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3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 彩图说明──★图31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彩图说明──★图32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彩图说明──★图33 长征三号火箭
  • 彩图说明──图34 浙江秦山核电站
  • 彩图说明──图35 我国回收第8颗返回式卫星
  • 彩图说明──★图36 我国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 彩图说明──图37 我国最高学府之一 ──北京大学
  • 彩图说明──图38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作报告
  •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 最新热门    
     
    第4课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本课教材有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丰富的内容。通过教师感情充沛的讲述,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学习人民军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教学要点

    一、红军的反“围剿”

    1.四次反“围剿” 的胜利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红军的长征

    1.红军战略大转移——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

    2.遵义会议

    3.红军长征的胜利

    三、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及遵义会议。

    本课难点:工农红军长征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关系。

    二、本课以军事斗争为主要内容,教师必须用加倍的时间钻研教材,学会使用军事术语,结合课本插图,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要注意课本上对正确与错误两方面的斗争,没有使用“主义”、“路线”等词,教师讲课时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三、讲述本课具体内容前,先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内容,然后教师总结:红军的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壮大,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从1930年起,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结果都被红军打败了,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红军四次反“围剿” 的胜利。接着书写第一个目标题。(注意:本课标题先空着)导入新课。

    四、“红军的反‘围剿’”一目,可分三部分讲述:1.从课文内容看,第一、二次反“围剿” 斗争,没讲经过。小字部分讲了第三次反“围剿” 的详细经过,但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中重点提出的毛泽东的作战方针的理解,教师可对第一、二次反“围剿” 的情况稍作补充。利用课本上的简表,就第一次反“围剿” 斗争,重点讲毛泽东制定的“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的作战方针,重点分析为什么要退却和退到哪儿?(可参考《星火燎原》选编之二的有关文章)2.对于第三次反“围剿” 斗争,教师可将课文上小字部分内容,结合课本示意图,形象生动的讲述给学生。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要讲清三个问题:①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敌人采取碉堡推进,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把红军严密地封锁包围起来,从四面向根据地压缩。根据当时情况,如果采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仍有打破“围剿” 的可能。但此时中国-党领导机关,却控制在“左”倾错误领导人王明手中。②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小字课文,指出三点:(1)1931年初,王明掌握了党中央领导权。(2)反对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主张。要求红军攻取中心城市;白区党组织几乎全部暴露。博古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3)1933年初,在上海的党中央机构被迫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待蒋介石第五次“围剿”开始时,反“围剿” 的军事指挥权已完全落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手中。李德根本不了解中国的情况,照搬外国的经验来指挥中国红军反“围剿”斗争。他们不是“诱敌深入”,而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向北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几个据点。红军久攻不下,遭到重大损失,被迫撤出战斗。他们不是“集中兵力”而是分散兵力,当敌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内部进攻,直指瑞金时,博古等人又分兵六路抵御,结果红军处处被动挨打。他们也不是速决战,歼灭战,而是旷日持久地和敌人拼消耗。他们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作战方针。结果,战争进行了一年,“围剿”不仅未被打破,根据地也日益缩小,红军元气大伤,最后不得不退出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五、红军的长征一目,教师应向学生讲明,由于1931年“九一八” 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我们既要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又要准备北上抗日。本课重点是讲中央红军的情况。1.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共8万多人,从中央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结合课本插图,讲述长征经过。由于博古等人在长征开始时,又犯了逃跑的错误,使红军继续受到重大损失:中央红军的主力,长期成为掩护全军的后卫。而敌人速度很快,红军怎么也摆脱不掉敌人。结果,红军英勇奋战,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多人了。面临敌人重兵,“左” 倾错误领导,把希望寄托在去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师上。蒋介石为了阻挡红军会师,忙调重兵堵截、追击。若不放弃原来的计划,就必须与五六倍的敌人决战。此时部队战斗力又已经减弱,和优势的敌人打硬仗,显然就有覆没的危险。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中央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红军转向贵州前进,1935年1月强渡乌江,打下遵义城,在遵义休整了12天。党中央就在这时候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局会议。这些就是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

