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彩图说明──图30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决议同意中英两国政府草签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彩图说明──★图31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彩图说明──★图32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彩图说明──★图33 长征三号火箭
  • 彩图说明──图34 浙江秦山核电站
  • 彩图说明──图35 我国回收第8颗返回式卫星
  • 彩图说明──★图36 我国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 彩图说明──图37 我国最高学府之一 ──北京大学
  • 彩图说明──图38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作报告
  • 彩图说明──图28 秦皇岛煤码头
  • 最新热门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和把史实转化成正确认识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宁汉合流

    3.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二、蒋介石镇压革命

    1.蒋、汪血腥屠杀-党人和革命群众

    2.李大钊北京遇害

    三、国民政府北伐

    1.济南惨案

    2.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四、东北易帜

    1.皇姑屯事件

    2.“东北易帜”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本课难点:怎样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二、讲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说明课文前提示的第一段。然后提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出两次反革命政变后,教师进一步设问:那么当时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局面呢?由此引入新课。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目要讲清三个问题:1.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教师可让学生看课本图画,然后指出:“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与当时的武汉国民政府相抗衡。这个政权从1927年4月到1949年4月中国人民-占领南京,共存在了22年。2.“宁汉合流” 的含义和原因。宁汉合流是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与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的合并。汪精卫叛变革命后,蒋、汪在*反人民的基点上取得了一致,武汉政府迁至南京,两个政权合而为一。3.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教师先指出:这个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权,因此,习惯上把南京国民政府称为国民党政府。然后引导学生看本目小字,通过国民政府竭力拉拢各种反动势力的史实,加深对南京国民政府阶级实质的认识。

    四、“蒋介石镇压革命”一目,主要是讲蒋介石怎样大肆捕杀-党员和革命群众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清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教师应注意讲清下面几点:1.进行大屠杀的不是蒋介石一个人,而是以他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包括汪精卫在内。2.他们不仅屠杀-党人,也屠杀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人士。3.在镇压革命这点上,新旧军阀如出一辙,李大钊同志就是死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手。4.本目的史实进一步证明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权。昨天的同盟者——-党人和工农劳动大众,被视如仇敌,恨不得斩尽杀绝;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被看成是同盟者,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彻底抛弃了。

    本目有两段小字、7幅图画、一首烈士诗和一幅挽联,均不要求学生记忆。

    第一段小字提供了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大屠杀的具体数字,教师可提请学生注意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1927年至1931年,被屠杀的-党人、进步人士和广大革命群众,人数达百万以上。

    恽代英等6位烈士的人像图及说明是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教师不必一一介绍,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如有时间,恽代英狱中诗可让学生在课上朗读,以使学生感受到烈士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

    李大钊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极富有教育意义。但本段内容不是重点,不宜占用过多时间。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李大钊是被张作霖杀害的。小字部分让学生课下去阅读。

    五、国民政府北伐一目,讲述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北伐战争的对象和目的,然后讲明两个问题:1.此次“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完全不同。北伐战争是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而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则是新军阀向旧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的战争。2.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所以日本出兵侵占济南,阻挠北伐。“济南惨案”一方面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的卖国行径。

    本目的小字和图画揭露了日军的蛮横残暴,可让学生课下阅读,不作要求。

    六、“东北易帜”一目,是本课重点。教师应注意讲清下面三个问题:1.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是由于张作霖这个工具不够听话,没有完全答应他们侵略中国“满蒙” 的条件。这一事件与“济南惨案”一样,说明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2.张学良决定改旗易帜,主要是他鉴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训,集国耻家仇于一身。他面对日本的武力威胁,仍坚持自己的主张,这反映了他维护统一的爱国之心。3.“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仅仅是形式上的,台湾还被日本割占,各派军阀依据自己的实力称霸一方,仅隔几个月,军阀混战的硝烟就弥漫中国。

    本目小字和图画均不要求学生记忆。第一段小字建议让学生在课上阅读一下,以使学生理解:张作霖为什么没有全部答应日本的侵略条件,日本为什么制造皇姑屯事件。第二段小字介绍皇姑屯事件的发生过程,可让学生课下结合图画去看。第三段小字介绍日本是怎样威胁张学良的,建议让学生课上阅读一下,然后教师让学生指出:张学良敢于与如此狂妄的日本抗争,说明他不但有爱国之心,而且有爱国的胆识。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  1927年4月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8年底  东北易帜

    重要地名  南京

    重要人名  李大钊  张学良  汪精卫  蒋介石

    重要词语 南京国民政府 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附一: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想一想: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谁的利益?为什么?

