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4课 君主专制-的顶峰
  • 彩色插图说明──图25 杨柳青年画──《十不闲》
  • 彩色插图说明──图26 《新青年》杂志
  • 彩色插图说明──图27 油画五四运动
  • 彩色插图说明──图28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 彩色插图说明──图29 嘉兴南湖画舫
  • 彩色插图说明──图30 江西安源煤矿工人俱乐部
  • 彩色插图说明──图31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 第1课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第2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 最新热门    
     
    第5课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林则徐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1.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2.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二、林则徐的禁烟活动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

      2.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和虎门销烟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鸦片-的危害和林则徐的禁烟活动。

      本课难点:鸦片-的历史背景及其危害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目录,说明从这一课至中国历史第四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都属于中国历史的近代部分。其次,要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历史的古代部分都包含哪几个社会阶段。再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第三册书讲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部分。第三,告诉学生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划分如下表:

    阶段

    起止时间和事件

    社会性质

    第一阶段

    1840—1864(鸦片战争至太平天国运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

    1864—1901(太平天国运动至义和团运动)

    进一步加深

    第三阶段

    1901—1919(《辛丑条约》签订至新文化运动)

    完全形成

    第四,告诉学生,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第五,第5课“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第6课“中英鸦片战争”这两课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一目,讲述时要充分运用课本上《1799—1839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并指导学生阅读书上有关中国白银外流的小字,以加深学生对英国向中国-鸦片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上述内容只需让学生理解,不要求学生记忆。这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1.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概况。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讲述,要让学生明确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必然性。教师可按教材讲述,不必补充过多材料。2.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这个问题是本目的重点,教师要着重讲明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原因;偷运鸦片是英国掠夺中国的一种最卑鄙的手段,以揭露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掠夺的贪婪本性。“出超”和“入超”两个名词,学生初次接触,要加以解释。所谓“出超”,又称“贸易顺差”,即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商品的总值超过从国外进口商品的总值。而“入超”又称“贸易逆差”,即从国外进口商品的总值超过向国外出口商品的总值。3.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这个问题也是本目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然后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想一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题目,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以便学生掌握。即:第一,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鸦片战争前20年里外流白银达1亿两,平均每年流出50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每年总收入的1/10,这引起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第二,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文武官吏和宫内部许多人吸食鸦片,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们接受贿赂,包庇鸦片-,于是吏治更加腐败。他们用加租增税等种种方法把购买鸦片的花费转嫁到人民身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第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军队将领和士兵吸鸦片者也大有人在。如在广东水师中,官兵不但吸鸦片,而且大量受贿。水师巡船竟至和英国鸦片船约定“每箱鸦片收5元到10元”,大批“缉私船”甚至变成了鸦片-船。总之,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课本上关于介绍鸦片危害的小字部分和节选《炮子谣》的原始资料,教师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不作要求。

      四、“林则徐的禁烟活动”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1.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在讲这个问题时,可指导学生看课本前面的彩图《林则徐》和课文中竖排黑体字摘录的林则徐诗句,并阅读课本上介绍林则徐的小字部分,让学生对林则徐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这部分教材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但不要求记忆。在讲林则徐上书道光帝主张严禁鸦片时,可提问学生:“林则徐为什么主张严禁鸦片?”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指出:道光帝认识到“银荒兵弱”对清朝统治不利,于是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2.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这是本目中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然后归纳为五点,即:第一,缉拿烟贩,命令外商交出鸦片,并保证以后永不夹带鸦片;第二,整顿海防,加强珠江口的防御工事,并训练水勇;第三,派人翻译外国书报,收集资料,了解外国情况;第四,针对义律的破坏活动,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商馆;第五,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胜利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顶点,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虎门销烟》插图讲述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销烟”和“烧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在讲述时,可补充“销烟”的具体方法,这样学生对虎门销烟就可以理解了。

      五、以上内容讲完后,可指导学生看课本上一位美国传教士在虎门销烟后写的观感,然后让学生回答:“读了上述这段史料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看电影《林则徐》或放映有关的幻灯教学片。并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林则徐的书籍。看后,可结合课本上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说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资料和注释

      鸦片战争前后的英国工业概况

      1640年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到了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纺织业中,机器大生产开始代替了工场手工业。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如1771—1775年,英国纺织工业使用的棉花总共只有500万磅,1841年一年里就达到5.28亿磅。生铁产量1796年只有12.5万吨,1840年增加到140万吨。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英国在世界各地掠夺殖民地,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亚洲,18世纪中期,英国控制了印度,19世纪初,占领新加坡和缅甸的一部分,1838年侵入阿富汗,又强迫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还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鸦片战争前后的法美工业概况

      1789年到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领导了大革命。法国工业生产迅速上升。生铁产量1814年为10万吨,1840年增加到35万吨;煤产量1831年为176万吨,1847年增加到515万吨。棉织业产量1815—1840年间增加了三倍。到18世纪中叶,法国在世界各地占有大量殖民地,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殖民主义强国。

      美国在1783年取得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很快。机械纺织的纱锭数1805年只有4500锭,1815年增加到15万锭,1825年更增加到80万锭,1850年已将近500万锭。铁路线1850年已长达1.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1805年,美国商人曾经掌握国际贸易的1/3。当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时候,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的重要帮凶。

      鸦片战争前正当的中英贸易

      1689年,英国与中国在广州正式通商。鸦片战争前,在对华贸易的各国中,英国的对华贸易居于首位。其比重列表于下:

                                价值单位:银两

    年度

    1765—1769每年平均数

    1795—1799

    1830—1833

    欧美海上输华总值(=100%)

