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8课 辉煌灿烂的先秦文化(二)──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 第9课 秦的统一
  • 第10课 秦末农民战争和秦朝灭亡
  • 第11课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 第12课 西汉的强盛和衰亡
  •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 第14课 两汉的经济
  • 第4课 西周的盛衰
  • 第5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 第6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 最新热门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yle="LINE-HEIGHT: 150%">  一、匈奴族的发展和白登之围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匈奴经济的发展

      3.白登之围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西汉反击匈奴的条件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三、昭君出塞

      1.匈奴的分裂与呼韩邪单于归汉

      2.昭君出塞

      四、东汉同匈奴的和战

      1.南匈奴和北匈奴

      2.窦固、窦宪两败北匈奴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难点在于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二、“匈奴族的发展和白登之围”一目,讲解前,最好先挂《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然后按教材顺序讲清以下三个问题: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这是本目的重点之一。讲述时可先引导学生回顾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的几件大事,说明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发展。但是到秦末,秦朝的统治瓦解,边防松弛,接着又发生楚汉战争,匈奴乘机崛起。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在公元前209年即单于位,励精图治,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教材中的小字,具体叙述了冒顿励精图治的情况,教师可不讲解,学有余力者可自己阅读,但不作为要求。2.匈奴经济的发展。应指出当时匈奴的畜牧业和冶铸业都发展了起来。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所以许多手工业品往往以动物图案作为装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汉族的影响下,匈奴地区还出现了农耕。最后可向学生指出,匈奴经济的发展是冒顿得以统一蒙古草原并且获得白登之围胜利的物质基础。3.白登之围。讲解时,应着重指出,冒顿乘秦末汉初中原混乱,重新夺取河套地区,逼近长安,严重威胁到西汉的统治。公元前200年,匈奴大军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军抵御,结果在白登山遭到匈奴大军的包围,经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汉军此役之所以惨败,是因为当时西汉王朝刚刚建立,社会非常贫困,讲述时可引导学生回顾汉初社会贫困的具体史实,以便加深印象。教材中的小字详细说明白登之围的过程,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可自行阅读,但不作为要求。

      三、“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一目,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包括两个内容:1.西汉反击匈奴的条件。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是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教师在讲述时,可用提问方式请学生追述西汉王朝实行休养生息后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具体情形,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2.卫青、霍去病进军漠北。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战役:第一次是公元前127年卫青率军夺回河套,史称漠南战役或河套战役;第二次是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夺取河西走廊,史称河西战役。这两次战役,课本均作小字安排,教师不必讲述,也不要求学生阅读、掌握,有余力的学生可自己阅读;第三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19年,由卫青、霍去病率领数十万大军进击漠北,大败匈奴单于,史称漠北战役。经过这次战役,匈奴主力向西北远徙,“漠南无王庭”,汉军夺取了朔方以西至张掖、居延间的大片土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并移民屯田,进行开发。百余年来,北方边境地区所受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课本有一段小字生动地叙述了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和优秀品德,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很好材料。教材还配有兵器和霍去病墓的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看图,并鼓励他们阅读这段小字,不过不作硬性要求。以上内容讲完,教师可进行小结,指导学生回答:“结合本课和前面课文所学内容,思考一下,汉武帝为什么能打败匈奴?”当然,也可在全课讲完后,再一起小结,并指导学生答题。

      四、“昭君出塞”一目,包括两个内容:1.呼韩邪单于归汉;2.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讲述这两个内容,应着重指出这两个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呼韩邪单于归汉,恢复了汉匈之间断绝已久的友好关系。而昭君出塞,则进一步加强汉匈之间的团结,发展了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课本中的一段小字、以及有关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的文献资料(不作要求)和一幅插图,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安排的。教师可指导学生看《昭君出塞图》,加深学生对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的认识,均不作要求。然后指导学生回答:“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五、“东汉同匈奴的和战”一目包括两个内容:1.南匈奴和北匈奴;2.窦固、窦宪两败北匈奴。后一个内容是本目的重点,讲解时应着重说明以下几点:第一,战争的起因。北匈奴控制着西域,隔绝了西域与东汉的交通,并经常出兵进攻东汉北部郡县,河西走廊更是深受其害。东汉出兵反击北匈奴,是为了解除北匈奴对它的严重威胁。第二,战争的结果。窦固进攻北匈奴,恢复了东汉对西域的统治。窦宪大败北匈奴,使北匈奴遭到沉重的打击。后来,北匈奴向西迁移了。

