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活动课二 编写历史小故事·供选择方案(一)
  • 活动课二 编写历史小故事·供选择方案(二)
  •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 第3课 华夏之祖
  • 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供选择方案
  •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 最新热门    
     
    第10课 “秦王扫-”

    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统一国家。因此,秦的统一及其作用是本课的重点。

    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在-、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秦的措施几乎囊括了我国不同统一时期所例行的诸多方面,学好本课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将有极好的启迪。

    焚书坑儒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对初中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易主观臆断。

    此外,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初一学生因见识与阅历的因素,难以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可以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制作动态地图,边讲边演示,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都调动起来,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深刻的印象,将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演示或挂图展示,首先提问:“战国有哪几个主要的诸侯国”?待学生回答后,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说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用这样的方法导入,一方面可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并再次熟悉“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在空间概念上为“秦灭六国”作铺垫;另一方面由“七雄”转到“一雄”,也为分析后面的思考题“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作用?”作铺垫。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运用图示逐次演示,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皇权是权力的中心。图示如下:

     

    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3.讲述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内容,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模型或用卡片准备各国同一字的不同写法,让学生观察、想象。然后提问:“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什么意义?”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进行畅谈,也可以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4.焚书坑儒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引导: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述,让学生了解焚书、坑儒两件事发生的背景(秦刚刚完成统一后不久)和动机(主观上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其次,指出秦始皇采取的手段是极其野蛮、粗暴的,对他的这种做法应予以批判。最后,指导学生分析焚书坑儒所产生的后果。这就是要教会学生从具体史实中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5.“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一目,应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通过填图活动了解秦长城的起止点以及灵渠等空间概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长城、灵渠的影像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秦灭六国的原因,让学生初步掌握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方法以及比较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一目,并填写地图,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观念。

    3.通过制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简单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4.指导学生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初步教会学生压缩信息的记忆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秦王嬴政在用人政策上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

    由于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谈一谈,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练一练

    B

    活动与探究

    1. 小讨论:讨论一下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说一说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2.小游戏。

    可自由发挥。

    参考资料

    “秦王扫-”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句,出自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收为曹寅编《全唐诗》李白卷的首篇。全诗共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功过。他的功为统一六国:“秦王扫-,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但是他奢靡浪费,诗中谴责了秦始皇“刑徒七十万,起士骊山限。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最后落得国破家亡,“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荆轲刺秦王

    荆轲是战国末年燕国壮士。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荆轲故事见司马迁所著《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为挽救燕国亡国之危,收买来自齐国的著名刺客荆轲,待为上宾,以宝马车骑、美食歌女尽量满足荆轲取乐,甚至杀自己心爱的千里马将马肝奉荆轲就食。秦军大举攻燕的危急时刻,荆轲奉太子丹命使秦刺杀秦王政。临行前太子丹和部下一律穿白色孝服把荆轲送到易水岸边,由荆轲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道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当时壮行时悲歌中的两句(也有的认为,这曲悲歌是送行者唱的)。荆轲到秦以后,在咸阳宫参见了秦王政。荆轲假装向秦王献燕地督亢地区的地图,把地图呈给秦王观看。就在秦王展开地图之时,一把匕首出现在眼前,历史上称为“图穷匕首现”。登时荆轲手执匕首刺向秦王。秦王政拼命挣扎,扯断衣袖,逃了一命。荆轲在殿上追杀秦王,最后被秦王政拔剑斩断左腿。荆轲被秦王连砍数剑,最后被秦王左右杀死。荆轲刺秦王故事为历代文人所传诵。

    李斯 

    秦朝大臣。原为楚国人,后入秦为客卿。他以《谏逐客书》一本奏章为秦王政所赏识,认为秦国应重用客卿出谋划策。秦王政采纳了他的正确意见,因此统一了六国。李斯也官升数级,由廷尉而至丞相。后来他先后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议焚书,并大力主张“明法度,定律令”,并在统一文字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但李斯在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严刑峻法方面也充当了帮凶。秦始皇死后,他中了宦官赵高的圈套,参与宫廷政变,使秦二世上台。最后终于死于权力争夺,被赵高杀害。

