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张謇兴办实业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
  • 市舶、市舶使与市舶司
  • 《北伐战争》一课中的几个盲点
  • 克里米亚战争四问
  • 浅谈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演变
  • 中国近代史教学释疑二则
  • 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
  •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 社会主义阵营中为什么没有南斯拉夫
  •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概述
  • 最新热门    
     
    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释疑

    p>

    1940年秋,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高潮。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强令长江南北和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合并,由50万人缩编为10万人,而且要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按照蒋介石立即将新四军“解决”的密令,从抗日前线撤出兵力,由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指挥7个正规师8万余兵力,在皖南长江南岸,从东、西、南三面包围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驻地,利用长江天险,与江北顽军李品仙部及沿江日军第15师团和116师团配合,准备围攻新四军皖南部队。

    皖南新四军活动于长江南岸铜陵、青阳、泾县、南陵、宣城、芜湖之间的狭长地带;同时,新四军军部靠近国民党的大后方,周围都属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防地。这里对新四军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地区,随时有被国民党军队袭击的危险。11月19日,中国-党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的名义,电复何应钦、白崇禧,一面坚持原则,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严词拒绝国民党要八路军、新四军限期撤到黄河以北的无理要求,一面为了顾全团结抗日的大局,作了必要的让步,愿将皖南新四军撤到江北。在当时,这是防止皖南新四军在国民党可能发动的事变中遭受损失的措施。党中央电告真正掌握新四军实权的项英提高警惕,而且,从1940年10月开始,多次命令新四军军部尽快经铜陵、繁昌,直接从无为以东北渡长江,进到皖东;或经苏南,由镇江过江到苏北。

    但是,当时任中共中央-局委员、东南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书记、新四军政委兼副军长的项英,否认国民党会发动事变,对国民党的可能进攻缺乏精神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提出“北移困难”,认为新四军军部留在皖南较为有利,因而使皖南新四军迟迟不能脱离危险境地。至12月,皖南形势更为严重。经中共中央12月26日的严厉批评和严令督促,12月28日,项英召开了新四军军委分会会议,决定于1941年1月初开始向江北转移。在北移路线上,项英放弃了经铜陵、繁昌,在无为以东直接北渡和经苏南到镇江过江的两条有利路线,决定皖南部队以临战姿态,由新四军军部驻地向南行进,绕道茂林、三溪、旌德,沿皖浙边境天目山北麓,经宁国、郎溪进至溧阳苏南根据地,尔后待机北渡。这条路线大部分经过国民党统治区,对我军行动十分不利。

    为便于在转移中统一指挥,1941年1月3日,新四军军部将原新四军三支队的6个团改编为三个纵队。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和教导总队(随二纵队行动)及三个纵队共9000余人,从云岭分三路南进。5日,一纵队,即左路纵队到达大康地区;二纵队,即中路纵队,到达茂林以东的凤村地区;三纵队,即右路纵队,到达茂林、铜山地区。6日,新四军即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队预先周密策划的突然袭击。顾祝同所属上官云相等部8万余人,在蒋介石“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密令下,向新四军发起攻击。当日,新四军军部在潘村召开会议,决定一纵队出裘岭,二纵队出丕岭,三纵队特务团出高岭(第5团任全军后卫),三路会攻星潭,突围出去。7日,会攻星潭受阻。当日下午至晚上,新四军军部在丕岭山下的百户坑开会长达7个小时,项英犹豫不决,蜘蹰不前,处置失当,拒绝了叶挺攻下星潭突围的正确主张,决定部队原路返回丕岭以西。这一决定,严重挫伤了部队的士气,打乱了所有的行动部署,增加了突围的困难,是皖南失败的关键因素。之后,新四军在高坦等地与敌激战,于10日被敌包围在石井坑地区,所守阵地相继失守。12日晚,叶挺决定被围部队分散突围。14日下午,为了保全部队,挽救危局,中共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让叶挺去跟国民党谈判。叶挺带着侄子叶青青、叶一舟、叶钦和等人下山,在谈判时被国民党无理扣押。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出重围后,隐蔽在大山丛林之中,寻找去江北的路,3月14日深夜,军部副官刘厚总叛变,乘项、周熟睡之机,将二人杀害于延岭坑右首石牛坞山上一个叫蜜蜂洞的山洞里。-部主任袁国平突围重伤拒俘牺牲。新四军指战员大部分壮烈牺牲,一部分被俘,只有约2000人在黄火星、傅秋涛率领下突出重围,或渡江到达江北无为地区,或到达苏南溧水地区,或留皖南就地坚持游击战。总之,皖南新四军在向南绕道北移中,部队损失惨重。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制造分裂的滔天罪行在事变中暴露无遗。

       

    摘自:《中学历史学习》2001.7.

     

    [关闭窗口]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