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8课 辉煌灿烂的先秦文化(二)──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 第9课 秦的统一
  • 第10课 秦末农民战争和秦朝灭亡
  • 第11课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 第12课 西汉的强盛和衰亡
  •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 第14课 两汉的经济
  •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 第16课 两汉经营西域和秦汉对外关系
  • 第6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 最新热门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文明的巨大贡献。

      教学要点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纸的发明

      2.蔡伦改进造纸术

      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伟大意义

      二、《九章算术》

      三、医学的成就

      1.《神农本草经》

      2.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3.华佗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

      四、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的重点是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创制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难点是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和一些专门的科技名词。

      二、讲述本课的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先说明从这一课到第19课,讲的都是秦汉时期的文化。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经济的特点,指出这个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繁荣,是秦汉文化发展的历史条件。

      三、“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包括三个内容:1.纸的发明;2.蔡伦改进造纸术;3.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先挂出《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不作要求)的地图,再讲述纸的发明。建议从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讲起,以便学生了解发明纸的历史背景。可先引导学生回顾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商代、西周的金文,指出我国最早的书写材料是龟甲、兽骨、青铜器和玉石器,在上面刻字需要有专门的技术。春秋以后,采用竹木简和帛作书写材料。竹木简很笨重,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竹木简奏章重到1石左右(1石重120斤),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一个奏章用了3 000片竹简,要由两个人抬进宫去,汉武帝两个月才看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从事造纸术的研究。这是造纸术发明的历史背景。关于纸的发明,教师可指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新疆、陕西、内蒙古和甘肃等地都发现过西汉时期的纸,其中年代最早的是近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纸。放马滩汉墓出土的纸质薄而软,表面平整光滑,上面有细黑线条绘制的地图。考古学者认定此墓的年代在西汉文景时期,这证明早在西汉前期,我国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最后指出,纸的造价低廉而又携带方便。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教材中的一段小字,学有余力者可自行阅读,但不作为要求。

      关于蔡伦改进造纸术,应着重指出,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已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还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总结和推广劳动人民造纸的经验,采用多种植物原料(树皮)和废弃物资(破布、麻头和旧鱼网),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成本,使纸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公元105年,汉和帝通令全国采用他的方法造纸。从此,纸张的使用日益普遍。蔡伦的这一历史功绩,值得充分肯定和颂扬。讲解时,应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上有关蔡伦的插图。

      关于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可先适当引用后面资料和注释中的某些材料,说明在我国的造纸术外传之前,世界各国使用的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很脆,有的又很贵,不适于大量使用。然后再讲述我国造纸术向外传播的情况。最后指出,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以后,解决了上述种种困难,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因此,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地图《造纸术外传示意图》,不要求学生记忆。

      四、“《九章算术》”一目,叙述了秦汉时期数学的巨大成就。

      教材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介绍《九章算术》只需按教材讲述,不必外加材料,着重指出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其中的许多成果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五、“医学的成就”一目,教师讲述时,可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的著名医学家扁鹊,以加强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然后着重指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善的药物学著作。

      接着,教材用较多篇幅叙述东汉末年的两大名医张仲景和华佗,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讲述张仲景时,要指出他是位有着卓越贡献的医学家,被后世尊为“医圣”。《伤寒杂病论》一书不必多讲,简要地说明此书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谓“伤寒”是指痢疾、肺炎、流行性感冒一类的急性传染病,不是通常所说的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病。“杂病”是指以内科为主包括外科等方面的病症。关于张仲景医术之高明,民间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课文的一段小字记述了其中的一则,学有余力者可以阅读,但不要求记忆,教师也不必讲解。讲到华佗,也要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的插图《华佗》,指出他最卓越的贡献,在于制成全身-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首创。同时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六、“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一目,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指出他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最主要的成就是制造地动仪。接着再向学生介绍地动仪的结构和原理,讲解时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叙述地动仪结构的小字(不要求学生记忆),然后说明其测报地震的科学原理,指出地动仪的关键部件是中间那根垂直竖立的都柱,它上粗下细,重心高,支面小,重心不稳,只要有一点微弱的震动就会倾斜。遇到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地壳震动,地震波传到地动仪,由于惯性的作用,都柱就朝哪个方向倾倒,触动杠杆,与杠杆相连的龙嘴就会张开,嘴里的小铜球也就落在下面的蛤蟆嘴里。这就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大地震动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张衡发明的这台地动仪制造于公元132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它比古波斯的类似仪器早一千二百多年,比欧洲最早的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地震学的先进水平。