      六、教师小结本课的内容(可用课本前边的提示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匈奴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并进行概括:第一,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北疆;第二,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第三,他们创造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然后对学生指出,我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在阶级社会里,既有民族矛盾和民族战争,也存在和平友好的关系。但各个民族总是存在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

      资料和注释

      冒顿

      冒顿(?—前174),姓挛鞮(luān dī),头曼单于长子。头曼欲废冒顿而立其偏爱的少子,曾将他送到月氏作人质,企图借月氏之手把他杀害。他盗马驰归,头曼见他精于骑射,令其率领万骑。冒顿创造一种发响的箭镞──鸣镝,严格训练卫士,下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史记·匈奴列传》)!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乘头曼射猎之机,率卫士射杀之,自立为单于。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冒顿杀父自立后,以优异的军事才能,指挥三十多万大军,东击东胡,西逐月氏,南并楼烦、白羊,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族,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强大的奴隶制的匈奴帝国。疆域东尽辽河,西逾葱岭,南达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单于为全国最高首领,总揽军政及一切对外大权。下有左右屠耆王(亦作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所有部众皆以十进制分为24个万骑。左右贤王以下大者领万骑,小者领数千骑。万骑之下,又设千长、百长、什长。由此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用以统治和镇压牧民和奴隶。  

      匈奴畜牧业兴旺

      匈奴族主要以畜牧业为生。汉朝军队对匈奴作战,往往在一个地区或一次战役中,就获其牲畜百万或十余万头,可见其畜牧之兴旺。如公元前127年,卫青出击匈奴,在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鄂尔多斯)获其牛羊百万头;公元前124年,卫青击右贤王,获其牲畜数千百万头;公元前71年,汉与乌孙联兵出击匈奴,校尉常惠等共获其马、牛、羊、驴、骡、骆驼七十余万头;公元89年,窦宪大破北单于,获其马、牛、羊、骆驼百余万头。  

      匈奴冶铸业的发展

      匈奴自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代)已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能自行冶炼铁器(有炼铁炉出土可证),能制造铁箭、铁马勒、铁刀、铁剑、铁镬、铁斧、铁锛、铁镰、铁铧等各种铁器。铸铜业也相当发达,能制造铜箭、铜刀、铜剑、铜马勒、铜炉、铜炊具、铜勺、铜壶、铜鼎、铜钟、铜铃、铜镜、铜环、铜帽和铜马等。许多金属制品已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常见用动物图案作装饰,富有游牧民族的特色。

      在汉族的影响下,匈奴地区逐渐有了农耕

      秦、汉时期,有不少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流落匈奴,匈奴称之为“秦人”“汉人”。他们传入了中原地区凿井、建楼存望和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公元前83年,常水卫人卫律即曾向匈奴单于建议,利用秦人凿井,筑城,建楼存望,坚守漠北,以与汉朝共同对抗。在汉族的影响下,匈奴人逐渐掌握汉族的生产技术,在一些地区发展农耕事业。据文献记载,公元前119年卫青出兵至阗颜山赵信城(今蒙古杭爱山南),“得匈奴积粟仓军”(《史记·骠骑列传》);公元前88年,“匈奴连雨雪数月……望稼不熟”(《汉书·匈奴列传》);汉昭帝时,乌孙公主上书,说匈奴派骑兵至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种田(《汉书·西域列传》)。另外,近年来,考古工作者还曾从蒙古高原的地下发掘出黍粒和铁镰、铁铧等农具。这说明,当时的匈奴地区,已经有了农耕。  

