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 第3课 收复新疆
  • 第18课 三国鼎立
  •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图)
  •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 活动课五 复习方法和技能训练·供选择方案(一)
  • 活动课五 复习方法和技能训练·供选择方案(二)
  • 彩图说明
  • 最新热门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黄海大战。讲述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与全体将士共存亡的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通过讲述《马关条约》的签定的情况和内容,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卖国罪行。

    本课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二、教法建议

    1.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言以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这段导言一开始就制造了浓重的气氛,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两句设问,既是对前课作了小结,也给下文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黄海大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甲午中日战争。二是黄海大战的经过。三是黄海大战的结果。可以先由老师放映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击。由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老师再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马关条约》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应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1895年)和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要求学生记忆。二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划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第一、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第二、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5.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指出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6.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 分子的言论。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定,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练一练

    (略)

    活动与探究

    1.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指导学生分析、填写下表:)

    2.故事会:搜集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在班里交流。(自行安排)

    项目

    内容

    分析

    影响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福建厦门音乐学校 陈建华)

    参考资料

    吞并朝鲜、入侵中国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首要目标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远东,朝鲜和中国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以后,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侵台碰壁后,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1885年,日本乘朝鲜甲申政变(1884年)之机,迫清政府订立《天津会议专条),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这年年底,日本创立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总理大臣。此后,日本政府积极扩军备战,把对中国一战作为首要目标。1892年,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正规陆军有7个师团(相当于军的编制)共12.3万人,后备兵队10万人,合计共22万余人;军舰达32艘,约6万吨。日本还不断派遣间谍到朝鲜、中国境内搜集情报,秘密测绘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渤海湾的详尽地形。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对华战争的一切准备,只待制造一个挑起侵略战争的借口了。

    日本蓄意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

    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也称东学道,系秘密宗教团体)起义。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6月9日至11日,清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所部二千四百多人先后在朝鲜登陆,部署在汉城至公州一线。于是,日本以护送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回任的名义派出陆战队四百人入朝,10日公然占领汉城,至16日已有五千余人进驻仁川、汉城一带。这时,东学党起义已趋平息,中朝两国为避免事态扩大,提出中、日都从朝鲜撤兵。但日本却无理提出“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6月底驻朝日军骤增至一万五千人左右。在朝鲜局势日趋紧张的形势下,以慈禧、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决策集团竭力避战求和,寄希望于俄、英、德、法、美各国出面“调停”。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两天后,大院君“邀请” 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黄海海战

    1.中、日双方参战舰队实力对比:中国北洋舰队参战舰只14艘(内含鱼雷艇2艘),约3.5万吨。其主力是4艘铁甲舰,拥有当时远东最大战舰7 300吨的定远号(北洋舰队旗舰)、镇远号,以及铁甲舰靖远号、来远号。日本联合舰队参战舰只12艘,约4.1万吨。其主力有4 200吨的旗舰松岛号(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海军中将伊东祐亨座舰),4 100吨的英国制造的新式战舰吉野号,用商船改造的 4 000吨的西京丸(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榫山资纪座舰),以及严岛号、桥立号。从装备情况看,北洋舰队在重炮上超过日本舰队,但日本舰队占有航速、中小口径速射火炮方面的优势。日舰新式的居多,而北洋舰只大半已陈旧,平均舰龄,前者比后者小两年。参战总兵力,日本舰队3 530人,中国舰队2 089人。在世界海战史上,双方投入那么多近代化的蒸汽机船进行战斗,这还是第一次。

    2.战况: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17日上午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丁汝昌立即下令迎战,列-字队阵的北洋舰队,以定远、镇远居中直扑敌舰。战斗开始时,定远发炮震塌飞桥(一说被敌炮击塌,不确),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被摔伤,随之信旗被毁,各舰失去指挥。日舰利用航速快、速射炮位多的优势,避开北洋舰队定远、镇远两主力舰,绕向北洋舰队侧后,以左右舷炮轰击两翼小舰,而以首炮狂轰定、镇两舰背后,致使北洋舰队队形混乱,陷入被动局面。致远号和经远号重创后在管带邓世昌和林永升指挥下,奋力冲向敌舰,直至中鱼雷相继沉没。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四艘北洋主力舰,在被敌舰分隔包围的逆境中,反而越战越勇、拼死搏斗。定远号管带兼总兵刘步赡,负起全部督战的重任,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给予敌旗舰以致命的重创。接仗约五小时 (12时50分海战开始),日本舰队首先撤离,北洋舰队亦返回旅顺。是役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被击沉,扬威、广甲自毁,另有六艘受创,死伤管带以下官兵一千余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及赤城、吉野、比睿、西京丸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经此一战,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邓世昌

