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活动课二 编写历史小故事·供选择方案(一)
  • 活动课二 编写历史小故事·供选择方案(二)
  •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 第3课 华夏之祖
  • 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供选择方案
  •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 最新热门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亡,课文完全紧扣此问题展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教材首先从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谈起,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民怨载道。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了民心,推翻秦朝是人心所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学生对此问题会有一些疑惑,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对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接着反问“赫赫一时的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引起学生的探求和思考。也可以设置悬念,巧妙引出课题。例如,可以这样讲述:“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以此使学生尽快发生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当讲到秦朝刑法残酷时,再补充两条原始材料进行引导,揭开谜底:“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劓鼻盈蔂(luó),断足盈车”,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所以买鞋的人少,买拐杖的人多。如此设计悬念,容易使学生随着教师的叙述而探求思索下去,使平淡的原始材料活起来,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从中体会到自己分析问题的乐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归纳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加深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更深一层的理解。还可借助教材中的小字和动手动脑——计算征发徭役之数,形象地揭露秦朝的暴政,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大泽乡起义图》虽然是一幅想象图,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史料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辅导学生对当时起义的场面进行描绘,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这次起义的一个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农民战争的历史奠定基础。同时在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注意将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联系起来。

    4.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或教学软件,教师边演示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清楚整个农民战争的简单过程,使学生了解战争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向学生说明,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领导,时间约半年;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

    5.本课涉及的成语、典故较多,可组织学生讲故事,归纳成语、典故,加深记忆,感悟其深刻含义,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关于“鸿门宴” 的故事,指导同学编排成小品,在课上或课下表演,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6.本节讲完后,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教会其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7.楚汉战争虽然不是本课重点,但是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从而将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3.指导学生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应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入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4.要引导学生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从而认识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本质区别,让学生初步懂得判断战争性质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据推测,秦朝全国人口有2000万,你能算算每年服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吗?再想想在2000万人里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

    每年服役的人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15%。在家耕田的壮年男子便所剩无几了。

    2.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秦军有30万人,项羽的楚军只有数万人。楚军过了漳河,背河扎营。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这个故事有个成语,你知道吗?你认为项羽这么做高明吗?

    对这件事,有一个成语叫“破釜沉舟”。

    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得胜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3.项羽进军关中,实力雄厚,拥兵40万,驻扎在鸿门。刘邦只有10万人。项羽对刘邦先入咸阳很不满,刘邦不敢与项羽抗衡,亲自到鸿门谢罪,表示服从。项羽设宴接待刘邦。他的谋士范增劝项羽乘机杀掉刘邦,在宴席上几次示意,项羽不予理会。范增召壮士项庄,舞剑助兴,意在杀死刘邦。项庄被刘邦收买的项伯挡住,无从下手。刘邦借口上厕所,逃离鸿门。想一想,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里面含有一个什么成语?

    这个故事的名称是“鸿门宴”。里面含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成语。

    练一练

    C

    活动与探究

    1.查找成语故事: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

    “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2.议一议:请知道水浒故事的同学,将水浒英雄好汉同陈胜、吴广加以比较,议论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哪些行为和言论值得佩服。

    可自由发挥。

    参考资料

    繁重的徭役

    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有爵的人可提前到56岁止役)。徭役分为三种:一是“更卒”,每年一次,在本县、本郡服役一个月;二是“正卒”,一生一次,期限一年,主要是在本县本郡参加军事训练和维持地方治安;三是“戍卒”,也是一生一次,期限一年,或屯戍京师,或戍守边疆。但是,秦朝官府往往突破法律的规定,超额征发徭役。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占到总人口的15%。当时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人,有时男子不够征调,还役及妇女,形成“丁男披甲,丁女转输”(《汉书·刑法志》)的局面。

    秦朝的赋税也很重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田租在秦以前是按土地亩数征收的,秦朝建立后“舍地而税人,地数未盈,其数必备”(《通典·食货》),不论实际土地有多少,一律按官府掌握的每人应有土地的亩数征收,即使没有那么多的土地,也要按此数目征税。田租率为“什一之税”(荀悦《汉纪》)。分为谷票和刍藁两项。当时的农民,一般是“五口之家占田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汉书·食货志》),什一之税应交10石。口赋是计口出钱,具体钱数已无资料可考。但汉朝的口赋为120钱(《汉书·高帝纪》注引如淳曰),秦朝的口赋当不少于此数。如果以每人每年缴纳口赋120钱计算,则五口之家需纳600钱。当时粮价约为“石三十钱”(《汉书·食货志》《睡虎地秦墓竹简·司空》),600钱折合20石谷,其数额是田租的两倍。杂赋是各色名目的临时征派。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董仲舒说秦朝“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