    2.遵义会议,讲明二点:1.时间——1935年1月。2.主要内容:(1)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 的总结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局常委。(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4)意义:是此目的重点,一般先概括一下会议内容,即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然后着重指出: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的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3.长征的胜利,讲明四点:1.红军的艰苦斗争——遵义会议后,红军进行了整编。这样,红军不仅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且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了。(1)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红军自遵义北上,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2月中下旬,又二渡赤水,重返遵义,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3月中,红军乘胜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当敌前来堵截时,红军却又突然由川南重返贵州,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强渡乌江,佯攻贵阳。而当敌增援贵阳时,红军却又迅速向云南前进,直逼昆明。红军在10多万敌人包围的重兵之间,声东击西,在运动中大量歼灭了敌人,打乱了敌人的整个“追剿”计划,红军由被动变为主动。(2)巧渡金沙江:待敌派援兵增援昆明时,红军却以异常的速度到达金沙江边的皎平渡口,用七只小船,经九天九夜,部队全部安全的渡过金沙江,把长征开始以来一直尾追红军的蒋介石的军队甩掉了。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3)通过彝族区:红军沿川康边境到了大凉山地区,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国民党当作人质的彝族首领。后来刘伯承与彝族部落咕基家首领小叶丹谈判,并与其结拜金兰之盟。在他们的协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4)强渡大渡河:红军的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崇山峻岭,18勇士乘着找到的唯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占领了敌人阵地,渡过了一支部队。(5)飞夺沪定桥:指导学生看课本小字课文,若课时较紧,教师可简单概括一下。(6)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部队开始翻越位于川西的大雪山。战士们互相帮助,发扬阶级友爱精神,终于胜利地跨越了大雪山。(7)过草地:是长征途中一段最艰苦的路程。指导学生阅读小字课文。(8)过腊子口、翻岷山、六盘山。2.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即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和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指导学生课下阅读有关介绍刘志丹的小字课文。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11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走了二万五千里。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3.红军大会师:1936年10月,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军第四方面军和从湖南出发的红军第二方面军,战胜了千难万险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以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为此,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引导学生读课文。4.长征胜利的意义:讲明三层意思:(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的精华,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财产,中华民族的支柱;(3)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教师可参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横排本1991年版第150页。

    最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你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前后后的史实最大的启发是什么?以此做一小结。

    关于“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向学生说明留在南方的红军战士,经过三年艰苦斗争。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新四军,走上抗日战场。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重要地名  遵义 大渡河 沪定桥 吴起镇

    重要人物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博古 王明 张国焘 刘志丹 蒋介石

    重要词语  第五次“围剿” 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渡赤水 陕甘革命根据地

    附一: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想一想,红军前四次反“围剿” 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 又为什么会失败?

    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因为执行了毛泽东的作战方针,所以取得胜利。以博古为代表的“左” 倾错误指挥,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遵义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意义?

    答: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附二: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 B

    二、列举

    反“围剿”开始时,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进攻受挫后,又主张分兵把守,节节抵御。长征开始时,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67年横排本,135—136页)。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67年横排本第四章、第五章)。

    资料和注释

    一、红军的反“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10月,蒋介石在结束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之后,立即调集约10万人的兵力,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长驱直入” 的作战方针,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当时,红一方面军的4万人,在毛泽东“撒开两手,诱敌深入”,歼灭敌人于根据地内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红军主力转移到赣江以东的新淦、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崇仁等地,准备迎敌。11月5日,国民党军首先向袁水流域推进,扑空后,又继续向赣江东岸逼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红一方面军除以少数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迟滞、迷惑敌人外,主力于11月26日全部退到东固、龙冈地区。12月1 日,又秘密转移到黄陂、小布地区,隐蔽待机。12月中旬,国民党军由吉安、建宁一线,分八个纵队,继续进攻。30日,红军主力分路向龙网之敌突然发起猛攻,将其全部歼灭,俘国民党军前敌总指挥张辉瓒,全歼敌军9000人。随即乘胜向东追击,又在东韶地区将敌第五十师歼灭一半,余敌纷纷撤退。这次战役,红军共歼敌一个半师,缴枪1.3万余支,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 的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

