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2课 “贞观之治”
  • 第3课 “开元盛世”
  •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 客家情诗
  • 客家山歌
  • 彩图说明
  • 最新热门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内容所含时段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相应较多。首先要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契丹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国于五代时期,与北宋几乎同时结束,二百年间,对于开发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辽代-、经济、文化都有不可低估的历史地位。从这一点,可以理解为什么要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作为本课的标题。同时,如何给学生讲清楚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是关键问题。北宋与辽的关系,从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试图统一北方,到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最后达成澶渊之盟,辽宋议和。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不能统一谁,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

      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是一个重点内容。女真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立了金政权,灭了已经腐败的辽和北宋。金朝在我国历史上也有相当的地位。对岳飞抗金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难点。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二、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最好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2.关于契丹的兴起,可以利用教材引文中关于契丹起源的传说,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可以用幻灯和多媒体课件做出有关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壁画图片和契丹文字的图片,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使学生明确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对于契丹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

      3.关于北宋的建立,教师可以通过第47页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对小字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对以后的影响如何?”

      4.辽宋的和战,对宋初两次对辽作战,可做简单的介绍,此处学生很容易问到杨家将的故事,教师可灵活处理,也可以“你怎么看待杨家将”作为课外思考题。接下来的辽宋之战,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北宋在澶州打退了辽军,却要与辽讲和,并签定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关于澶渊之盟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动脑筋”题目,让学生展开辩论,对自己所持观点进行论证,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西夏的兴起,可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西夏统治区域的方位和都城兴庆的地理位置,最好能够用幻灯打出相关的西夏文物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印象。对宋夏的和战,也可以提问:“西夏为什么要与北宋讲和?”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金和南宋的对峙。首先利用《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对金的兴起及统治概况做简单介绍,可利用教材“活动与探究”中的女真人画像,通过其服饰分析其生活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对这一时期金灭辽、再灭北宋及南宋建立,可以做简单介绍,重点放在宋金战争的问题上。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宋金战争的性质以及对岳飞抗金的评价,或者更具体地提出:“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在朝廷下令班师回朝时,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怎么办?”“岳飞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这是为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6.对宋金议和,可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双方划定的分界线,古代历史上大多数南北分裂以淮河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对峙”是什么意思?就是并存相对而立之意,双方敌对状态并未解除,只是没有大的战争,反映了宋金双方-、军事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7.最后,教师可以简单的小结,参照“重点和难点”中分析的本课基本脉络和相应的重要问题,使学生对本课形成总体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1.本课头绪较多,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重点问题,抓住中心问题:“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兴起及和战。”以契丹兴起、金的建立以及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关系为重点,认识先战后和的实质,以及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2.本课涉及到的少数民族较多,需要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另外,对重要的史实,可以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掌握。

    民族政权

    建国时间

    民族

    杰出首领

    都城

    与宋的重大事件

    10世纪初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澶渊之盟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12世纪初期

    女真族

    阿骨打

    中都

    宋金议和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对澶渊之盟应当怎么评价?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左边铁铸的跪像,在西湖边岳飞墓前。你能猜出他是谁吗?为什么让他跪在那里?

      是杀害岳飞的刽子手秦桧。反映了人民爱憎分明,用这种方式称颂历史上保护人民利益的功臣,强烈谴责杀害功臣的罪人。

      练一练

      B

      活动与探究

      1.看图分析:右边是女真人的画像,你能说出他的服装有什么特点吗?从画像中,你能看出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点吗?