    对秦朝赋役的繁重,《汉书·食货志》记载道:“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刑法残酷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死刑有戮(先刑辱、后斩首)、弃市(杀之于市)、磔(裂其肢体而杀之)、定杀(抛入水中淹死或活埋)、族(全家处死)、夷三族、枭首(砍头)、车裂、腰斩、剖腹、凿颠、抽助、镬烹、阬(活埋)、绞、戮尸等。肉刑有黥(又称墨刑,在脸颊上刺字涂墨)、劓(割鼻)、刖(断足)、宫(又称腐刑,去掉生殖器)等。徒刑有城旦舂(罚作筑城、舂米等劳役)、鬼薪(服为宗庙取薪的劳役)、白粲(服为祠祀择米等劳役)、隶臣妾(罚在官府土地、手工业作坊服劳役,或在官府服杂役)、司寇(罚往边地戍守防敌)、候(罚往边地充当斥候)等。此外,还有笞刑、髠刑(断长发为短发)、耐刑(又称完刑,剃掉鬓毛和胡须)、迁刑(近似后代的流刑)、收录(又称籍没,将其妻子没为官奴婢)、连坐(一家犯法,邻里要牵连受罚),等等。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贾谊《过秦论》)。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秦二世

    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前210年至前207年在位。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会稽,胡亥与宦官赵高、丞相李斯陪同出巡。归途中,秦始皇暴病死于沙丘(今河北平乡)。临死前的遗诏,令被贬至上郡(今延安、绥德一带)监蒙恬军的长子扶苏速回咸阳会葬。赵高、李斯与胡亥串通一气,秘不发丧,先以秦始皇名义加罪于蒙恬、扶苏,皆赐死。扶苏-,蒙恬不肯-,被革职。然后回长安,诈称李斯受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登基即位。胡亥继位后,葬始皇于骊山陵,迫令始皇后宫无子者全部殉葬,并将在陵墓内劳作的工匠全都埋入墓内。接着,因恐沙丘之谋泄漏,诸公子与大臣不服,又依赵高“灭大臣而远骨肉”之议,诛杀二十多名公子、公主和蒙恬等一批跟随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文臣宿将。为了满足自己骄奢-逸的生活,他还继续修建阿房宫,“治驰道,兴游观”,并征发人民戍边。在其统治的短短几年里,不仅“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而且“赋敛愈重,戍徭无已” (《史记·李斯传》),弄得民怨沸腾,终于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后来,他自己也在专权的赵高的逼迫之下,-身亡。

    赵高

    赵高(?-前207),原为赵国宗族远支,因其母在秦国服刑,其兄弟数人亦在秦国受到宫刑。后来,赵高在秦宫充当干杂活的宦官,因精明强干,被秦王政提拔为中车府令。他私事胡亥,教以法律。后来犯罪,被判死刑,得秦王赦免,官复原职。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随秦始皇出巡,归途中与李斯、胡亥合谋,乘秦始皇病死之机,诈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胡亥继位后,赵高担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先指使胡亥诛杀宗室大臣,接着为专擅朝政,又劝二世深居宫中,不见大臣。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秦朝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右丞相冯去疾因劝说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减省赋税徭役而遭拒绝,被迫-。赵高又捏造谋反罪名诛杀左丞相李斯,从而升任中丞相,进一步控制朝中的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他指鹿为马,凡是不随声附和的大臣,皆遭杀害。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攻破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赵高恐诛罚及身,又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逼令二世-。此后,他图谋篡位自立,因百官不从,只得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子婴即位后,遂与宦官韩谈密谋,用计杀之于斋宫,并夷灭其三族。

