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4课 “和同为一家”
  • 第5课 “海内存知己”
  • 第6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 第7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发达的科学技术
  • 第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
  • 第9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
  • 彩图说明──图32 北京八达岭长城
  • 彩图说明──图33 甘肃嘉峪关长城
  •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最新热门    
     
    第10课 辽、西夏和北的并立

    tyle="TEXT-INDENT: 2em">教学要点

    一、契丹的兴起

    二、阿保机建国

    1.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2.契丹改国号为辽

    三、澶渊之盟

    1.北宋初年对辽的两次用兵

    2.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

    3.辽宋的边境贸易

    四、西夏的建立

    五、夏宋间的战与和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耶律阿保机建国和澶渊之盟。

    本课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讲清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先挂《辽、北宋、西夏形势》教学挂图,指图说明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这时,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于10世纪在北部建立的辽、党项族于11世纪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等好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通过概括介绍,先让学生对北宋前期和中期民族关系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教师按提示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再转入新课。

    三、“契丹的兴起”这一目,要讲清三个问题:1.契丹族的起源。课本上的小字讲到了有关契丹起源的传说,说契丹族的祖先是一个骑白马的少年与一位乘青牛的少女,这说明契丹在其原始社会时期,是由一个包括“白马”、“青牛”两个氏族的小部落逐渐发展起来的。2.隋唐时期,契丹逐渐强大起来。3.唐末以来契丹族的生活情况。最后一个问题是本目的重点,要注意结合课本上的图画和小字进行讲述,使学生对契丹建国前夕和建国初期的生活情况有一个比较生动、具体的印象。《契丹人引马图》和《契丹贵族狩猎休息的情景》两图可让学生观看。

    四、“阿保机建国”这一目要讲清六个问题。1.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10世纪初,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成为契丹族的最高首领。2.阿保机提倡农业,制定各种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3.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在位期间,创制了契丹文字。在讲完这三个问题后,教师要进行一下小结,然后引导学生回答课本上的问题:“耶律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4.契丹是个多民族政权。境内生活着契丹、汉、女真、回鹘等族人民。5.契丹从石敬瑭手中取得幽云十六州。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应该补充一些史实,使学生对“儿皇帝”石敬瑭的无耻行径产生憎恶。6.契丹改国号为辽。历史上契丹的国号曾几次更改:947年改为辽,983年又称契丹,1066年又改为辽。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对于后两次的更改,课本上没有提到,教师也不用对学生讲述。947年这个年代不要求记忆。《辽墓壁画契丹贵族出行图》可引导学生阅看,了解当时辽统治者的生活状况。

    五、“澶渊之盟”一目讲了三个问题。1.北宋初年的两次对辽用兵。这个问题不是本目的重点,不应占过多时间,作为辽宋关系的背景介绍即可。宋太宗979年和986年两次出兵攻辽,是从北宋建立到澶渊之战前宋辽之间两次最大的战役。杨家将里的杨老令公──杨业,就是在第二次对辽用兵的战争中,被俘牺牲的。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学生也经常会问到杨家将的事,教师在讲课时,应指出历史上的杨家将与小说中的杨家将之间的区别。2.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这是本目的重点。教师在讲述时要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教学挂图,指出东京和澶州的位置,说明澶州城对北宋政权的重要性。然后生动地讲述宰相寇准的主张和宋军英勇抵抗辽兵的史实以及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个难点。澶渊之盟是在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平衡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对于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得以安然脱险,还获得了战场上本来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要向学生指出,“岁币”是北宋每年送给辽的银绢,而不是一次性的赔款)。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生产得到发展,双方还通过“榷场”进行贸易。3.辽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问题虽然不是重点,但教师在讲课时要补充一些史实,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个道理:辽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战争,也有和平。尤其是有频繁的经济交流,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之间关系的主流。

    六、在讲“西夏的建立”一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西晋时讲到的羌族,然后指出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唐朝中期以来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过游牧生活。另外,在讲元昊称帝时,要挂《辽、北宋、西夏形势》教学挂图,让学生明确其统治区域的方位和都城兴庆的地理位置。本课中的插图《西夏壁画人物》和《西夏铜牛》是西夏时期的,可引导学生阅看,了解西夏文化的情况。

    七、“夏宋间的战与和”一目要讲清三个问题:1.夏、宋之间的战争使双方损失都很大,因此,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2.议和后北宋给西夏的“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负担。3.议和后,双方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附一: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想一想,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答:(1)统一了契丹各部,是契丹族的杰出-家;(2)提倡农业;(3)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4)在位期间,契丹创制文字。

    附二:练习题提示

    一、B

    二、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出现长期的相对和平稳定状态,不仅有利于双方生产的发展,也有益于彼此的经济文化交流。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

    《中国通史》第六册(蔡美彪等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历史·隋唐宋卷》(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下编第九章第一、三节

