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3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 第4课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 第5课 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 第6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 彩图说明──图34 浙江秦山核电站
  • 彩图说明──图35 我国回收第8颗返回式卫星
  • 彩图说明──★图36 我国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 彩图说明──图37 我国最高学府之一 ──北京大学
  • 彩图说明──图38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作报告
  •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 最新热门    
     
    第7课 神圣抗战的开始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的功和过,从而提高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1.卢沟桥事变

    2.中国-党发表抗日通电

    3.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4.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5.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二、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的抗战

    1.“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

    2.太原会战和平型关大捷

    3.台儿庄战役

    4.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南京大屠杀。

    本课难点:对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功与过的评价。

    二、教师首先说明从这一课到第12课,是抗日战争时期,其中本课和下一课是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然后引导学生简要回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对东北、华东,特别是对华北的步步紧逼的侵略活动,说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蓄谋已久,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三、“卢沟桥事变”一目,讲述时要注意使用《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要求掌握),以助于说明卢沟桥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和卢沟桥事变的主要经过。这一目需要讲明几个问题: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事变爆发后,日本不断地扩大战争的范围。7月17日,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确定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通过全面的战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日中间的问题”。当日,日本政府也召开首、外、陆、海、藏五相会议,决定在国内动员40万军队用于侵华战争,用武力灭亡中国。2.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7月7日夜,日军向宛平城开枪开炮,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从此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第二十九军官兵的作战是英勇的,表现了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讲这一点时,教师应让学生读《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并结合《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图(要求掌握)和课文小字提供的典型事例进行生动的讲述,但《命令》不作要求,事例亦不宜过多。3.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涌现出佟麟阁、赵登禹两位抗日名将。小字两位将军为抗战献身的事迹,教师可鼓励学生课下阅读,不作要求。4.中国-党发表抗日通电,促进国共两党进行谈判。7月8日,中国-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15日,中国-党将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17日,派周恩来等同国民党谈判两党合作问题,表示愿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实现两党团结,共赴国难。5.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国民党开始向全国抗战方向迈进。在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了“准备应战”的谈话,表明国民党对日态度有了较大变化,但仍未完全放弃“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的幻想,既不对日宣战,也不对日绝交,给妥协投降留下了余地。6.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军队配合对日作战。“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进逼南京,企图迫使国民政府投降,这就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国民党被迫实行对日作战,同时也急于要求红军出师作战。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后来(10月12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7.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党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9月22日,国民党正式公布中国-党提出的关于国共合作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了承认中国-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认为“此次中国-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承认-党“捐弃成见”,“诚意救国”。至此,由中国-党所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尽管对国民党来说,与-党结成统一战线乃是一种不得已的、临时的办法,然而由于国民党参加了统一战线,就使得抗战力量的阶级组成更加广泛。这个统一战线不仅包括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了中小地主以至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但是由于这次联合是敌对阶级的联盟,因此也就必然在统一战线中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分歧。对此,中国-党实行了求大同,存小异,既联合,又斗争,既统一,又独立的原则,使得这次联合得以坚持下去,从而为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建立了必要的基础。

    四、“正面战场”一目,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存在着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本目讲的是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至于-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要到下一课再去讲。

    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后,立即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日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教师较完整地介绍日本灭亡中国的战略部署,以使学生对日本的全面进攻有一个总的了解。具体介绍如下:1.夺取华北和华中东部。夺取华北的作法是日军以平津为据点,分兵三路攻占整个华北,其中又以夺取山西为主要目标。夺取华中东部的作法是日军全力攻占上海、南京,控制中国的-、经济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2.联结华北和华中东部。攻取南京后,华中东部日军与华北日军南北合击,进行徐州会战,打通津浦路,将华北和华中两个战场连成一片。3.夺取华中中部和华南。夺取华中中部的作法是日本调集华中东部和华北两个地区的兵力,沿陇海路西进,夺取中原并攻下武汉。与此同时,为策应武汉的攻势,切断中国海上对外联系,以一部分兵力在华南登陆,占领广州。日本企图通过上述军事进攻迫使国民政府投降,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