      女真人头带兽皮帽,身穿窄袖长袍,束腰带,穿长靴,腰挂箭筒,肩挂长弓。从中可看出女真人生活在寒冷地区,勤劳勇敢、擅长骑射的生活特点。

      2.故事会:有关岳飞的故事很多,如抗金的故事,个人品格的故事等。请选取每人有兴趣的故事分头准备,然后在班级小组里交流。可自由发挥。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龚月萍)

      参考资料

      关于契丹起源的传说

      《辽史·地理志》中记载说:“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木叶山在潢河与土河的汇合处,潢河是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土河也是辽河的上游老哈河(一说木叶山在永州,永州在今内蒙古昭乌达盟翁牛特旗老哈河西南)。契丹族非常重视这个传说,辽太祖阿保机在木叶山建立了始祖庙,他们每次发动战争,都先在这里进行祭祀。导入框所引描绘契丹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生活的那首诗,为苏颂所作的《契丹帐诗》,收入《魏公集》。  

      阿保机

      阿保机(872—926),即辽太祖,契丹国的建立者。出生于契丹迭剌部耶律氏贵族家庭,汉名亿。907年,他被推为部落首领,继而统一契丹八部,控制了邻近的女真、室韦等族。他任用汉人韩延徽等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年号“神册”,国号“契丹”。接着,他攻取营、平等州(今河北东北部),先后控制吐谷浑、党项等族,又于926年攻灭渤海国,以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控制渤海地区。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家。  

      辽太宗时,夺取了幽云十六州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死后,明宗养子李从珂夺去生子李从厚的帝位,明宗女婿、沙陀族人石敬瑭也图谋夺取帝位。石敬塘为乞求契丹的支持,竟向比自己小11岁的辽太宗上表,尊称辽太宗为父皇帝,自称儿臣,还答应在灭唐之后,把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唐,后唐立即派军队围攻晋阳。耶律德光率5万骑兵南下晋阳,与石敬瑭内外夹攻,打败围城的后唐军队。同年,辽太宗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把幽(治今北京,辽升为南京,后改称燕京)、顺(治今北京顺义)、儒(治今北京延庆)、檀(治今北京密云)、蓟(治今天津蓟县)、涿(治今河北涿州)、瀛(治今河北河间)、莫(治今河北任丘)、新(治今河北涿鹿)、妫(治今河北怀来)、武(治今河北宣化)、蔚(治今河北蔚县)、应(治今山西应县)、寰(治今山西朔县东)、朔(治今山西朔州)、云(治今山西大同)各州,大致上是把今北京市和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契丹,另外还答应每年献给契丹帛30万匹。从此,契丹得到了有大宗税收的发达地区,并占有幽州和云州两大军事重镇,实力大大加强。  

      五代十国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总称。

      后梁(907—923)由唐末农民军的叛徒朱温建立,朱温占有今河南、山东和陕西、湖北的大部分及安徽、江苏、河北、山西、宁夏的一部分,他废去唐昭宣帝,建立后梁,建都汴(今开封)。后梁存在17年。

      后唐(923—937)由沙陀族人李存勖建立,据有山西一带,后灭后梁,建都洛阳。后唐存在14年。

      后晋(936—947)由后唐河东节度使沙陀族人石敬瑭建立。石敬瑭借契丹兵灭掉后唐,建立后晋,建都于汴(今河南开封)。后晋存在11年,为辽国所灭。

      后汉(947—951)由沙陀族人刘知远建立。辽军灭后晋之后,北撤。原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后汉仅存在4年。

      后周(951—960)。后汉天雄节度使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后周存在10年。

      十国是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10个割据政权的总称。前九国位于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只有北汉位于黄河流域的山西。十国中,吴和南唐、前蜀和后蜀是前后相继的。另外,当时在南北各地先后割据的不止十国。如唐末藩镇李茂贞据有凤翔,称岐;唐末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据有幽州,后来他的儿子受后梁之封又自称皇帝,为燕,等等。  

      宋太祖

      宋太祖即赵匡胤(927—976),宋朝开国皇帝(960—976年在位),涿郡(今河北涿州)人。祖上世代为官,其父赵敬为后周大将。匡胤于959年任后周殿前都点检,领归德军节度使,掌握禁军。第二年,他乘后周恭帝年幼,由部下拥立,做了皇帝,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先后攻灭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国,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减轻租税。他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家。但他推行“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北宋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