      本目的文献资料,叙述地动仪在公元138年测得陇西发生的地震,以表现其准确性。

      七、以上内容讲完,教师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回答教材中的思考题: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

      资料和注释

      西汉初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掘了14座古墓葬,其中秦墓13座,汉墓1座。这座汉墓的时代在西汉文景时期。在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残长5.6厘米,宽2.6厘米。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现褪变为浅灰间-,表面沾有污点。纸面光滑平整,用细黑线条绘制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这幅纸质地图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纸张实物,说明我国早在西汉初期就已发明了可以绘写的纸。

      在纸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做书写工具

      在殷商时代,我国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牛骨,需经特殊处理并由专门人员用刀刻写。在铜器和玉石器上也有铸刻文字的。西周时期,文字主要是铸刻在铜器上。到了春秋时代,竹木简牍盛行,并开始使用丝帛书写,《墨子》里就说到“书之竹帛,传遗世子孙”。直到东汉,竹木简牍和丝帛仍然是重要的书写材料。西汉末年,刘向校定皇家图书时,都是先写在竹简上,以便随时改动,待整理完毕,才将定本誊写在帛上。东汉的皇家藏书处东观所藏图书,就是竹简和帛两大类。

      竹简是把竹材锯成圆筒,再剖成竹片。书写以前,先要在火上烘干,以防止虫咬和腐烂。简有一定的长度,如2尺4寸的简是用来写经典、法律和国史的,一尺长的简是用来写信的(所以后来把信叫做“尺牍”)。简上的文字,是用笔墨书写的;要删改,就得用刀削掉(所以后世又把删改文章叫做“笔削”)。在没有竹子的地方,则用木材锯成段,再劈成片,刮削使平,成为木简。宽的叫“版”,或叫“方”。

      蔡伦

      蔡伦(?—121),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市)人,汉和帝时候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宦官。蔡伦有才学,他监造的宝剑和各种器械,质量都非常好。蔡伦曾受封为龙亭侯,因此后来人称他改进后的纸叫做“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造纸术从我国传播出去以前,朝鲜、日本也用简和帛写字,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树叶(我国通称贝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书写,欧洲用羊皮作纸写字。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很脆,有的很贵。据说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因此,这些材料也都不适于大量使用。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以后,解决了上述那些困难,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正如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评价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我国四大发明的时候所说的:“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看来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现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一部数学专著。它是通过多人之手,经过长时间的修改删补,到东汉时期才逐渐形成定本。现在流传的是刘徽注释本,原本早已失传。全书分为九章,其中:①“方田”,主要是面积的量法和分数算法;②“粟米”,主要为粮食交易计算法;③“衰分”,主要为分配比例的算法;④“少广”,主要为政府组织粮食运输、平均负担的计算法;⑦“盈不足”,主要为盈亏问题的解法和用同类计算方法解算其他类型算术题;⑧“方程”,主要为联立一次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⑨“勾股”,主要为勾股定理的应用和测量问题的解法。全书汇集了246个应用题及其解算方法,系统总结了先秦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分数解算方法、联立一次方程解法、负数等,是当时居于世界先进地位的成果。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系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原书已佚。现传的《神农本草经》,均由历代本草书籍的引文辑成,有明代卢复和清代过孟起、孙星衍、顾观光以及日本森立之等人的辑佚本。共收载药物365种,详述其性味、功用和主治之病疾。为我国现存第一部较为完善的药物学和植物分类学著作。