    面对日军的全面进攻,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比较努力地进行了对日作战,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这些会战在教科书中的比重是很不一样的,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是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和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对于包括武汉会战的其他内容只作极简单的介绍,甚至一笔带过。教师在讲述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时,在尊重教科书的上述安排,抓住重点进行深入的讲述,至于非重点的内容则不必展开讲述。

    1.“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教师在讲述“八·一三”事变之前,可引导学生扼要回忆“一·二八”事变日军对上海的进攻和中国十九路军的抵抗,然后再讲新的内容。淞沪会战自“八·一三”事变起,至当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止,为时3个月。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会战期间,中国军队英勇战斗,打死打伤日军6万多人,打破了日军用10天时间占领上海的狂妄企图,打乱了日本的侵略部署。课文小字宝山县城500名中国官兵守城殉国和800官兵孤军坚守四行仓库的事迹,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认真阅读,从中接受教育。

    2.太原会战和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是国民政府组织的在华北的一次对日军的激烈会战,它从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至11月8日太原陷落,历时近两个月,平型关战役是该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日军占领大同后,以追击姿态南下,企图突破长城各口,夺取太原。9月中旬,八路军115师到达晋北前线,为配合友军固守平型关向该关疾进。9月22日至24日,一支自灵丘而来的日军猛攻正面,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双方伤亡惨重。八路军115师按国民政府的战区作战计划,向日军侧后迂回,于24日夜埋伏于平型关东侧,次日在这里袭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取得的时间、中国作战部队、歼敌人数及在抗战史上的地位,是教材重点,要求学生记忆。至于小字平型关战役的细节,教师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不作要求。

    日军占领上海后,立即分三路进攻南京。12月13日,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国民政府迁都的时间和地点,作为历史常识要求学生记忆。南京大屠杀后面有专目讲述,在此不必提及。

    3.台儿庄战役。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沟通华北和华东两个战场,实行南北对进,合击徐州。国民政府认识到事关重大,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官,指挥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该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阻击企图与南路汇合攻打徐州的北路日军。中国军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取得了胜利。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字中日双方展开拉锯战的内容,颂扬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可不必再加其他材料。台儿庄战役的发生时间、中国军队指挥官、歼敌人数及在抗战史上的地位,是教材的重点,要求学生记忆。

    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最后一次大会战。1938年10月25日,日军攻陷武汉。而在4天之前,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亦攻陷广州。至此,日军的战略进攻达到顶点,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教师在此应提醒学生抗日战争防御阶段从何时何事起至何时何事止。

    讲完武汉会战后,教师最好能对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初期的作战情况做一个小结,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毛泽东曾指出:“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那些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英勇斗争的军队和在战争中牺牲的官兵,都应受到崇敬和纪念。”

    4.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教师最好先讲明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除个别战役外,从总体上说中国打的是败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从客观上讲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从主观上讲是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发动群众。然后再转入对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分析。(1)国民党片面抗战的路线就是不发动群众,因为它害怕抗战中人民力量的发展,所以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路线。(2)国民党从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实行片面抗战路线。(3)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与人民处于敌对地位,因此不可能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4)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危害严重,使中国丢掉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始
                        9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9月       平型关大捷
                       12月       南京失陷

              1938年10月      武汉失守

    重要地名  卢沟桥 上海 南京 武汉 徐州 台儿庄

    重要人物  李宗仁 朱德 彭德怀 叶挺 项英 蒋介石

    重要词语  八路军  新四军  “八一三”事变  淞沪会战

    附一: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想一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正式建立的?

    答:“七七”事变后,中国-党发出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准备抗日谈话。后来,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了。

    二、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政府军队一度英勇抗战,但不断丧师失地,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国民政府害怕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壮大力量,实行不发动群众,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致使国民党政府军队无力从整体上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附二: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C

    二、材料分析

    这是“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形势下发出的通电,表明中国-党坚决抗日的决心和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卢沟桥事变风云篇》(武月星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中国革命博物馆研究室郭雄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正面战场综述”(一)“淞沪会战”等

