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 第14课 钢铁长城
  •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 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活动课一 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 最新热门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FONT color=#0000ff>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摆脱落后的文化教育状态,采取措施,创立了人民教育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使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基础教育方面,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高等教育方面,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到2000年,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中小学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国都清楚地认识到,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谁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在知识经济竞争中的制胜权。为此,各国纷纷制定新的教育发展规划,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我国正在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重视教育、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从而进一步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现实意义。

    二、教法要求和建议

    1.教师可从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入,导入新课。指出:在科技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加入WTO后,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国计民生来说教育的发展更加重要。也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旧中国教育的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许多举措,建立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教育事业更是硕果累累,取得了可喜成就,导入新课。

    2.“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一目,应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进行教育立法,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小学)为六年制;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各为三年。另外有少数把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在职权范围内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有利地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特别是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从90年代开始,有步骤地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在中央财政拨款中安排解决;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中安排解决;农村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除上述经费来源外,国家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增加一些经费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普及了初等教育,大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普及初级中等教育。1999年全国有小学58.23万所,在校学生1354.96万人;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9%,五年巩固率达到92.48%;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4.3%。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 183.44万人;在校生5 811.65万人;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 049.71万人。1998年职业中学10 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到2000年,全国有85%的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95%以上的人口普及初等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入学率达到88.6%,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这在中华民族教育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动脑筋”栏目,并就《义务教育法》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对“义务教育”一词的理解和对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的认识。义务教育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早在100多年前,英、法、美等国已成功推行义务教育。我国自清末以来,一再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但从未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行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使义务教育由理想变为现实。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任何阻止学龄儿童接受教育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96页小字,以加深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2)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党中央确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本95页邓小平同志的题词。

    (3)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到本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11工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结合邓小平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指示,分析思考“优先发展”教育有何重大战略意义?突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迅猛,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谁在21世纪的教育中占上风,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中国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把教育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

    3.“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一目,应着重讲清楚高等教育发展的表现是:

    (1)高等学校的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高等教育指专科、本科、研究生等高等学历层次的教育。高等教育中大学专科学制为2—3年,本科学制通常为4年,医科为5年,此外有少数工科院校实行5年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1949年,我国仅有普通高等学校200多所,学生11万多人,基本上没有研究生教育。到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已有1 000多所,相当于1949年高等学校的5倍多;学生464万人,相当于1949年的50倍。同时,在高等学校中增加了文科的比例,增设了一批边缘学科专业。经过一系列改革和调整,高等教育增加了活力,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结构趋向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就显著。许多高等学校,兼教学、科研于一体。它们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的1/3的项目;获得国家发明奖的占全国1/3左右;其科学研究成果,有些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3)建立学位制度,加强硕士生、博士生教育。建立学位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仅2000年,我国毕业的学士生有90多万人,硕士生有47 000多人,博士生有11 000多人。

    (4)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对于人口众多、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中国来讲,教育总体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据199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每10万人口接受过各种教育的人口分别为:大专以上的2 065人;高中的8 282人;初中的27 283人。中国的教育事业要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满足青年人接受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教育的愿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科教兴国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和使命。我们相信,有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为后盾,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和投入,有全体教师的无私奉献,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三、学法指导

    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查阅收集有关中国教育发展概况的文字资料、数据、图片,教会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深入理解和领会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教会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指导学生在居住的乡镇或社区范围内对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教会学生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学习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提示:可以从义务教育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等方面进行讨论。

    活动与探究

    小调查:调查一下你所在的村或社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包括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等等。如果有中途退学的,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

    提示:全班可分成几个小组,拟定调查提纲。调查采访,搜集资料,分工进行资料整理,经小组讨论后,形成调查报告。

    与你们知道的希望小学的学生建立通信联系,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看看有没有办法帮助解决。

    (贵州省教育厅教研室  孙茂华    贵阳市第七中学  廖亦军)

    参考资料

    邓小平谈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我看是个好文件。现在,纲领有了,蓝图有了,关键是要真正重视,扎扎实实地抓,组织好施工。

    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农村党支部,有越来越多的同志,懂得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懂得教育的重要。这是我们党的一大进步。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对于发展和改革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或者口头上承认教育重要,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们不是已经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吗?这个重点,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

    (1985年5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7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四)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

    图画说明

    北京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 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县希望小学开学第一天

    1990年5月19日,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建成。它坐落在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标志着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已经正式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但一些偏远地区教育落后,许多孩子由于贫困而失学。为了帮助失学儿童能够重新就学,为了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提供资金,在全国一些落后地区建立了初级学校。这些学校被称为“希望小学”。希望小学的建立,使贫困地区的许多失学儿童重新就学,对贫困地区摆脱落后面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国民的整体素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图为1990年5月19日,金寨县南溪镇希望小学开学。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