      张仲景和《伤寒论》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人,是一位在医学上有卓越贡献的医学家。曾任长沙太守。他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16卷。这部书经晋代名医王叔和整理,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

      《伤寒论》22篇,是在以往医学著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的贡献主要是辨症施治。辨症指辨明症状,先分析是阳症(抗病力强,病势亢奋的病症)还是阴症(抗病力强,病势虚衰的病症),再由阴阳辨明表里,辨明虚实,再辨明寒热。这就是中医诊断学上著名的“八纲”。施治指辨症以后进行的治疗。张仲景用汗(用发汗的方法排病)、吐(用催吐的方法排病)、下(用下泄的方法排病)、和(用和解的方法去病毒)来概括各种症状的治法,发挥了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传统,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金匮要略》25篇,论述了内、外、妇、产各科的四十多种疾病,记载了二百六十多个药方。书里论述了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主张早期防治。

      华佗

      华佗(145—208),又名(古敷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他是个民间医生,一生不愿做官,不愿追求名利富贵。朝廷征召他做官,地方举他当孝廉(汉朝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举为孝廉的人,往往被任命为“郎”官),他都拒绝了。他擅长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精外科。创有称为“五禽戏”的保健体操。行医的足迹遍及今天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的病人很多。由于他医术高明和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人们赞扬他为“神医”。建安十三年(208年)为曹操所害。

      麻沸散

      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系由曼陀罗花(也叫洋金花、风茄花)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南天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3两、菖蒲3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

      五禽戏和《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运动保健的重要性,并创造了一套以呼吸运动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以呼吸运动为主的“导引”方法已相当普遍。到了汉代,导引疗法又得到进一步发展。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中就出土了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四十多幅。华佗吸收前人的成就,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了一套“五禽之戏”,即摹仿虎、鹿、熊、猿、鸟等5种禽兽动作姿态的保健体操。据说其弟子吴普每天做五禽戏,常年不断,“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后汉书·华佗列传》)。

      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北)人。少年时好学,17岁离开家乡去关中一带游历,又到洛阳学习五六年。后来,他回到家乡专心研究学问,写成了著名的文学作品《二京赋》。他逐渐又从文学创作转向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研究。33岁那年,他被召到洛阳做起草文书的郎中,几年以后升任太史令。他进一步钻研天文、历法,精心观测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后来,他又注意研究地震。公元132年,设计制造出可以测定发生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他还上书反对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指责提倡谶纬迷信的人是为了升官发财,主张把谶纬迷信一律查禁。此外,他在史学、数学、地理、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贡献。

      地动仪

      东汉时期,我国地震频繁。据《后汉书》记载,从公元96年到125年的30年间,就有23年在我国各地发生过地震、山崩、地裂或地陷等灾害。119年2月的一次地震,在京师洛阳和其他42个郡国地区,都或重或轻地受害。有的地方地面陷裂,有的地方从地下喷涌出水,有的地方城郭房屋倒塌,压死了人。那时候,人们对地震现象还不能解释,封建统治者借此宣扬神学迷信。东汉时候的伟大科学家张衡,冲破了神学迷信的束缚,发明和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记载了他发明的这台地动仪。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最早的地震仪。它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大地震动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这个原理至今仍然沿用。在国外,直到公元13世纪,古波斯的马拉哈天文台才有类似的仪器,18世纪,欧洲才出现了利用水银溢流来记录地震的仪器。可惜,张衡发明的那台地动仪不知在什么时候失毁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地动仪的模型,是解放以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凭借现代科学知识,参照《后汉书·张衡传》里的简略记载,经过多方面钻研制成的。

      

      附一:课本思考题答案提示

      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

      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

      附二:练习题提示

      一、选择题:D

      二、讨论题提示:从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关系的角度切入。

      三、活动建议:略。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三),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

      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第二册,第二章第九节、第三章第十节,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5版。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

      罗世烈著《秦汉史话》第十四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第1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