    《中国史稿》第五册(《中国史稿》编写组编写,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著,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四编

    《简明宋史》(周宝珠、陈振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宋朝史话》(吴泰,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第二章

    《辽史简编》(杨树森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杨家将史事考》(常征,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西夏史稿》(吴天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资料和注释

    关于契丹起源的传说

    在《契丹国志·初兴始末》中记载了这样一段传说:“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而下,遇于木叶山,顾河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居分地,号曰八部落。”课本上说木叶山在土河与潢河的汇合处,并注解说土河是辽河的上游老哈河,潢河是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但也有的人认为木叶山在永州,永州在今内蒙昭乌达盟翁牛特旗老哈河西南。契丹族非常重视这个传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木叶山建立了始祖庙,他们每次发动战争,都先在这里进行祭祀。

    《契丹人引马图》(图画)

    这是内蒙古昭乌达盟白塔子的辽墓壁画。

    《契丹贵族狩猎休息的情景》(图画)

    这是契丹族画家胡瓌(guī)的作品。

    行营到处即为家……

    此诗是苏颂《魏公集》中的《契丹帐诗》。

    《契丹贵族出行图》(图画)

    这是库伦(在今内蒙古通辽市)辽墓壁画。

    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872—926),即辽太祖,契丹国的建立者。出生于契丹迭剌部耶律氏贵族家庭,汉名亿。907年,他被推为部落首领,继而统一契丹八部,控制了邻近的女真、室韦等族。他任用汉人韩延徽等改革习俗,规定君臣名份和礼仪,建立赋税制度,营建都城和宫殿,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年号“神册”,国号“契丹”。接着,他攻取营、平等州(今河北东北部),先后控制吐谷浑、党项等族,又于926年攻灭渤海国,以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控制渤海地区。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家。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

    石敬瑭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沙陀族人。他随明宗打仗,因战功任河东节度使。明宗死后,明宗养子李从珂夺去生子李从厚的帝位,石敬瑭也企图夺取帝位。为了得到契丹支持,45岁的石敬瑭竟向34岁的耶律德光上表,以尊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臣为条件,还答应在灭唐之后,把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唐,后唐立即派军队围攻晋阳。耶律德光率5万骑兵南下晋阳,与石敬瑭内外夹攻,打败围城的后唐军队。同年,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把幽州(治今北京,辽升为南京,后改称燕京)、顺(治今北京顺义)、儒(治今北京延庆)、檀(治今北京密云)、蓟(治今河北蓟县)、涿(治今河北涿州)、瀛(治今河北河间)、莫(治今河北任丘北)、新(治今河北涿鹿)、(治今河北怀来)、武(治今河北宣化)、蔚(治今河北蔚县)、应(治今山西应县)、寰(治今山西朔县东)、朔(治今山西朔县)、云(治今山西大同)各州,大致上是把今北京市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契丹,另外还答应每年献给契丹帛30万匹。从此契丹得到了有大宗税收的发达地区,同时还占有了幽州和云州两大军事重镇,实力大大加强。

    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即辽太宗(927—947年在位)。契丹名尧骨,阿保机次子。他重视农业生产。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两套统治机构,称为南北院。南面官以“汉制”治理汉人与渤海人,北面官统治契丹和其他少数民族,因俗而治。937年,借后唐叛将石敬瑭求援的机会,领兵灭后唐,取得幽云十六州。947年攻入开封灭后晋。同年改国号契丹为辽。契丹贵族占领开封后,大肆抢掠,引起人民的反抗,耶律德光被迫北返,病死道上。

    宋初的第一次对辽用兵

    辽宋第一次战争发生在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辽景宗乾亨元年)。这一年的五月,宋在消灭北汉的同时,在白马岭战役中,打败了辽将耶律沙的数万援军。宋太宗赵炅(jiǒng)决定乘胜收复幽云十六州,于是对辽发动反击战。五月底,成立“幽州行营”,由大将潘美负责北伐事宜。在战争开始阶段,宋军进展顺利,到六月下旬,已进抵幽州城南。七月初,宋军包围幽州。辽倾全力南下援救幽州,在高梁河畔(今北京动物园、紫竹院一带)打败了宋军。宋太宗身中数箭,后化装乘驴车南逃。七月底,宋下令撤兵,第一次辽宋战争以宋的失败而告结束。

