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11课 北伐战争
  •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 活动课三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 第6课 洋务运动
  • 第7课 戊戌变法
  • 第8课 辛亥革命
  •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 活动课二 历史小辨论──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该不该
  • 最新热门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rmal style="TEXT-INDENT: 32px; LINE-HEIGHT: 150%">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少,主题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本节的重点是“血染卢沟桥”。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的准备,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转嫁国内阶级矛盾,在把东北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制造了“华北事变” 以后,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在讲述这一重点时要强调这两方面的作用。特别强调在这场守土抗战中,中国军人——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在卢沟桥的浴血奋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血染卢沟桥”一目教学时首先要注意使用《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以此说明卢沟桥重要的军事地位。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和一些历史资料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不是偶然事件。例如可选用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确定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以此说明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第二要使用录像资料或图片讲述中国军队的浴血抵抗。例如:可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引用的国民党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课本小字中讲述的二十九军将士英勇抗敌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军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特别是要讲到在抵抗日本侵略为国捐躯的佟麟和赵登禹两位抗日名将的事迹。说明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是本节课的难点。日本侵华过程中大肆烧杀抢虏、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是无数屠杀惨案中的一个典型。教师通过展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让学生阅读收集到的日本军人当时的日记,以此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在揭示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牢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同时提供围绕这一历史事件日本当今教科书问题的有关材料,联系现阶段日本教科书问题引发的思考,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抹杀侵略事实的行径,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联系当今世界各种地区冲突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使学生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二、教法建议:

    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小学期间学习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加深对这所历史名桥的认识。

    2.教师描绘一张“七七事变”前夕,北平的外围形势图:北平的东南面,西起丰台,东到北平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已被日军重兵占据;北平的东面,是汉奸政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统治地;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是日本控制的察北伪蒙军;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驻军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斗争的战略要地。为了达到进一步侵华的目的,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以北1公里处的龙王庙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蓄意挑衅。此后又诡称有一士兵失踪,要求对宛平城进行搜查,遭到北平当局的拒绝。正当双方代表会商之际,日军向城中开枪开炮,并开枪打死我守桥士兵,中国守军被迫奋起还击。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

    3.建议教师在讲述中国守军抵抗时配以一定的图片和《卢沟桥歌》的音乐。结合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和中国守军的誓言,尤其是让学生收集并讲述有关中国守军在这一阶段的抗敌事迹和英雄人物不怕牺牲,为民族的利益献身的实例,充分说明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精神。

    4.在讲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这一知识点时,建议不必展开。只需向学生讲清,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党主动提出并积极实施与国民党的再度合作。摒弃前嫌,为了民族的利益,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两党合作、共赴国难。-党的军队改称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以此可看出: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了。

    5.关于“南京大屠杀”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向学生讲清南京大屠杀的概念: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军警。教师可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片或布置学生课下寻找一些新发现的有关“南京大屠杀” 的原始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和讲述这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基本情况,特别强调日军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甚至违背国际公法,进入“安全区” 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充分认清法西斯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在南京大屠杀中屈死的三十多万无辜的生命向我们昭示着一条人类用鲜血写就的祈愿: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可让学生讨论: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等问题,使学生们能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三、学法指导:

    1.本课的内容相对较少,因此,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收集资料,进行补充。通过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课堂讲解的形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既学习了这一阶段的基本历史史实,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教育。

    2.本课的内容有较强的现实性,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讨论题或对老师提出的讨论题进行认真讨论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树立自己为人类和平事业奋斗的信念。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看一看“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

    1937年7月时,北平的东南面,北平的东面、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均被日军或汉奸军队占领,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驻军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练一练

    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C)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活动与探究(任选)

    1.议一议:佟麟阁生前曾激励将士们说:“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佟麟阁的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观点一:体现了他做人不怕死的勇敢精神。

    观点二:体现了他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观点二是对的。不怕牺牲是军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军人只有将自己的勇敢与人民、民族、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符合人民的愿望、符合和平的愿望,军人的牺牲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军人的不怕死不仅对人民不利,而且这种勇敢只能带来灾难。

    2.小调查:向家人、亲友、邻里的老年人调查一下,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还有哪些侵略罪行?

