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 活动课教学参考设计之一 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
  •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图34 达利的油画《桌与床的流动》
  • 图35 激光技术
  • 图36 “网吧”
  • 图37 中国西昌卫星基地
  • 最新热门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r=#0000ff>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材继上一课教材介绍了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紧接着介绍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进步力量联合起来,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战役的胜利,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和9月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经历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

    本课在讲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启迪

    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2.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

    背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苏军解放全部国土,并从东面向德国逼近;美英盟军粉碎西线德军的抵抗,解放法国并从西面攻入德国。

    影响:①积极因素: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②消极因素: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3.怎样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法西斯国家以希特勒德国为中心,它的生命是建立在闪击进攻之上的,一旦停止进攻,它的生命就完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关系全局,德国集中主力争夺,最后遭到全歼的惨败,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一蹶不振。不久,法西斯轴心便开始瓦解。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4.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1)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穷兵黩武的侵略者自食其恶果,法西斯头目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二、教法建议

    1.对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怎样建立的,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意义?

    形成的基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作用和意义: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2.对于“雅尔塔会议”一目,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对照地图弄清会议召开的背景。巴黎解放后,美英军队大举东进,粉碎了德军的抵抗,接近德国边境。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发动强大攻势,沉重地打击敌人,开始突入德国边境。会议是在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的形势下召开的。

    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雅尔塔会议的内容要引导学生重点分析。

    3.在“最后的胜利”一目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要重点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探讨,可将《斯大林格勒战役示意图》放大张挂,并适当制作一些活动标志(可发动学生制作,或师生共同制作),如铁钳攻势的铁钳,对鲍罗斯军队的包围圈等,边探讨边插(可指定学生代表上台完成),以加强效果。当然,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课件(师生自己动手完成最好),根据战争的进程,步步推进,以增强整体效果。

    可提问学生: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呢?

    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使德国已无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因此,它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夏季攻势,其中以50个师的兵力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目的是包抄莫斯科,改变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最后征服苏联。斯大林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的交通要道。希特勒的目的,是要切断苏联的这条交通命脉,从东南方向包围和夺取莫斯科,同时夺取巴库油田和顿巴斯的煤,以加强德国的战争经济。因此,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战争全局的命运。

    引导学生通过对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的分析,了解法西斯的面目。希特勒为了赢得这一场战争,命令“必须使用德国及其盟国一切可用的军队”,单是空袭斯大林格勒就先后出动了飞机10万架次,投掷炸弹100多万枚,把市中心炸成了废墟,何等凶狂!

    在德军的疯狂进攻面前,苏联军民是怎样进行英勇斗争的呢?老师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表述。苏联红军以血肉之躯捍卫了斯大林格勒的每一寸土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仍在生产,生产出的坦克、牵引车一开出工厂就直接投入战斗。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后以红军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引导学生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两个转折)

    对于诺曼底登陆,可利用课本上的“动脑筋”题目组织学生讨论;“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

    关于德国的投降,可通过提问来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在什么时候结束?德国战败投降的具体经过可要求学生代表结合地图描述。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多媒体展示。

    对“日本投降”,可组织学生讨论: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也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日本投降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课本上的“动脑筋”:“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

    也可以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大战的性质怎样?举出几个反法西斯联盟的盟国协同作战的事例。

    三、学法指导

    1.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教师应指导学生考虑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它团结了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势力起了决定作用。

    2.对雅尔塔会议的召开,首先要弄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1)法西斯德国失败已成定局;(2)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一系列重大问题,1945年初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取得了重大成果。雅尔塔会议及其协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重大影响,这是必须了解的。

    3.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主要战场有哪些呢?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从而从时空上全面把握战争进程。其主要战场包括:亚洲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西欧战场包括后来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战争初期,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占据上风,猖獗一时,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至于为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师生可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4.学生要把握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反法西斯同盟国接连取胜,如:阿拉曼战役中盟国取胜,意大利投降,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先后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5.编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大事年表。

    6.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学习本课前观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查阅相关资料。

    7.采访身边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辈,如自己的爷爷、奶奶等,并写一篇反对侵略战争、呼唤和平的文章。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想一想,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法等。由于它们特别是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2.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

    1944年6月,盟军发动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是区别于当时苏德战场的另外一个欧洲战场,所以被称作欧洲第二战场。

