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第14课 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 第15课 蒋家王朝的覆灭
  • 第16课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科技技术和教育
  • 第17课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文学和艺术
  • 第18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第19课 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 第9课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
  • 第10课 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
  • 第11课 -党坚持敌后抗战
  • 第1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 最新热门    
     
    第20课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le="TEXT-INDENT: 2em">教学要点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

    二、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①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

    ②统一财政经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③合理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

    三、“三反”、“五反”运动

    1.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向社会主义发动进攻

    2.“三反”、“五反”运动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措施,“三反”、“五反”运动。

    本课难点:恢复国民经济措施中的“统一财政经济,实现收支平衡”一项。

    二、在讲授新课前,教师要对学生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了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这就在-上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为了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还应该在经济上做哪些准备呢?这就是本课要讲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而导入新课。

    三、“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一目,教师需要讲明两个问题:1.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趋于全面崩溃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二是国民政府疯狂搜刮,三是多年战争的破坏。还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上《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表,以加强对学生进行仇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思想-教育。2.1949年我国的经济形势。这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内容。可指导学生看教材上《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表格,但不要求学生记忆。在讲1949年我国的基本国情时,要让学生明确:当时我国经济建设的起点很低;有5亿多人口,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因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成了党和政府当时的首要任务。

    以上内容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答教材上的问题:“想一想:全国解放时,国民党政府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在回答时,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旧知识,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目,教师需要讲明以下五个问题: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把它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49年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全国大型工业总产值中占40%,就为建国初期统一财经、稳定物价,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打下了基础。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又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物价。这是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一个方面。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不法资本家在全国刮起四次物价大涨风。人民政府首先打击了金融界的投机分子。后来,投机资本转向粮食和纱布,继续哄抬物价。于是国家掌握了大量粮食和纱布,按国家牌价同时大量抛售,致使许多投机资本家破产,物价开始逐渐稳定。1950年3月,物价开始回落。在新中国建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把连续12年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局面稳定下来,这真是一个奇迹。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一胜利,指出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3.统一财政经济,解决财政收支平衡。这个问题是本目中的难点,可以简单对学生解释一下。建国初期,不仅物资奇缺,财政十分困难,而且财经制度也十分混乱,中央只抓了统一支出而未抓住统一收入,公粮、财政等收入均在县、市以及省的手里,而支出则大部分由中央财政中开支,因而中央财政十分困难,出现了大量赤字。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统一了财政经济管理,把税收统归中央;统一了全国的物资调度,并把调度权也收归中央;统一了全国的现金管理。规定: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经过这些调整,便改变了建国初期的混乱状态,弥补了财政赤字。中国人民银行存款总额1950年9月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6倍以上。这样,便使国家有了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的实力。4.合理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这是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又一个方面。在物价稳定后,那些依靠投机倒把的厂商停业倒闭。于是国家对工商业进行了调整,即对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采取加工订货、国家供给原料和收购成品,以维持和发展那些社会需要的工业品,并克服它们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对于私营商业,国家在价格和营业范围方面给以活动余地,使其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为城乡交流、内外交流服务。5.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情况和意义。在讲恢复和发展的情况时,可以指导学生看课本上《1952年主要商品产量》表,以加深印象,但不要求记忆。只要求学生掌握:到1952年底时,我国物价稳定了,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意义是为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

    五、“三反”、“五反”运动一目,教师讲解时要注意以下四点:1.“三反”、“五反”运动的目的是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起的猖狂进攻,不法资本家的“五毒”,使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和经济部门滋长了“三害”。这不仅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作,而且腐蚀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机体。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我们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才能克服七届二中全会早已料到的这种情况,并实现七届二中全会防止腐蚀的方针”。在讲这个问题时,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小字部分的三个事例,以便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反动性(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投机取巧等)以及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必要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2.要讲清“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两个运动开展的不同范围。“三反”指的是1951年末至1952年末,在党和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内部进行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五反”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进行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这是建国后中国-党对资产阶级不法行为的一次大斗争。3.“三反”、“五反”的简单经过。1951年10月30日党中央发出《关于“三反”斗争的指示》。12月1日,党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从1951年底起,一个声势浩大的“三反”运动在全国党、政、军以及国营企业内部开展起来。在运动中,揭发出不法资本家同国家机关中的贪污分子勾结向党进攻的大量事实。于是,中共中央在1952年1月26日向全党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开展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2月,“五反”运动首先在各大城市开展。此后,“三反”和“五反”紧密配合,形成了全面打击资产阶级进攻的战场。3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五反”运动中关于工商户分类处理的标准和办法》两个文件。文件根据“严肃与宽大相结合、改造与惩治相结合”的方针,规定了对贪污分子和违法工商业者的处理办法。各级政府根据这些规定进行了定案处理工作。到10月25日,中央批准了关于结束“三反”和“五反”的两个报告,“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结束。4.“三反”、“五反”运动的意义。“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对革命队伍的腐蚀,清除了内部的一批腐败分子,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干部,加强了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建设,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在社会风气上,“三反”、“五反”运动也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六、“三反”、“五反”运动一目讲完后,可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进行‘三反’、‘五反’运动?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有什么重要意义?”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课重点

    重要词语 “三反”运动: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 反盗骗国家财产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附一: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想一想:新中国建立时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

    答: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当时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二、为什么要进行“三反”、“五反”运动?