      白登之围

      秦末汉初,冒顿单于乘中原内乱,南下占领河套地区,对刚刚诞生的西汉王朝构成严重威胁。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驻在马邑(今山西朔县)的韩王信叛降匈奴,勾结冒顿进犯太原。次年,刘邦亲自带兵回击。冒顿匿其精锐,示以羸弱,将汉军诱至平城,然后以40万精兵将刘邦紧紧包围在白登山,使之与主力隔绝。刘邦被围7日,时值“冬大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史记·匈奴列传》),加上援绝粮断,困饿不堪,士卒唱道:“平城之下祸甚苦,七日不食,不能弯弓弩”(荀悦《前汉记》卷30)。汉军失去战斗力,陷入了被歼灭的困境,后用陈平之计,才得以脱出重围。  

      汉武帝夺取河套、河西地区

      汉初的和亲政策是在匈强汉弱的形势下实行的,虽然出嫁汉家公主,赠送大量财物,但匈奴并没有完全停止对西汉边郡的进扰。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他决定对匈奴实行反击,于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开始对匈奴进行战争。公元前127年(光朔二年),匈奴以五万骑进袭,杀辽西太守。汉武帝派大将卫青以三万骑从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击,收复了河套地区,置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北),移民10万以充实之,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又命大将霍去病率数万骑自陇西出兵,过焉支山,西入匈奴境内千里。同年夏,霍去病复由北地(治所在今甘肃庆阳西北)出击,过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南下祁连山。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四万多人归汉。汉朝夺得二王居地河西地区,设酒泉、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张掖、敦煌四郡,隔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又为汉通西域提供了重要通道。后来,匈奴单于将主力撤至漠北。匈奴失去水草肥美的河西走廊,经济上大受损失,他们悲伤地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史记·匈奴列传》注引《河西旧事》)。  

      卫青

      卫青(?—前106),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皇后弟。本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多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史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霍去病

      霍去病(?—前117),河东平阳人,卫青的外甥,善骑射。18岁跟随卫青作战,官至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人,很少说话,敢于冲锋陷阵。常带领精壮的轻骑兵,远离大军,深入蒙古大沙漠数千里,追击匈奴贵族。  

      卫青、霍去病进攻漠北

      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各以数万骑兵入右北平(治所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和定襄郡(治所在今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汉武帝命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各将骑兵五万,步兵及辎重部队数十万,大举反击。卫青大败单于军,单于率残部向西北溃逃,汉军北至阗颜山赵信城而还。霍去病出代郡二千多里,大破左贤王军,临翰海(今呼伦湖、贝尔湖)而还。从此,匈奴远徙漠北,“漠南无王庭”(《汉书·匈奴列传》)。汉朝东自朔方,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以60万吏卒屯田,进行开发,保障了河西地区的安全。  

      《陕西兴平霍去病墓》

      墓前有清代文学家毕沅所立“霍去病墓”石碑,还立有各种雕刻石像,刻成虎、马、牛、猪、怪人等形状,以加强气势。  

      匈奴贵族内部的分裂和混战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颛渠阏氏与其弟都隆奇合谋立其情人右贤王屠耆堂为握衍朐单于。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稽侯珊逃至匈奴左地投其妻父乌禅幕。握衍朐单于因暴虐嗜杀,激起人民的不满。公元前58年,左地的奴隶主贵族与乌禅幕拥立稽侯珊为呼韩邪单于,调兵击败握衍朐单于,使他愤而-。呼韩邪单于回到单于庭,遣散各地骑率。但都隆奇又与右贤王在匈奴右地立握衍朐从兄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出兵扑向单于庭,迫使呼韩邪出走。屠耆单于统治乖方,信谗妄杀,部将不服,纷纷自立为单于。这样,到公元前57年,就出现了呼韩邪、屠耆、呼揭、乌藉、车梨五单于争立的局面。五单于经过激烈的混战,最后,呼韩邪单于取得胜利,复归单于庭。  

