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19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
  • 第20课 三国忠鼎立
  • 第21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 第22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 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科技与思想
  • 第14课 两汉的经济
  •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 第16课 两汉经营西域和秦汉对外关系
  •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 最新热门    
     
    第25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诗歌的发展大放光彩的艺术(图)

    ">  一、建安诗人和陶渊明

      1.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陶渊明的田园诗

      二、王羲之和顾恺之

      1.书法成为艺术的时间

      2.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3.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

      三、石窟艺术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陶渊明的诗,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

      本课难点:建安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

      二、在讲新课之前,首先和学生一起回忆上一节课讲过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简要分析取得这些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然后逐渐导入新课。教师在这里要强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在-上长期处于分裂混战之中,但是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中外联系的加强和佛教的广泛传播,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独特的成就,获得了新的发展,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另外还要强调一点,讲这一节时,为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应充分利用挂图和文中例举的诗歌片断,使讲课内容尽量生动形象。

      三、“建安诗人和陶渊明”一目,这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在讲这一目中的“建安诗人”时,教师主要应讲清三个问题:1.什么叫建安诗人?教师可指导学生看课文本页的注解,然后进行讲解。2.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在讲这个问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读课文中小字,总结出代表人物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再分别介绍代表作。关于建安七子,可让学生看看注解,不必一一介绍,也不要求记忆,知道王粲等七人就可以了。3.建安诗歌的特点。讲这一问题前,教师可先把王粲的《七哀诗》抄在小黑板上,讲的时候挂出来,结合此诗进行分析。因为这首诗既是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又比较通俗易懂,学生基本上能一看就明白。先试让学生分析,指出特点,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建安诗歌的内容不仅描绘战乱,更重要的还在于抒发广阔的胸怀,表现了要求收拾残局、重新统一天下的强烈愿望(可结合曹植的《白马篇》和前面学过的曹操的诗)。风格悲凉慷慨,语言古朴自然,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成就的地步。

      在讲这一目中的“陶渊明”时,教师可把陶的《归园田居》抄在小黑板上,讲时挂起来。这一目讲清两个问题:一是结合课文中小字,向学生简要介绍陶渊明,使学生记住他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二是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先让学生发言分析,然后教师归纳,指导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陶渊明的诗歌,其特点:恬淡自然,真实生动,是中国杰出诗人之一。讲完这个问题,教师可提问学生:建安诗歌和田园诗歌有什么不同?

      四、“王羲之和顾恺之”一目,应重点讲解东晋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和画家顾恺之。先介绍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及代表作,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兰亭序》(要求记忆名称)讲解,指出后世人尊称他为“书圣”,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字写得特别好,一方面还因为他的书法承前启后,对后世影响很大,是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关键人物。此外,还应结合课文中的小字指出两点:1.王羲之书法之精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2.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我们学习时也应有王羲之写书法的精神。然后讲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指出顾是以画人物画著称的。如有挂图《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挂在黑板上,分析顾恺之绘画的特点。至于这两幅画的背景材料可不必多向学生讲解,但这两幅图名称要求学生记忆。

      五、“石窟艺术”一目,教师应把云冈石窟作为讲解的重点。1.教师应讲清这些石窟群开凿的社会背景;2.结合课文中插图,尤其是云冈石窟第20窟的露天大佛书前的彩图(要求掌握),说明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这里教师可不必涉及过多的内容。3.强调这些佛窟群的兴建是当时佛教广为流行的见证,也是封建统治者用以麻痹人民的手段。这些佛窟的雕塑和绘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凝成的,正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生命和智慧,给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增添了新的瑰宝,成为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世界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讲解时一定要结合教材上的插图及小字。

      讲到这里,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回忆本节课讲过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突出的文学艺术成就?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列表总结归纳。

     项目 人物 朝代 代表作品 建安诗歌 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蔡文姬 三国 《蒿里行》《七哀诗》《悲愤诗》 田园诗 陶渊明 东晋 《归园田居》《桃花园诗》 书法 王羲之 东晋 《兰亭序》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刻   南北朝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资料和注释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少年时喜欢诗文,操多次欲立为嗣以代丕,故深为丕所嫉忌。操死,丕废汉称帝,藉故贬爵徙封,抑郁不得意。丕死,子(明帝)继,植屡上书求自试,皆不见用。所作诗现存八十余首,文章辞赋有四十余篇,在建安作家中,影响最大,也最受后人推崇。以封陈王,谥曰思,称陈思王。今传有曹子建集十卷。