    答: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它对人民实行反动统治。他们残酷捕杀-党员、革命群众以及国民党左派。维护地主、资产阶级利益,充当帝国主义走狗。

    二、想一想: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制造皇姑屯事件?

    答:由于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全部条件,日本决心除掉他,准备另选听话的代理人。

    附二: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 A

    二、填空 张学良 东北易帜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中华民国史纲)(张宪文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武汉国民政府史》(刘继增等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现代史人物传》(王永均 刘建皋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李大钊》(《李大钊传》编写组编 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王桧林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

    资料和注释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四·一二”政变以后,4月15日,蒋介石在南京举行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决定次日召开全体委员会。16日,由于到会的中央执、监委员不足半数,改为谈话会。会议决定:定都南京,否认武汉国民政府及不合法之中央党部(指武汉方面)。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在丁家桥前江苏省议会举行成立典礼,由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接印。国民政府委员有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蔡元培等人。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和对内对外政策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反革命政权,是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的统治,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作为新军阀统治的特点是:他们利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作为幌子,在“革命”词句掩盖下,实行反革命独裁统治。表现在对内政策方面,南京政权建立后发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实行“清党”,明令通缉-党领导人、工农运动领袖、国民党左派人士等共197人,这说明这个政权从成立之日起就与人民为敌。表现在对外政策方面,则是口头反帝,实际卖国。蒋介石曾密令将“打倒帝国主义” 的口号改为“和平奋斗救中国”,又把废除不平等条约解释为同帝国主义“协商而废除”,竭力向帝国主义列强讨好。

    宁汉合流

    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形成宁、汉两个政权激烈对抗的局面。1927年7月中旬,冯玉祥出面调停,致电蒋介石、汪精卫,提出在开封举行会议,解决争端。南京国民政府中的胡汉民派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等,趁机联合汪精卫,孤立蒋介石,以实现宁汉合作。此时,蒋桂矛盾激化,桂系军阀移兵南京四周。蒋自知处境不妙,于8月13日突然宣布下野,3天后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之职。蒋介石下台使宁汉合流加快,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南京。但汪精卫又受到攻击,不得不以对于-党“防制过迟” 自劾下野。随后,宁、汉、沪(西山会议派)三方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委会,为国民党临时最高权力机关。9月,特委会改组南京政府,宣告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合并,宁汉合流至此完成。

    二、蒋介石镇压革命

    国民党南京政府秘字第一号令(1927年4月)

    “-党窃据武汉,破坏国民革命之进行”,“-党图谋倾覆本党,逆迹昭著,中央监察委员会举发,并致训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于最短期间亟清叛乱。查此次谋逆,实以鲍罗廷、陈独秀、徐谦、邓演达、吴玉章、林祖涵等为罪魁,以及各地-党首要、次要危险分子,均应从严拿办,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各军长官、各省政府通令所属一体严缉,务获归案重办。……。此令。附通缉-党名单二纸。”

    (名单共列鲍罗廷、陈独秀、谭平山、林祖涵等197人)

    邓演达

    邓演达(1895—1931),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出身农民家庭,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后,他积极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黄埔军校七个筹备委员之一。曾任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尽力于革命任务的宣传,深受学生爱戴。因受蒋介石排斥打击,1925年初被迫辞职旅欧,同年冬回国。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部主任,反对蒋介石迁都南昌,遏制蒋的独裁。“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与宋庆龄等联合发表《讨蒋通电》。在蒋介石通缉下出国到苏联和欧洲,不断发表谈话和文章,斥责蒋、汪的背叛行径。1930年回国后组成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既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也反对-党。他筹划了一系列反蒋军事活动,为蒋介石所痛恨。1931年被蒋介石逮捕并秘密杀害。

    李大钊英勇就义

    1928年4月28日,李大钊与难友被送到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刑场。他迈着镇定的步伐,面带笑容第一个走上了绞刑台,从容就义。李大钊同志的凛然正气使敌人畏惧了,急忙把李大钊同志推进绞索,并对他施刑长达40分钟,比其他人多一倍时间。李大钊同志当时年仅39岁。李大钊牺牲 30周年纪念时,陈毅同志赋诗:“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这是对李大钊同志光荣一生的写照。

    他殉难后的灵柩寄放在宣武门外下斜街妙光阁浙寺里。1933年4月,北平党组织通过北大师生及其生前友好,为他举行公葬。送葬那天,在大钊同志深红色棺材后边,一眼望不到头的群众队伍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洪流。北京青年送的一副挽联(课本所示)高举在最前面。灵柩被送到香山万安公墓时,一辆骡车拉来了石碑一块,碑额上刻着鲜红的镰刀斧头,这是地下党送给大钊同志的。为防敌人破坏墓室,这块石碑与大钊同志一起同埋于地下。1983年3月,中共中央将李大钊和其夫人赵纫兰灵柩迁入新陵园时,取出墓室内的石碑,放置在李大钊烈士事迹陈列室内。

