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讨论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 第12课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 第3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 第4课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 第5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6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第7课 世界体系的建立和20世纪20年代的相对稳定
  • 第8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 第9课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
  • 第10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 最新热门    
     
    第13课 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析、概括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了解历史现象,初步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和主要矛盾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教学要点

    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在废墟上重建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

    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战后西欧国家的根本利益

    2.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三、日本的崛起

    1.战后初期经济陷于崩溃

    2.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3.70年代初,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四、发展中的矛盾

    1.70年代中期的经济危机

    2.欧共体、日本、美国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建议

    一、本课重点: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

    本课难点:西方经济的滞胀阶段。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损失,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相对稳定发展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等知识,再讲课本提示中的内容,即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让学生明确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目,讲述时最好能挂《欧洲地图》,以形象地说明西欧这一-概念。这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1.战后初期面临的困难。启发学生参照地图,回忆二次大战中希特勒闪击欧洲14国、法国败亡、不列颠之战、德意战败等内容,阅读小字部分的具体生动描述,了解由于西欧是主战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学生不作要求。关于经济迅速恢复的有利条件,可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来分析。主观条件是西欧国家经济技术基础好。引导学生回忆英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从而理解西欧在人才、管理经验、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等方面具有的传统优势。客观条件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并且,需要指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为加强美国对西欧的全面控制,西欧接受援助则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外部条件。马歇尔计划拟定的背景、经过及东欧、苏联对之采取的态度,皆不必补充,留在下课讲。2.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本目重点。教师可结合《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图表讲解。学生只需从年平均增长率方面把握这一总体概念即可。因为经济发展的其他表现初中学生不易理解,也不必补充。教师可进而指导学生结合阅读小字部分,了解这一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关于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可联系学生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角度加以说明。至于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矛盾的一面,放在本课最后一目去讲。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对本目图表的比较中得出西欧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仅次于日本的结论,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初中学生不易理解,不必详细说明。3.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西欧经济在一战前速度放慢、一战后衰退、二战中遭严重破坏的阶段性变化,认识这一时期西欧经济、-地位提高的总体概念即可。本目图表及小字部分均不要求学生记忆。

    关于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讲述时最好能自制一《欧洲共同体形成》教学挂图(暗射地图和标有区分加入顺序的不同颜色标记),以形象说明欧洲共同体产生和发展过程。本部分需讲清三个问题:1.教师可使学生回忆西欧在二战爆发前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战后苏联的强大等内容,分析西欧对苏联的-立场;联系马歇尔计划,分析西欧对美国的-态度,进而指出,对-、经济地位迅速提高的西欧来说,摆脱美国控制,增强对苏抗衡力量,继续发展经济是根本利益所在,这就是欧洲共同体形成的主要原因。2.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三个组织)和注解(成员国),同时将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学挂图上陆续显示出来,再与课本地图对照,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欧洲共同体形成这一概念。三个组织、英国加入过程中的曲折等内容不必补充,以免繁琐,初中学生也不易理解。3.欧洲共同体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教师应通过指导阅读小字部分及《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引文,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欧洲共同体是建立一整套共同机构,打破国界实行紧密国家合作和国际调节的经济联合组织。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现象。不必涉及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因初中学生不易理解。依照课本讲共同体的作用即可。共同体内部存在的矛盾,可引导学生从各成员国具体利益势必存在差异的角度去理解即可,不必展开讲。本目的地图《至1986年的欧洲共同体成员国》,要求学生掌握。

    五、“日本的崛起”一目,需讲清三个问题:1.适当补充材料,使学生了解战后初期日本经济陷于崩溃的状况。2.美国对日政策在日本经济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太平洋战争及日本投降等知识,使学生认识美军占领日本之必然,不需要补充,以免繁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美对日实行严厉打击的非军事化政策,并联系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特点,说明该政策客观上为铲除经济发展的障碍创造了条件。依课本强调美国对日政策在50年代初由控制转为扶植,美国对日本经济也进一步输血。对朝鲜战争的军事订货更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不必补充内容,也不需说明日本政府方面的原因。只要使学生认识美国的扶植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即可。3.日本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是本目重点。教师可指导学生看《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图表和《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表,从而形象、突出地掌握这一总体概念,不必补充,因初中学生不易理解。本目小字部分说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其中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重视人才培养,可作为历史借鉴,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但不作要求。

    六、以上内容讲完之后,教师可小结一下,启发学生回答:“为什么说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西欧、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题目,并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七、“发展中的矛盾”一目,着重讲了三个问题: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应引导学生联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曾出现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随之又发生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情况,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消失,新的危机必然会出现。2.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局面告一段落,经济发展速度趋缓。3.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开始逐渐形成欧洲共同体、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它们之间的贸易磨擦不断。它们的经济在竞争中继续得到发展。

