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 最新热门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本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以通过中国历史朝代歌的提问,引出清朝建立这一课题。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区关于清朝时期的文物遗址或影视作品引出课题。如: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通过上述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2.在学习满洲的兴起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提示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的内因和外因,使学生理解努尔哈赤的作用。

      3.在学习清朝强化君主集权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在学生对上述内容认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君主集权的作用问题。

      4.在学习清朝制造文字狱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补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也应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等方面进行讨论。

      5.在解决君主集权加强的利弊作用这一难点问题时,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一组学生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一组学生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影响,而且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思维及概括能力的作用。

      6.在小结本课内容时,可设计如下演示图。

    皇帝

    内阁和六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图片和历史文献材料,培养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2.指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和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等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内外因入手,并指导学生较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3.在指导学生分析君主集权强化的影响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想一想,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宋元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元昊和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同他们的共同之处有: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家、军事家。

      2.女生:“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男生:“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么?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第一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处起到君主集中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避免大臣办事扯皮、拖拉的作风。第二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便丧失-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如果将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就更全面、客观了。

      3.“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上面的两句诗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你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

      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了。

      练一练

      C

      活动与探究

      小讨论: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强化,起到巩固清朝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王宏伟)

      参考资料

      明代的女真

      女真,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来源于唐代的黑水。五代时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东至于海。北宋末(12世纪初),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以后,部分女真人迁入中原,逐渐与汉族融合。留居东北部分,元代归合芝府水达达等路管辖。明初,被分称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部分,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在松花江流域,东海女真分布在黑龙江和库页岛等地。明廷在当地设立卫、所等各级行政机构,管理军政事务,隶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后来,东海女真时常侵袭海西和建州。建州与海西,为了躲避东海女真的侵扰,并加强与辽东及关内的经济联系,不断向南迁移。到嘉靖年间(1522—1566),分散聚居于辽东的东北边:建州女真分布在抚顺关以东,海西女真散居于开原以北。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1552—1626),姓爱新觉罗。先祖受明册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19岁分家自立,因所得家产极少,只得自谋生计,亲自上山采松子、挖人参至抚顺马市去交换,经常接触汉人。曾一度投到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帐下,受到军事训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万历十一年(1583年)被明朝授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此后他用16年的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受明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接着,又用武力统一了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白山东北的东海女真。在统一过程中,他创建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建元天命。萨尔浒战役之后,攻占抚顺、开原、铁岭等地。天启元年(1621年)占领全部辽东,翌年迁都辽阳,五年(1625年)又迁都沈阳。六年(1626年)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受伤,不久死去。努尔哈赤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统一了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八旗

      八旗的基本单位是“牛录”。《清实录》载:“乙卯(1615年)……上既削平诸国(女真各部),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黄、白、蓝镶红边,红镶白边),共为八旗。”满洲制度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因此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行军时,地广则八旗并列为八路,地狭则八旗合一路而行。……破敌之后,察核将士战功必以实,有罪者虽亲不贳,必置以法,有功者虽仇不遗,必加以赏。”后来,由于人口的增加,牛录的数目也加多。到皇太极时代,1634年改“牛录额真”为“牛录章京”,汉译“佐领”。但是满洲统治者不愿增加固山的数目,所以,“清朝只有八旗。可是每个固山包括的甲喇数目已经不止五个了。后来,又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各旗皆属同一旗色的满洲八旗的贝勒(旗主)管辖,改从满族的风俗习惯,他们日后便被融合为满族人,满族因而迅速发展壮大。  

      皇太极

      皇太极(1592—1643),即清太宗。努尔哈赤之子。后金时,以战功兼辖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二旗,势力强大。努尔哈赤死后,受诸王拥立,1626—1643年在位。即位后,他重视农业生产,把满洲贵族所属的一部分奴隶编为民户,颁布保护农业的法令,要求各级官员和各牛录督促农务,注意“地利”“土宜”。积极吸收汉文化,翻译汉文书籍。仿照明制,设置内三院、六部,开科取士,任用汉官。自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加强专制统治。他用武力继续完成对黑龙江和吉林东境女真各部的统一;征服了蒙古,使之臣服于后金;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崇德元年(1636年)……多次从长城突入关内,并攻占了除宁远以外的关外大片土地。1636年改国号为清,称皇帝。又增编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进一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清初内阁的设置