    邓世昌 (1849—1894年),广东番禹人。字正卿。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专长测量、驾驶。历任东云、振威舰管带。后调北洋舰队,任扬威舰管带。1887年,奉命赴英接受定购的致远号巡洋舰等新舰,任致远、靖远、经远、济远四舰营务处兼致远号管带。次年,晋总兵。他治军严整,钻研海军战术。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率致远号将士首先冲锋,奋勇作战。旗舰定远号帅旗被震落后,即高悬致远舰旗,以定军心。在舰伤弹尽的危境中,与日舰吉野相遇。他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下令鼓轮怒驶,直撞吉野,不幸于追敌途中被鱼雷击中,与全舰二百五十余名官兵同时壮烈殉难。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1841—1909年),日本长州人,藩士出身。1863年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积极参加“明治维新” 活动。后致力于制定日本1889年宪法。1885年起四任内阁总理。1888年起三任枢密院议长,1889年国会组成,又任贵族院议长。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战后任和谈全权代表,胁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898年9月曾来中国,阴谋插手维新变法运动。戊戌政变猝发离去。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以元老身份,指导战争。1906年任特派大使,与朝鲜签订《日韩条约》,任第一任韩国统监。1909年10月26日,他到中国哈尔滨同沙俄财政大臣会谈,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

    学术动态

    清政府内部对甲午战争的态度

    有两种不同说法。

    1.不存在和战之争。这是史学界新近提出的观点。持此说者以夏冬为代表。夏冬通过对帝党的主要人物翁同龢和后党的主要人物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期间的表现进行分析,认为帝后两党无和战之争,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即从清统治阶级利益出发,想尽办法保住他们的统治地位”。作者指出:“李鸿章与翁同龢在战前总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作好战、和两手准备,寄希望于通过谈判或第三国调停等和平方式解决这次危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战争手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不存在谁主和谁主战的问题。”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属下的海军在朝鲜与日军接仗”,“李鸿章已在军事上指挥对日作战”;翁同龢“主张一战”,他的“‘以我兵能胜倭为主’的思想显然高出李鸿章一筹”。黄海之战失利至北洋舰队覆灭,李鸿章在外交上的态度是:“能和则和,不能和则战”;翁同龢态度较前后退了,“只是想免遭国人唾骂而已”。据此,作者认为:“李鸿章不能算纯粹的主和派,翁同龢也不是始终的主战派。虽然,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但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至于什么时候主战,什么时候主和,就要看什么对他们最有利。”

    2.有主和主战之争。这是传统的说法。持此说者有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戚其章等。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指出:“在日本进攻、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矛盾激化和群众要求反抗侵略的压力下,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为主战、主和两派。大部分没有实权的文职官员,如翰林、御史等都积极主战。” 主战的还有以“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官僚”;“主和派主要是李鸿章系统的洋务派以及恭亲王奕訢等当权的大官僚”。

    戚其章说:“认为帝后两党之间不存在和战之争,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甲午战争中,慈禧虽曾‘传懿旨亦主战’,并‘谕不准有示弱语’云云,却不能以此就否定她的主和。同样,李鸿章作为海陆军的实际最高指挥者,在调遣军队、布置防守等方面不能说一件事没做,却不能以此证明 ‘北洋系的利益与民族利益就有了一致’,他‘已在比较积极地指挥全面对日作战’,于是连他的‘主和派’帽子也就可以摘掉了。” 总之,“对后党是否主战的问题,也不应抓住个别事例不加分析就轻率地作出论断”。

    范文澜、陈旭麓、林增平、孙孝恩等均持此说。

    图画说明

    日军屠杀旅顺居民

    日军进占旅顺后,疯狂屠杀无辜居民。据亲临现场的外国记者报道,城中只有36个掩埋尸体的中国人侥幸存活下来。此图是日本《近代百年史画报》上刊登的照片。

    台湾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

    此图原载《点石斋画报》。

    镇远舰

    镇远舰是定远舰的姊妹舰,是北洋舰队的主力舰之一。它的排水量为7 335吨,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铁甲舰。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参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