    答: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起了猖狂进攻,不法资本家进行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五毒”活动,使国家机关内一些工作人员滋长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三害”现象,因此必须进行“三反”、“五反”运动。

    附二: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A

    二、列举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

    统一财政经济,解决财政收支平衡。

    合理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胡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一编第一章第四、五节。

    《新编中国现代史》下册(上海大学等编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十七章第一、二、三节。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骆美玲等见《历史教学》1988年第1期)。

    《“三反”与“五反”》(骆美玲等见《历史教学》1988年第5期)。

    资料和注释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

    解放前夕旧中国的经济情况

    解放前夕中国社会经济已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局面。以几种主要产品产量为例:1949年钢产量为15.8万吨,原煤3 200万吨,粮食1.13亿吨,棉花为44万吨。同历史上最高年份相比,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粮食产量下降了25%,棉花产量下降了48%。从抗日战争起到国民党崩溃的12年当中,通货增长了1400多亿倍,物价上涨85000多亿

    194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

    产品名称 单 位 解放前最高年 1949年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 年 份 产 量 粮 食
    棉 花
    花 生
    油 菜 籽
    烤 烟
    大牲畜年底头数
    猪年底头数
    羊年底头数
    水 产 品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头
    万头
    万头
    万吨 1936 1936
    1933

    1934
    1948

    1935
    1934
    1937
    1936 15 000
    84.9
    317.1
    190.7
    17.9
    7.151
    7.853
    6.252
    150 75.5
    52.4
    40.0
    38.5
    24.0
    83.9
    73.5
    67.7
    30.0

    注: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185页。

    倍,人民生活极端贫困。1949年,城市失业工人达400万,农村灾民达4 000多万人。旧中国留给人民的是这样一个破烂不堪的“遗产”。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没收官僚资本

    全国解放前夕,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占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80%,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固定资产的80%。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拥有291个工矿企业,掌握全国钢铁的90%,煤的33%,电力的67%。官僚资本不仅控制重工业,而且还控制了轻工业生产,还控制着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业等。他们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1947年10月,中国-党就提出了“没收官僚资本”的口号。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接受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新中国成立后,到1949年底,全国共没收官僚资本工业企业2858个。这些企业拥有职工129万多人。1950年开始,党和政府对这些没收的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1951年初,政务院又颁布了《企业中公股公产清理办法》和《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清理了隐藏在一般企业中的官僚资本股份和其他应没收的财产。

    四次物价上涨风

    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不法资本家利用国家和人民的暂时困难先后掀起了四次物价上涨风,在市场上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猖狂进攻。第一次上涨风,开始在华北地区,波及华中、山东和苏北。华中物价上涨近四倍,山东、苏北物价上升了半倍。第二次上涨风从上海开始,影响到各解放区,使粮食价上涨了四倍,一般物价上涨了两倍。第三次上涨风以上海为中心波及全国,上海市场物价每天上涨10-30%。第四次上涨风,仍然开始于上海,影响到全国15个大中城市的25种主要商品价格上升了两倍多。四次物价上涨风,严重扰乱了国内市场,给全国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资产阶级这种猖狂的投机活动,实质上是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争夺市场的领导权,妄图控制整个国家市场。这不仅使经济陷于混乱,而且弄得人心惶惶,-不稳。人民政府组织了几次平抑物价的斗争,打击了囤积粮食、纱布等重要物资以哄抬物价的投机资本家。人民政府还进行了加强金融管理等一系列斗争,打退了资产阶级投机分子的猖狂进攻。到1950年3月,物价开始回落,5月,初步稳定了物价。

    查抄上海证券大楼

    物价上涨风,首先是从金、银、外币开始的。1949年4月、6月、8月分别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颁布金银和外币管理办法,禁止金银外币自由流通。但不法资本家根本不听。在这种情况下,经中央批准,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派出两营部队和400名便衣公安人员,包抄了上海证券大楼,逮捕了238名金银和外币的投机分子。此外,武汉和广州等地也严厉打击了金融投机商。金银和外币是他们投机的主要对象,是物价波动的晴雨表。经过这一打击,金、银、外币的投机活动基本上被制止了。

    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全党保证实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的通知》