      北宋初年,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在北宋北面,有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边和西边,有南唐、吴越、南汉和后蜀等比较大的割据政权。另外,在今天的福建、湖南、湖北,还有一些较小的割据政权。宋太祖在征询张永德、赵普等大臣的意见之后,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963年(景德元年)灭掉荆南和湖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6年灭南唐。978年,宋太宗又用-压力,迫使吴越的钱弘和漳泉的陈洪进相继纳土归附。至此,“先南后北”方略的“先南”部分完成了。剩下来的就是北方了。968年和969年,宋太祖曾两次出兵进攻北汉,但都因辽出兵援助北汉,无功而还。976年八月,宋太祖第三次派兵进攻北汉,但两个月后宋太祖突然死去,而辽国这时又出兵支援北汉,新登位的宋太宗只得下令撤兵。979年,宋太宗亲自统兵进攻北汉,包围了太原城。北宋军队在石岭关附近击溃了辽派来支援北汉的军队,最后迫使北汉投降。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了。  

      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

      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辽景宗乾亨元年),北宋第一次对辽用兵。这一年的五月,宋在消灭北汉的同时,在白马岭战役中打败辽将耶律沙的数万援军。宋太宗赵炅(jiǒng)决定乘胜收复幽云十六州,于是对辽发动反击战。五月底,成立“幽州行营”,由大将潘美负责北伐事宜。在战争开始阶段,宋军进展顺利,到六月下旬,已进抵幽州城南。七月初,宋军包围幽州。辽倾全力南下援救幽州,在高梁河畔(今北京动物园、紫竹院一带)打败宋军。宋太宗身中数箭,后化装乘驴车南逃。七月底,宋下令撤兵,第一次辽宋战争以宋的失败而告结束。

      982年辽景宗死,其子耶律隆绪(辽圣宗)继位,年仅12岁。隆绪母萧太后当政,宠臣韩德让(耶律隆运)掌权。宋太宗认为辽“主幼国疑”,决定再次出兵收复幽云十六州,于是就在986年(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第二次对辽用兵。这一年,宋军从山西、河北分三路攻辽。东路军是主力,由曹彬率领,从雄州(今河北雄县)出发;中路军由田重进率领,从飞狐(今河北涞源)出发;西路军由潘美、杨业率领,出雁门关(今山西代县)。二月底,宋军开始北进。三路宋军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但后来东路军遭到大败,宋太宗被迫于五月初下令全线撤兵。西路军本来已经攻下寰、朔、云、应四州,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因其他两路宋军已退,辽军以十余万人马进攻寰州。宋太宗急令西路军放弃已收复的四州土地,退守雁门关以南的代州,并保护四州的百姓后撤。杨业主张避免与新胜的优势辽军决战,服从朝廷的撤退命令,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四州人民南撤的计划。但主帅潘美和监军王(shēn)、刘文裕执意邀功,主张硬拼,夺回已失去的寰州。杨业无法,只得提出由潘美领精壮步兵埋伏在朔州以南的陈家谷口,等待他把辽兵引来时,前后夹攻,打垮辽军。杨业于七月八日夜被迫走上寰州前线,第二天清晨与辽兵相遇,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潘美等人先以为杨业得胜,为了争功,下令让大部队向前推进,后听说杨业失利,立刻又下令撤退逃跑。杨业的部队和辽兵苦战,直到黄昏只剩下一百多人。他们拼命杀出重围,退到陈家谷口,却不见潘美部队的接应。杨业知道自己已陷入绝境,于是“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辽军)数十百人”(《宋史·杨业传》)。最后因战马遭受重伤,在朔州西南18里的狼牙村被俘。辽将耶律斜轸对杨业百般威胁利诱,但他坚贞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寇准

