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 活动课三 辩论课·供选择方案(三)
  • 第18课 三国鼎立
  •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图)
  •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 活动课五 复习方法和技能训练·供选择方案(一)
  • 活动课五 复习方法和技能训练·供选择方案(二)
  • 彩图说明
  • 最新热门    
     
    第3课 收复新疆

    >

    一、重点和难点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课的重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国的西北大门,它的得失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主权,更维系着国家的安全。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得到朝野爱国者的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

    讲清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是本课的难点。用一大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去换取一座山城,有没有必要?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无法接受。教学时必须讲清楚:当时俄强清弱,要收回伊犁,没有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能。而伊犁是新疆的大门,没有收复伊犁等于没有收复新疆,国家安全仍然没有保障。所以,伊犁比那块土地、那些赔款更为重要。

    二、教法建议

    1.出示中国填充地图,让学生找出新疆的方位,并提问“新疆占我国领土的百分之几?”再利用“动脑筋”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是进行学科渗透,二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了解新疆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顾这时期我国边疆危机的情况,从此直接导入新课。

    3.讲述“阿古柏侵占新疆” 一目,可结合地理知识,提问“苏联瓦解产生几个国家?”再提问“浩罕国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让学生了解浩罕国的由来,又明确它的地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确立时空概念。

    4.结合《新疆地图》或电脑课件,教师边演示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或让学生自制课件,自己演示,自己讲解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并描述阿古柏如何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小字部分,指出沙俄、英国无视中国的主权,公然承认并支持阿古柏的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其罪恶目的,是企图分裂中国领土。

    6.“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课的重点。可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鸿章和左宗棠的资料和主张,上课时让学生分成“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就“海防”与“塞防”(指四北防务)孰重孰轻展开争论。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学生对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正确性的理解。

    7.可设问:“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再设问“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又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

    9.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用一块土地,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 培养学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问题。

    10.讲完上述内容后,可提问“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你怎样评价左宗棠?” 即可巩固旧知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又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立体思维方法。

    2.这一课牵涉到斗争策略,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懂得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做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3.指导学生学会有所失才会有所得,懂得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懂得:在封建社会,所有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两面性,既反人民,又反侵略,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历代中央政府从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1.比一比:分小组讨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然后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把本组的意见谈一谈,看哪个小组总结得好。

    让同学们自由发挥。

    2.制表:回顾学过的内容,用表来反映沙皇俄国对我国的侵略。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林根钦)

    参考资料

    阿古柏

    阿古柏(1825—1877年),中亚浩罕国人,军队的帕厦(总司令)。1864年,新疆各族人民举行反清起义,占领大部分地区,但领导权被封建主掌握,出现许多割据政权,互相攻伐。1865年,南疆封建主金相印向浩罕国求援。这时阿古柏在国内争权斗争中失利,便被国王派往支援,他便乘机侵入新疆,占喀什噶尔、疏勒、和阗、叶尔羌等地。1867年其势力到达喀嗽沙尔及库尔勒一带。接着阿古柏仿照中亚汗国制度,建立哲德沙尔国(意为七城汗国),自立为“汗”。1870年继续向北发展,陷乌鲁木齐等地,几乎占有新疆全境。

    阿古柏盘踞新疆期间,曾得到沙俄和英国支持。阿古柏也为英俄肢解中国的侵略政策服务,成为“一仆二主”的走狗。1872年、1874年阿古柏先后与俄、英订立“条约”:英俄承认阿古柏政权,给以金钱武器援助,阿古柏则给他们以通商、设立领事、低额关税等特权。英国为了排挤俄国势力,加强对阿古柏的援助,使阿古柏越来越依靠于英国。俄国更在1871年乘机出兵侵占伊犁。

    阿古柏统治下的新疆各族人民,受到残暴的奴役和掠夺,生活极度贫困,甚至出现买卖奴隶的历史倒退现象,激起各族人民的仇恨。1876年3月,左宗棠率三路大军入疆,次年5月阿古柏兵败于库尔勒,服毒-(一说被部下杀死)。

    沙俄侵占伊犁

    伊犁地区包括伊犁河上游及其三条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的流域一带,有惠远、绥定、广仁等九城,最大的是惠远城,是伊犁将军驻扎地,新疆军政中心。该地区雨水充足,土地服沃,物产丰富。1864年沙俄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我国西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还企图吞并整个新疆。