    烧杀-掳、实施“强化治安”、发放良民证、大肆掠夺工业原料;在占领区掠夺粮食,老百姓只能吃草根、树皮和豆饼制成的“混合面”、大批中国人被抓了拉伕,有的人甚至被送到日本去做劳工,绝大部分被虐杀;将中国人作供日本军队做细菌战的试验品等等。

    除了这种调查外,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日本侵略者的侵略罪行。

    (北京师大附中 郑洁)

    参考资料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前夕,北平的外围形势是:北平的东南面,西起丰台,东到北平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已被日本的华北驻屯军重兵占据;北平的东面,已沦为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统治区;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伪蒙军;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为中国驻军宋哲元所部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荷枪实弹,在卢沟桥以北1公里的龙王庙一带,举行所谓军事演习,蓄意挑衅。23时左右,忽有枪声数响发于宛平城(今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镇)东,城内守军即严密注意。24时,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向北平市政府提出交涉,诡称日军在“演习” 中,仿佛听到宛平城内发出枪声,在纷乱中失落日兵一名,日军今夜要进城搜查,并声称“要以武力保卫前进”,遭到北平当局严词拒绝。双方派出代表由北平市前往宛平城调查。当双方代表正在宛平城内会商调查之际,日军向城内开枪开炮。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110旅旅长何基沣、129团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广大官兵英勇杀敌,打退日军数次进攻,击毙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

      日本侵略者遭到中国军队打击后,迫于兵力不足,以“和谈”为缓兵之计,加紧向华北调集兵力。国民政府企图对日本妥协,幻想以地方事件和平解决。到7月16日,日军调到华北的部队已达5个师团,总数在10万人以上。25日,日军已完成了对平津的包围态势,进攻廊坊、广安门等处,切断平津铁路交通线。27日,日军向通县、团河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应战,但在日军优势炮火的轰击下,伤亡惨重,节节失利。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29日,北平沦陷。日军同时对天津发动了进攻,经过激战,30日,天津失守。

    中国-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亲爱的同胞们!中国-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这对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前途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啊!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民族团结的基础已经定下了,我们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前提也已创设了,中共中央特为我们民族的光明灿烂的前途庆贺。

    不过我们知道,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个热血的黄帝子孙,坚韧不拔的努力奋斗。中国-党愿当此时期,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这就是:

    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切实的迅速的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

    二、实现民权-,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

    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须切实救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

      四、凡此诸项,均为中国的急需,以此悬为奋斗之鹄的,我们相信必能获得全国同胞之热烈的赞助。中共愿在这个总纲领的目标下,与全国同胞手携手地一致努力。

      中共深切知道,在实现这个崇高目标的前进路上,须要克服许多的障碍和困难,首先将遇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阻碍和破坏。为着取消敌人的阴谋和借口,为着解除一切善意的怀疑者之误会,中国-党中央委员会,有披沥自己对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赤诚之必要,因此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精红军名义及番号,政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官司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现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寇深矣!祸亟矣!同胞们,起来,一致的团结啊!我们伟大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胜利万岁!

    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万岁!

    中国-党中央委员会

    八路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过多次谈判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改编命令。9月12日,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部主任。下辖三个师:以原红一方面军和红十五军团为主,编为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委员(初称政训处)罗荣桓;以原红二方面军为主,编为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委员关向应;以原红四方面军为主,编为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委员张浩(不久张浩调中央,由邓小平接替)。全军共3万多人。1937年8月底9月初,八路军三个师从陕甘宁边区出发,东渡黄河挺进敌后,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华北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军队已发展到近50万人。1941年至1942年,由于日本侵略军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的“扫荡”,并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八路军缩小到30多万人。但在中国-党领导下,八路军经过艰苦奋斗,战胜了严重困难,又得到新的发展。至1944年5月,八路军对敌作战7.4万次,歼敌79万余人。到1945年8月,八路军已发展到90多万人。