    大泽乡起义

    陈胜(?-前208),字涉,南阳郡阳城(今河南方城县东)人,雇农出身,自小立有“鸿鹄之志”,对贫苦农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为人佣耕时,曾在田垄上对穷伙伴们说:“苟富贵,无相忘!”吴广(?-前208),字叔,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贫农出身,“素爱人”,能关心和团结周围的群众。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秦朝征发汝阴(今安徽阜阳)、蕲县(今安徽宿州东南)一带闾左贫民900名,谪戍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陈胜、吴广亦被征调,并被指定为屯长。这900名戍卒,由两名县尉统率。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集村)时,恰遇大雨,道路不通,不能前进,无法如期赶到渔阳,按照当时的奉律,“失期,法当斩”。陈胜与吴广暗中商议:“今亡(逃亡)亦死,计大举(发动起义)亦死。等死(一样的死),死国(经营图国,意为推翻秦朝、夺取政权)可乎?”陈胜认为:“天下苦秦久矣。……为天下唱(倡),宜多应者。”吴广同意他的分析。他们经过一番谋划与准备,杀死两名县尉,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鼓动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即便)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大家同声高呼:“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于是大家都光着右臂,设坛盟誓,号称“大楚”,以被胡亥害死的扶苏和受到楚人尊敬的楚将项燕的名义作号召,以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首先攻占大泽乡,接着夺取蕲县。陈胜令起义将领符离(今安徽宿州东)人葛婴率领部分兵力向蕲县以东发展,自己亲率主力沿睢水向西挺进,仅十多天的时间即前进数百里,抵达陈(今河南淮阳)境。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拥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起义军乘胜攻下了陈。陈在西周至春秋时曾为陈国都城,战国末期一度成为楚国的都城,是中原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起义军入城数天后,令当地三老(秦朝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前来议事,共商反秦大计。三老、豪杰皆曰:“将军(指陈胜)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与会者也认为,陈胜必须“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史记·张耳陈余列传》)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建立政权,国号“张楚”。张楚有张大楚国的意思。由于此地为楚国旧境,百姓苦秦暴政,怀念过去的楚国,故而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以“张楚”为号。张楚政权的建立和“伐无道、诛暴秦”口号的提出,对秦末农民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张楚政权建立后,各地贫苦农民和其他反秦势力,纷纷举兵响应起义。《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道:“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

    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即以吴广为假王,命其统率楚军主力,指挥诸将西击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夺取进入关中的要地,并派武臣、张耳、周市等攻取赵、魏旧地。吴广很快击败荥阳一带的秦军主力,夺取荥阳周围各地。但由于荥阳是秦朝控制中原的军事重镇,设防坚固,兵精粮足,吴广久攻不下。陈胜又命周文为将军,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沿途贫苦农民纷纷加入,队伍迅速壮大,抵达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乘,步卒数十万。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九月,周文已进抵戏(今陕西临潼东北戏下村),距离秦都咸阳仅只百里之遥。陈胜、吴广起义至此达到高潮。

    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九月,周文率起义军攻占戏后,秦二世大惊,急忙下令赦免修建骊山陵的几十万刑徒,命少府章邯为统帅,率领他们去抵抗起义军,并征发巴、蜀地区的部队,调回在北方防御匈奴的军队,准备增援章邯。章邯率领由刑徒武装起来的部队,向周文军发起猛烈的攻击。周文的数十万大军绝大部分是沿途加入的贫苦农民,缺乏严格训练,缺乏指挥骨干,又没有良好的武器装备,更没有后勤保障,加上孤军深入,无后续部队应援,处于不利的地位。章邯的部队,仅骊山刑徒即达70万,虽然也是新编组成,但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大量的指挥骨干,充足的后勤保障,并有驻守咸阳和关中地区的精锐部队应援,占有巨大的优势。结果戏下一战,周文军大败,只得撤出函谷关,退守曹阳(今河南灵宝东)。轻敌麻痹的陈胜,没有采取增援周文的措施,吴广所率的精锐主力仍然屯守荥阳不动,陈胜派往各地的将领又都纷纷据地为王,袖手旁观,使周文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章邯经过休整训练后,于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十一月率兵出关,向周文军猛扑过来。周文败退渑池(今河南渑池西),后被章邯追及,兵败-。周文败讯传到荥阳,吴广与其部下将领田臧对如何迎战即将攻来的秦军发生意见分歧,田臧竟假传陈胜命令杀了吴广,随后自率楚军西去迎击秦军,战死于敖仓(今河南荥阳西北)。十二月,章邯率秦军攻陈,陈胜迎击失利,退到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被其车夫庄贾杀害。庄贾随即投降秦军,陈县失守。不久,陈胜的部将吕臣在新阳(今安徽界首北)组织一支头裹青巾的苍头军,重新夺回了陈,杀掉庄贾,葬陈胜于砀。

