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活动课四 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
  •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 活动课三 我看拿破仑
  •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最新热门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为主题,以“思想启蒙的火种”和“科学的革命”两目为线索,独自成篇地介绍了世界近代历史上科学技术和思想领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思想启蒙的火种”一目中叙述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和历史作用;而在“科学的革命”一目中叙述了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力学三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出生于德国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主要成就。根据学生思维特征和本课教材的叙述,重点、难点分别是科学的革命和思想启蒙的火种。

    本课教学重点:科学的革命。

    之所以确定“科学的革命”为重点,不只是为了适应当今国家倡导的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且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重要的是初中学生通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部分的学习,已经比较牢固地树立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发挥重大作用的观念;并且教材中正文和小字部分涉及到的科技成就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牛顿力学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达尔文的“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本课教学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初三年龄段的学生对思想在社会或个人的重大导向作用难于理解,不像科技发明创造推动生产进步和改善人们生活那样直观;再加上外国的启蒙思想距今遥远,更不容易体验和理解。

    二、教法建议

    本课是思想和科学两个方面的文化史教学,在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别有一番特色。为了引导学生学好本课两方面内容,教师应该重温一下启蒙思想家尤其是近代著名自然科学家的成就,先作一番热身准备。

    1.本课导入可用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由教师导入,表面上“突袭”学生,实际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上课后,教师直接进入角色,然后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伏尔泰为卡拉鸣冤勇斗天主教会获得胜利的故事。学生听后,会被老师的诙谐幽默所折服,更会对伏尔泰不畏强暴的勇气所钦佩,由此顺利进入本课的第一目教学。第二种是传统的提问式,引导学生思考,前后联系,活学活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设计两个问题,①促使资本主义进步的因素,除了我们知道的比如先进的-体制和生产技术外,想一想还有哪些重要因素?②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除了表现在-经济方面外,结合我们以前对中国历史的学习,思考一下,还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两问都会比较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教学。

    2.关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讲述,要处理好四个问题。第一是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可联系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和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主要背景来把握;第二是启蒙思想家的不同主张及其原因,可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不同主张来加以理解;第三是启蒙思想的历史作用,不仅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上面的作用,要用史实使学生信服,而不要灌输,应出示相关的史料说明问题。这样做,中外史实有机结合,一方面能把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学活,摒弃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尤其是对突破本课难点启蒙思想的作用帮助极大。同时,可利用教材中的动脑筋题目“请你联系中国近代历史,说说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进行难点突破。然后,话锋一转,顺势导入本课第二目“科学的革命”的学习。第四,要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思想界的成果不单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还有无产阶级的思想,包括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因为前面专门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此处不再重复,以此引导学生注意对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对教材隐性知识的挖掘。

    3.对“科学的革命”一目的处理,应结合初三学生所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学科的相关内容来解决,可缩短这些科技成就与现实的距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能就同时期中国科技状况,谈谈中国落后的原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去思考。具体如下:第一,近代科技革命成功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大前提,也是根本性的原因。②思想自由是重要因素。挣脱封建神学的束缚,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探索,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③科学家的个人因素,没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辛勤忘我的实践探求,科技的进步是难以实现的。可让学生阅读有关牛顿、达尔文的故事来加强理解。条件具备的学校可播放有关居里夫妇的电影录像,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认识一项科技成果取得的艰难性和挑战性。第二,近代科技革命的突出表现。物理学的牛顿三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第三,近代科技成果的作用。结合初中物理有关的牛顿三定律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子弹以及核电站等学生能在身边感受到的事实)进行理解。第四,科技对思想的重大作用。通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抨击天主教会的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通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加深学生对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对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的认识,都有重要意义。第五,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讲述中,应多下些笔墨。因为:相对论在物理学上是一场革命,为原子弹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还有相对论对认识论的重大影响;重要的还在于-对当今世界持久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威胁,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学生对此也比较关心。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其困难的形势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定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的核事业,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史实来加深学生对高科技认识的高度。

    4.探究完上述内容之后,教师对本课进行简明的小结。为了巩固学习成果。可出示下列图表,由学生填写。

    世界近代思想和科学成就一览表

    国家

    代表人物

    科技成就

    思想成就

     