    宋初的第二次对辽用兵

    982年辽景宗死,其子耶律隆绪(辽圣宗)继位,年仅12岁。隆绪母萧太后当政,宠臣韩德让(耶律隆运)掌权。宋太宗认为辽“主幼国疑”,于是决定再次出兵收复幽云十六州失地,这就是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辽圣宗统和四年)的第二次辽宋战争。这一年,宋太宗派军队从山西、河北分三路攻辽。东路军是主力,由曹彬率领,从雄州(今河北雄县)出发;中路军由田重进率领,从飞狐(今河北涞源)出发;西路军由潘美、杨业率领,出雁门关(今山西代县)。二月底,宋军开始北进。战争初期,三路宋军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但后来东路军遭到大败,宋太宗被迫于五月初,下令全线撤兵。西路军本来已经攻下寰、朔、云、应四州,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因这时其他两路宋军已退,辽军以十余万人马进攻寰州,西路军势孤力单,处境危险。宋太宗急令西路军放弃已收复的四州土地,退守雁门关以南的代州,并保护四州的百姓后撤。杨业主张避免与新胜的优势辽军决战,服从朝廷的撤退命令,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四州人民南撤的计划。但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shēn)、刘文裕却执意邀功,主张硬拼,夺回已失去的寰州。杨业无法,只得提出由潘美领精壮步兵埋伏在朔州以南的陈家谷口,等待他把辽兵引来时,前后夹攻,打垮辽军。杨业于七月八日夜被迫走上寰州前线。第二天清晨,杨业的部队与辽兵相遇,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潘美等人先以为杨业得胜,为了争功,下令让大部队向前推进,后听说杨业失利,立刻又下令撤退逃跑。杨业的部队和辽兵苦战,从清晨直到黄昏,只剩下一百多人,他们拼命杀出重围,退到陈家谷口时,却不见潘美部队的接应。杨业知道自己已陷入绝境,于是“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辽军)数十百人”(《宋史·杨业传》)。最后因为他的战马受重伤,在朔州西南十八里的狼牙村被俘。辽将耶律斜轸对他百般威胁利诱,但他坚贞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历史上的杨家将

    杨业(?—986)原名崇贵,幼年随父杨信(戏曲中多作杨衮或杨滚)转战晋西北,抗御契丹和后晋的石敬瑭。后来杨业迎娶了府州折德的女儿折太君。后周初年,应北汉皇帝刘崇之召,到太原任职,为避汉帝刘崇讳,改名重贵。刘崇赐杨业姓刘,改其名为继业。杨业在北汉29年,屡立战功,官至建雄军节度使。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灭北汉,他与北汉国君一同归宋。宋太宗让他恢复杨姓,名业。从此以后,史书上即称他为杨业。杨业死后,北宋追赠他为太尉、中书令。中书令尊称为“令公”,所以后来杨业又被尊称为“杨令公”或“老令公”。

    杨业有几个儿子,史书上记载不一,《杨家将史事考》一书的作者常征认为《宋史》的记载比较可靠。《宋史·杨业传》说:杨业被俘后,“其子延玉亦殁焉”。“业既殁,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延贵、延彬并为殿直”。也就是说,杨业有七个儿子。但并没有记载还有什么“八姐九妹”等等。

    在杨家将的第二代中,以杨延昭(958—1014)最为著名。在戏曲中,称延昭为“杨六郎”、“六将军”,所以民间都误认为他是杨业的第六子,其实照《宋史》的记载看应是杨业的长子。他本名延朗,后改名延昭。年轻时经常随杨业出征,任先锋。后在河北任缘边都巡检使,高阳关(今河北高阳)副都部署等职。999年(咸平二年)和1001年(大中祥符四年)在遂城两次大败辽军。他守边20年,号令严明,屡破契丹军。1004年(景德元年),契丹南下攻宋,杨延昭当时上疏建议:乘辽兵大举南下之机,出兵攻取幽、易等州。但宋真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辽军北撤时,延昭率军追击辽军直至灵丘之古城。

    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文广(?—1074),他是杨延昭四个儿子中的第三子,也是在《宋史》中唯一有传的儿子(戏曲中说延昭子宗保,宗保子文广),他于宋仁宗时为范仲淹所擢用,后从大将狄青到南方,为广西钤辖,知宜、邕两州。神宗初年在西北为秦凤副都总管,防御西夏的进攻,使秦凤路的军力和军储大为增强。后来又升任步军都虞侯(步军司次帅),兼领定州路副都总管。辽宋争议代州地界时,他反对让步,主张必要时进行战斗,并乘势收复幽云。他还献上进兵作战的阵图和取幽云策,但未及回报,便病死军中。

    戏曲“杨门女将”中以佘太君为中心,包括她的七个儿媳妇──柴郡主以至七娘,还有女儿八姐九妹、孙媳妇穆桂英以及丫头杨排风,等等。这些人,除佘太君外,其他人在史书中均无记载。佘太君即折太君,生卒年代不详,估计其寿数在77岁以内。她掌握了很高的骑射战斗、布阵行兵的本领。杨业牺牲之后,潘美等人曾隐瞒真相,诿罪于杨业,折太君上本力辩,最后真相大白,朝廷削潘美三秩。