      建安诗人

      指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的诗人。以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还有“建安七子”,即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徐和应玚(yáng)等人。他们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在文学史上开创了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所谓“建安风骨”,是指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活泼,感情真实丰富,语言刚健有力。

      王粲

      王粲(177—217),三国魏山阳高平人。博学多识,文思敏捷。曾往见当时著名学者蔡邕,邕匆忙中倒穿着鞋迎接他。献帝初避地往依荆州刘表15年,后归曹操,任丞相掾,累官至侍中。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随从曹操征吴,途中病死。粲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诗赋论议60篇。他的《七哀诗》,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七哀诗》

      《七哀诗》,王粲的著名诗作。其中第一首,描写他在192年避李、郭汜之乱,从长安南下荆州途中的见闻和感受。诗中写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出门看不见其他什么,只有白骨遮盖着原野。路途中遇见一个饥饿的妇女,把抱着的孩子抛弃在野草丛中。尽管她回头听见了孩子的哭喊声,还是流着泪扔下孩子走了)。诗中概括了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尤其对于“饥妇人”抛弃亲生骨肉的描写,更打动人们的心弦,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蔡文姬

      蔡文姬,东汉陈留圉(yǔ)县(今河南杞县)人。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著名学者蔡邕女。博学能文,精通音律。初嫁河东人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董卓之乱起,她被凉州军的“胡兵”掳去,后来又流落到南匈奴,嫁给匈奴左贤王,生二子,居留匈奴12年。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遣使以金璧赎回,改嫁同郡屯田都尉董祀。有《悲愤诗》一首,又《胡笳十八拍》相传为文姬所作。

      《悲愤诗》

      《悲愤诗》,蔡文姬的代表诗作。全诗108句,540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女子创作的五言长篇叙事诗。这首诗叙述了作者的悲惨经历,处处注入强烈的思想感情,把叙事和抒情紧紧交织在一起。诗中写道:“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马前边悬挂着被杀男子的头颅,马后边装载着被抢掠来的妇女)。揭露了凉州军的残酷,反映了被虏者的悲惨遭遇和非人生活。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后又改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年轻时,宅旁有五株柳树,因自号“五柳先生”。曾为州祭酒,又为镇军、建威参军。41岁时,任彭泽(今江西彭泽县西)令,后人也称他为“陶彭泽”或“陶令”。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以诗酒自娱。63岁逝世,世号“靖节先生”,说他生前有“宽乐令终”和“好廉克己”的优秀品德。其诗描写山川田园之秀美,自然朴素,而嫉世激昂之情,也时而有之。散文与辞赋亦质朴流畅。

      田园诗

      指描写农村风光和质朴的劳动生活的诗。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田园诗的特点,是在描写农村景物中,不单纯着意于形貌的刻画,而是随意于神韵的点染,因而诗中的画面不现雕琢痕迹,自然而真实地表现出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语言自然朴素,表现出单纯自然、浑然淡远的新颖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的是出于对现实社会的厌恶,而表现出对自然淳朴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是他自彭泽归田之后的作品,描写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重归田园的闲适生活和愉快心情。该诗中写道:“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昏暗的远处的农村,炊烟轻柔舒缓。狗在街巷里吠叫,鸡在桑树顶啼鸣)。表现了农村生活气氛的幽闲、宁静情景,以及鸡犬之声相闻的农村特色。

      《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是陶渊明写的著名诗篇,和《桃花源记》一样,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诗中描写桃花源里的情景是:“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相互帮助努力农耕,太阳落山一起休息。桑竹长得茂盛,豆谷按时播种)。诗中最后写道:“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希望能够驾着轻风,高飞去寻找桃花源里那些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们)。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写的著名散文,是《桃花源诗》的序言。他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应有尽有。东西南北道路通畅,鸡犬声音清晰可闻)。桃花源是陶渊明所追求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人人快乐的理想社会,反映了陶渊明企图变革封建制度而提出来的一种高尚思想,以及农民反对封建剥削、期望安居乐业的要求。

      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祖籍琅临沂(今山东临沂)。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隶、草。他的书法自南朝以来就被朝野所重视,唐太宗李世民尤为酷爱,因而流行愈广,世称“书圣”。课本中的《王羲之》写照图为宋人所绘。