      清朝入关前,于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设立文馆(满语称笔帖赫包,汉译书房),以“翻译汉字书籍”“记住本朝得失”(王先谦《东华录》天聪三年四月),属于文化学术机构的性质。1636年(天聪十年)十月,皇太极即皇帝位。登基之前一个月,他下谕在文馆的基础上扩建为内三院,作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辅佐机构。内三院即:内国史院,负责撰拟诏令、编撰文书等;内秘书院,负责掌管和起草对外文书与敕谕等;内弘文院,负责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等。入关之后,1658年(顺治十五年)又仿照明朝制度,将内三院改为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重务实操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雍正之后又转归军机处掌握。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  

      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雏形出现于努尔哈赤创建后金之时。1622年(明天启二年,后金天命七年),努尔哈赤按照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令八旗旗主即八大贝勒(亦称八王)“共治国政”,参加后金的决策会议,共同处理军国要务。第二年,又设八大臣以辅佐之,称议政大臣,与八旗旗主一起议政。皇太极嗣位后,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有意识地抑裁大贝勒的权力,并逐步提高议政大臣的地位,“设八议政大臣……总理一切事务,与诸贝勒偕坐议政”(蒋良骐《东华录》)。1637年(崇德二年),最后确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央辅政机关的地位。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政”,拥有很大的权力,其成员“皆以满臣充之”“半皆贵胄世爵”(昭《啸亭杂录》)。他们“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金梁《满洲秘档·太祖行军琐记》),“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谈迁《北游记·纪闻·国议》)。

      清入关后,顺治帝曾将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扩大,先后任命非满族的范文程、安达礼、宁完我为议政大臣,但议政王大臣会议仍然操纵在满洲贵族手里。一些满洲贵族往往借此压制皇权,出现了大臣专横擅权的局面。例如顺治十六年(1661年)顺治帝病死,议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受命辅政,佐康熙帝执掌国政。四个辅政大臣中,索尼年老,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势力小,又和鳌拜有矛盾,鳌拜专横跋扈,独断专行。他广植党羽,排斥异己,“文武各官,尽出伊门”(章《康熙政要·杜奸邪》),不仅事事凌驾于其他辅政大臣之上,而且操纵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压抑皇权,多次背着康熙帝“出矫旨”,甚至将官员给康熙帝的奏疏带回家里,同心腹亲信私下商议,“凡事在家定议,然后施行”(《满洲名臣传·鳌拜传》)。  

      军机处的设置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康熙帝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宫内设置南书房,又名南斋,抽调自己亲信的翰林官入房办事,替他起草重要的上谕或传达谕旨。这个机要班子的设立,实际上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限,许多重大政务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许多重要的谕旨也不再交付内阁草拟。雍正帝时,为了筹备镇压西北准噶尔贵族的叛乱,雍正四年(1726年)又在户部内设立军机房,在宫内的隆宗门内办公,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改为军机处。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共同组成,开始只是一个暂设的军事行政机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不过,军机处的裁决权完全出于皇帝,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徒具虚名,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被乾隆帝明令撤销。内阁也形同虚设。  

      地方的军政首领,直接听从皇帝指挥

      清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省、道、府、县四级。此外,还有与省大体平行的边疆特别行政区。内地18行省设总督和巡抚。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饰封疆”。巡抚是负责一省全面领导工作的首长,“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核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清史稿·职官志》),为名正言顺的地方大吏。这些总督和巡抚,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他们的一切较为重大的政务都必须奏报皇帝,等候批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个皇帝,对地方督抚的有关奏报,都通过批示(雍正以后经过军机处)给予具体的指示和安排,地方督抚必须绝对执行。督抚偶有越轨行为和不顺意之处,立即撤换和查办。边疆特别行政区所设的将军和办事大臣,均由皇帝特简,他们同内地的总督巡抚一样,也必须听命于皇帝的指挥,按照皇帝的命令统领边地的军政要务。  

