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15课 义和团运动
  • 第16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 第17课 清政府的“新政”和各地的武装起义
  • 第18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 第19课 清朝的文化(一)──自然科学技术的成就
  • 第20课 清朝的文化(二)──进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 第21课 清朝的文化(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 第22课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 第23课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和军阀割据纷争
  • 第24课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 最新热门    
     
    第26课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能够实现?”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1923年)

      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24年)

      2.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三、五卅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开展

      1.五卅运动的爆发和省港大罢工的胜利

      2.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3.彭湃、毛泽东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教学要点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本课难点:为什么-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二、讲新课前,教师可用谈话法指出:二七大罢工失败的教训,使工人阶级懂得,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单枪匹马是不行的,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接着,板书本课标题。然后指出,这个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它大大促进了革命的发展。那么,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由此导出目标题。

      三、“革命统一战线政策”一目,要讲清并让学生理解中共“三大”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课本正文叙述简洁,可让学生朗读一遍。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要经过由表及里的四个层次的思考:为什么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什么要和国民党合作?为什么-党员要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什么要保持-党的独立性?教师应依次向学生讲明这几点:1.中国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这是因为工人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二七斗争的失败使中国-党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2.-党之所以与国民党合作,一是因为它是一个有影响的大党;二是因为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历次革命斗争失败后的伟大转变。可让学生朗读小字部分,然后教师归纳: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以及联合工农、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决定改组国民党。3.-党当时力量小,-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种形式容易被国民党接受,也有利于-党员以合法身份公开领导工农运动。这说明-党一切从革命利益出发,是一个无私的伟大的政党。4.国共两党合作并不是-党并入国民党。无论在-上、思想上还是组织上,-党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一目,可先让学生看《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会议上讲话》的插图,教师描述一下当时会议的情况。接着应讲清以下几点:1.国民党“一大”实现了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组织上,通过了改组国民党的具体办法,同意-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上,接受了-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让学生对照一下中共“二大”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可以看出在反帝反封建这个原则上,是基本一致的,因此,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2.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个统一战线的目的是反帝反封建,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3.由于孙中山认识到了革命武装的重要,所以国民党“一大”后,即着手创办了黄埔军校。教师让学生看《黄埔军校》插图和《周恩来》任黄埔军校-部主任的照片,然后指出:这所军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材,苏联给予了大力支援,中国-党人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目小字主要介绍-党人在黄埔建军中的作用,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不作要求。

      五、“五卅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开展”一目,讲的是统一战线建立后,工农运动的发展。讲述五卅运动时要指出:1.五卅惨案与五卅运动的联系与区别。2.英、日帝国主义是镇压中国工人运动的祸首。3.五卅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讲述省港大罢工要注意讲明“省港”二字的含义,罢工的领导人及意义,并提醒学生区分这次罢工与香港海员罢工。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具体情况课本用小字写出,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读一下,但不作要求。

      讲述农民运动的开展时,教师可先设问:当时农民运动的规模如何?哪个地方的最为突出?在当时农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两个领导人是谁?学生看书作答,然后教师归纳为:1.规模大,遍及广东、两湖等许多省份。2.彭湃领导的广东农民运动,特别是海丰、陆丰地区的尤为突出。3.彭湃、毛泽东在广州先后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农民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一目,有两方面内容:孙中山的逝世和两次东征。在讲孙中山逝世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一下孙中山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以使学生对孙中山这个重要人物有一个完整印象。关于国民党内部的分化这里不宜补充内容,让学生知道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人物即可。

      两次东征,教师应指导学生弄清三点:1.东征的背景:陈炯明乘孙中山在北京患病之机,进攻广州,阴谋推翻广东革命政府。2.东征的主力:以-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黄埔军校学生军。3.东征的结果和意义:消灭了军阀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七、以上内容讲完后,教师小结,使学生明确本课各目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主要问题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能够实现?”

      附一: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想一想,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能够实现?