    从史书记载上看,杨家诸将大多位列偏裨,在北宋-舞台上并非中心人物,但在民间传说和戏曲、小说中,却成为一门系国安危的角色。杨家将的故事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十分广泛,这说明人民总是怀念、尊敬历史上有气节的英雄人物的。

    宋真宗

    宋真宗即赵恒,北宋皇帝(997—1022年在位)。宋太宗第三子。即位初年,-比较安定,经济继续发展,赋税收入增多,咸平(998—1003)、景德(1004—1007)号称宋朝的治世。1004年用寇准为相。这一年,辽军直逼澶州,宋真宗虽亲征至澶州,却竭力主和,订“澶渊之盟”,并创用岁币求和之先例。之后,他任用王钦若等为相,-腐败。他提倡佛、道,广建宫观,劳民伤财,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寇准

    寇准(960—1023),北宋-家。字平仲,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人。寇准19岁中进士。20岁为官,历任知县、知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宰相等职。他善于劝谏,得宋太宗赏识。1004年(景德元年)任宰相。同年辽军攻宋,宋真宗屡次表现怯懦,由于寇准等人的规劝和鼓励,才亲往澶州督战。1006年罢相,出知陕州。晚年又被宋真宗起用为宰相,后遭陷害,贬官到雷州(今广东雷州),死在那里。其灵柩运往洛阳途中,人民拜祭不绝。后来,寇准被追封为莱国公,因此历史上称他寇莱公。

    澶州

    澶州在历史上地点不一。北宋初年,澶州州治在德胜城(今河南濮阳)。德胜城在五代时候是黄河的一个渡口,叫德胜渡。后唐在未灭后梁以前,攻占德胜渡,在那里建造南北两城。两城夹河相距约30里。南北城间的黄河渡口有浮桥可通(见《读史方舆纪要》德胜城条等)。

    澶渊之盟以后的宋辽关系

    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北宋政府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民间的交易也很发达。考古工作者在今内蒙和东北辽代古城和墓葬中,发现了宋朝制造的瓷器、漆器、铜钱等文物,这些都是通过双方贸易流入辽境的。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谊。澶渊之盟后,寇准功高望重,受到宋真宗的疑忌,不久借故把他贬斥出朝,任命妥协派王钦若为宰相,这样,宋朝更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辽这时也发生了变故,1009年,萧太后与韩德让同年病死。第二年,辽与高丽发生战争。接着辽政权内部又开始发生分裂,所以辽再也无力大规模兴兵南下了。澶渊之盟后,宋、辽在好几十年里没发生过战争。其间只发生了两次重要交涉。一次是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辽乘北宋同西夏交战的机会,向北宋勒索土地。北宋增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另一次是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第二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一些土地。

    元昊

    元昊(1003—1048),也叫李元昊或赵元昊,银州(治今陕西米脂)党项族拓跋部人。西夏的-家。西夏国的建立者李继迁之孙。他的祖先在唐朝末年因帮助镇压黄巢起义军,受唐封为“夏绥银节度使”,赐姓李。宋太宗时,赐李继迁姓赵。元昊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元昊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对北宋多次进行战争,虽然经常取得胜利,但因士卒死伤很重,财政困难,人心厌战,境内人民传唱着怨恨元昊的歌谣。于1044年与宋订立和约,元昊表面取消帝号,实际在国内仍然称帝。

    夏宋战争

    元昊称帝以后不断向宋进攻。到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这一期间宋夏主要战役有以下四次:

    1039年(宋宝元二年)西夏攻保安军,巡检指挥使狄青击败之。

    1040年(宋康定元年)西夏攻延州,大败宋兵,宋将刘平、石元孙等均被俘。宋派范仲淹主持对西夏战事。西夏进攻三川寨,宋将杨保吉战死。宋军攻白豹城,小胜。

    1041年(宋庆历元年)宋军攻夏,大败于好水川,大将任福等战死。夏军攻占宋丰州。

    1042年(宋庆历二年)西夏攻宋,与宋军在定川寨大战。宋军大败,宋将葛怀敏、曹英等16人战死,损失军士9000多人,马600匹。

    夏宋间的贸易

    夏与宋的贸易以如下几种方式开展:1.在边境榷场进行大宗货物交易。从宋进入西夏的货物有茶、缯、帛、罗、绮、瓷器、漆器等;西夏的输出品为羊、马、牛、骆驼、毡毯、甘草、麝香、柴胡、大黄等牲畜、毛织品、药材。盐也是夏所输出的大宗物资。2.民间-贸易,因北宋政府禁止西夏的盐入境,-之风遂炽盛,因为夏的青盐价低质优,私贩数量相当大。3.通过贡使进行贸易。夏国使节每年按规定到开封输贡,北宋政府则优予回赐,并听任使者在京自便贸易。这种贸易往往规模甚大,获利颇丰。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