    新四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10月,国共两党协议,将活动在南方8省13个地区的工农红军游击队分别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下辖四个支队:粤赣边、湘鄂赣边、湘赣、赣东北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一支队,支队司令陈毅;闽西、闽南、闽赣、浙南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二支队,支队司令张鼎丞;闽东、闽北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三支队,支队司令张云逸;鄂豫皖、豫南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第四支队,支队司令高敬亭;湘南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特务营。一、二、三支队到皖南岩寺集中,四支队到安徽霍山地区集中。5月,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应立即深入敌后,创建根据地,然后继续向东、向北发展。6月起,各支队先后挺进敌后。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的番号。同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委员,将部队统一编为七个师。以后新四军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到1944年5月,对敌作战1.7万多次,歼灭日伪军30万余人,此时新四军发展到30多万人。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水兵斋藤要藏,驾车强行冲入上海虹桥军用机场,窥探中国军队情况,并向守卫机场的中国士兵开枪射击。中国士兵被迫还击,大山勇夫等二人中弹毙命。虹桥机场事件成为日本进攻上海的借口。8月13日,日舰向上海闸北炮击,海军陆战队也沿北四川路、军工路一线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击,淞沪会战从此开始。

    淞沪会战中,日本海陆空军逐渐增至20多万。中国军队投入总兵力40多万,初期冯玉祥任总司令,9月17日后,由蒋介石亲任总司令。战斗非常激烈,历时3个月,共消灭日军6万多人。

    淞沪会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军队在挫败日军挑衅后,英勇反击,企图趁敌援军未到,一举歼灭在上海的日军。中国军队对日军形成包围,并发动了向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进攻。日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舰炮支援,死守待援。中国军队进攻受挫。

    8月23日后,中日双方大批援军到达,敌人由守势变为攻势,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从长江沿岸登陆的日军,企图通过侧翼包围,占领上海。中国军队与登陆日军展开激战,先后组织三道防线,节节抵抗日军的进攻,双方损失惨重。

    10月25日,日军攻破大场阵地,闸北、江湾、庙行中国守军侧背受到威胁,不得不向市区撤退,战争进入第三阶段。11月5日,日本援军从杭州湾大举登陆,由西线迂回中国军队的后方,对上海实行包抄。为避免腹背受敌,中国军队全线撤退。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8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烧杀抢掠,对中国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并焚尸灭迹的有十九万多人;被零散屠杀,尸体经慈善团体掩埋的有十五万多人,总共有三十多万人丧生。在南京城郊,侵略军大肆洗劫机关、仓库、商店、民宅、村舍,古玩文物,鸡鸭猪牛、粮食蔬菜,无所不抢。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日军烧毁。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学术动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

    目前,史学界对此众说纷纭,大致有如下几种看法。

    1.两阶段说。持此说者有黄振位等。

    黄振位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从‘九一八’至国共合作形成。历时六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6年西安事变;第二阶段,从西安事变至1937年9月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一阶段,国共两方面斗争的中心,是抵抗日本侵略还是不抵抗日本侵略。国共双方斗争的锋芒,尚未完全集中对准日本帝国主义。因此,国共合作还在酝酿阶段。”“第二阶段,国共合作从酝酿进入形成阶段。”

    2.三阶段说。李良志、洪万辰、胡华丁、夏以溶、王传兰、李维志等人持这种划分说。由于划分的起止时间不同,此说又包含几种不同看法。

    一种是从“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三阶段说。李良志、洪万辰、胡华丁等持此说。

    李良志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更恰当”。“第一阶段,是从‘九一八’事变到《八一宣言》发表前,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探索阶段、萌芽阶段,是进行下层统一战线的阶段;从《八一宣言》发表到西安事变,是提出完整的策略路线,克服关门主义,大力进行上层统一战线的阶段;从西安事变到1937年9月,是国共两党进行诚意谈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阶段。” 因为:“‘九一八’事变后,党提出建立反蒋抗日的下层统一战线,就是一种探索。”“党中央从来没有否认1933年1月17日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三个条件’,1934年4月20日提出的‘六条纲领’,是我党探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里程碑。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承认上述文件是正确的,并认为它代表了当时的正确策略路线。毛泽东后来在同国民党论战时,总是列举上述文件以及《八一宣言》等,来说明我党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怎能说遵义会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尚未萌芽呢?”