    1871年5月,俄军分两路侵犯伊犁,居民奋起反抗。6月,近两千名俄军再次入侵,7月初占绥定、惠宁、宁远(今伊宁市)等,人民抗俄斗争乃告失败。此后俄军继续扩大占领地区。

    俄占伊犁后,曾向清政府表示“以中国回乱未靖,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不久揣度清政府无意收复失地,便又妄图使伊犁“永归俄辖”。俄国对伊犁人民实行残暴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订立,清政府做出重大让步,俄国答应从伊犁撤军。但直到1883年3月,才撤回俄境,统治伊犁达十余年。

    左宗棠主张“海防”“塞防” 并重

    1874年我国东南、西北边疆正处于多事之秋,引起了清政府内部历时半年的“海防”“塞防”孰轻孰重的争论。

    李鸿章是“海防”论者,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因而反对出兵西征,收复新疆失地,要求把“塞防”经费用以扩充海军之需。

    湖南巡抚王文韶是“塞防”论者,认为“海疆之患不能无因而至,其所视成败以为动静者,则西陲军务也。” 因而他积极支持西征。此论有其正确之一面,但认为制止了沙俄对西北的入侵,会使东南沿海平安无事,则为一厢情愿之见。

    陕甘总督左宗棠则持“海防”与“塞防”并重论。他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所以“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此论符合中华民族之长远利益,得到朝野普遍赞扬。此次论争,也是清政府下定决心,着手筹建三洋海军之滥觞。

    曾纪泽与中俄伊犁交涉

    曾纪泽(1839—1890年),湖南湘乡人,字劼刚,曾国藩之长子。1878年出使英法。1878—1879年崇厚在俄京交涉伊犁问题,擅订《里瓦吉亚条约》,出卖大量西北土地,清政府认为“流弊甚大”,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革职治罪。1880年2月,清廷任命曾纪泽赴俄京重开谈判。沙俄政府态度蛮横,坚持无理要求,曾纪泽据理力争,谈判很艰苦。左宗棠在国内组织抗俄司令部,表示坚决支持曾纪泽的斗争。1881年2月24日,双方订立了中俄《改订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20款。主要内容:①俄将特克斯河一带地方和伊犁九城归还中国,中国把霍尔果斯湖以西大片土地割让俄国;②沙俄勒索900万卢布,作为俄国商民“抚恤费”及俄占伊犁期间的“代守费”;③允许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通商,开辟新疆至嘉峪关陆路贸易,并在嘉峪关、吐鲁番设立领事馆;④重勘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两处中、俄边界。

    同《里瓦吉亚条约》相比,《改订条约》部分条款对中国的损害减少些,主要交还了特克斯河流域二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沙俄破坏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不平等条约。

    新疆的建省及其经济文化的发展

    新疆经过严重的阶级斗争及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促成清政府改革治理新疆的政策,集中的形式是建立新疆行省。

    1877年收复新疆的斗争正顺利进行,左宗棠认为须设行省、置郡县,才能长治久安。伊犁交涉结束后的1884年,清政府决定新疆正式建省,以刘锦棠为新疆省第一任巡抚。

    新疆建省后的次第改革有:①建立一套军政管理制度,消除封建割据政权,置郡县,实行新伊分治。新疆省城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伊犁将军仍驻惠远,权力大大削减;③整顿财政金融,裁兵节饷,统一货币,田赋实行按亩计征制度;③举办屯田,兴修水利,提倡种桑养蚕,发展农业和缫丝业;④恢复义学,新增三十多处新义学,开设书局,刊印书籍。这些改革措施,使新疆一地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对巩固西北边防,防御沙俄侵略,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术动态

    “海防” 与“塞防” 之争的性质

    对于十九世纪70年代初期,清政府内部出现的“海防”与“塞防” 之争的性质,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