    1 774 815

    5 908 937

    9 192 608

    英输华值

    1 192 915

    5 373 015

    7 335 023

    占欧美各国输华总值%

    67.2

    90.9

    79.8

    向欧美各国输出总值(=100%)

    4 177 909

    7 937 254

    13 443 641

    输英总值

    2 190 619

    5 719 972

    9 950 286

    占中国输出总值%

    52.4

    72.1

    74.0

    中英贸易中国出入超情况:出超(+)入超(-)

    (+)997 704

    (+)346 957

    (+)2 615 263

      见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4—5页

      英国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领有英王颁发的“皇家特许状”,取得了从好望角到东方的贸易垄断、置备武器权,特别是享有在印度宣战、媾和以及设立法庭等特权。英国在印度建立统治地位后,东印度公司由过去的商业机构转变为拥有军队和领土的殖民机构。它以武力强占印度大片土地,征收巨额土地税。它还经营种植场,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并垄断了鸦片贸易,从中攫取巨额利润。它垄断了中英贸易,向中国大量-鸦片,掠夺大量白银。英国也曾依靠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武装和财产,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殖民掠夺战争。1858年,在印度民族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印度公司被撤销。  

      鸦片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度、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地。在七、八世纪时,罂粟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到公元10世纪已有关于罂粟子作药材的记载,但尚不知吸食。十七、十八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把鸦片的吸食方法传入中国,后葡萄牙人又把外国鸦片作为嗜好品运入中国,数量不多。鸦片是一种强烈的-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鸦片四千多箱(每箱重约50公斤或100公斤)到1835年猛增至35445箱。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二百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英国鸦片-船和贩卖鸦片的趸船(插图)

      左图采自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中的照片。图上反映的是1835年英国停泊在广东伶仃洋的贩卖鸦片的趸船。  

      鸦片输入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情况

      根据黄爵滋的奏疏,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年),岁漏银两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编者注:即1838年),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一)第485页  

      “请君莫畏大炮子,……”歌谣的出处

      这首歌谣节自清人陈澧的《炮子谣》后半段,内容如下:“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四)第735页)

      道光帝

      道光帝(1782—1850年),即爱新觉罗·(mín)宁,嘉庆帝的次子,清朝第六代皇帝(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庙号宣宗。在位时-腐败,经济凋蔽,人民不断起义反抗。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鸦片。由于鸦片大量输入和白银不断外流引起统治危机,他于1838年接受了林则徐等的禁烟主张,并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8月,英船到达白河口,道光帝惊惶失措,将林则徐等革职,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同英军谈判。1842年,道光帝接受英国侵略者提出的条件,批准耆英等人在《中英南京条约》上签字。1844年又批准耆英先后在《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上签字。从此中国开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0年病死。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31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1832年任江苏巡抚,疏陈连年钱漕之累、小民之苦,坚请缓征,并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危机,上书道光皇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严禁鸦片。12月,道光帝召林则徐到北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海防,修建炮台,于海口设置木排铁链,添置大炮,整顿水陆军,组织水勇,并发出告示:“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因而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以便“知其虚实”,“定控制之方”,并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1840年1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战备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1841年,林则徐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被发配新疆,在新疆垦辟屯田。1845年,署理陕甘总督。1846年,任陕西巡抚。1847年授云贵总督,奏请准许招商集股,开发矿产。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广西巡抚,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他在赴任途中,病死于广东潮州,终年66岁。著作辑为《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弛禁鸦片的危害(节录)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两句诗出自林则徐于1842年在西安起程赴伊犁,与家人告别时写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不会计较个人的生死,又怎么能考虑对自己是祸是福而选择逃避或追求呢。  

      林则徐加强珠江口防御工事的情况

      虎门一带是珠江口的咽喉要隘,是由海路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林则徐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多次视察虎门形势。从康熙年间起,到鸦片战争前,虎门一带陆续添筑了10座炮台,有大炮200门左右。不过由于技术落后,射程近,不能取准,炮台的建筑也不得法。为了加强防御力量,林则徐与关天培一起采取措施,首先对各处炮台加以改造或加固,又添置大炮,增募兵勇,加紧训练,严阵以待。虎门上、下横档一带,是最险要的一重门户。从1838年起,关天培在这里创设木排铁链,由于经费不足,尚未完工。林则徐积极支持,使工程得以告竣。铁链共设两道:第一道长309丈;第二道长372丈。木排则用几十道铁箍扣在铁链上,浮于水面。每根木头各长4.5丈,合四根为一小排,穿以横木二道,又以四小排联成一大排,每大排宽1.6丈有余。第一道铁链扣上36个大木排,第二道44个大木排。林则徐又在两道排链之间增建一座靖远炮台,多次到这里察看排链开合之法,和铜铁大炮的演试。林则徐主张在一定限度内利用人民力量抵抗资本主义侵略,他不仅大力整顿水陆官兵,使他们在抗英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积极从渔民、户、盐工中召募水勇,加以训练,使他们协助水师,对敌作战。林则徐还公开号召:“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  

      虎门销烟的具体方法

      在虎门海滩高地挖掘两个纵横各15丈的大池,池底平铺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然后撒入盐卤,投入切开的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翻滚,烟土变成滓沫,不能再收合成膏。待海水退潮,启放涵洞,使销毁的鸦片随潮入海。

      附一: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1.想一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答:① 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② 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③ 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2.读了上述这段史料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答:① 虎门销烟是非常认真、彻底的,它沉重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的-活动。②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附二: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C

      二、缉拿烟贩。

      命令外商必须交出鸦片,写下保证书。

      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中国近代史稿》第四册第一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上册第一至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新编》(陈振江等,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

      《鸦片战争》(牟安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一章、第二章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