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 第14课 钢铁长城
  •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 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 第20课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 最新热门    
     
    活动课三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过为搜集到的历史歌曲配写说明和连接词,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视听和演唱历史歌曲,使学生在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去体验真、善、美,进而促进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3.在分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养成合作意识。

    三、活动步骤

    1.课代表布置各小组搜集历史歌曲。首先,教师应与课代表、各组组长一道确定活动主题,各小组依据班级活动主题确定本组搜集歌曲的专题。其次,提出搜集歌曲要求:要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是经典传唱的歌曲。

    2.配写背景介绍词和歌曲连接词。背景介绍词可参照教材提示,包括“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表达的中心内容”等。“时代背景”包括歌曲创作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等项内容。鼓励学生尝试写出“歌曲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歌曲连接词应注意前后歌曲之间的转承的呼应关系,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写出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连接词,展现学生的才华和智慧。

    3.召开演示演唱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应事先制定出活动计划和程序,参照课文的提示“注意起始、结尾和中间高潮节目的安排”。如果采取记分方式,要制定出统一的评分标准和选定评分员。选出一名或多名主持人。为烘托活动气氛,拉近“演员”与“观众”距离,应重新布置座位方式。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制作一些简易的装扮道具。各小组演出时,注意把背景音乐、词曲介绍、歌唱表演、伴舞烘托等多种表演手段调配好,以求最佳效果。建议各小组在设计自己的表演节目时,针对歌曲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表演过程中请同学回答,以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参与程度。整个活动的历史味要充足,要歌唱历史、展现历史、感受历史、回归历史。

    四、活动延伸

    这一目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兴趣和爱好的拓展,加深学生的体验:“历史”不仅在书本中、在课堂上,“历史”更在活动中、在课堂外。

    五、学生活动评价

    学生参与活动课程的态度、过程和效果是评判活动课开展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课文中仅从活动结果和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教学设计,谈不上是教学评价。这里附上一个从学生参与活动课过程的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既可供教师参考,也可择其简便易行者由学生自评。

    学生参与活动评价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班或组集体活动情况

    组织管理

    1.活动计划制定是否具体、合理;分工是否明确。2.小组长有无责任感,能否团结协调组内关系。

    活动情况

    1.活动中能否团结合作,各尽其责,共同解决问题。2.活动成果总结如何,有无新知识、新技能获得。

    集体进步

    1.学生精神面貌有否改善,学习主动性有否增强,能力迁移(主体性、实践性)情况如何。
    2.班、组集体荣誉感有无增强,凝聚力是否加强。

    学生个体活动情况

    表现

    1.态度:能否主动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2.知识:是否具备参加活动的基本知识。
    3.能力:有无独立查找、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有无与他人沟通和表达能力;有无想象力。

    学生个体活动情况

    收获

    1.态度:关心他人和集体的责任感有否提高;自信心和独立性、竞争意识和成功欲望是否加强。
    2.知识:能否综合运用各种(包括各科)知识;能否主动接受、理解新知识。
    3.能力: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是否改善或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有否进步;是否具备领导和被领导能力;搜集资料及动手制作能力有否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否提高。

    (北京四中  李明赞)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