      《兰亭序》

      《兰亭序》又称《兰亭帖》,行书字帖,王羲之33岁那年,与一些好友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时所写。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魏碑

      南北朝时期,北朝方面的书法大都为碑体,即书写在石碑上,世称《魏碑》,表现出方整遒劲的特点。

      顾恺之

      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官僚地主家庭出身。博学有才气。曾任东晋大司马桓温和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善画人物、佛像、山水、鸟兽,特别善于以色彩绘画人物画、肖像画、佛像画等。还善于点睛传神。他的这些画艺术水平很高,受到当时人的高度评价。

      人物画

      人物画,中国画之一种,是指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陆探微、谢赫等人均善于画人物,尤其是肖像。

      摹本《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顾恺之取材于西晋诗人张华《女史箴》著作画成。张华著作原为讥讽贾后专权。顾恺之把它作为题材,结合东晋时的现实生活,创造了十二幅历史故事画面。现存的画面只有九幅,还是唐人的摹本。在这九幅画中,他用富于运动感、节奏感的“春蚕吐丝”连绵线条,以及“傅染如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的设色,描绘了古代宫廷妇女的端庄秀丽,封建时代的宫廷生活,以及当时宫廷中贵贱不同身分的人形及其神采,使人们看到了4世纪时的宫廷内的真实生活图景。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这幅图被英军劫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摹本《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顾恺之取材于曹魏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成的洛神传说故事画,是顾恺之的人物山水画。顾恺之根据曹植对于洛神的描写,进行艺术创造,绘成了瑰丽多姿的人物山水艺术图画。这幅画开辟了中国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市西武周(州)山上。山势逶迤,如一抹青云,因名云冈。凿窟造佛,自北魏神瑞迄正光年间,历时百年。而大型造像则始于文成帝时沙门昙曜。后经累年增构,遂成长达里许的石窟寺,佛像数万躯。唐宋时称灵严寺。清顺治年间,总督修养量重修云冈,于山最高处建飞阁三重,阁前有康熙御书“西来第一山”五字。清末失修,又为外人盗窃,佛像损毁达一千四百尊。解放后重加修葺,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佛窟53所,佛像五万一千余躯,高者数丈,低者数寸。造型艺术,上承汉代刻石,兼受外来影响,为东方艺术极有价值之古迹。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山(即伊阙)。自北魏宣武帝至晚唐,历代帝王在龙门山阙口东西两山断崖所凿,共计有窟龛二千一百余,题记3 680种,造像九万七千余尊。保存了自北魏以来历代大量佛教艺术,通称龙门石窟,或龙门造像。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所刻志的题记铭文,书法为魏碑法式之一,俗称龙门二十品,字体雄挺峭拔,称为龙门体。

      云冈第5窟

      此窟据说是孝文帝为了纪念他的父母而建造的。

      龙门石窟浮雕

      此浮雕为龙门宾阳洞前壁的浮雕。宾阳洞是龙门著名的石窟之一。前壁浮雕有四层,上层是维摩、文殊对问图,中间是佛前生的故事,下层是帝后礼佛图,最下一层刻着凤、龙、河、树等十个神像。浮雕的明净、柔和与佛像的庄严、厚重构成了奇异的和谐。最精美的《帝后礼佛图》早在抗日战争前,就为美帝国主义分子所破坏,并盗去陈列在他们的博物馆里。这是帝国主义劫夺中国人民宝贵文化遗产罪行的铁证。

      龙门二十品

      古阳洞是龙门著名的石窟之一。在古阳洞内,布满了许多佛龛,佛龛旁边镌刻着铭记,记录了造像人的姓名和建造的年月与动机。这些铭记的书法为前人所重视,它们中的一部分被编印起来,即《龙门二十品》,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

      

      附一:课本思考题答案提示

      建安诗人和陶渊明的诗,各有什么特色,你能简要说明吗?

      答:建安诗人的诗:内容,不仅描绘战乱,更重要的是具有广阔的胸怀,以及要求收拾残局、重新统一天下的强烈愿望。特点,风格悲凉慷慨,语言古朴自然。

      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描写如画的农村风光和质朴的劳动生活。特点,恬淡自然,真实生动。

      附二:练习题提示

      一、连线题

      二、选择题:A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中国史稿》(郭沫若主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三册第六章第一、二节。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史》下册(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四编第四节。

      《南北朝史话》(程应著,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第⑦⑧册。

      《中国社会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龚书铎总主编)。

      《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郑师渠总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