    三、国民政府北伐

    北伐的过程

    1928年4月5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4月9日下达总攻击令。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进攻张宗昌所率鲁南及济宁一带的鲁军,先后攻占韩庄、台儿庄、临城、滕县等地。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以歼灭孙传芳的军队为目的,先后攻占巨野、济宁、兖州、宁阳,基本上解决了津浦线上的孙军。4月22日,两军在泰安会师。5月1日,北伐部队进入济南。日本为了阻止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蒋介石对日妥协,下令北伐部队撤出济南,绕道北上。在第一、第二集团军进军的同时,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东下石家庄和正定,西攻归绥,北出雁门关占领大同;李宗仁、白崇禧的第四集团军沿京汉路北上,占领保定。6月初,各集团军逼近北京近郊。6月3日,张作霖被迫放弃北京,退往关外。6月8日,北伐部队进入北京城。6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并改北京为北平,作为特别市。

    济南惨案

    当北伐部队进占济南,准备继续北进时,日本政府决定进行武装干涉,日本内阁会议就此通过《第二次出兵山东案》。5月3日,日军向刚进入济南的北伐部队挑衅,肆意屠杀中国军民,甚至公然破坏外交惯例,冲进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公署,绑架并杀害了国民政府驻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17人。当晚,日军还用大炮轰击北伐部队。7日,日军第六师团长竟向蒋介石发出最后通碟,要求惩办北伐部队有关军事长官;解除对抗日军之军队的武装;北伐部队撤离济南及胶济路两侧10公里以外,等等,并限12小时内答复。8日,以最后通碟限期已过未获答复为借口,复令日军炮击济南城,炮火延烧千余家。北伐部队李延年部被迫自卫还击,奋战三昼夜,后撤出济南。5月11日济南落入日军之手。据事后调查,中国军民死亡6123人,伤1700余人。(此据国际红十字会济南分会调查统计,济南惨案后援会也作过调查,伤亡数字不同。)

    济南惨案发生后,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但蒋介石为了求得日本帝国主义“谅解”,下令“忍辱负重”,撤出济南,绕道北上。

    济南惨案不但再一次暴露了日本干涉和侵略中国的野心,也使蒋介石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面目昭然若揭。

    四、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之前因

    张作霖本是在日本支持下执掌北京政权的。随着南方国民政府形势发展,日本觉得张作霖势单力薄,难以维持下去,但仍想从其手中捞到最大限度的好处。于是,一面支持张作霖,并直接出兵山东对抗南京政权的“北伐”;一面又向张作霖施加压力,提出解决所谓“满蒙悬案”,并威逼张作霖及早退回东北,承诺把东北从中国本土肢解出去,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要求。

    张作霖在全国反帝浪潮的冲击下,未能满足日本在“满蒙” 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并有所抵制,这为日本所不能容忍。当北伐部队逼近北京时,日本决心抛弃张作霖。日本驻华公使威胁张作霖“将来奉军败兵如经山海关,日兵须将其缴械。” 张作霖在答复中表示“东三省及京、津为中国领土,主权所在,不容漠视”,反对日本政府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同时,也准备接受日本要求,将奉军撤回东北。值此,日本看到张作霖这个工具不能完全为它所用,遂决意除掉。其心毒手狠,是张作霖始料未及的。

    张学良

    张学良(1901—2001年),辽宁海城人,字汉卿。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曾任奉军营长、团长、旅长、军长等职。1928年6月张作霖被炸死后,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年底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1930年中原大战时,率军进关支持蒋介石,被蒋委任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1931年“九·一八” 事变后,执行蒋的不抵抗政策,后被当作蒋介石的替罪羊予以降职。1933年引咎辞职,出国考察。年底回国,任鄂豫皖“剿匪” 副总司令、西北“剿匪” 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指挥“剿共”,但屡遭红军打击。他意识到,要抗日不能不联合-党。终于,他同中国-党取得联系,并同意中国-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主张。他曾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一级上将衔,担任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多种高级职务。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亲送蒋介石回南京,被蒋介石扣押软禁。全国解放前夕,被蒋介石解往台湾,长期软禁。近年才恢复自由。1988年张学良看《西安事变》电影后,作怀乡诗一首:“万里碧空孤行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鬓发今已老,唯有清风今又返。”表达了他对大陆故乡的怀念之情。

    张学良等《三省易帜之通电》(1928年12月29日)……现在国府诸公*清党,与此间宗旨相同,彼此使者往来,一切真相更加明彻,自应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五、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