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 活动课五 历史小报──近代社会生活
  •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 活动课三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 活动课四 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
  • 第17课 内战烽火
  •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 最新热门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认识迫于形势的压力,晚清政府终于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通过本课学习,联系旧有知识,使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进步的文学艺术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唯物史观的一条原理,即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和经济的反映。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

       一般说,一课书有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