    《中国现代史》(下册)(黄元起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九章前三节

    《中国现代史稿》(下册)(魏宏运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九章前三节

    《中国革命史稿》(萧超然、沙健孙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三章第一节

    资料和注释

    一、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前夕,北平的外围形势是:北平的东南面,西起丰台,东到北平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已被日本的华北驻屯军重兵占据;北平的东面,已沦为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统治区;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伪蒙军;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为中国驻军宋哲元所部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惟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荷枪实弹,在卢沟桥以北1公里的龙王庙一带,举行所谓军事演习,蓄意挑衅。23时左右,忽有枪声数响发于宛平城(今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镇)东,城内守军即严密注意。24时,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向北平市政府提出交涉,诡称日军在“演习”中,仿佛听到宛平城内发出枪声,在纷乱中失落日兵一名,日军今夜要进城搜查,并声称“要以武力保卫前进”,遭到北平当局严词拒绝。双方派出代表由北平市前往宛平城调查。当双方代表正在宛平城内会商调查之际,日军向城内开枪开炮。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110旅旅长何基沣、129团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广大官兵英勇杀敌,打退日军数次进攻,击毙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

    日本侵略者遭到中国军队打击后,迫于兵力不足,以“和谈”为缓兵之计,加紧向华北调集兵力。国民政府企图对日本妥协,幻想以地方事件和平解决。到7月16日,日军调到华北的部队已达5个师团,总数在10万人以上。25日,日军已完成了对平津的包围态势,进攻廊坊、广安门等处,切断平津铁路交通线。27日,日军向通县、团河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应战,但在日军优势炮火的轰击下,伤亡惨重,节节失利。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29日,北平沦陷。日军同时对天津发动了进攻,经过激战,30日,天津失守。

    中国-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亲爱的同胞们!中国-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这对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前途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啊!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民族团结的基础已经定下了,我们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前提也已创设了,中共中央特为我们民族的光明灿烂的前途庆贺。

    不过我们知道,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个热血的黄帝子孙,坚韧不拔的努力奋斗。中国-党愿当此时期,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这就是:

    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切实的迅速的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

    二、实现民权-,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

    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须切实救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

    四、凡此诸项,均为中国的急需,以此悬为奋斗之鹄的,我们相信必能获得全国同胞之热烈的赞助。中共愿在这个总纲领的目标下,与全国同胞手携手地一致努力。

    中共深切知道,在实现这个崇高目标的前进路上,须要克服许多的障碍和困难,首先将遇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阻碍和破坏。为着取消敌人的阴谋和借口,为着解除一切善意的怀疑者之误会,中国-党中央委员会,有披沥自己对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赤诚之必要,因此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现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寇深矣!祸亟矣!同胞们,起来,一致的团结啊!我们伟大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胜利万岁!

    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万岁!

    中国-党中央委员会

    蒋介石庐山谈话(节录)(1937年7月17日)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卢沟桥事件能否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我们的立场有显明的四点:一、任何解释,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三、中国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约束。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对方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一远大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最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之立场,应该不至于漠视。总之,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八路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过多次谈判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改编命令。9月12日,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部主任。下辖三个师:以原红一方面军和红十五军团为主,编为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委员(初称政训外)罗荣桓;以原红二方面军为主,编为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委员关向应;以原红四方面军为主,编为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委员张浩(不久张浩调中央,由邓小平接替)。全军共3万多人。1937年8月底9月初,八路军三个师从陕甘宁边区出发,东渡黄河挺进敌后,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华北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军队已发展到近50万人。1941年至1942年,由于日本侵略军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的“扫荡”,并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八路军缩小到30多万人。但在中国-党领导下,八路军经过艰苦奋斗,战胜了严重困难,又得到新的发展。至1944年5月,八路军对敌作战7.4万次,歼敌79万余人。到1945年8月,八路军已发展到90多万人。

    新四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10月,国共两党协议,将活动在南方8省13个地区的工农红军游击队分别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下辖四个支队:粤赣边、湘鄂赣边、湘赣、赣东北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一支队,支队司令陈毅;闽西、闽南、闽赣、浙南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二支队,支队司令张鼎丞;闽东、闽北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三支队,支队司令张云逸;鄂豫皖、豫南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第四支队,支队司令高敬亭;湘南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特务营。一、二、三支队到皖南岩寺集中,四支队到安徽霍山地区集中。5月,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应立即深入敌后,创建根据地,然后继续向东、向北发展。6月起,各支队先后挺进敌后。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的番号。同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委员,将部队统一编为七个师。以后新四军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到1944年5月,对敌作战17万多次,歼灭日伪军30万余人,此时新四军发展到30多万人。