    蒙恬

    秦朝大将。他一家受到秦政府重用,祖父蒙骜在秦庄襄王(秦王政父)、秦王政时屡次出兵伐韩攻赵、魏,为秦夺取数十城。蒙骜死后,子武继为秦将,两次攻楚,灭楚俘虏楚王。蒙恬为蒙武之子,率兵攻齐,大胜,后在秦统一六国后,长年率兵30万众戍守北边,主持修筑长城。后为赵高陷害,被秦二世赐死。

    尉缭

    秦时杰出军事家,撰有兵书《尉缭子》。他主张正义战争,反对战争中侵害百姓的做法,提出“诛暴乱禁不义”,战争中不扰害百姓,“宽其政,救其弊”。通过大规模战争,“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实现国家统一。秦王政十分赏识他的军事思想,任命他为掌管全国军事的“国尉”。但尉缭很不赞成秦王政的凶狠残忍,曾对人说:“秦王为人……少恩而虎狼心”,一旦“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王翦

    秦大将。曾为秦攻破赵、燕、楚等国,屡次取胜。公元前225年大举攻楚时,秦王政征求大将李信、王翦的意见。李信认为只要20万人就足够灭楚,王翦却坚持非60万不行。秦王政误听了李信的意见,反而椰揄王翦说:王将军老了,李将军壮勇,派李信出兵伐楚。王翦一气回老家养病。不料李信一败涂地。秦王政亲至频阳王翦老家向王谢罪,恳求王翦出山。王翦仍坚持60万兵不可,并请求秦王赏赐美园田宅,秦王政一一答应。王翦出征时,秦王政亲到灞上送行。公元前223年,王翦大军终于灭楚。

    三皇五帝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几位氏族和部落联盟首领,在神话中他们都是上古时代神化的圣贤。三皇五帝的说法,自古诸家不一。三皇的普遍说法有三:一称伏羲、神农、黄帝;另一说是天皇、地皇、人皇;第三种为天皇、地皇、泰皇。五帝也有不同说法,最普遍说法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另一说法为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

    篆书和隶书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统一前的秦国通行小篆,比其他六国的篆书简单而又整齐划一。秦统一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各国古文,一律用秦国的小篆。并命李斯、赵高和胡毋敬各写一部《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厚篇》,作为推行秦篆的样版。这些标准文字有三大特点:一、确定了各偏旁符号的形体。二、确定了每偏旁符号在字体中的位置。三、每字采用偏旁固定为一种。这样,我国汉字趋于定形。以后,秦朝文通行隶书。隶书是比小篆更加简便的新书体,把小篆的弧形笔画改为直线笔画,结构平整。这种文字原流行在狱官隶卒中,故名隶书,后由程邈整理规划而成。以后一般公文都用隶书来写。

    蒙恬北伐匈奴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以来在蒙古高原逐水草而居。活动范围南达阴山,北至贝加尔湖。古书称他们:“匈奴内无室宇之守,外无田畴之积,随善草甘水而驱牧”(《盐铁论·备胡》)。匈奴原先统称为胡,到战国后期正式有“匈奴”之称见于史书。此时已从青铜时代转入铁器时代。战国末年,匈奴正式产生第一个首领头曼单于(相当于国王),乘内地混战之机,占领河套地区。秦灭六国以后,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略取河套地区。关于蒙恬北伐匈奴的最早时间,有的学者原认为是公元前218年,经田昌五考证,应为公元前215年(见田昌五《秦汉史》)。

    修筑万里长城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代修筑长城始于公元前214年,由大将蒙恬主持这一工程。整个工程“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原赵、燕旧长城的基础上缮修增筑而成。长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起到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其作为伟大的建筑工程遗留后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南朝诗人曾这样描写长城的壮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学术动态

    对秦始皇功过评价的不同看法

    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第二种意见是过大于功;第三种意见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史学家都持第三种看法。

    对秦始皇政策争议最大的,是他的“焚书坑儒”。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是为镇压鼓吹复辟倒退的儒生和儒家思想,具有“厚今薄古”的进步意义,当然也不否认其鲜明的阶级局限性。另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从出发点到立足点,都是彻头彻尾野蛮、反动的,它导致万马齐喑,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果极为恶劣。还有的认为,对“焚书坑儒”应作具体的分析,它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但手段残暴,影响极坏。

      图画说明

    跪射俑

    第三单元开始页右上角的跪射俑,是1977年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其造型为左腿弯曲,右膝跪地,双手在胸前的右侧,一上一下握着弓弩。这种俑因为是跪姿,所以称为跪射俑。俑高1.2米,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上挽一发髻。跪射俑姿态优美,英俊潇洒,目光炯炯有神。他的上身挺直,臀部紧贴左脚跟,从而使身体的重心落在右膝、右脚和右脚尖上。射击时,则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