    3.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日本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而不是受害者。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一样,才是战争的受害者。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1.(略)

    2.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

    据统计,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总兵力高达1.1亿。在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大约为5 000万左右。中国军民伤亡达3 500万人。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有1.1万亿美元,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此外,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在当今世界上,第三世界国家为了争取独立与平等,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五、参考书目

    1.廖学盛、齐世荣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英〕丘吉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3.〔美〕威廉·夏伊勒著《第三帝国的兴亡》,三联书店1974年版

    4.黄玉章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

    (作者: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高级教师  雷连华)

    参考资料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德、意、日法西斯把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联合逐步发展和加强。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的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7月12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英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苏联还同流亡在伦敦的捷、波、挪、比等国政府签订了合作协定,承认了“自由法国”运动。 8月,英、美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9月2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美、英三国会议,签订了英、美向苏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12月22日,美英首脑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即: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可加入本宣言。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到二战结束时,加入同盟的共达52个国家。它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

    雅尔塔会议

    或称克里米亚会议。反法西斯同盟国苏、美、英三国首脑在二战期间召开的第二次会议(第一次会议是1943年11~12月召开的德黑兰会议)。1945年初,德国统治集团试图与美英单独媾和;在战争胜利进程中,英美与苏联的矛盾日益明显;如何处置战后德国和欧洲事务及打败日本等问题急需解决。2月4日至11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讨论问题广泛,气氛时而紧张,时而活跃。经过激烈争论,达成了一系列协议。(1)关于处置德国问题:要共同使纳粹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条款;战后德国必须解除武装,拆除军事设备和军事工业;惩办战犯;消灭纳粹党及其影响;同意苏联提出的德国赔款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一半应归苏联所有;三国部队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苏联占领东部,英国占领西北部,美国占领西南部(法国后来也取得一块占领区);“大柏林”由三国军队共同占领,苏军占领东北部,英美占领西南部。(2)会议决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参战条件是①外蒙古现状予以维持。②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归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苏联租用旅顺为军港;中东、南满铁路中苏合办,保证苏联的优越权益;千岛群岛交与苏联。③苏联准备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友好同盟条约,以武力协助中国从日本枷锁下获得解放。(3)为了确保战后的和平与安全,会议决定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国。将联合国最重要的职能交给安全理事会,安理会由五个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和六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1965年非常任理事国增加到10个)。任何实质性问题必须经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即各常任理事国都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会议并决定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制定联合国宪章。雅尔塔会议的宗旨是制裁德国法西斯和以同盟的力量击败日本帝国主义,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但它在无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作出了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则是强权-的丑恶表现。

    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莫斯科战役失败后,1942年夏,希特勒集中了150万人的兵力,在南线发动夏季攻势。当在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地区取得进展后,从7月起,德军主力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德军的优势兵力经激战后于8月23日渡过了顿河河曲,把苏军阵地切成两段,开始了攻城战。一昼夜间出动飞机2 000架次狂轰滥炸,满城大火,百里之外可见。 9月中旬,德军突入市中心。苏联军民殊死搏斗,在每一条街巷、每座楼、每间屋、每一座房屋的废墟里作战。在防御战期间,消灭了敌军18.2万人,改变了力量的对比。11月19日晨,苏军增加生力军从西北和南面开始反攻,构成“铁钳”,把鲍罗斯指挥的33万主力德军紧紧围住。希特勒派“顿河”集团军群救援也被击退。被围德军-缺乏,饥寒交迫,陷入绝境。苏军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投降。鲍罗斯请示希特勒。希特勒下令晋升鲍罗斯为陆军元帅,117名高级军官各升一级,令其作垂死的挣扎。苏军紧缩包围圈。1943年2月2日,被围德军被全歼,其中1名元帅、24名将军及9万多名官兵被俘。此役使德军元气大伤,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正确评价说:“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中途岛战役

