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19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
  • 第20课 三国忠鼎立
  • 第21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 第22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 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科技与思想
  • 第25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诗歌的发展大放光彩的艺术(图)
  •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 第16课 两汉经营西域和秦汉对外关系
  •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 最新热门    
     
    编写说明

    、小字、图画、引文的安排和要求。这部分内容是教学要求中最重要的。我们提的要求是供一般程度的学校采用的。如果学生程度较低,那就只要求掌握正文(大字)内容。一般学校教师都要按照本书要求去做。当然,如果学生程度普遍较高,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4.课后的总结。这部分内容仅供参考,教师可以发挥。

    资料和注释部分,包括对课文的知识的扩充,名词、文物的解释,引文的出处译释等等。这部分内容是供教师了解课文、图画、引文等内容用的,可采用部分生动的内容作为讲课的补充,但千万不要把这部分内容全部搬上课堂,那样下仅加重学生负担,且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附录部分,包括课堂思考题、练习题的答案提示和参考书目。

    请教师在使用本教师教学用书时,能对各部分充分理解、进行研究,然后作出适合自己的教案设计。

    本书在教学用书的最后附录了一份北京市第三中学朱尔澄老师的有关讨论课的教案,有条件的学校和班级,教师可以参照这个设计,组织学生用一课时进行课堂讨论。

    三、本教师教学用书特请对教学具有多年经验的中学特级、高级教师和对历史教材素有研究的专业人员和大学教授编写。第1版编写者有王宏志、刘占武、陈毓秀、陈隆涛、陈梧桐、谭天、吴洪印、朱尔澄、杨云。审阅为苏寿桐和王宏志。责任编辑臧嵘、吴洪印、史明迅。本次修订由臧嵘主持,参加修订的有王宏志、陈梧桐、臧嵘、马执斌、杨云。责任编辑为马执斌。审阅为臧嵘,特约审稿陈梧桐。审订为王宏志、朱明光。

    四、对本册教师教学用书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我们诚恳希望各地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批评意见,以求进一步完善。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200l年12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