    国民党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于1931年4月,调集2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办法,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以少数兵力结合地方武装迟滞、消耗、疲惫敌人,主力从根据地边缘区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一带转移到根据地内的广昌、石城、瑞金、宁都等地,发动群众,筹措给养和整训部队,从各方面进行反“围剿”准备,然后按预定计划于4月下旬隐蔽集结于东固、龙冈地区,待机歼敌。5月13日,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一个旅由富田向东固前进。16日,红军首先向这两个师发起猛攻,歼敌大部,取得反攻首战的胜利。接着向东扩大战果。19日在白沙歼敌四十三师之大部和四十七师一个旅的残部。22日,在中村歼灭敌二十七师一个旅。27日,在广昌城,歼灭守敌第五师一部。30日袭占建宁城,歼灭守敌第五十六师三个多团。15天中,横扫700里,连打五个胜仗,共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底,蒋介石纠集50万兵力,分中、左、右三路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中路军12个师由陈诚率领,采取“分进合击” 的作战方针,分三个纵队,由乐安、南城、金溪等地向广昌进攻。当时毛泽东已被“左”倾错误领导人所排挤。1933年2月,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以一部兵力将敌主力第二、第三两纵队向黎川方向吸引,主力秘密转到敌之右翼,集中于广昌以西的东韶、洛口、吴村地区隐蔽待机。2月26日,敌第一纵队3个师分由乐安、宜黄向广昌前进。红军先以地方武装不断阻击、袭扰、迷惑敌人,当敌右翼第五十二、第五十九两个师进至宜黄县南部的黄陂、大龙坪地区时,红军于27日拂晓突然发起猛攻,经两天激战,将其全部歼灭。敌军遭此打击后,即改变部署,于3月15日以6个师分成两个梯队由宜黄地区出发,经东陂、甘竹直扑广昌,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红军放过敌人先头4个师,于21日晨向进至草台岗、东陂地区的敌军殿后的两个师发起攻击。激战一日,歼敌第十一师大部和第九师一部,中路军余敌仓惶撤退。在中路军向中央苏区进攻期间,左、右两路军仅在各驻区进行了“清剿”。红军两战共歼敌3个师,缴枪万余支,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王明

    王明(1904—1974年)原名陈绍禹,安徽六安人。早年参加过学生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加入国民党。1925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党。同年冬回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又随米夫去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任教。在这期间,他在米夫支持下,搞宗派斗争,打击异己,逐渐取得-上的优势,其思想“左”倾,教条主义严重。1929年10月回国后,任《红旗》编辑,发表“左”倾思想的文章。1930年底借批立三路线,提出一个比立三路线更“左” 的-纲领。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选入中央-局,很快又补入中央-局常委会,取得了中央领导权。1931年6月,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米夫以国际名义指定由王明为代理书记。党内开始了第三次“左”倾错误的统治。同年9月,党中央机关遇到破坏,王明随米夫去苏联,任中共驻国际代表。王明去苏联前指定中央由博古负责,博古执行的仍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革命带来很大的危害。抗日战争开始后,王明又回到国内,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他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抗战初期在武汉任长江局书记时给党带来很大损失。1942年党整风时,王明态度恶劣,拒绝参加整风。“七大” 时为了团结他,仍选他为中央委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明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去苏联定居,以后化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撰文歪曲我党历史,攻击毛泽东思想。1974年3月病逝于莫斯科。

    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及临近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企图逐渐消耗红军,缩小根据地,最后寻求红军主力决战,消灭红军。这时,“左”倾领导人全面否定了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错误地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 战争代替人民战争。反“围剿” 开始时,国民党军占领黎川。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先是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企图收复黎川,御敌于根据地之外,令红军北上迎敌,进攻黎川以北硝石、资溪桥等白区敌之坚固阵地,结果屡战不胜,丧失了主动权。1934年4月广昌一战,红军损失很大。国民党军队向根据地中心进攻,博古、李德又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六路分兵,全线抵御,以堡垒对堡垒,“短促出击”,大打阵地战,同敌人拼消耗,使红军东堵西截,完全陷于被动地位。在反“围剿” 中,毛泽东曾先后指出以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和湖南中部去,以打破敌人“围剿” 的正确建议,但博古、李德拒不接受。这样,红军经过一年苦战,终于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最后,博古、李德又实行逃跑主义,于1934年10月,仓促决定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二、红军的长征

