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 活动课五 历史小报──近代社会生活
  •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 活动课三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 活动课四 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
  • 第17课 内战烽火
  •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 最新热门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安排的几个目彼此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其实就是这个主题。本课情况特殊。它介绍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迫于形势压力,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另一方面是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这两方面内容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又都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所以,它们都是教学重点。

       本课的知识点多,而且同等重要,学生记忆、掌握不容易。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以利用导入框的故事,引出晚清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式教育的开端” 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温故知新” 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如提出“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当时有哪些著名的新式学堂、’“它们新在何处呢?” 等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科举考试恢复八股文,这给教育事业带来什么危害呢?”弄清了这个问题,社会各界进步人土,纷纷呼吁废科举、兴学校,就不讲自明了。迫于形势,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科举制,自然顺理成章。建议教师对《奏定学堂章程》给一个明确的评价。《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但是,它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指导下制订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如经学,课时最多,仍然是立足于做官。这是它的局限性。另外,教师还需说明的一点是,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废除的时间起点是1906年。

       3.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然后指出: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历史赋予民国时期文化的新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进步的文学艺术家都是高奏主旋律的。教师可以选择课本上任何一位文学家或艺术家的代表作,重点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揭示其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激励人民英勇奋斗的巨大号召力,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然后,启发学生效法教师,选择课本上另外一位文学家或艺术家的代表作去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指导学生按文学、艺术分类,编制“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这一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或在课上完成,或在课下完成。这一活动对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是有帮助的。

       三、学法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个题目比较大。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2.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找出课本上提到的文学家的代表作,选一段自己最感兴趣、最欣赏的文字,准备课上根据教师的要求,先朗诵,再谈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感受。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接触一些具体的材料,从而加深他们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正好上中学,我一定选择师范教育。因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中,国民素质又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

       2.聂耳创作的歌曲,除《义勇军进行曲》以外,还有《前进歌》《毕业歌》《新女性》《铁蹄下的歌女》等。冼星海创作的歌曲,除《黄河大合唱》以外,还有《生产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等。我给大家唱一首《到敌人后方去》。

       活动与探究

       《奏定学堂章程》设有“读经”“讲经”课,而我们的课表没有这门课。我们的课表有音乐,而它没有。我们初二课表有化学,它没有。另外,我们的课表有-思想课,它叫“修身”;我们的课表有数学,它叫“算学”;我们的课表有生物,它叫“博物”;我们的课表有美术,它叫“图画”;我们的课表有体育,它叫“体操”。

       两者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有“读经”“讲经”,而我们的课表没有。这是由于《奏定学堂章程》还带有封建主义色彩。

       (舒映

    参考资料

    《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张之洞等奏准颁布的教育文件汇编,共计16册。清末颁布的这部教育文件汇编包括《学务纲要》、《大学堂章程》、《初等小学堂章程》、《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译学馆章程》、《进士馆章程》、《各学堂管理通则》、《任用教员章程》、《各学堂奖励章程》等。从竖的方面看,整个教育分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养院、初等小学及高等小学-;第二段为中等教育,只有中学堂一级;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备科、分科大学及通儒院-。除蒙养院半属家庭教育,殊非正式学堂外,儿童自7岁入小学,至30岁通儒院毕业,合计25年。自横的方面看,除直系各学堂外,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系。师范教育分初级及优级两等,合计修学8年。实业教育除艺徒学堂及实业补习普通外,分初等实业、中等实业及高等实业三等,合计修学19年。此外在京师还有译学馆及外省方言学堂,属高等教育段,约计修学5年。此外还有进士馆,为新进士学习新知识设立的,有仕学馆,为已仕官员学习新知识设立的,修业约计13年,属高等教育段,以其不是由中小学层累而上升,故不列入学堂系统之内。

    鲁迅

    鲁迅(1881—1936年)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后因痛感激发民众觉悟更为重要,弃医从文。1908年回国。先后应蔡元培之邀,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任职任教。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18年5月,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划时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创作出版了大量小说、杂文等著作。1926年8月,因军阀迫害,离北京到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到上海,在白色恐怖中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参加“左联”领导工作和各种革命活动,主编多种文艺刊物,以杂文为武器顽强战斗,团结、指导和培养了大批革命作家,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1936年10月病逝于上海。著译近1000万字,有多种本《鲁迅全集)。北京等地有多处纪念馆址。毛泽东赞誉:“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的小说

    1926年以前,鲁迅先后出版了《呐喊》和《徬徨》两本小说集,收作品25篇。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那时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中《狂人日记》借“狂人”之日,大胆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是新文学运动奠基之作。中篇《阿Q正传》,描写农民阿Q的悲剧,把以奴性为实质的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当作一种国民性弱点加以揭露,以促其觉醒,是震动文坛的杰作。《孔乙己》塑造了一个被封建文化所毒害而迂腐、麻木的知识分子形象;《祝福》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以唤起人们对封建制度抗争。后又出版《故事新编》,收历史小说8篇,在当时文坛和知识界产生较大反响。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即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苏诸国展览。抗战时期屡以己作在国外义展义卖,并参加国内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协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人者融之。”擅油画、国画,尤精素描。所画风景、花鸟、走兽,简炼明快,富有生气,融汇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尤以画马驰誉中外。曾创作《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寓有进步意义的历史画。在北京有“画家徐悲鸿纪念馆”。