    太平洋战争中扭转战局的战役。1942年5月5日,日本占领所罗门群岛中的瓜达卡纳尔岛,这是日本向南推进的极限。5月7日和8日,日本海军在珊瑚海激战中受挫。日海军统帅部决定把力量转到太平洋中部,夺取中途岛,消灭美军前进的基地。日本组成了强大的联合舰队,由山本大将亲自指挥,南云忠一率第一航空母舰舰队任主攻。美舰队力量较弱,但因截获日军作战密电,对日军作战计划了如指掌,乃隐蔽待机歼敌。6月3日,日本各舰队到达指定位置。南云忠一命令航空母舰上第一批108架飞机袭击中途岛。第二批飞机还在甲板上待命,日侦察机报告发现了美国舰队,甲板上的日机都卸下炸弹、改装了鱼雷。突然,37架美俯冲轰炸机直扑日航空母舰“赤忱号”和“加贺号”;另17架直扑“苍龙号”。三舰中弹后立即引发甲板上的炸弹-,弹片穿过甲板,又在船体深处引起-,三个显赫一时的庞然大物沉入海底。山本得讯,命令所有舰队集中攻击中途岛,以示报复。日机炸毁美航空母舰“约克顿号”,但美机很快又炸沉日航空母舰“飞龙号”。此役日军损失大型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一艘,飞机400多架,兵员3 500人,其中包括几百名技术熟练的飞行员。日本无可奈何地承认“太平洋上的主动权转入敌人手中”。

    阿拉曼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在北非实施反攻的战役。1942年10月23日,英军将领蒙哥马利指挥第八集团军(包括英、澳、新、印军)19.5万人,在亚历山大港以西的阿拉曼战线上,对约10万德意军发动大反击。英军巧妙地进行战役伪装,使敌军对其主要突击方向和战役发起时间作了错误判断。进攻发动后,敌司令部一片混乱,隆美尔的副手施登姆将军心脏病暴发猝死。希特勒得讯后,忙令因病住院的隆美尔于26日仓促飞返北非。英军截断了德军的补给。隆美尔为避免全军覆灭,15天中迅速西撤1 100千米至突尼斯。此役共毙伤德意军2万余人,俘3万余人,缴获坦克350辆、大炮400门。英军损失1.3万人,坦克400余辆。此役扭转了北非战局。

    诺曼底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方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战役。德黑兰会议后,经英美商定,罗斯福任命艾森豪威尔为西北欧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地面部队司令为蒙哥马利),着手实施“霸王”计划。盟军集中了陆海空三军200多万人,大批飞机、舰艇。英国南部成为一座大兵营。为了迷惑敌人,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造成进攻加来地区的假象。希特勒搜索物力和人力,修建了所谓“大西洋壁垒”防御工程。任命隆美尔为该地区集团军群总司令,指挥39个师,其中重点设防的加来地区配备了19个师。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的运输机2 400架和滑翔机800多架,载运3个伞兵师,在诺曼底地区海岸后边的指定地点空降着陆。黎明时分,盟军对诺曼底地区德军防线发起猛烈的轰炸和炮击。霎时间,炮火连天,地动山摇。进攻部队乘4 000艘舰只在狂风恶浪中横渡英吉利海峡,5个师在诺曼底地区一举登陆。德军进行顽抗,但被盟军强大的攻势突破。当夜,将近10个师的部队连同坦克、大炮已经登岸,后续部队源源而来,“大西洋壁垒”被突破。德军总司令部得到盟军登陆报告后,仍认为诺曼底登陆只是佯攻,断定盟军登陆重点仍在加来地区,对诺曼底登陆盟军没有集中兵力反击。至7月5日,登陆已达100万人。隆美尔投入战斗的兵力不及盟军的一半。盟军继续推进,7月25日,占领了卡昂—科蒙—圣诺一线,战略登陆场已牢固建立,胜利地开辟了第二战场。

    1944~1945年欧洲战场形势

    西线:1944年6月,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第二战场,8月25日,解放巴黎。为了配合在法国西北部的主攻,8月15日,盟军又在法国南部登陆,9月2日进入里昂。12月,盟军攻至德荷、德比边界。12月16日,德军在德比边境的阿登地区反扑,突破盟军战线,迅速推进了100多千米。由于苏军在东线发动了全面进攻,盟军才站稳脚跟,开始了缓慢的反攻。1945年3月,盟军分几处渡过莱茵河,向德国腹地推进,进行鲁尔战役。4月中旬,盟军到达易北河地区。