    本目小字、图表不要求学生记忆。

    八、以上内容讲完,教师可小结本课内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课后思考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本课要点

    重要词语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欧洲共同体

    附一: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C

    二、填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三、思考:(略)

    附二:本课参考书目

    郑伟民等著《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章

    钱俊瑞主编《世界经济概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第2篇第1章、第3篇第4、5章

    肖德周主编《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篇第2章、第2篇第4、6章、第5篇第17、19章有关部分

    资料和注释

    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西欧

    在自然地理概念上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法国等。二战后,在国际-概念上,指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面积360万平方千米,人口3.5亿。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课本采用的是后一概念。

    西欧各国面临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

    1.英国:战争夺去41万人的生命,全国1/4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战争期间出口贸易减少近70%,工业技术装备更加陈旧。1938~1948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8%,1946年工业产量为1937年的94%。

    2.法国:在法西斯占领摧残下,工业体系残缺不全,生产处于瘫痪状态。1944年,工业生产总指数只相当1938年的40%。1938~1948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4%。1946年工业产量为1937年的73%。

    3.德国:战争夺去700万人口,工业生产如以1938年为100,1945年生产资料生产指数下降到30~44,消费品生产指数下降到18~28。1946年工业产量为1937年的34%。

    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表

    西欧各国工业生产达到或超过战前水平

    1.联邦德国1950年工业生产恢复到1937年的水平。主要原因是:①战前就是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②雄厚的科学技术基础:由于德国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880年的1.6%,提高到1900年的1.9%、1930年的4.1%。德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国民读、写、计算的能力,工人技术水平,工程师的理论与应用结合,高水平科研等方面,皆居欧洲首位。1900~1944年,德国共有36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③美援:从战争结束至1955年6月,共达38.6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马歇尔计划”实施时提供的。

    2.1948年法国工业生产恢复到1938年水平,1949年超过战前最高水平。英国和意大利工业生产也分别于1947年、1948年恢复到1937年水平。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

    1870~1913年2.6%

    1913~1950年1.9%

    1950~1970年4.9%

    第三次技术革命

    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面貌为之一新。这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

    原子能:出于战争和军事的迫切需要,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有来自德、意等国的科学家12.5万人参加,集中全国1/3电力,投资20亿美元。1942年,美籍意大利科学家费米领导的科学家实验小组在芝加哥大学广场上造出热中子链式反应堆,是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为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开始。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了第一颗威力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1951年,美国首次实验证明原子能能够发电。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共建成核反应堆729座,核电站230座。原子能作为新能源,正在航空、航海、航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电子计算机:指能接受数据,按照指令(程序)进行运算并提供运算结果的自动电子机器。在二战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和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共同为陆军提供火力表,为加速计算,促进了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的结合。1946年,在美国科学家埃克特、莫希莱等人协作下,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问世,这台计算机共用1.8万多只电子管,7万多只电阻,有50多万手工焊接点,重30多吨,占地170平方米,每秒运算5000次。后来,数学家诺伊曼组织改进存贮程序等研制,1949年5月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AC)在剑桥大学正式投产,标志第一代电子计算机诞生。1959年,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制成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IBM7090”。1964年,出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每秒运算300万次,被称为电脑。由于集成电路研制成功,60年代中期集成电路计算机、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相继出现,1978年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大体每隔5~8年,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1980年全世界有微型电子计算机1000万台。电子计算机除了解决复杂的数学计算外,还为人们进行大量信息储存、加工与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它部分取代了人的脑力劳动,也实现了“用机器操纵机器”的生产自动化,计算机在科学、商业、工业,甚至在缝纫机、微波炉等家庭用具和电子玩具上日益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

    空间技术:美国学者戈达德于1919年发表《到达极高空的方法》,设想了航天飞行和太空飞行的新时代,他又在1926年设计并成功地发射了以液态氧和汽油为推进剂的火箭。1934年底,德国年轻科学家布劳恩成功地发射了两枚火箭,火箭垂直上升,高达2400米。1942年,远程弹道导弹A-4制成。火箭试制成功和实际运用,为战后空间技术发展打下基础。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空间技术诞生。1958年1月,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卫星绕地球飞行。美国国会批准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1972年间,有2万多家大中小型公司和厂商及120所大学和实验室共42万人参加这一工程,耗资300亿美元。1969年7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成功地登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至1985年3月为止,苏联发射人造卫星2045颗,美国发射1041颗。中国的卫星发射等空间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卫星种类不断增多,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卫星等,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各种新技术的发展。

    第三次技术革命,已使资本主义各国用战后二十多年时间,生产出超过已往二百多年总和的产品。目前它仍在继续发展,给世界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机会,也使世界面临新的挑战。