    二、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水兵斋滕要藏,驾车强行冲入上海虹桥军用机场,窥探中国军队情况,并向守卫机场的中国士兵开枪射击。中国士兵被迫还击,大山勇夫等二人中弹毙命。虹桥机场事件成为日本进攻上海的借口。8月13日,日舰向上海闸北炮击,海军陆战队也沿北四川路、军工路一线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击,淞沪会战从此开始。

    淞沪会战中,日本海陆空军逐渐增至20多万。中国军队投入总兵力40多万,初期冯玉祥任总司令,9月17日后,由蒋介石亲任总司令。战斗非常激烈,历时3个月,共消灭日军6万多人。

    淞沪会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军队在挫败日军挑衅后,英勇反击,企图趁敌援军未到,一举歼灭在上海的日军。中国军队对日军形成包围,并发动了向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进攻。日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舰炮支援,死守待援。中国军队进攻受挫。

    8月23日后,中日双方大批援军到达,敌人由守势变为攻势,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从长江沿岸登陆的日军,企图通过侧翼包围,占领上海。中国军队与登陆日军展开激战,先后组织三道防线,节节抵抗日军的进攻,双方损失惨重。

    10月25日,日军攻破大场阵地,闸北、江湾、庙行中国守军侧背受到威胁,不得不向市区撤退,战争进入第三阶段。11月5日,日本援军从杭州湾大举登陆,由西线迂回中国军队的后方,对上海实行包抄。为避免腹背受敌,中国军队全线撤退。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第115师为了阻止日军西进,进行的一次伏击战。1937年9月,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板垣师团,已前进到广灵、灵丘、涞源一带,正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尔后与自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合,攻占太原。八路军第115师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固守平型关正面的战斗,决心隐蔽集结于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9月24日夜,第115师三个团冒雨进入指定位置设伏(另一个团和骑兵营已于23日向灵丘、涞源、广灵间活动,箝制敌人,保证全师侧翼安全)。拂晓后,敌板垣师团第21旅团以百余辆汽车、200多辆马车和火炮等组成行军纵队进入设伏地区,八路军预伏部队突然发起猛攻。敌遭意外打击,不知所措。被击毁的汽车、马车充塞道路,敌行军纵队顿时瘫痪。八路军战士勇猛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一部分战士冲过公路,抢占老爷庙制高点,居高临下,对敌形成夹击,将敌长蛇阵斩成数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激战至午后,小寨村、老爷庙、辛庄一线山谷中的敌人全部被歼。随后,八路军继向东跑池发动进攻,因在此部署的国民党军队未能密切协同,致使敌人夺路而逃。这次作战,充分发挥了八路军善于近战和山地战的特点,保持了战斗的突然性,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大车200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也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八路军在这次战役中亦付出了伤亡500人的代价。

    台儿庄战役

    1938年初,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板垣第五师团和矶谷第十师团,约九个联队,侵入山东南部,企图与南京镇江、芜湖渡江北上的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南线日军进攻淮河之战,因受中国军队严重打击,改变津浦铁路北段的主攻计划,在淮河南岸与中国军队隔河对峙。北线日军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计划分两路南下,以台儿庄为会师目标。板垣师团于2月下旬进攻临沂时被中国军队截成数段。3月中旬被打败,退守莒县待援。此时,矶谷师团更为孤立。他们沿津浦铁路南下,猛攻滕县,中国守军第122师设法拖住敌人,与之短兵相接,血战三昼夜,赢得台儿庄布防的时间。从3月下旬起,矶谷师团猛攻台儿庄。3月底4月初,中国军队与攻入台儿庄寨内之日军反复巷战,大大消耗了矶谷师团的实力。4月3日,中国军队集中40万优势兵力包围日军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到4月6日,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