    东线:1944年是苏联红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苏军对德军发动了连续不断的攻势,收复了全部被占国土,并开始越界作战。1945年1月12日,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长1 200千米的战线上,苏军150个师以雷霆万钧之势发动了全线进攻,迅速突破德军防线。波、捷、保、罗等国的军队参加了对德作战。在欧洲中部,苏军于1月17日在波军配合下解放了华沙。4月,解放了波兰全境。接着强渡奥德河,在河西岸建立了据点,打开了冲击柏林的道路。在欧洲北部,1月13日苏军攻入东普鲁士。经激战,于4月9日攻占了重要要塞哥尼斯堡,全歼德国守军。在欧洲南部,2月13日苏军攻占布达佩斯,4月4日匈牙利全境解放。4月13日攻占维也纳。4月16日,苏军开始进攻柏林的战役。4月25日,苏军在柏林西部的波茨坦地区合拢,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同日,苏军和盟军会师于易北河西岸的托尔高。5月2日,苏军攻占了柏林。

    柏林战役和德国投降

    1945年3月底4月初,德国法西斯已处在灭亡前夕。德国经济完全破产,人民厌战反战情绪高涨,内部分崩离析。西方盟军已渡过莱茵河,向易北河挺进。苏军已进抵奥德—尼斯河一线,集中了250万人以上的兵力、6 250辆坦克、7 500架飞机,准备进攻柏林。希特勒垂死挣扎,强征居民在柏林以东建成三道防御阵地,又环绕柏林筑成三层防卫圈,搜集近100万人,1 500辆坦克,3 300架飞机,叫嚣死守柏林到最后一人,还妄想美英和苏联发生冲突,以便从中渔利。4月16日凌晨5时,随着143架探照灯直射德军阵地,苏军万炮齐发,几千架飞机同时出动轰炸,几千辆坦克冲入敌阵,步兵紧跟着投入战斗。拂晓时已突破第一道防线。经四昼夜激战,三道防线均被突破,逼近柏林防卫圈。20日开始柏林攻城战。25日,苏军包围了柏林。同日,苏军在易北河上的托尔高与美英盟军会师。整个德国战场由此被切成两块。27日,苏军攻入柏林市中心,激烈的巷战开始,天空、地面和地下都在战斗。疯狂的希特勒下令往地下铁道的隧道里灌水,淹死了几千名妇女、儿童和伤员。希特勒还曾下令毁灭柏林和德国,没有实现。30日下午,红军战士把胜利的旗帜插在柏林国会大厦的圆顶上。同日,恶贯满盈的希特勒与他多年的情妇、前一天刚举行婚礼的爱娃·勃劳恩在总理府地下室-,希特勒死前曾令他的手下将其焚尸灭迹。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毒死了自己的六个孩子后命令手下开枪把他夫妇击毙,做了可耻的殉葬品。5月2日晨,柏林城防司令维德林命令德军停止抵抗。5日,纳粹“政府”首脑海军元帅邓尼茨派约德尔上将到艾森豪威尔司令部洽降。8日,由苏联元帅朱可夫(攻克柏林的总指挥)主持,在柏林正式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至此,横行一时的纳粹德国彻底失败。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

    插图《苏军攻克德国国会大厦》

    1945年4月30日,苏联步兵第105师和171师的部队,攻占柏林国会大厦。21时50分,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在国会大厦的主楼圆顶上,升起了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授予的胜利旗帜。

    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战况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国开始掌握海上主动权。此后,美军采取“逐岛进逼法”展开反攻。1942年9月至1943年2月,日军在损失大批飞机和军舰后,放弃了所罗门群岛中的瓜达卡纳尔岛。从此,日军就开始在太平洋的整个战线上逐步败退。1943年底,美军占领了所罗门群岛及其东北面的吉尔伯特群岛。1944年上半年,西南太平洋美军缓慢地攻占了新不列颠岛、阿德米勒尔提群岛,控制了新几内亚的北部海岸;在中太平洋占领了马绍尔岛群。1944年6月,美军开始进攻日本在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基地──马利亚纳群岛。7月初攻占了该群岛中的主要岛屿之一的塞班岛,8月初又攻下关岛,8月中旬控制了整个马利亚纳群岛。1944年10月,美军开始攻占菲律宾的战斗,在击沉了4艘日本航空母舰和3艘主力舰后,于1945年4月攻占了整个菲律宾。从1944年11月起,美国空军以塞班岛为基地,开始对日本本土空袭,使日本遭受严重损失。1945年3月,美军攻占了硫黄岛。4月,开始进攻冲绳岛,日军采用绝望的野蛮战术,派“神风突击队”队员驾飞机进行-攻击。美军付出重大牺牲后,于6月攻占了冲绳岛。中、美、英、印的联合部队在缅甸对日占领军进行了艰苦战斗,在昂山将军领导的缅甸军民总起义的配合下,1945年5月解放了缅甸。