     

     

     

     

     

     

     

     

     

     

     

     

     

     

     

    法国

     

    发现放射性元素

     

     

    三、学法指导

    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课思想家、科学家高尚品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养成自己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2.指导学生分析科学家取得重大科学创新的过程,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请你联系中国近代历史,说说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有三次,分别是: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练一练

    B

    活动与探究

    下面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你收集整理材料,准备一场辩论。

    第一种观点:科技发明成果比启蒙思想家更能推动历史的发展。相对论与原子弹的作用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种观点:社会思想的力量更大,从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证明了这一点。

    提示:对这个辩论题,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首先,让学生就自己倾向性更强的一种观点进行选择,然后收集材料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其次,让学生知道,这种辩论题目,不需论证对方观点的错误,只需讲明自己观点及其依据即可。再次,通过辩论,要让学生明白历史结论来源于历史史实,不能带有任何主观的随意性,史论结合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最后,通过论证,教师需要说明,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科技发明创造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没有哪个比哪个更重要一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走极端。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科所 张玉文)

    参考资料

    清教

    清教起源于16世纪中期的英国,原为英国国教会内以加尔文学说为旗帜的改革派,后又从其中发展出一些脱离国教会的新宗派,如长老会、公理会等。它们要求“清洗”国教内保留的天主教残余,反对贵族的骄奢-逸,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因而得名。16世纪末开始形成两派:温和派即“长老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的利益,主张君主立宪;激进派即独立派,代表中层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的利益,主张共和政体。清教徒长期受到迫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许多领导人都是清教徒。同时,十六七世纪时,许多清教徒被迫流亡国外,最早到北美的英国移民船“五月花号”上的很多移民就是清教徒。清教徒的思想对美国后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伏尔泰

    伏尔泰(1694—1778)原名佛兰苏阿—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其笔名。他出生于巴黎。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表现了聪明才智。他从小就喜爱文学,立志当文学家,中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无职业的文人。18世纪,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1717年,伏尔泰因为写讽刺作品攻击宫廷的-乱生活,被投进巴士底狱,关了11个月。1718年,他发表了悲剧《奥狄浦斯王》,并在巴黎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一举成名,从此用伏尔泰笔名。后来,伏尔泰因得罪一个贵族而被驱逐出法国,动身去英国。在英国期间,他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和洛克的哲学著作。1729年,他回到法国,创作了历史剧《布鲁杜斯》和悲剧《采儿》,获得成功;同时,经营商业,获利不小,使他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1734年,伏尔泰出版了《英国通讯集》,以书信体裁介绍了英国的-、宗教、科学和哲学,对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进行了抨击,并表达了自己的哲学和宗教观点。这本书遭到当局的禁止,被当众焚毁。此后,伏尔泰在洛兰省边境一个幽静的城堡中住了14年,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著作,用不同的笔名发表,从各个方面攻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反动统治。伏尔泰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沽名钓誉,纷纷同他交往,如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即后来的腓特烈二世);法国还于1746年让他进入法兰西科学院。但是,后来他发现包括腓特烈二世在内的封建统治者并不是真正赞同他的观点,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主往来。1755年,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佛尔纳定居下来。此后,他继续写作,发表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他还为一位被法国法院残害致死的新教徒卡拉鸣不平,并最终迫使法国政府为卡拉平反。伏尔泰的坚决斗争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摧毁了教会的威信,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由于伏尔泰的威信越来越高,封建统治者为了迎合民众的需要,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1778年,伏尔泰被巴黎人民作为伟人迎进了巴黎。当时巴黎全城轰动,巴黎剧院首演他新写的悲剧《伊兰纳》,演员们在舞台上抬出了他的大理石半身像,并为它举行了加桂冠仪式。这一年5月底,他在佛尔纳逝世。伏尔泰死后,先是葬于香槟省一个小礼拜堂内;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骸运到巴黎著名的先贤祠重新安葬,当时他的灵车上写着这样的句子“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伏尔泰创作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177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个达官显贵之家。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8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1721年孟德斯鸠匿名发表了《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主张。1748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1775年,他在旅途中染病,去世。

