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经济重心南移不仅仅是历史原因
  • 红卫兵运动怎样在全国狂热掀起的
  •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为什么会修改“八大”的正确判断
  • 为什么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群众基础明显不同
  •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 浅析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
  • 划时代的隋唐三省六部制
  • 朱元璋的集权措施与明中后期的腐败
  • 浅谈综合国力
  • 试析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
  • 最新热门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是怎么一回事

    第一阶段(1950—1963年)是工人自治阶段。1950年6月,南斯拉夫联邦议会通过了《工人自治法》,标志着自治制度开始。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把工厂企业交给工人管理,实行工人自治。与此同时,自治-体制也开始建立,把党的领导作用改为-上的引导作用。

    第二阶段(1963—1971年)是社会自治阶段。1963年4月联邦议会颁布了新宪法,规定国家机关也实行自治原则。这一阶段自治超出了工厂企业的范围,扩大到国家机关和社会事业单位。同时,工矿企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具有独立商品生产者的一切权限。

    第三阶段(1971年-80年代初)是联合劳动自治阶段。1971年6月,南斯拉夫联邦议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提出要把企业改造成劳动者的自治联合体,实行联合劳动。1974年2月,南斯拉夫正式将联合劳动的原则载入新宪法。1976年11月,联邦议会通过《联合劳动法》。在这一时期,全国各类企业普遍建立起联合劳动基层组织——联合劳动组织——联合劳动复合组织-联合劳动组织。

    在实行联合劳动制度的同时,南斯拉夫还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部门建立各种自治利益共同体,在-领域实行代表团制度,从而使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道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而非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所有制。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是南斯拉夫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不属于任何个人、集团或国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属于全体劳动者。而在国家所有制企业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事实上处于分离状态,没有对生产资料的直接管理权,社会所有制则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每个劳动者都有权对生产资料进行管理和支配劳动成果。在国家所有制企业中,国家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国家机关代表工人行使权力,进行管理。而在社会所有制企业里,工人是企业的主体,国家对企业只进行监督。

    第二,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在自治体制下,南斯拉夫将整个经济纳入市场调节,国家施行指导性计划,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自主权,允许企业独立经营外贸,选择国际市场。但是也并不完全排斥“社会计划”的调节、指导作用。

    第三,在国家政体方面,建立起民主化、而非苏式集中化的国家政权体系。在这个体系下,除国防、外交等权力归中央外,其它经济和社会管理权统统下放给共和国地方。

    第四,在社会-制度方面,实行代表团制原则。联邦、共和国、自治省-议会实行代表团制,议会代表由选民选举、监督和罢免。

    第五,在外交上,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这对其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三十多年,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 1954年到1980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5%,其中工业增长率达到9.l%,农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一度居于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南斯拉夫已由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具有中等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工业——农业国。但是,自1980年铁托逝世后,自治制度的内在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过分强调“非中央集权化”,使国家失去对经济生活的宏观控制,造成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外贸连年逆差,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经济上的困难诱发了人们的不满情绪,罢工、游行时有发生,地方分散主义和民族主义事件时有发生,联邦各共和国之间的矛盾也尖锐起来。钊对出现的问题,南斯拉夫采取一系列调整措施,旨在稳定经济,克服危机,缓解矛盾,然而成效不明显。

    摘自:《历史学习》

     

    [关闭窗口]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