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三大改造为何首先从农业开始
  • 谁是洛迦诺会议最大的赢家
  • 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概述
  • 清政府为何于1862年向英法“借师助剿”
  • 怎样理解“中体西用”
  • 浅析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
  • 划时代的隋唐三省六部制
  • 朱元璋的集权措施与明中后期的腐败
  • 浅谈综合国力
  • 试析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
  • 最新热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呢?

    胡适称得上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鼻祖”之一

    1917年2月,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内容:“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三,须讲求文法。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务去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俗语。”陈独秀称胡适的这篇文章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稍后,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中,胡适又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古人已造古人之文学,今人当造今人之文学”。1918年,他在《建设新文学革命论》中,又把所谓“八不主义”总为四条:“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他强调,他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胡适上述言论,概括起来只有一个意思,就是对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年的文言文说“不”。这是一件很不容易很不轻松的事,它除了向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表述方式提出挑战外,还要向其承载者——包括胡适自己在内的每一个文化人的习惯势力宣战。常对别人讲“说老实话,包你有力量”的胡适,从其提出文学革命主张的一刻起,就强调了“说你自己的真心话”、“说老实话”的白话文主旨,为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打开了缺口;对于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了重要的倡导和推动作用。这也正是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数千年来,中国通用的书面语没有白话文的合法地位,只有与口语脱节的文言文才算正统。直到“五四”时期,经胡适的提出及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白话文的运用迅速增长,终于取代了文言文在书面表述上的支配地位,也开辟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崭新纪元。

    “五四”文学革命前后,胡适还身体力行地投入文学创作与评论的实践之中。在文学理论方面,他陆续发表了《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谈新诗》等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新文学与旧文学的区别,大力提倡新文学创作。在引进西方文学作品方面,他翻译了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等名家的部分作品,为国内的新文学创作提供精品借鉴。最为可贵的是,胡适一马当先,尝试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1917年2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几首白话诗,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这些作品,虽然还留有旧诗的若干痕迹,但采用自然音节和自由句式,开始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内容也表达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正如他把它们结集时取名《尝试集》所表明的,他为新诗创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胡适又于1919年发表自称为“游戏的喜剧”的《终身大事》,剧作明显带有易卜生的影响。尽管反封建的主题思想相当软弱,却以其触及觉醒中的青年普遍关心的婚姻恋爱自主、妇女解放等社会课题,激起过强烈反响。所有这些,使胡适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与此同时,胡适还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著有《白话文学史》(上)一书。1920年起陆续写成的关于《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志演义》等书的考证文字,结集为《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出版。他将所考证的小说分为两类,一类以《水浒传》为代表,称为历史小说,着重研究其历史演变过程;一类以《红楼梦》为代表,称为创作小说,着重考证其作者的身世、经历。1921-1933年间,共作5篇考证《红楼梦》的文章,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创立“自传说”,促进了后来被称为“新红学”学派的成立。

    胡适这一时期的文学主张、创作实践、研究工作,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没有“胡适”,恐怕也就没有“白话文运动”——至少运动也不会在那时发生。

    胡适的学术研究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号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立即在学术界引起反响。这篇文章中,虽包含着“远离-”的主张,但却从学术研究上提出了胡氏治学的“三步法”。后来,在《杜威先生与中国》一文中,他又把它们概括为“实验的方法”:1.从具体的事实与境地下手;2.一切学说理想,一切知识,都只是待证的假设,并非天经地义;3.一切学说与理想都须用实行来试验过,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胡适还把他从杜威那里学来的治学方法用于“整理国故”的具体实践。同年8月,胡适写了《论国故学——答毛子水》一文,强调了用科学的研究法去做国故研究的意义,并把整理国故同新文化运动联系起来,指出:“新思潮对于旧有文化的态度,在消极的一方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的一方面,是运用科学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因此,他把新文化运动概括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于是,一场“整理国故”运动兴起了。1921年,胡适草拟了《整理国故的计划》。在胡适等人倡导下,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国故基本丛书》、《国故基本丛书简编》、《学生国学丛书》、《国学小丛书》等数百种书籍。胡适在有关历史的方法论、古籍整理、个人传记写作、考古学、专史研究甚至档案文献学方面,都有了不起的建树。其治学方法与路径,更影响了几代中国学者。

    另外,胡适在哲学方面也有很大建树。他输入实用主义哲学不限于一般的宣传,而且用以解释中国的现实,把它具体运用到-、历史、文学、教育等各个学术领域,因此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在“五四”运动前后,胡适宣传实用主义哲学,具有反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的进步意义;但另一方面,其“少谈些主义”的论调,则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相脱节。

    总之,胡适对中国新文化运动贡献极大,堪称中国新文化运动中一颗巨星。他一方面介绍欧美的思想、文化,一方面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来整理重估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并兼顾自己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在文史哲三个领域都著作颇丰。从新文化运动时期起,历次重大的学术文化争论,他都直接间接地参与其中。作为一种思想和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自:《历史学习》2000.11.

     

    [关闭窗口]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