    《愚公移山》

    徐悲鸿巨幅国画。作于1940年。取材于《列子·汤问》愚公移山故事。画面为开山凿石场面:愚公白发长须,拄锄而立;开山者体魄健壮,挥锄掘石。坚韧卓绝精神跃然纸上。时当抗战艰苦年代,用以激励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聂耳

    聂耳(1912—1935年)中国作曲家。云南玉溪人。出身清寒,自幼爱好音乐,能奏多种民族乐器。中学时即秘密加入共青团。1930年到上海,1933年加入中国-党,积极参加了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活动。1935年拟取道日本赴苏联,7月17日在日本鹊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创作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等30余首,集中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和工农群众的苦难与反抗,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先驱。其作品及著述已辑成《聂耳全集》(两卷)出版。

    《义勇军进行曲》

    歌曲。田汉词,聂耳曲。原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作于1935年4月。5月,百代公司录制了由袁牧之等人演唱的唱片,广泛传唱。乐曲富于动力,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建国时被定为国歌。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作曲家。广东番禺人。因家贫先后半工半读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和法国巴黎音乐学院。1935年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翌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加入中国-党。1940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等合唱四部,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约500首,交响曲《民族解放》等两部及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他继聂耳之后,以更广泛的题材、体裁,更丰富的艺术手法,表现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战争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由九个乐章组成。1939年作于延安。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勤劳勇敢。音乐气势磅礴,强烈地反映出时代精神,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朽杰作。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年)四川乐山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党。1928年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北平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被选为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第二、三、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8年6月12日于北京逝世。生平著作有《沫若文集》十七卷行世。

    郭沫若的历史剧

    指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皖南事变后)创作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棠棣之花》为五幕史剧。写战国时义士聂政受韩国抗秦派首领严仲子之托,刺杀亲秦派韩相依累之后壮烈牺牲。其姐聂荌(ying英)为传播烈士英名,扩大影响,冒死前往抚尸痛哭,也英勇就义。剧本的“-气氛是以主张集合反对分裂为主题”(郭沫若语)。《屈原》为五幕史剧,写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力主联齐抗秦,遭到南后郑袖等的陷害,楚怀王对秦妥协投降,下令囚禁屈原。剧本意在揭露和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外丧权辱国,对内迫害抗日志士的恶行。《虎符》为五幕史剧,取材于战国时“窃符救赵”的故事,是与《屈原》齐名的郭剧代表作。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O年)中国小说家。山西沁水人。中国-党党员。早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即努力于革命文艺的通俗化工作。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陆续写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小说,在抗日根据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建国后,深入农村生活,在小说中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农民形象。有《赵树理文集》。

    《李有才板话》

    赵树理的中篇小说。1943年12月出版。描写了阎家山改造农村政权和减租减息中的复杂斗争,塑造了李有才等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较大成就。

    丁玲

    丁玲(1904一1986年)中国女作家。湖南临遣人。受“五四”运动影响,人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学学习。1927年发表成名作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1930年入“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党,任“左联”党团书记。1936年到延安,任苏区文协主任,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1946年到晋察冀边区参加土改,创作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建国后任中国文联和作协副主席,主编《文艺报》。1957年被错划为-,下放北大荒劳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创办并主编大型文学刊物《中国》。有《丁玲文集》五卷。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的长篇小说,1948年出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力作。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

    学术动态

    关于“鲁迅”笔名的争论

    近有王长坤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鲁迅”笔名的索隐》一文(下略称“王文”),对“鲁迅”这一笔名的“深意”进行探赜索隐道:“‘鲁’取自母姓,‘迅’古意为浪子”,故该笔名可被“理解为牝狼的一个有大力的儿子”;而鲁迅之所以“以母为姓,以禽兽为名”、“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牝狼的儿子”,是在对“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一旧时代天经地义的命题进行否定,“无父无君的人既然是禽兽,那么我就是禽,我就无父无君,无纲常名教,我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就不受旧时代的束缚,我就可以迅猛奋起,顽强地向旧势力、旧思想、旧文化作坚决的攻击”,所以该笔名“反映了鲁迅反封建的思想,以及同旧时代决裂,与之作坚决斗争的决心,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伟大抱负。”

    王文从“鲁迅”二字“索”出的新谜底,奇则奇矣,然笔者对此却不敢苟同。

    其实,“鲁迅”这一笔名本已无“隐”可“索”。该笔名于《狂人日记》发表时首次使用,其后不久,鲁迅曾就这一笔名当面对其好友许寿裳作过一番解释:“因为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许寿裳:《鲁迅的生活》)这段出自鲁迅之口的话,不仅明示了“鲁迅”二字是在别号“迅行”不便使用的情况下,“临时命名”的,而且还为何以使用“鲁迅”二字为笔名,提供了三条明明白白的“理由”。

    笔者认为,凡存实事求是之心,去刻意求奇求怪之意者,已能得出“鲁迅先生对‘鲁迅’这一笔名的说明是真实可信的”结论;而有悖于鲁迅先生本意的种种奇谈怪论,则终是不可信的无稽之谈。

    图画说明

    大学堂

    大学堂指的就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戊戌变法期维新派创办的。校址原为清乾隆帝四女和嘉公主府空闲府第。地点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在地。现存和嘉公主府的正殿、公主院等清式建筑及“西斋”十四排中式平房。图为大学堂的牌匾。

    徐悲鸿画的马

    徐悲鸿曾留学法国,擅长油画,精通素描。他熔中西绘画技法于一炉,在绘画界独树一帜。他画的马,线条简洁明快,生动准确,个个傲骨嶙峋,深沉浑厚。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参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