      答:这是国共双方努力的结果。①-党鉴于二七斗争的教训,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决定与国民党合作。②在-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积极改组国民党。国民党“一大”同意-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正式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国-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

      附二: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C

      二、

    年代

    重大事件

     

    中国-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924年

     

     

    五卅运动开始

    1924年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史稿》上(魏宏运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二、三章

      《中华民国史纲》(张宪义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三编第一章

      《中共党史人物传》(胡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二、三卷

      《孙中山传》(尚明轩著,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李大钊传》(集体编写,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党史纲》(何沁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二章第一、二节

      资料和注释

      中国-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

      (四)以产业落后的缘故,中国劳动阶级还在极幼稚时代,多数劳动群众之意识,还停顿在宗法社会,非-的倾向非常之重,只有少数产业工人已感觉国民运动之必要,真能理解-主义及-党组织的更是少数,因此工人运动,尚未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以应中国目前革命之需要。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党── 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六)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党之基础。

      (七)我们在国民党中,须注意下列各事:(1)在-的宣传上保存我们不和任何帝国主义者任何军阀妥协之真面目。(2)阻止国民党集全力于军事行动,而忽视对于民众之-宣传,阻止国民党在-运动上妥协的倾向,在劳动运动上改良的倾向。(3)-党员及青年团团员在国民党中言语行动都须团结一致。(4)须努力使国民党与苏俄接近,时时警醒国民党,勿为贪而狡的列强所愚。  

      苏联和中国-党人促成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在历次斗争失败后,孙中山孤立无援,苦苦寻求革命出路。-国际、苏联政府和中国-党及时向他伸出友谊之手。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西湖召开会议,集中讨论-党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会后,陈独秀、李大钊和-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一同拜访孙中山,提出我党关于两党合作的主张,并向他建议依照民主的原则改组国民党,孙中山表示同意。随即孙中山召集了有-党人参加的会议,专门研究和办理国民党改组工作。1923年1月,苏联政府的代表越飞,在李大钊等陪同下会见孙中山,经过会谈,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震惊中外,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发展。这期间,李大钊与孙中山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成为孙中山全家特别欢迎的客人。“孙中山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常常说,他认为这些人是他的真正的革命同志。他知道,在斗争中他能依靠他们的明确的思想和无畏的勇气。”(宋庆龄的回忆)。中共“三大”后,1923年11月,国民党正式发表了改组宣言,成立了临时中央委员会,-党员谭平山以临时中央委员资格担负了繁重的组织工作任务。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孙中山以总理的身份担任大会主席。代表总额196人,当天到会165人,其中有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的-党员李大钊、谭平山、瞿秋白、于树德、毛泽东、林伯渠、王烬美、夏曦等人。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的章程、宣言、宣传三个审查委员会的委员。孙中山致大会开幕词,他说:“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要把国民党再来组成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政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节选

      《宣言》分三部分:一、中国之现状。二、国民党之主义:……(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三、国民党之政纲。

      孙中山指出:“这个宣言系此次大会之精神生命”《宣言》通过后,他进一步阐明其宗旨:对内“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定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会议上讲话(插图)

      国民党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集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了宣言,规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和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各项办法。图为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说。

      黄埔军校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开会期间,就下令筹备陆军军官学校,指定位于广州黄埔岛上的广东陆军学校与广东海军学校原址作为校舍。1924年5月5日,军校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1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简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学校的学生是从全国各地招收的,大多是进步青年,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1/10是-党员和共青团员。至1926年北伐战争前,军校招收学生五期,共约七千四百人,成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战争的重要力量。

      为创办这所军校,苏联政府资助200万元现款作为开办费,派了一批军事干部担任教官,并运来8 000支步枪和500万发子弹。黄埔军校的建制是学习苏联红军的,设立了党代表和-工作制度,后来推行到国民革命军各级部队中去,成为区别于过去一切旧军队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使部队有旺盛战斗力和深得群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党人在-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顾正红被枪杀的前前后后

      1925年2月2日,上海日本内外棉八厂日本工头殴打一女童工,并开除了50个成年男工这件事引起该厂工人的不满,在党领导的沪西工友俱乐部组织下,沪西的几个日本纱厂工人举行了罢工,随后扩大到22家日本纱厂,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到5月,日本资本家寻找借口不履行已答应的条件,并关闭了内外棉七厂。5月15日,七厂工人进厂交涉遭厂方镇压,走在最前面的-党员顾正红被枪杀。在中国-党的领导下,5月22日,举行了有一万多人参加的顾正红追悼大会,大会成了群众反帝的誓师大会。参加追悼大会的4名大学生在途中被英帝国主义巡捕抓走。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两千多人在公共租界抗议帝国主义暴行,要求为顾正红报仇、打倒帝国主义。英国巡捕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引发了中国人民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运动。  