    卢梭

    卢梭(1712—1778)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8世纪40年代,卢梭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1749年,他在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中获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魔术师》在枫丹白露王室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他拒绝接受路易十五给予的年金。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经济学》。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小说《新哀洛绮丝》发表,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既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当时,法院下了通缉令,教会也发出声讨书,两本书在许多地方被教会当众焚烧。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但是,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播到欧洲各地。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已经加剧。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不久又回到法国。晚年时最有名的著作是《忏悔录》。1778年去世。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唯心主义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牛顿

    牛顿(1642—1727)是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许多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牛顿出生于英国的林肯郡,1665年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669年,开始担任三一学院的教授。牛顿的最突出贡献是在力学方面,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之中,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这一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次大飞跃。在光学方面,牛顿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1666年用三棱镜分析日光时,发现了日光是由不同的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构成的,奠定了光谱分析的基础,制作了牛顿色盘。他在1704年出版了《光学》一书,创立了光的“微粒说”。同时,他在热学方面也有研究成果,确定了冷却定律,这一定律表明:当物体表面与周围存在温度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度差成正比。在数学方面,他与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同时,他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在天文学领域,他在1671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他还解释了潮汐现象,并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并由此说明了岁差现象。1687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一书,用数学方式解释了哥白尼的学说和天体运动的现象,阐明了机械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在哲学思想上,牛顿认为时间、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的物质是脱离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进而提出了所谓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牛顿曾经长期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他还担任过英国议会议员,授予爵士称号。1727年,他病逝,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居里夫妇

    居里夫妇是法国科学家。丈夫叫皮埃尔·居里(1859—1906),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夫人叫玛丽·居里(1867—1934),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出生于波兰华沙一个教师的家庭,本姓斯克罗多夫斯卡。她家境贫困,但艰苦的生活磨炼出玛丽的坚强意志。她中学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而获得金质奖章。为了攒足学费上大学,她当了几年家庭教师。1891年,她考上法国巴黎大学。1895年大学毕业。同年,她和皮埃尔·居里结婚。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放射性元素铀和钍强得多,她相信其中必定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居里放下手头原有工作参加他妻子的实验。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为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取名叫“钋”。后来,他们又发现铀矿中还有一种放射性极强的未知元素,把它定名为“镭”。镭的拉丁文原意为“放射”。他们用沥青铀矿的废渣做原料,开始在一个破棚屋里提取纯镭盐。这是一个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工作,他们既是学者,又是技师、工人。繁重的劳动使他们筋疲力尽。但是,居里夫人的意志坚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经过将近4年的艰苦奋斗,居里夫妇终于在1902年提取了氯化镭。1903年,居里夫妇等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去世。居里夫人用超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前进。1910年,她成功地提炼出纯金属镭。第二年她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爱因斯坦

    艾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是美籍德国物理学家。1879年3月14日诞生在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中。1894年举家迁居意大利米兰。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1901年入瑞士国籍。1902年6月至1909年10月,在瑞士专利局任技术员。1909年10月,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3月,在布拉格任德意志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10月,任苏黎世工业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4年4月,在柏林任德国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1933年,因受纳粹迫害,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1955年4月18日逝世。

    爱因斯坦被认为是最富于创造力的科学家。这一声望主要建立在1905年他26岁时所发表的三个理论:1.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得出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定律,并揭示了光的波粒二重性本质,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此荣获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证明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提出了测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3.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他指出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的。他认为物体不是只有三维空间(长、宽、厚),而是有四维(加上时间这一维空间)。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他推导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即物体的能量相当于质量与光速(每秒30万千米)的平方的乘积,从而揭示了原子内部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的秘密。现在,狭义相对论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在量子力学、高能物理学以及高能加速器、核能应用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十年以后,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916年完成了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基础》)。广义相对论是一个关于引力的理论,它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同物质分布的关系,指出了物质间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即时空弯曲)而引起的。1917年,他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察》,成为现代宇宙学开创性文献。相对论理论加深了人们对运动和物质的认识,在科学上和哲学上都有重要意义。

    本课参考书目

    仓孝和主编《自然科学史简编》,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申漳著《简明科学技术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

    邓新裕编译《外国历代一百名人传》,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