    1.派系之争说。持此说者主要以范文澜为代表。范文澜认为:“1872年,左宗棠攻灭关内回民反满军,准备进取新疆。当时湘淮两系军阀因琉球事件发生严重的争论。李鸿章力主放弃新疆,‘准其自为部落,如云贵粤蜀之苗瑶土司,越南朝鲜之略奉正朔,集中财力,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主规复新疆,认为‘关边一撤藩篱,虽欲闭关自守,势有未能。’清政府支持左宗棠主张,准其借贷外债充军饷。”“左宗棠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以战阵’,这种和战并用法,得清政府及湘军的赞同。” 而李鸿章“始终玩弄借夷制夷政策,向双方出让权力,诱起强国互争,最后向更强者提供报酬,自己得保存淮系集团势力,湘系军阀看破他的用意,群起反对,两系势成水火”。

    2.卖国与爱国之争说。目前史学界大部分持此种观点。杨东梁、赵春晨即持此说。

    杨东梁认为:“所谓‘海防’与‘塞防’之争,既不是一般的策略分歧,也不能看作是两个集团争权夺利的派系之争,它是要不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要不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之争,实质上是爱国与卖国的斗争。如果让李鸿章之流的主张得逞,不但当时西北边疆危如累卵,而且势必贻害无穷。”“在要不要收复新疆的大辩论中,左宗棠、王文韶等以祖国疆土、民族利益为重,批驳了‘边疆无用’、‘得不偿失’、‘出兵必败’等奇谈怪论。左宗棠更以六十五岁的高龄,不顾重重阻力和种种困难,‘引边荒艰巨为己任’,毅然出兵西征,表现了真挚的爱国热情,保住了祖国西北一片大好河山。”

    赵春晨将海防派与塞防派的观点归纳起来进行对比,海防派的观点是:“(一)新疆这块领土对国家来说是无用的,收复新疆不仅不能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反而会造成财政上的巨大‘漏卮’。(二)在俄、英向新疆扩张侵略势力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收复新疆,即使勉强收复,也无法保持,势必旋得旋失。(三)中国实无力量兼顾沿海和边塞两方面的防务,而比起新疆来,海防更为重要,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舍弃新疆、专备海防。” 塞防派的主要观点是:“(一)中国的国防是一个整体,海防与塞防互为表里,互相影响,缺一不可。片面地强调海防而忽视塞防,‘扶得了东边倒了西边’,恐怕到头来是‘西边必倒东边亦未能扶也’。因此,塞防、海防应当并重。”“(二)新疆是国家的西北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旦失守,则‘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亦未能晏然’。‘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三)外国势力,特别是沙俄在我国西北的侵略威胁日益严重,加强塞防以抵御沙俄,乃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因此,作者认为:“海、塞之争实际上是一场关于国家防务方针的讨论。李鸿章的放弃新疆之议,仅仅只强调国防中海防这一个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国防中的其他环节,显然是片面的。李鸿章之所以提出并坚持这种片面的防务方针,固然同他扩充淮系军阀集团力量这一自私考虑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一贯奉行的对外妥协态度使然。因为这时的新疆问题,已经带有复杂的国际因素:对我国新疆怀有侵略野心的沙俄和英国,都企图利用新疆的动乱形势及阿古柏入侵势力来达到自己的侵略目的,竭力阻挠中国主权在新疆的恢复。特别是业已侵占伊犁地区的沙俄,更时刻准备以伊犁为跳板,进一步吞并中国的西北领土。在这种情况下,恢复新疆就不单单是同阿古柏势力和白彦虎残匪作战,而且要准备应付俄英的干涉,具有对外反侵略的意义。”“李鸿章认为中国宁可主动丢弃领土,也不要冒同俄、英在新疆发生冲突的危险,这种自甘沦落,懦弱弃地的可耻态度,又一次表现出李鸿章在对外政策上的投降主义。”

    图画说明

    《甘棠遗泽》

    此图原载《点石斋画报》。《甘棠》是《诗经》中诗篇的名称。它描写召伯循行南方,到处发布文王的德政,曾舍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不忍伤。后人因用甘棠比喻有惠政于民者。左宗棠西征,沿途栽树,十年后浓阴蔽日,行人都受其惠。

    左宗棠

    此图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是当时人绘制的彩图,从图上的题字看,是作者赠送左宗棠的。

    左宗棠题字刻石

    现藏陕西西安碑林。左宗棠力排众议,勇敢西征,收复新疆,为祖国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书法,古朴苍劲。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参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