      呼韩邪单于归汉

      公元前56年(汉宣帝五凤二年),呼韩邪单于平服其他四单于不久,其兄左贤王呼屠吾斯又在东边自立为郅(zhì)支骨都侯单于,并对他发动进攻,把他赶出单于庭。为了恢复和维持自己的统治,他决定归附汉朝,于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亲自来到长安朝见汉宣帝,向汉朝称臣,并请求留居光禄塞(在今包头市西南)下。汉朝先后向他调拨谷米(bèi干粮)三万四千斛,并从军事上给予支持。他在光禄塞下住了八年多的时间,兵力和部众逐渐增多,到公元前43年(永光元年)才返归单于庭。临行前,与汉朝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共饮血盟”,约定:“自今以来,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勿得相诈相攻”(《汉书·匈奴列传》)。  

      昭君

      昭君,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姓王名嫱,昭君是她的字。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公元前33年(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她自请嫁匈奴,被称为宁胡阏氏。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汉成帝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她出塞和亲,对汉匈的友好合作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史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史记·匈奴列传赞》)。现代史学家翦伯赞曾写《题昭君墓》的诗赞扬说:“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内蒙访古》附录二,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

      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公元46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单于舆死,匈奴贵族为争夺单于继承权发生内讧。日逐王比因未得到单于位置,派人向汉朝请求内附,表示“愿永为藩蔽”(《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得到汉朝同意后,遂于公元48年“自立为呼韩邪单于”。匈奴从此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首领为蒲奴单于,仍住蒙古高原,并控制着西域。南匈奴经常与东汉联合,攻打北匈奴。  

      窦固等出击北匈奴

      北匈奴控制着西域,常常侵扰河西和北方郡县,掳掠南匈奴人和汉人。公元73年(明帝永平十六年),东汉为保障河西四郡的安全,并相机恢复同西域的交通,派兵四路出击:祭彤、吴棠出高阙塞(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窦固、耿忠出酒泉塞,耿秉、秦彭出张掖居延塞,来苗、文穆出平城塞。窦固、耿忠之部追击北匈奴至天山(祁连山)和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置宜禾都尉,屯田伊吾(今新疆哈密)。翌年,窦固、耿忠又合兵击平车师前、后王,“置西域都护”。  

      窦宪带兵大败北匈奴

      公元89年(和帝永元元年),窦宪、耿秉奉命率领汉和南匈奴共四万余骑,分三路出击北匈奴,与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西北部),大破之,降其众二十余万人。单于遁逃,窦宪和耿秉遂登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

      北匈奴西迁

      经过东汉王朝的多次打击,加上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北匈奴的势力日益衰落。公元90、91年,又连续遭到东汉军队的进攻,损失惨重,单于率部分人众逃往乌孙西北,继续同东汉争夺西域。后来又西迁征服康居(约在今阿姆河、锡尔河一带),逐渐与中原王朝失去联系。公元4世纪中叶,与粟特(在今咸海北)发生战争,于374年灭了粟特。后沿里海北岸西迁欧洲。有的史学家认为欧洲史上的匈人(Huns)即为西迁之北匈奴,但未有确证。

      

      附一:课本思考题答案提示

      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答: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为加强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附二:练习题提示

      一、选择题:B

      二、问答题:

      ①“和亲”的目的相同,即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前者是被动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②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国力不强,无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元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与汉朝和亲。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五)、第三节(三),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二节,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

      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第二册,第二编第二章第六节、第三章第五节,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5版。

      孙毓棠主编《秦汉史》中有关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1版。

      翦伯赞著《秦汉史》,第五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三节,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2版。

      罗世烈著《秦汉史话》,第六、十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第1版。

      林著《匈奴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版。

      陶克涛著《毡乡春秋》第三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版。

      《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第三章第二、三、四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