    1950年3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二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同一天,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全党保证实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这些决定和措施的主要内容有:一、统一全国财政收支。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外,所有农业税(公粮)、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合理使用。二、统一全国货物调度。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规定所有仓库物资,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调度,合理使用。三、统一全国现金管理。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规定一切军政机关和公私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者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这些决定和措施使国家集中掌握了主要的收入、资金和重要物资,迅速改变了建国初期资金和物资管理上的混乱状况。这对于扭转当时财政收支不平衡、税收工作不健全等困难的财政经济局势,对于打击不法资本家的投机活动,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毛泽东:“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的出处

    这句话出自毛泽东《在中国-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77页)。

    195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

    产品名称 单 位 解放前最高年 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 年 份 产 量 1949年 1952年 粮 食
    棉 花
    花 生
    油 菜 籽
    烤 烟
    大牲畜年底头数
    猪年底头数
    羊年底头数
    水 产 品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头
    万头
    万头
    万吨 1936
    1936
    1933
    1934
    1948
    1935
    1934
    1937
    1936 15 000
    84.9
    317.1
    190.7
    17.9
    7.151
    7.853
    6.252
    150 75.5
    52.4
    40.0
    38.5
    24.0
    83.9
    73.5
    67.7
    30.0 109.3
    153.6
    73.0
    48.9
    124.0
    106.9
    114.3
    98.8
    111.3

    注: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第185页。

    195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

    产品名称 单 位 解放前最高年 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 年 份 产 量 1949年 1952年 纱

    火柴
    原盐

    卷烟
    原煤
    原油
    发电量

    生铁
    水泥
    金属切削机床 万吨
    亿米
    万件
    万吨
    万吨
    万箱
    亿吨
    万吨
    亿度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台 1933
    1936
    1937
    1943
    1936
    1947
    1942
    1943
    1941
    1943
    1943
    1942
    1941 44.50
    27.90
    860
    392
    41
    236
    0.62
    32
    60
    92.30
    180
    229
    0.54 73.5
    67.7
    78.l
    76.3
    48.8
    67.8
    5l.6
    37.5
    71.7
    17.1
    13.9
    28.8
    29.6 147.4
    137.3
    105.9
    126.3
    109.8
    112.3
    106.5
    137.5
    121.7
    146.3
    107.2
    124.9
    253.7

    注: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第279页。

    三、“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情况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使私营工商业有了相当的发展。1951年同1950年相比,全国私营工业户数增长11%,职工人数增长11.4%,生产总产值增长39%。私营商业户数增长11.9%,从业人员增长11.8%,批发额增长35.9%,零售额增长36.6%。1951年,私营工商业者所获得的利润超过解放前的任何一年。仅以上海为例,上海的私营工厂在解放前夕,平均开工率不足30%,商业处于半停业或停业的状态。可是到1951年,这一年资本家所获利润(不包括非法收入)就达6亿元。1951年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五毒”行为

    指新中国成立后,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发起进攻的罪恶行为。“五毒”包括:(1)行贿。利用金钱、美女等,腐蚀、拉拢国家干部。(2)偷税漏税。采取伪造假账、单据、少记收入多记开支等手段偷漏营业税和所得税。据1950年缴纳第一期营业税后调查,上海35家纳税户中,有偷税漏税行为的占99%。(3)盗骗国家财产。采取骗取、盗卖等手段盗窃国家资财。如河北沽厚生货栈,在为国家代销芦盐时,用每担多称一斤的办法,在1950年到1951年期间,盗窃了食盐110.5万斤。(4)偷工减料。不法资本家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谎报成本、以少报多。课本上小字部分举的第二个事例即属于偷工减料。(5)盗窃国家经济情报。采取“拉过去”“派进来”的办法,资本家在国家某些经济部门,建立了庞大的坐探网。如1950年美帝侵朝战争发生后,奸商坐探得知国家存糖不多,于是立即派人到天津、东北等地大肆收购,并利用地区差价进行投机倒把活动。

    “三害”现象和刘青山、张子善案

    “三害”指新中国成立后,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和腐蚀下,国家机关和经济部门中的少数干部中存在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行为。

    1951年11月下旬,中共河北省第三次代表会议揭露出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被捕前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专员张子善(被捕前任天津地委书记)的巨大贪污案。刘、张二人都是30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人民立过功劳,但在解放后的和平环境中,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下,逐渐腐化堕落。他们不顾党纪国法,公然贪污救灾贷款、治河款、干部家属救灾粮、克扣民工工资、飞机场建筑款等,共贪污150多亿元(旧人民币,旧人民币1万元等于现在人民币1元)堕落成贪污犯和吸毒犯。1952年1月,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公布了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罪行和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开除刘青山、张子善党籍的决定。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举行公审大会。省人民法院临时法庭奉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判处二犯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其本人全部财产。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