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三大改造为何首先从农业开始
  • 谁是洛迦诺会议最大的赢家
  • 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概述
  • 建国后我国城市生产关系的变化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特点分析
  •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 二战爆发前后苏联对德国的绥靖
  • 法国大革命开世界政治现代化的先河
  •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没有立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主要原因
  • 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稳定”及其原因
  • 最新热门    
     
    清政府为何于1862年向英法“借师助剿”

    的敌人——太平天国。但清朝官员中仍有一部分人对洋人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担心如果请求“外夷”出兵,不仅要被他们勒索军费,而且担心外国军队“占据地方,勾结逆匪,阻挠官兵进剿”,所以不敢贸然答应俄、法的要求。但同时他们又认为可以由地方当局同外国人合作,如清政府密谕江苏巡抚薛焕指使买办商人与洋商“自为经理”。1860年,华尔组织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松江、青浦,就是这种“自为代理”的产物。

    其次,当时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湘军,其头目曾国藩也主张稍缓时日。因为尽管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但由于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优秀的青年将领,重建了领导核心,到1860年太平军已经攻破了江北、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势。之后李秀成等各路太平军开始东征,一路所向披靡,攻占了江浙一些地区。因此曾国藩认为湘军要消灭太平军、进攻天京时机尚不成熟,外国人来援助,也收不到很好的效果,不如等到夹击天京时,再“约会该酋,派船助剿”。

    再次,英国不愿俄、法抢在前面,一度出面干涉和要挟。就当时的形势来看,俄国主要力量在于鲸吞和蚕食中国北方的边疆地区,并不能到中国南方来有所作为。法国虽想抢先在中国取得优势地位,但毕竟力量不如英国。而当时英国并不急于在清朝和太平天国之间表示明确的态度,他们认识到,向清政府开战和向太平天国开战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对前者只需投入少数兵力,短期内即可奏效,而后者则是要直接面对讹诈不了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他们不愿意贸然进攻在长江中下游尚有相当优势的太平军,卷人一场难以预见后果的战争,因而仍然要保持“中立”的姿态。

    到了1861年9月,天京上游的最后一道屏障——安庆失守,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更加恶化。11月,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辛酉政变,“尽心和议”的慈禧和奕訢上台,这一切促成了他们之间的合作。1862年2月,清朝政府正式决定求助于外国军队来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也认为“目下情势,舍借助洋兵,亦实无良策”。4月,英国轮船把李鸿章的淮军从安庆运到上海,进一步与英法组成“中外会防局”,决定上海由洋人防守,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这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

    摘自:《历史学习》

     

    [关闭窗口]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