    荆轲刺秦王

    这是山东武氏祠里的画像石,反映了荆轲行刺秦王的场面。当时秦王嬴政在王宫里隆重接见荆轲和秦武阳。宫中高大的基柱坐落中央。基柱右边荆轲捧着木匣,秦武阳捧着地图一步步走向秦王。突然懦弱的秦武阳脸色骤变,使秦王产生了疑心,秦王下令只让荆轲一人献礼。秦王见木匣里放着樊於期的首级,这才放心。荆轲又献上地图,当荆轲展开地图时,操起藏在地图里的匕首猛刺过去。秦王袖子被割断,绕过圆柱慌忙后退。秦武阳被这样场面吓得跪倒在地,浑身筛糠。秦王拔出宝剑砍伤了荆轲的左腿。荆轲随即将匕首向秦王掷去,匕首扎在圆柱上。这时秦王又乘机砍掉了荆轲的手指,卫士们一拥而上,将荆轲和秦武阳乱剑砍死。教材选用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最激烈的场面。

    秦始皇像

    秦始皇画像是著名画家刘旦宅于1959年参考《历代帝王像》的古画风格创作的。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或旒冕。冕是古代帝王和诸侯所戴的礼帽,旒是冕前后垂挂的玉串。按规定,帝王的旒应是12串,珠料是白玉。冕上的平板叫綖板,在冕冠两侧,还对穿一个孔,用来穿插玉簪,将冕冠与发髻拴在一起。在簪的一端,系有一根丝带,戴冕冠时,带从颌下绕过,再系在簪的另一端。在丝带经过两耳的位置时,各垂一颗-的珠玉,叫“充耳”。充耳挂在耳边,走起路来一晃一晃,意思是提醒戴冠的人勿听信谗言。“充耳不闻”一语,就是由此而来。与此相称,冕冠上的冕旒垂落下来,正好挡住眼睛的视线,叫“视而不见”,意思是说,戴冕冠的人不必去看那些不该看的东西。秦始皇身穿的冕服,按规定冕服上有12种图案,如日、月、星辰(取其照临意);山(表示稳重);龙(表示应变);华虫(一种雉鸟,表示文丽);宗彝(一种祭祀品,表示忠孝);藻(水草,表示洁净);火(象征光明);粉米(取其滋养);黼(fǔ)(斧形,象征决断);黻(fú,亜形,象征明辨)。鞋是红色的,叫赤舄(xì)。腰系黄赤大佩,长二丈九尺九寸。秦始皇腰间左侧戴有玉佩,是用白色玉石制成。当时的制度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另外,还佩戴一柄长剑。他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他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秦始皇画像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秦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货币。货币的形制大多数是仿照农业或手工业生产工具铸造的。例如:刀币,形状像把刀,由齐国、燕国发行,齐国的刀币上大多有“齐法化”三个字,“齐”代表齐国的都城临淄,是铸币的地点;法化,可解释为法定货币的意思。赵、魏发行的货币叫“布币”,是由古代锄草的农具鎛演变成的,形状像把铲子。战国时楚国特有的货币叫“蚁鼻钱”,它是仿照贝币制成的,背面平滑,正面突起并铸有文字,根据形状人们也称它为“鬼脸钱”。那时候,钱币使用混乱,不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秦统一后,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圆形方孔钱,叫“半两钱”。其重量也正好是半两。秦以前的其他货币均被废除。

    秦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秦统一以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将各国的文字统一为小篆体,作为标准文字,全国通用。图画“秦统一文字”,就是秦统一文字前后各国对“马”字的不同写法和秦统一后的“ ”字。“”同后来楷书的“馬”字很近似,今天又由楷书简化为“马”。

    灵渠

    灵渠在广西兴安县内,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统一岭南时,命史禄于公元前233年至214年兴修。灵渠的修建沟通了湘水和海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灵渠长34公里,初名叫“秦凿渠”,后因漓水上游为零水,灵渠也叫“零渠”,唐朝以后改称灵渠。灵渠上筑有许多蓄水的陡门,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通航措施。灵渠上还有多座石桥和唐宋以来的题词碑刻。灵渠的兴修,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参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