      邓中夏、苏兆征领导省港大罢工

      邓中夏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1925年5月,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6月,他和苏兆征等发动和领导了省港大罢工,成为世界工运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罢工。在这次罢工中,邓中夏任中共省港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和总顾问。

      苏兆征一生致力于工人运动。在省港大罢工中,他表现出了杰出的组织才能。当时香港广大工人虽有反帝的迫切要求,但要举行罢工困难还很多,苏兆征与邓中夏等人一道深入工人群众中进行宣传发动。由于苏兆征在工人群众中具有很高威信,所以大家都响应他的罢工号召。邓中夏同志说:“兆征同志平常对于各工会领袖有一种吸引力……。”罢工首先从香港海员、电车等工会开始,当罢工临头时,海员总工会的会长却犹豫起来,不肯下罢工令。在苏兆征的带动下,广大海员工人逼着这位会长说:“下不下罢工命令?不下我们就自己干!”会长无奈,只得下令罢工。在海员工人带动影响下,罢工烈火迅速燃遍香港。罢工开始后,设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苏兆征当选为委员长,他与邓中夏等人一道,适时采取了“单独对英”的策略,即“凡不是英国货、英国船及经过香港者,可准其直来广州”,这就拆散了帝国主义之间的联合阵线,争取了各阶层人物的支持,进而解除了广东经济的困难,保证罢工斗争能长期坚持下去。英帝国主义经济上损失空前,香港一下子变成了“死港”、“臭港”和“饿港”,-上也受到沉重打击,香港总督史塔士突然被撤职,便是一个有力说明。  

      彭湃

      广东海丰县人,我国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他出身于地主家庭,后来却成为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他从事农民运动,次年加入-党。开始时,由于他穿戴不俗,讲话文绉绉,农民不愿理他。后来他干脆戴上尖顶竹笠,光着脚板,带着农民爱用的旱烟筒,到农民中去,用通俗的语言和农民交谈。海丰县城东郊龙山的天后庙前是交通要道,每天有许多进出县城的农民经过并在这里歇息,彭湃把这块地方当成宣传阵地,向农民们讲革命道理。有时还用表演魔术、用留声机放唱片等办法吸引过往行人。他的家庭对他极为不满,大哥与他分家,他把分给自己的田契当众烧毁,对佃户们说: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从此,他和妻子过着俭朴的农民生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农民运动。他领导海丰农民成立农会,一年多时间会员发展至十余万人,占全县人口1/4。1923年成立海陆丰总农会。广东农民运动在他的领导下迅速发展。1924年,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他经常亲自讲课,并利用假日带学生到农村实习,进行社会调查等。1927年他被选为全国农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他曾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在海陆丰组织农民自卫军,并在海陆丰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中共“六大”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后又被选为中央-局委员。1929年8月24日,他因奸细告密被捕,31日被蒋介石杀害于上海龙华。临刑前,他英勇不屈,对难友们说:你们要坚持斗争到底,让-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农讲所的学员都是各地派来的先进分子。许多著名人士都曾在农讲所授课,如廖仲凯讲国民革命,阮啸仙讲国民革命中的工农政策,苏联顾问鲍罗庭讲国际问题。孙中山先生曾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亲自参加第一届学员的毕业典礼,并发表了《耕者有其田》的重要演说。学员们除学习理论外,还联系实际搞社会调查,此外还有步行和马术训练,军事科目占全部课程的1/5。经过严格培训的农讲所学员,毕业后成了农民运动的骨干,对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如第一届正式毕业的33名学员中,有24名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到广东各地领导农民运动。

      第一届—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统计

    届次

    时间

    主办人

    招生数

    毕业数

    第一届

    1924.7.3—8.21

    彭湃

    38人(女2人)

    33人

    第二届

    1924.8.21—10.31

    罗绮园

    225人(女13人)

