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反封建方面有何不同
  • [小协约国]是怎样形成的
  • 第二节
  • 第23课 西晋和东晋
  • 初一年历史第二册公开课教案
  • 第一节
  • 第一节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资金短缺的原因
  • 北洋军阀争什么
  • 如何理解“东方从属于西方”
  • 最新热门    
     
    如何认识建国后两次解放农村生产力

    了满足 农民的需要,从1947年开始实行的土地改革,使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获得土地后生产积 极性和-觉悟大大提高,在解放战争中,解放 军战士主要来自农村,-的后勤供应主要靠 农民。新中国建立后,农民也是国家建设的基本 力量。然而不久之后,通过合作化运动,农民的 土地又成了公有地。为什么不允许农民长期拥 有土地呢?当时在理论上主要有三条理由:一是 农民分到土地等生产资料后,由于生产条件和经 营方式的差异,还会产生新的地主;二是合作化 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利于 农田基础建设;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必须以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此外还有一点,就是为了工业建设。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我党还未最后夺取城 市之际,就已明确制定了建国以后的发展方向, 即将中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没有工业的新 中国在西方敌对之下是难以生存的,民族也不可 能彻底独立。要巩固政权,国家要进步就必须大 力进行工业建设。进行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 金。新中国的经济底子是“一穷二白”,工业基础 相当薄弱。建国后,虽然争取了苏联的经济援 助,但仅靠苏联的援助还无法全面开展工业基础 建没,因此国家需要通过高积累来筹集资金,加 快农业发展,使农业不仅不能拖工业化的后腿, 还要为工业建设做出贡献,于是就有了加快农村 所有制改造的步骤,这是当时执政者认可的社会主义模式。另外,现代工业生产与以人力、畜力 为主的农业生产在劳动效率上存在着巨大差 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要缩 小这一差距,也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或工 农业并举,但其结果必然出现大量农村人口进 入城市。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又要造成国家财 政上的压力。所以,要保证农民的利益,就意味 着放慢甚至放弃工业建设,要加快工业建设就 必须牺牲农民的利益。世界上任何国家在治理 对社会整体秩序构成冲击的群体时,所采取的 办法无非两种:将其限制在一个范围内活动, 或是消除其特征,使之不能构成威胁。从理论 上讲后一种办法更理想,但必须创造一些前提 条件,比如消除城乡差距,这在我国一时难以 做到,于是只好采取“禁锢”的办法。可以说,在 建国初期,我国采取的即是这种办法,广大农民在崇高的理想、谆谆的教育和政策的实施下,通过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的道路,放弃了对 土地的自由经营,在贫困的土地和低水平的生 活环境中被“禁锢”了30年之久,而这正是我 国工业艰难起步和成长的30年。农民以几乎 全部的劳动成果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过程也许是必须的。但是,农民被迫 放弃土地自主权,为工业建设做出牺牲的同 时,农村生产力又被重新束缚起来。长年的“禁锢”和毫无报酬的苦干,最终形成了农民对劳 动的厌恶倾向,失去了生产积极性。

       当改革春风在中国刮起时,多年的饥饿问题成为改革的起点,农村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农民成为改革最初始的推动者和参加者。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事实上又一次把土地的经营 自主权交给了农民,党中央再三强调农民对土 地的承包制50年不变,其目的在于密切生产 资料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农民成为土地真 正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重新调动起 来,农村生产力因此又一次得到了解放。但所不同的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彻底摆 脱落后面貌探索了一条新路。乡镇企业的发展 不仅为农业尽快进入现代化轨道开辟了一条 新路,而且缩小了城乡差距,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也起到了抑制作用,这是完全的、中国特 色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经济的全面振兴,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其理论意义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开辟 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就是邓小平做出的 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之一。

    摘自:《历史学习》2000年第5期


    [关闭窗口]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