      寇准(960—1023),北宋-家。字平仲,下珪(guī,今陕西渭南)人。19岁中进士。20岁为官,历任知县、知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宰相等职。他善于劝谏,得宋太宗赏识。景德元年(1004年)任宰相。同年,辽军大举攻宋,宋真宗表现怯懦,在寇准等人的规劝和鼓励下,才亲往澶州督战。景德三年(1006年)罢相,出知陕州。晚年又被起用为相,后来遭陷害,贬官到雷州(今广东雷州),最后死在那里。人们将他的灵柩运往洛阳,途中百姓拜祭不绝。后被追封为莱国公,因此历史上称他为寇莱公。  

      澶州

      澶州在历史上地点不一。北宋初年,澶州州治在德胜城(在今河南濮阳)。德胜城在五代时候是黄河的一个渡口,叫德胜渡。后唐在未灭后梁以前,攻占德胜渡,在那里建造南北两城。两城夹河相距约三十里。南北城间的黄河渡口有浮桥可通(见《读史方舆纪要》德胜城条等)。  

      澶渊之盟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以后的宋辽关系

      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治今河北雄县)、霸州(治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北宋政府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民间的交易也很发达。考古工作者在今内蒙古和东北辽代古城和墓葬中,发现了宋朝制造的瓷器、漆器、铜钱等文物,这些都是通过贸易流入辽境的。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谊。澶渊之盟后,寇准功高望重,受到宋真宗的疑忌。不久,宋真宗借故把他贬斥出朝,任命妥协派王钦若为宰相。这样,宋朝更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辽这时也发生了变故,1009年,萧太后与韩德让同年病死。第二年,辽与高丽发生战争。接着,辽政权内部又开始发生分裂,辽再也无力大规模兴兵南下。澶渊之盟后,宋、辽在好几十年里没发生过战争。其间只发生了两次重要交涉。一次是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辽乘北宋同西夏交战的机会,向北宋勒索土地。北宋增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另一次是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第二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一些土地。  

      元昊

      元昊(1003—1048),也叫李元昊或赵元昊,银州(治今陕西米脂)党项族拓跋部人。西夏的-家。西夏国的建立者李继迁之孙。他的祖先在唐朝末年因帮助镇压黄巢起义军,唐封其为“夏绥银节度使”,赐姓李。宋太宗时,赐李继迁姓赵。元昊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元昊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订定官制、军制、法律。对北宋多次进行战争,虽然经常取得胜利,但因士卒死伤很重,财政困难,人心厌战,境内人民传唱着怨恨元昊的歌谣。于1044年与宋订立和约,元昊表面取消帝号,实际在国内仍然称帝。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

      元昊称帝以后不断向宋进攻。到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这一期间,宋夏主要战役有以下四次:

      1039年(宋仁宗宝元二年)西夏攻保安军,宋巡检指挥使狄青击败之。

      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西夏攻延州,大败宋兵,被俘虏宋将刘平、石元孙等。宋派范仲淹主持对西夏战事。西夏进攻三川寨,宋将杨保吉战死。宋军攻白豹城,小胜。

      1041年(宋仁宗庆历元年)宋军攻夏,大败于好水川,大将任福等战死。夏军攻占宋丰州。

      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夏攻宋,与宋军在定川寨大战。宋军大败,葛怀敏、曹英等16人战死,损失军士9 000多人,马600匹。  

      阿骨打

      阿骨打即金太祖(1115—1123年在位)。汉名。女真族完颜部首领,1113年继任辽的女真节度使。他逐步统一邻近部落。为摆脱辽的奴役,“力农积谷,练兵牧马”,扩充实力。1114年发动了反抗辽奴役的战争,一再取得胜利。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年号收国。摆脱了辽的统治。同年又攻占辽的黄龙府、东京辽阳府。1119年,与北宋约定共同攻辽,后又攻占辽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奠定了灭辽的基础。他还令完颜希尹创制女真文字。  