    142人

    第三届

    1925.1.1—4.1

    阮啸仙

    128人

    114人

    第四届

    1925.5.1—9.1

    谭植棠

    98人

    75人

    第五届

    1925.9.14—12.8

    彭湃

    114人(8省)

    114人

    第六届

    1926.5.3—9.11

    毛泽东

    327人(20省)

    318人

      上海各界举行示威大会(插图)

      “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工人举行了总罢工,学生举行了总罢课,商人举行了总罢市。这是上海各界人民反帝运动的总指挥机关——上海工商学联合委员会在6月11日领导20万人举行的示威大会。这幅插图是根据中国图片社提供的历史照片绘制的。  

      孙中山逝世

      为了实现全国的和平统一,1924年11月,孙中山接受冯玉祥等人的邀请,抱病北上,到北京去“共筹统一建设之方略”。途中,因辛苦劳累,肝癌加重。到北京后,他一再重申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救中国的意愿,断然拒绝与段祺瑞的黑暗势力妥协。在病中,他一刻未放松革命工作,先后发表了书面谈话和《入京宣言》,并给广州写信指导革命政府的工作。逝世前两天,病势危急,但当他获悉广州东征军打垮陈炯明叛军,克复潮安、汕头时,脸上露出十分欣慰的表情,立即指示电告广东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要军队遵纪爱民,“不可扰乱百姓”。逝世前一天,他还念念不忘“废除不平等条约”。他为了中国革命鞠躬尽瘁,耗尽了毕生精力,1925年3月12日9时25分,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住处(今地安门东大街23号)溘然长逝,终年59岁。4月2日,遗体移往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时,整队参加送灵到西直门的群众达30万人,还有两万人步送到香山。1929年6月1日,遗体安葬于南京中山陵园,将衣帽封于碧云寺石塔中,称为“衣冠冢”。孙中山逝世后,邹鲁、谢持及蒋介石等国民党-打着孙中山的旗号反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而中国-党人和国民党少数左派宋庆龄、廖仲恺等,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

      廖仲恺

      国民党左派代表之一。广东惠阳人。留学日本时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兼理财政,此后一直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斗争。1922年6月,被陈炯明囚禁。8月,经营救获释。随后,他受孙中山委派与苏俄代表越飞进行会谈,对列宁领导的革命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他坚决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923年,他被任命为大元帅府财政部长、广东省长和大元帅府秘书长,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旗帜鲜明地与-反动势力斗争,对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重要作用。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坚定不移地执行三大政策,与-党密切合作。他和在广州工作过的李大钊、毛泽东、彭湃、周恩来等相处得非常好,被-党称为“无产阶级的好朋友”。作为黄埔军校的党代表,他参加了第一次东征的组织领导工作。他支持广东的工农革命运动,参加了对省港大罢工的领导工作,支持建立农会和农民自卫军。极右势力对他恨之入骨,1925年8月20日,他偕夫人去参加国民党常务会议,在中央党部门前,被国民党-指使的暴徒暗杀身亡。1935年,他的遗体移葬于南京中山陵的右侧。

      陈炯明

      广东海丰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黄花岗起义时,畏敌逃跑。辛亥革命后,他任广东副都督、代理都督等职,逐渐掌握广东兵权。他曾参加“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在第一次护法战争中,孙中山任命他为援闽粤军总司令,率部征讨福建的北洋军阀,其间兵力扩充为两个军。1920年回师广东,将广西军阀逐出广东,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后他与帝国主义和皖系军阀勾结。1922年4月,孙中山下令免去他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等职,只保留陆军部长一职,以观后效。陈炯明被免职后退居惠州,秘密调集部队与孙中山对抗。6月,他公开叛变,用重炮轰击总统府,后在各路讨贼军攻击下逃到惠州,继续与广东革命政府为敌。1925年广东革命军队两次东征,彻底打垮了他。1933年病死于香港。

      国民革命军组编情况

      1925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8月将所属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六个军,组编情况如下:黄埔学生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介石(1926年何应钦为军长);湘军为第二军,军长谭延;滇军为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粤军编为第四、第五两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第五军军长李福林;湘军程潜部编为第六军,军长程潜。后来,广西的李宗仁部编为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湖南的唐生智部编为第八军,唐生智任军长。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