    洪万辰,胡华丁也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从1931年‘九一八’到1937年9月,历时六年。”“九一八”事变以来至1936年五五通电“由于蒋介石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因此,我们党采取了反蒋抗日的立场。党由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是在1936年提出来的。”“1936年5月5日,由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红军东征回师后,适时地放弃了‘反蒋’口号,采取了‘逼蒋抗日’的方针”,“从1936年5月到1937年2月的十个月间,党为实现‘逼蒋抗日’方针,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9月23日(1937年9月23日——编者注)蒋介石发表了承认我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以国共合作为标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再一种是以《八一宣言》为起点的“三阶段说”。夏以溶就是这个观点。

    夏以溶认为:“如果将‘反蒋抗日’这个侧重解决阶级矛盾的非统一战线的国内革命战争的方针口号剔除以后,中国历史的进程表明:中国-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进程,有如下三个阶段:第一,提出阶段(1935年8月1日-1936年4月9日)。这个阶段,发端于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8月1日)》的形成,迄止于周恩来、张学良举行的关于红军与东北军联合抗日救亡的延安会商。”“第二,逼蒋阶段(1936年4月25日-1937年2月10日)。即在历史性的延安会商结束,中共中央听取、采纳了周恩来汇报的张学良的重要建议后,于1936年4月25日向中国国民党等五十二个党派团体发出的《中共中央为创立全国各党派抗日人民阵线宣告》为起点,经过5月5日《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明确发出‘向南京政府诸公宣言’,‘促进蒋介石及其部下’:‘停止内战……,磋商抗日救亡的具体办法’等‘逼蒋抗日’的直接呼吁;继后,中共又努力协调各方,全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恢复蒋介石的自由。这阶段迄止于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点要求’和‘四项保证’以‘示团结御侮之诚意’的电文拍发之日。这一阶段的主要方针,是‘逼蒋抗日’,斗争的中心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第三,联蒋抗日(1937年2月15日-9月23日)。即从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被迫实质上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建议,开始了政策上和行动上的转变算起;这时,国共双方的代表也开始了继续进行的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其间,经过‘七七’芦沟桥抗战和‘八一三’上海抗战的猛烈推进”,最后,“蒋介石终于被迫公开讲话承认了中国-党的合法地位,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也奉命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这就标志了-党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目标的实现。”

    还有一种是以“瓦窑堡会议”为起点的“三阶段论”。持此说者有王琦兰,李维志等人。

    王琦兰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三个斗争策略的变化。”“从瓦窖堡会议到1936年5月5日东征誓师这一段,我党的斗争策略是‘反蒋抗日’。”“从1936年5月东征誓师到12月西安事变,党的斗争策略是由‘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后,党的斗争策略由‘逼蒋抗日’改为‘联蒋抗日’,从此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1937年‘七七’事变后,9月,“蒋介石宣布承认-党的合法地位,宣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李维志也认为:“瓦窑堡会议以后,党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艰苦复杂的斗争。党根据变化着的-形势,经过了‘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这样三个不同阶段,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终于迎来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蒋景源、李仁鹏等也持上述说法。

    3.四阶段说。庄明坤等持此说。

    庄明坤认为:“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阶段来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九一八’事变到《八一宣言》发表之前。‘九一八’事变后,党于1932年4月提出的统战口号,是‘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这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193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提出在停止进攻革命根据地,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武装人民的三个条件下和国民党中愿和我们合作抗日的力量订立抗日协定。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党的统战思想有了发展。”“第二阶段,《八一宣言》发表到‘瓦窑堡会议’召开。”“《八一宣言》的发表,是我党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路线的开端。”“瓦窖堡会议决议以及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全面地论述了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从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真正蓬蓬勃勃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第三阶段,从‘西安事变’到‘七七’事变前夕。瓦窖堡会议之后,党的统战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即“调整政策” 和“采取下层与上层相结合” 的原则。“第四阶段,从‘七七’事变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又发表了一个谈话,公开承认要停止内战,承认我党合法地位。9月22日和23日这两件事情的发生,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也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图画说明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一个中队从丰台驻地出发到卢沟桥以北龙王庙一带进行军事“演习”。晚11时许忽然从宛平城东边传来枪声。一小时后,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大佐提出日一士兵失踪,要进宛平城内搜查。当晚,双方在宛平城内会商调查之时,日军突然发起进攻,向宛平城内开枪开炮。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广大士兵英勇杀敌,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本图是卢沟桥战争爆发后,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以卢沟桥护拦、望柱为掩体,坚守阵地,英勇抗击日军的情况。

    日军两将校杀百比赛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两个日本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到150人。本图是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办事处保存的《东京日日新闻》的照片。上面是报导向井、野田杀百人比赛的消息和向井、野田的照片。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参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