      金灭辽

      1114年,阿骨打领导的抗辽战争开始。这一年秋冬间,他指挥2 500名强悍的女真骑兵在宁江州(今吉林五家站)击败辽军。接着,辽以10万大军与阿骨打的2 700名骑兵会战于出河店(今吉林扶余县境)。战场上大风骤起,沙尘蔽天。女真人乘风势英勇出击,大败辽军,俘获辽士兵、辎重无数,并乘胜攻占宾州(在今吉林德惠)等许多地方。1115年,金兵扩大到一万人,九月占领辽的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黄龙府被攻占后,辽天祚帝拼凑各族士兵数十万东下亲征,在扶余附近又被金兵打得大败,主力全部丧失,辽军从此一蹶不振。1116年,金占辽东京辽阳府。1120年,占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附近)。这时,辽臣马植降宋,向北宋献计,让宋派使臣渡海到东北联金攻辽。宋徽宗(赵佶)大喜,于是联金伐辽,希望借金的势力收复燕云十六州。1120年,结成宋金“海上之盟”。盟约规定:(1)宋金两国互致国书,地位平等;(2)燕、云原为汉地,许宋收复,西京(今山西大同)于拿获天祚帝后给宋;(3)金出兵攻辽中京(今河北平泉),宋军攻辽燕京(今北京),夹攻辽国;(4)宋将每年给辽的岁币如数转给金;(5)两国不得单独与辽讲和。

      1122年,北宋出兵伐辽,结果大败而回。而金兵却以破竹之势,连续攻占了辽的中京、西京和南京(即燕京)。辽天祚帝被迫逃往夹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金兵基本上摧毁了辽的统治。在金灭辽已成定局的形势下,阿骨打于1123年死去,他的弟弟吴乞买(金太宗,其汉名为完颜晟)继位,继续攻辽,1125年,天祚帝在逃往西夏途中被金的追兵俘获,辽亡。  

      金灭亡北宋

      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初,金兵攻到汴京城下。北宋军民强烈要求抵抗,宋钦宗被迫任用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负责汴京防务,又密派李邦彦等人暗中进行投降活动。李纲率领军民不断击退金兵,形势好转,但他仍向金屈辱求和,金将斡离不(完颜宗望)提出宋帝尊金帝为伯父,并犒军费黄金500万两、银5 000万两、绢采各100万匹、牛马各万匹,还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亲王宰相为人质等条件,并全都得到满足后才能退兵。宋钦宗全部答应这些条件,还下令罢免李纲,禁止军民抗击金军。汴京解围之后,他遣散各路勤王军,并把李纲赶出朝廷。九月,金军再度南下,宋钦宗再次求和。十一月东京城破,他亲至金营,奉表请降谢罪,称臣并献两河41州土地。金还勒索巨额的金、银、帛等物品,尽管北宋朝廷百般搜刮,仍然“十分未及所须之一”。金将粘罕(完颜宗翰)、斡离不促令钦宗再到金营,将他扣押。1127年四月,金立张邦昌为帝,掳徽、钦二帝和太妃、太子、宗戚等3 000人,以及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北归金朝。北宋灭亡。这件事史称“靖康之变”。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佃农出身。童年跟从名师周同学习武艺,爱读《春秋左传》和《孙子兵法》。宣和四年(1122年),应募从军。曾因料理父亲丧事离开军队,四年后再次投军。后以战功授秉义郎(下级军官)。宋高宗即位,他上书反对南迁,被革职。又投河北招抚使张所,被任为统制。后又随宗泽守开封,任统制。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术南进,岳飞坚持抵抗。次年,金军从建康准备渡江北返。岳飞军正驻扎在建康附近。他主动向金军发动突袭,金兵大败。岳飞乘胜收复建康。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在洪州(治今江西南昌)征讨与金相通的李成,连克数城。次年,镇压割据势力曹成。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大破伪齐(金立刘豫为齐皇帝,伪齐据有淮河流域,是金的傀儡)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以功授清远军节度使。次年镇压杨么农民军,升任少保。后驻军鄂州(今湖北武昌),结纳太行义军首领,进兵中原,击败伪齐,屡次建议大举反攻。绍兴九年(1139年),宋高宗、秦桧与金议和,他上表反对。次年兀术进兵河南,他于郾城大破金军主力,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宋高宗、秦桧召回岳飞,解除其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被秦桧爪牙、右谏议大夫万俟(音莫齐谢)诬谋反,被捕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1月,在临安大理寺风波亭被害。宋宁宗时被追封为鄂王。遗著有《岳武穆集》。  