    波茨坦会议

    或称柏林会议。同盟国苏、美、英举行的第三次首脑会议。德国投降后,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罗斯福逝世后的继任总统)、丘吉尔(7月28日起由新当选的首相艾德里接替)率本国代表团在波茨坦举行会议。由于对德战争的胜利,会上对如何处理德国、安排战后欧洲与世界和平等问题,分歧和争论趋于激烈。最后达成协议的有: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确定成立苏、美、英、中、法五国外长会议进行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苏、美、英、法四国共同管制德国;德国的赔款、舰队、商船队的处理;惩办战争罪犯等一系列-经济原则。苏联重申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参加对日作战。还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

    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邀请中国参加。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向全世界广播发表。苏联于同年8月8日加入。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是:盟国对日作战直到它停止抵抗为止;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范围之内;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阻止人民民主的所有障碍必须消除;不准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日本依据人民的意志成立一个倾向和平之政府后,同盟国军队当即撤退。“公告”对日暮途穷的日本法西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插图《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广岛人口为34.3万人,建筑物总数为7.6万多幢。当时死者为7.8万多人,负伤和失踪者为5.1万多人;建筑物全毁者为4.8万多幢,半毁者2.2万多幢。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人口约为27万人,死者2.3万多人,伤者为4.3万多人。原子弹给日本人民造成巨大的灾祸。图为投在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时的情景。

    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及前后情况

    1945年8月9日起,日本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外相等七人表示应接受,陆相等三人反对接受。8月14日上午,御前会议于皇宫的防空洞举行。铃木首相上奏近日会议情况,请天皇最后裁决。陆、海军两总长和陆相阿南相继起立,声泪俱下,恳请天皇准予再照会盟国,希望同盟国同意维持天皇制度,如果同盟国不允,那就只有继续战争,死里求生。此时会场凄惨沉寂。最后裕仁天皇发言,略谓:如果继续战争,无论国体或国家都会消灭,就是母子都会丢掉;如果现在停战,可以留下将来发展的基础。天皇讲话时,会场上时有呜咽之声,有时甚至放声大哭。穷兵黩武的侵略者自食其果,落得个凄凄惨惨的下场。天皇讲话后,铃木首相上奏:立即起草停战诏书。会议于正午结束。死硬分子还于当夜闯入皇宫,企图劫走天皇广播诏书的录音唱片,没有得逞。死硬派头子陆相阿南惟几当夜在其官邸剖腹-。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全国军队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插图《日本投降仪式》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首先,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然后,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加、法、荷、新等国代表依次签了字。至此,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载入史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二战中人员的伤亡情况

    二战期间,成千上万的人,或战死沙场,或死于轰炸,或惨遭屠杀,或死于疾病和饥饿,其数量之大和惨烈之程度均属空前。

    根据1988年成立的专门委员会所作出的最新和最准确的统计,苏联在四年多的战争期间共死亡2 700万人,其中军人为870万俄罗斯《近现代史》杂志,1992年,第3期,219~224页。。

    中国在八年抗战中,死伤约3 500万人,其中仅南京大屠杀即有30余万人死于日本侵略军屠刀之下《人民日报》,1995年,9月4日,第1版。。

    波兰死亡人数达600余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22%。南斯拉夫死亡人数为170余万,每9人中便有1人身亡。美、英、法三国死亡的人数分别为40.5万、37.5万和60余万。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以千百万人的宝贵生命赢得的,值得全世界人民世世代代永远铭记。

    发动侵略的轴心国为这场战争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德国死亡650万人、德国在欧洲的仆从国死亡160万人另据德国官方承认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有239.5万人阵亡,而苏方公布的德军阵亡数字则为692.37万人(其中包括奥地利人、阿尔萨斯人—洛林人、苏台德人),其仆从国军队在苏德前线共死亡172.58万人。,日本则有25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

    尽管上述数字并不完全精确,但也足以显示,人类在短短的6年间蒙受了多么大的牺牲!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