 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加强

    ①    秦  建立:称皇帝、设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度。(吸收法家思想)

    ②    西汉  巩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吸收法家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思想,同时借鉴秦用韩非子的思想,对人民实行“法治”而导致“二世而亡”的教训,从而吸取了儒家思想,要求统治者实行舒缓政策,并用大一统思想来约束人民,从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③    隋唐  完善:隋创三省六部制而唐继续采用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他们的着力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从而建立巩固完善,可体现。

    ④    北宋,设文臣知州、转运使、禁军。

    北宋、明清着力点除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外,更多地加强了君权,向极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

    ⑤    明废丞相、设三司,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

    4. 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①从-上讲是为了巩固封建国家统一的需要。

    加强君权  为防止权臣擅权。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权。唐后期,李林甫、杨国忠专权。

    加强中央集权  是防止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失控。

    由于封建经济分散性,使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贵族、官僚、地主等具有一定的割据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当中央集权不力时,他们就会割据称雄,破坏封建国家的统一。“七国之乱”、东汉末年的军事割据集团、唐朝的安史之乱。

    ②从经济上讲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文本框: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農民階級的個體土地私有制
封建经济基础:

     

     

     

      地主经济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反抗。小农经济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③    上升到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④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必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营建北京

    1.明成祖称帝(应天)

    补:靖难之役(1399-1402年)统治集团争权夺位的斗争。

    2.迁都原因

    加强军事防御力量,决定迁都北京。

    3.营建北京  1417-1420年12月

    迁都  1421年,迁都北京

    4.北京城的特点:匀称而又合理      (唐长安、宋开封、元大都)

    小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君权的措施,废丞相、设厂卫、八股取士、设三司,以后他的继承人进一步加强君权、削藩,使明朝的君主专制统治得到空前的加强;明成祖营建北京和迁都,加强了明朝北方的防御力量,巩固了明的疆域。

    思考:以下有关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    B、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发展

    C、郡县制的弊大于分封制的利  D、郡县制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它有利于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课后记: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