      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1140年(宋高宗天眷十年),金向南宋发动全面进攻。各路宋军英勇抗击,都取得一定胜利。其中,以中路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战果最辉煌。先后收复了蔡州、颍昌(今河南许昌)、郑州、洛阳。又派义军首领梁兴等回太行山联络各地义军,在敌人后方展开配合斗争。岳飞带兵进驻郾城。兀术惊恐,被迫率师来郾城决战。岳飞子岳云带头冲锋陷阵,杀死很多敌人;统制官杨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欲擒兀术,未获,杀敌数百人,身受重伤;岳飞亲率骑兵与兀术大战,大破金兵。兀术败退,准备渡河北归。岳飞立即报告宋高宗要他速令各路并进,发动总攻,高宗、秦桧则令各路“班师”,岳飞右翼的张俊部队首先撤回。岳飞处于孤立地位,被迫退兵。  

      岳飞被害

      1141年(天眷十一年),宋高宗、秦桧将抗金将领韩世忠、岳飞召到临安,任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解除了韩、岳的兵权。兀术败后,写信给秦桧说:“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宋史·岳飞传》)金军以杀岳飞为议和条件。高宗、秦桧为议和而密谋杀害岳飞。首先是主和派大将张俊和秦桧死党右谏议大夫万俟,造谣说岳飞过去作战时曾要放弃山阳(楚州)城,援淮西时拥兵逗留不进等,罢了岳飞枢密副使的职务。后又诱迫岳飞部将王俊等诬告岳飞的副手张宪煽惑军心,企图使岳飞再次领兵,借此逮捕张宪入狱。张俊下令将张宪打昏后,强行画押。张宪的这份假供词直接牵连到岳飞及其子岳云,于是秦桧下令先捕岳云,既而又以让岳飞到临安对质的名义,把岳飞骗入狱中,由万俟主审,对岳飞施以酷刑。开始时岳飞还替自己申辩,后来看清了投降派的险恶用心,无法讲理,只有长叹一声说:“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说完闭目,任其拷打。他们逼岳飞招供,岳飞在纸上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以表示自己的强烈抗议。

      当岳飞冤狱形成之时,已经退职的韩世忠前去质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竟无耻地回答说:“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说:“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二年(1142年)1月,宋高宗根据秦桧捏造的罪证,下诏以“谋反”罪将岳飞“赐死”于狱中,岳云、张宪被斩于临安街头。岳家军中的一些将领,相继被罢免或害死。金兵闻之,摆酒相庆。  

      宋金和议

      绍兴十一年(1141年)八月,岳飞被罢官。金将兀术为迫使南宋加速投降,发兵攻占泗州和楚州。宋高宗和秦桧不但不派兵渡江抗金,反而把岳飞投入狱中,接着又罢了韩世忠的官。金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渡过淮水南下,直到长江边的-,但由于粮道遥远,军心涣散,无法继续南下。兀术一方面驻军江北,造成兵临城下之势,另一方面致书南宋朝廷进行恫吓,声称如不及早投降求和,就要渡江南下。宋高宗和秦桧马上哀求“先敛兵,许敝邑拜表阙下”。十一月,宋金双方订立和议。主要内容有:高宗向金称臣,金皇帝册立宋高宗为皇帝;宋每年向金交纳“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宋金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间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以北归金,以南归宋。由于这个屈辱的和约是绍兴十一年订立的,历史上称为“绍兴和议”。此后,宋金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学术动态