    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局委员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陈云,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参加会议的还有邓小平(秘书长)及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列席会议的有红军军事顾问李德和翻译伍修权等。秦邦宪主持会议,并作了关于反五次“围剿” 的总结报告,不承认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并极力为“左”倾冒险错误辩解。周恩来做了副报告。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左”倾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张闻天、王稼祥、朱德、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等在会上发了言。会议委托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 的总结决议》,随后由-局正式通过。决议明确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及退出苏区后遭到的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由周恩来、朱德指挥。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

    刘志丹

    刘志丹(1903—193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陕甘革命根据地和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陕西省保安县人,原名刘景贵,字子丹,后改为志丹。1903年生于小知识分子家庭,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当年即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党,任榆林中学党团支部委员。同年作为陕北代表,参加了陕西省学联大会。这年秋,奉党的指派去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任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二集团军第六路军-部主任兼参谋长。1928年与谢子长等组织渭华暴动,同时任中共陕北军委书记。“九·一八” 事变后,任西北反帝同盟军副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总指挥。1932年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建立陕甘边根据地。1935年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任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在此期间,他曾被“左”倾分子关押,但一直坚持正确路线。他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实力,使陕北成为红军长征的会合处,为革命的发展和胜利建立功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把他从牢狱中释放出来,建立以他为军长,宋任穷为政委的红二十八军。1936年4月率部在佳县以北的沙峁头渡口渡过黄河东征,在攻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时,被敌人机枪打中胸部,不幸牺牲,终年33岁。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亦称“中央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经两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组成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两个军团。第一军团总指挥部由方面军总指挥部兼,下辖三、四、十二、二十、二十二军,共5个军。第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下辖五、八、十六军,共3个军。全军共计3万余人。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1931年11月,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部主任。同年底进行整编,军团总指挥改称军团长,全军辖3个军团24个军,共约7万人。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一方面军总部,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委员兼方面军-委员,叶剑英任方面军参谋长,杨尚昆任方面军-部主任。1934年1月,红军总部合并于中央军委,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区会师。不久,中央红军再次改称红一方面军。后因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委员。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同红十五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名称,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委员,王稼祥任-部主任。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辖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第三十二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委员。第二军团由原在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于1930年7月组成;第六军团由原在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于1933年6月组成。1934年8月,第六军团开始长征,同年10月到达黔东印江县的木黄与第二军团会合,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同年11月到1935年8月,发动了湘西攻势,恢复和建设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队发展到1.7万多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二、六军团突破敌军的包围开始长征,于1936年6月到达西康甘孜同第四方面军会合。两军会师后,在党中央领导下,于7月初,第二、第六军团和三十二军(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九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与张国焘的反党分裂主义进行斗争。接着与第四方面军一起北上抗日,10月,在甘肃的会宁地区与第一方面军会师。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1年11月7日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共五个师近3万人。主要活动于鄂豫皖。1931年11月至1932年5月,队伍扩大为三个军——四军、九军、二十五军,共六个师。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 时,由于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张国焘的指挥错误,10月,部队被迫转移,开辟了川陕根据地,与川东游击队会合。以后,又扩编为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五个军共8万余人。1935年3月,四方面军开始长征。6月,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8月,分左、右两路共同北上。9月,领导左路军的张国焘擅自决定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搞分裂党的活动。1936年6月,在西康甘孜地区同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会师。迫于各种压力,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四方面军与新成立的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与红军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三个军在张国焘指挥下,西征失败,一部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

    1933年秋,中央军委曾计划把七、八、九、十四个军团合编为第三方面军,后因一部分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另一部分随红一方面军长征,所以原计划未能实行。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