    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先祖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故称项氏。项羽少年时,随叔父项梁居住在吴(今江苏苏州)。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九月,从项梁在吴杀会稽郡守,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尔后渡江西进,队伍迅速扩大到六七万人。陈胜被杀后,他们找到在民间牧羊的楚怀王的孙子心,立为楚王,仍称楚怀王。章邯率大军前来镇压,项梁战死。章邯随即渡河击赵。赵地的起义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遭到秦军的围困,形势危急。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往救。宋义到安阳逗留不进,项羽杀死宋义,“乃悉引兵渡(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指挥楚军发动了巨鹿之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地”(《史记·项羽本纪》),九战九捷,摧毁秦军主力,从而解了巨鹿之围。

    刘邦率军直逼咸阳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农家出身,早年当过亭长。后押送刑徒赴骊山服役,途中刑徒不断逃亡,他遂释放其他刑徒,自己亡匿芒砀山中。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九月,在沛县主吏萧何和狱吏曹参的拥戴下,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项羽率领起义军和秦军主力决战于巨鹿之时,刘邦受楚怀王的派遣,率所部挺进关中。他迫降宛城(今河南南阳),攻占关中的东南门户武关,于前207年十月进至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南)。秦王子婴无力抵抗,“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史记·高祖本纪》),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战争

    前207年刘邦率部进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不久,项羽也率兵入关,“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然后回师戏下,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汉中、巴蜀为汉王,又划地分封了17个王。待诸侯各就其国,刘邦也前往汉中,他便心满意足地引兵东归,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去当他的霸王。刘邦苦心经营巴蜀,后来乘项羽出击齐地的时机,还定三秦,并继续东进,攻占彭城。项羽在军事上占有压倒的优势,回师大败刘邦。刘邦采取以智取胜的方针,按照谋士张良的计策,收揽民心,分化对方,争取同盟,孤立项羽,并尽可能在军事、-、经济、外交、人才等各方面调动一切于己有利的因素,与单纯迷信武力的项羽进行周旋,双方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一线呈现相持的势态。前204年(汉高祖三年),刘邦命韩信攻占赵、齐诸地,项羽因而两面受敌,逐渐陷于被动。次年八月,双方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荥阳北)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九月,项羽依照协定引兵东归,刘邦也拟引兵西归。熟诸兵机的张良和部将陈平建议说:“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资治通鉴》卷10)刘邦遂乘机发动攻击,并约部将韩信、彭越率兵前来会战。项羽败退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不久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刘邦于是就帝位,建立了汉朝。  

    学术动态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性质和历史作用的争论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因此受到史学界的广泛重视,并引起热烈的争论。

    一、陈胜、吴广起义的性质。一种意见认为,陈胜、吴广起义是反对整个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另一种意见认为,陈胜、吴广起义反对的只是封建官府和暴君污吏,而不反对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陈胜、吴广起义不仅不反对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而且还起着封建制度“修理工”的作用。

    二、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一种意见认为,农民起义对生产力的破坏是严重的,没有表现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另一种意见则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所起到的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但论述的角度各有不同:(一)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对农民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轻徭薄赋,从而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二)农民起义过后,新王朝对农民不会实行让步,而是实行反攻倒算。农民起义的作用是使众多的农民脱离了封建王朝的控制,流亡到山林川泽和边远地区进行垦殖,进而扩大耕地面积,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三)推动汉初的统治阶级恢复和健全封建秩序,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图画说明

    阿房宫图

    这幅图是明朝画家根据唐朝诗人杜牧的长诗《阿房宫赋》想象绘制的。阿房宫遗址在陕西西安西郊约十五公里的阿房村一带。据记载,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派人图绘各国宫室,在咸阳北照样建筑宫室145处,宫殿270座。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还以为先王所建宫廷太小,因而又驱使几十万人在渭水南上林苑中兴建更大规模的朝宫。这个朝宫的建设计划庞大,全部工程到秦朝灭亡时都未完成,因而朝宫也没正式命名。只因前殿所在的地名叫阿房,所以人们把这宫殿称为阿房宫。秦始皇在位时,阿房宫只建成一座前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因为要给他赶修坟墓,一度停工,第二年又复工了。公元前207年,项羽进入关中,放火焚烧了阿房宫,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

    大泽乡起义

    这幅画描绘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九百多个贫苦农民,在安徽大泽乡杀死了押解他们的两个军官,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行起义时的情景。画中站在土坡上挥着右臂向群众诉说的是陈胜,旁边右手执剑的是吴广。此画在1972年由画家姚有多创作,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参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