      对澶渊之盟的不同评价

      史学界的传统观点,对澶渊之盟持否定的评价。这种观点认为当时辽兵虽号称20万,但孤军深入,粮饷不继;所过城市,仅攻下两城,其余诸州均在宋军的坚守之中,宋军随时可以出击,截断辽军后路。陆续集结在澶州附近的宋军达数十万,士气正盛,首次接敌,即射杀辽大将萧挞览,迫使辽兵后退。既懦弱又怕战争的宋高宗,与辽订立的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性的和约。北宋从此每年向辽交纳大量岁币,成为北宋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出现另一种观点,认为澶渊之盟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辽、宋两个政权内部力量的变化消长,产生了在一定的历史时间内实力的相对平衡,一方面是辽有内忧,另一方面是北宋军力不弱但士气不振,这样才有和议的出现。澶渊之盟结束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沟通辽、宋双方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图画说明

      第二单元图标《宋代瓷器孩儿枕》

      这是宋代北方定窑烧制的一件白瓷枕。枕长30厘米,高18.3厘米,宽11.8厘米。瓷枕造型新颖,釉色细腻。瓷枕上塑造的童子,神态自然地侧脸俯卧于榻上,双臂紧抱置于颔下,双脚叠压,右脚抬起。童子五官端正,活泼可爱,神态自然,衣纹清晰,是宋瓷中的珍品,反映宋朝制瓷业的工艺水平大大超过了前代。  

      宋太祖

      宋太祖像是根据《南薰殿历代帝王像》绘制的。他头戴幞头,幞头两旁各伸出左右两角,据说是可以防止臣僚们在朝仪时窃窃偶语。身穿宽袖圆领黄袍,腰束朱带,神情严肃,体态丰满,表现了封建时代-家的风度。  

      西夏壁画人物

      这是敦煌莫高窟第409窟西夏时期的壁画人物。画长288厘米,宽172厘米。西夏王子头戴云缕高冠,面相丰圆,身穿圆领窄袖团龙锦袍,腰束革带,革带上挂着打火石、刀、磨刀石、绳子等物品,脚穿白毡靴,手执长把香炉作礼佛状。王子前面有一童子,手捧着盘子及供品。王子身后还有8位侍从,他们头戴毡帽,身穿圆领窄袖短袍,手里分别拿着伞、扇、宝剑、弓箭、铁笊篱等,完全是西夏贵族王子出行的排场。

      女真骑马男子

      这是金代张画的《文姬归汉图》中的两位骑马人,其装束反映了金朝人的服饰特点:画面上一人留着髡发,一人头戴貂皮帽子。二人都剃去头顶的头发,留颅后的头发,编成与契丹人不同的左右两条辫子。身着窄袖盘领长袍,脚穿长尖头靴。画面反映了女真人勇猛强悍、善于骑射的特点。

      岳飞

      这幅岳飞画像,是根据清初山阴人金史所画的《无双谱》描画的。岳飞身穿盔甲,腰挎战刀,左手托着帅印,样子十分威武。  

      秦桧跪像

      这是杭州西湖边岳飞墓旁的秦桧铁跪像。秦桧面对着岳飞墓,跪着反剪双手,在跪像背后墓阙木上刻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人们让秦桧长跪在岳飞墓前,以表示对他的憎恨。与秦桧同跪着的还有秦桧的妻子王氏、张俊、万俟三人。  

      女真猎人

      这幅图出自明朝王圻著的《三才图绘》人物12卷。插图上的女真族人,头戴圆形尖顶皮边帽,身穿女真式交领小袖齐膝短衫,腰间系长带,脚上穿高靴。他右手持弓,身上系着弓箭囊,箭囊里装着狩猎用的短箭。课文选用这幅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对女真生活的了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