      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清朝大兴文字狱,不是偶然的。首先,这是因为君主专制的统治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廷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稍涉嫌疑,即刀斧随之,严加镇压。其次是由于民族矛盾的存在。清廷虽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实际上为了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却是处处贯彻“首崇满洲”的原则,对广大汉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就特别注意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  

      胡中藻狱

      胡中藻是江西新建人,号坚磨生,乾隆六年(1741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为首辅鄂尔泰门生。鄂尔泰与大学士张廷玉有隙,各立朋党,互相倾轧,为乾隆帝所恶。乾隆帝又恶胡中藻为鄂尔泰党羽。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密令广西巡抚卫哲治将胡中藻任广西学政时所出试题及与人倡和的诗文“并一切恶迹,严行查出”。三月,乾隆帝召集群臣,撮举胡中藻《坚磨生诗钞》诗句,谓其悖逆诋讪怨望之处甚多。次月结案,把胡中藻处斩;胡中藻已死,其牌位也被撤出贤良祠。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此诗为雍正帝时的进士徐骏所写。徐骏是江苏昆山人,原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幼子,中进士后,选庶吉士。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有人告发他的这两句诗“思念明代,无意本朝,出语诋毁,大逆不道”。刑部等衙门论奏:“拟斩立决,将文稿尽行烧毁。”得旨:“从之。”  

      对清代前期历史地位的评价

      清代前期,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的清朝统治前期。对清代前期的历史地位,史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评价,争论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一种意见认为,尽管清入关带来一些落后因素,但在西方未瓜分之前把中国的版图统一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大局看应该肯定。

      二、对清代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一种意见认为,清前期执行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在当时生产关系允许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成为亚洲的头等封建强国。另一种意见认为,清前期的生产虽有发展,但缓慢微弱,同明朝的最高水平相差无几,并未达到应该达到的高度。  

      乾清宫

      乾清宫在故宫“内廷”最前面,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宫殿面阔9间,长48米,其中东西两间作穿堂,进深5间,长26米,从基座下地面到殿顶高达24米,是后寝最高最大的宫殿。殿中设金漆宝座,宝座上方高悬清世祖顺治皇帝御笔“正大光明”匾,匾后是清代皇帝立储安放传位诏书的地方。从明朝永乐帝到清朝康熙帝,都在乾清宫居住。皇帝每天到这里阅读记录前代皇帝言论、教导的“圣训”,一些重要的召见也在这里举行。皇帝无论在哪里去世,都要在乾清宫停灵数日,以表示“寿终正寝”。清代雍正之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乾清宫改为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  

      军机处

      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筹备镇压西北准噶尔贵族的叛乱,于雍正四年(1726年)在养心殿附近内右门处设立军机值庐。雍正七年(1729年),军机值庐正式改为军机处。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共同组成,开始只是一个暂设的军事行政机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机构。内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为了保密,不设其他下属官员。军机值房有护军把守,任何人不得靠近。

      军机处所用房舍原是故宫内右门外西侧红墙根下的一排板房,板房东头为侍卫值房,西头为内务府大臣办事处。乾隆时,保留了军机处,对原板房稍加修饰,就成为今天见到的状况。  

      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十王亭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基本建成,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皇宫。清朝迁都北京后,这里成为“陪都宫殿”,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东巡时也在此临朝。

      沈阳故宫共占地六万多平方米,有建筑七十多所、三百多间。由东路、中路、西路三个部分组成。东路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八旗头领日常办公的地方。中路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以及两厢的建筑物。崇政殿即所谓金銮殿,是清帝王接受朝贺、发布政令的地方。清宁宫俗称中宫,里面是皇太极和皇后的卧室,外间是祭神的场所。西路包括戏台、嘉阴堂、文溯阁、仰熙斋,为乾隆以及其他帝王东巡时的消遣娱乐场所。另外,在大清门左侧,有太庙,是供奉清皇室祖先的地方。插图展现的是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建筑群体。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