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 第3课 土地改革
  •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 第5课 三大改造
  •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 图15 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
  • 图16 神舟2号返回舱
  • 图17 1990年亚运会盛况
  • 最新热门    
     
    第9课 改革开放

    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两个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教材着重写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 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弊端,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支配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劳动积极性。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鲜红的手指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就在这一天,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树起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种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已达93%,其中绝大多数实行的是包干到户。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改革出现了一个人们未曾预料的大收获,那就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人数达到8 805万人,产值达到4 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 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这是农村经济的一个历史性变化。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1984年1月24日至29日,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并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的一次谈话中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开放区。开放区逐步向内地发展,在边疆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从而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也是国民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是关系到改革成败与否的重要环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第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教法建议

    一、导入新课时,建议教师:1.利用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导入新课;2.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多媒体制作本地区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一组图片,导入新课;3.利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像资料的片断直接导入新课。

    二、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建议教师:1.讲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2.引导学生阅读本目的小字部分,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大大发展了”。

    三、讲“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时,建议教师:1.引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段小字部分,使学生充分理解小平同志为深圳特区的题词。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观看关于深圳对外开放巨大变化的录像。2.组织学生讨论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3.用多媒体展示《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并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四、讲“国有企业的改革” 时,建议教师:1.课前组织学生到国有企业进行调查、访问,或请国有企业有关人员作国有企业改革的报告会,使学生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阅读本目的小字部分,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就高了?” 3.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让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学法指导

    一、通过农村、城市改革开放前后变化,教会学生运用体验、比较的方法,积累历史基础知识。

    二、运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训练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

    练一练

    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

    提示: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绘制一幅《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活动与探究

    1.提建议: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

    提示:搜集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查找图书报刊资料、查找影视资料,参观本地区乡村或城市历史展览、访问有关人员等。提出的建议可包括:经营管理体制、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资源开发等。

    2.议一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为什么?

    提示:可以从管理体制改变、生产经营权转换、分配形式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讨论;也可以请部分家长从各个层面谈谈自身感受,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问题。

    参考书目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百年中国》(程舒玮、郑瑞峰著,长春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目击中国100年》(成勇编著,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海南省海口实验中学  刘剑)

      参考资料

      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起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兴起的起点。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不能脱离生产力的具体条件搞“穷过渡”,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一定要执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全会还决定采取25项具体政策措施,扩大生产队的经营管理权,允许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全会的政策措施,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1979年1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山岗队18个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迄今大致经历了两步。(一)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会议,着重讨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把第一步改革推向高潮,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兴起,到1982年底农民经过比较选择,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成为主要形式。1983年1月,党中央第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下发,明确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农户或小组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接受国家的计划指导,有一定的公共提留,统一安排烈、军属和困难户的生活,并在统一规划下进行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生产责任制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付酬,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可包干到户)。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对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不是所有制的改变,适应中国农村目前生产力水平。(二)调整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步,是决定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决定农业生产大发展的一步。198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改革农业经济结构,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1985年初,党中央又发出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农村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始了全面调整。全国有六千多万农民从农业转向乡镇企业、社办企业中。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1 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 680亿元。农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也逐步缩小,前景无限广阔。

    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0年1月,国务院财经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小组讨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7月,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沙市为我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第一,必须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第二,必须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政企职责分开,实行厂长负责制;实行利改税,调动企业积极性;改革多渠道、多环节的商业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活流通;实行中心城市管理企业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按经济规律办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和政策等。这些措施的采取,打破了我国原有的城市僵化的经济体制,开始向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转化,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到1987年平均每年增长11.8%。

    对外开放政策的确定和实施

    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长期实行封闭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方针,开始向对外开放转变。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出口特区先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搞试点,揭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帷幕。1980年8月,五届人大常委会15次会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起窗口作用。在特区内吸收和利用外资,生产外销产品,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经几年努力,特区发展十分迅速。1984年3~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在京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中央正式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地区。要求这三个地区建立内外结合、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大力发展出口产品,增加创汇能力;努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加以吸收消化和创新,推动全国科技进步;为国内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为国家积累更多的资金;学习外国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经验,创造适合我国情况的经营管理方法。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正式成立,建成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正向内地边疆发展。邓小平阐明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不仅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找到了途径,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图画说明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1984年,邓小平在视察深圳后为深圳经济特区题的词。邓小平给深圳特区的题词,不是在深圳而是在广州;他是2月1日题的词,而落款日期却是1月26日。原来1月24日到达深圳的当天,邓小平认真听取了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的汇报。汇报结束后,当深圳市领导请邓小平同志作指示时,邓小平说,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你们谈的这些我都装在脑袋里,我暂不发表意见。在深圳期间,邓小平说话很少,没有明确表态,深圳的领导人没有请他为深圳题词。后来,得知邓小平已于1月29日为珠海特区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后,深圳市领导人决定派人赶往广州,请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2月1日,这一天是大年三十,邓小平经过慎重考虑,挥笔为深圳特区题词。题词这天是2月1日,落款写的是他离开深圳的日期1月26日。

    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0年4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上海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地区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建立浦东开发区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发作出的又一重大部署,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挂牌的情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

    上海浦东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会场的夜景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区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之一。1991年11月,经与APEC反复磋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区别主权和国家地区经济的基础上,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正式加入APEC,同时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作为地区经济体加入。2001年是中国轮值APEC主席年,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当年的有关部长级会议。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