    西方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加强

    战后,新的科技革命促使生产进一步集中,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深刻,因此私人垄断组织和国家政权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财政、金融、信贷、税收、国有化等措施,加强对国内、国际经济生活的调节和干预,保证垄断资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加强垄断组织的统治地位,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其中,国家对科研活动的干预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集中科研的技术力量、经费和大量增加教育经费方面,如在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研经费中,除日本外,国家支出的比重占到一半左右。美国的田纳西工程、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等都是成功的例证。又如1965~1974年,美国教育经费由370亿美元增至913亿美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5.3%上升到6.6%,从而培养出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增长,但不能最终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欧洲煤钢联营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政府建立的国际性煤钢垄断组织。根据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欧洲煤钢联营计划”,1951年4月在巴黎签订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1952年7月正式生效。《条约》规定:在六国范围内成立煤钢共同市场,逐步取消关税和进口限制,调整运费率及价格等。它为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欧洲经济共同体

    随着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六国外长于1955年6月在意大利墨西拿开会,决定把煤钢联营推广到其他经济部门。经过两年磋商、准备,1957年3月,在罗马签订无限期有效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逐步取消了成员国之间工业品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建立了关税同盟。实现主要农产品统一价格,设立了保证农产品价格的农业基金。形成一个货物、劳力、劳务和资本自由流通的共同市场。实行了欧洲货币体系。在向经济一体化目标推进的同时,1972年,成员国首脑会议发表声明,要把共同体建成-上统一的欧洲联盟。该组织亦称西欧共同市场。

    欧洲原子能联营

    1957年3月,《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同时签订,总称《罗马条约》。原子能联营的主要内容有:协调成员国对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建立原子能工业原材料和设备的共同市场;交换有关原子能研究情报,建立原子能研究中心及原子能工业企业;设立供应核燃料的专门机构,垄断六国范围内的裂变物资等。是国际性原子能联合经营的垄断组织。

    欧洲共同体同我国的关系

    欧洲共同体既维护和加强欧美联盟,又要求独立自主。对20世纪60、70年代的苏联形成防务加缓和的基本战略。特别注意改善和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1975年9月,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983年与我国建立了长期-磋商制度,加强-合作。

    三、日本的崛起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日本投降后,1946年1月,盟国授权远东盟军最高司令颁布特别通告,宣布由中、苏、美、英等11国代表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首要战犯。同年5月开庭,1948年11月,仅宣判25名被告有罪。其中东条英机等7人判处绞刑,于12月在巢鸭监狱执行。

    插图《东条英机-未遂》

    东条英机(1884—1948)生于东京军人家庭,16岁入陆军地方学校,1915年毕业于陆军大学,历任多种军职,由少尉逐级晋升为大将,因处事凌厉,人称“剃刀东条”。“九一八”事变后,先后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和参谋长,残酷镇压中国东北人民抗日斗争。1937年起,在三届近卫内阁中任要职,扩大侵华战争,推行南进政策,主张对英美开战。1941年10月组阁,实行全面独裁,指挥日本进行战争。1944年7月,因战局日益不利,被迫辞职。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12日,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未遂,随即被逮捕入狱。1948年11月12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同年12月12日被执行绞刑。

    农地改革

    明治维新后,日本形成其特有的半封建土地制度,与旧财阀一起,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1946年盟军总部提出“农地改革”,由日本政府先后颁布两个方案,规定地主超过1町步(约合1公顷)的出租地由政府收购后转卖给自耕农,24年内分期付清地价。结果,全国征收了81%的租佃土地,半封建地主制被废除,日本建立起以小块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经济。

    天皇制的变化

    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统治权”,确立立宪君主政体。这种保留封建残余的-制度,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根源。战后,日本人民要求废除天皇制,但美国决定保留没有实际-权力的天皇制。1946年11月,日本国会通过由美国占领当局起草的新宪法,保留天皇制,但天皇仅仅是“日本国家的象征”;采取“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议会内阁制。日本成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国家。

    美国放宽对日本的惩罚

    1951年9月,美国不顾中国等国反对,片面对日媾和,同另一些国家一起签署了《旧金山对日和约》,承认日本是一个“主权国家”;日本有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同时,美日签订《日美安全条约》,规定美国有权在日驻军和设立军事基地,从而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开始了半占领时期。至此,美国对日援助和贷款已达23.9亿美元。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1950~1979年,日本系统地、大规模地引进三万多项世界先进技术,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引进主要以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的方式进行,再结合本国特点改造提高,使之逐渐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结果使日本工业在短时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而且节省了资金。据统计,1945~1970年,日本只付出60亿美元就得到了国外耗费1 800亿美元才研制出来的技术。日本人有个口号是:“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

    2.没有沉重的军费负担,政局比较稳定:日本军费开支在1944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8.9%,1977年降为0.88%,是资本主义强国中最低的。日本虽是多党制,但自民党从1955年成立以来,一直是执政党,通过党内派系斗争实现权力更迭,政策保持一贯性和连续性。

    3.重视人才培养:1950年教育经费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在当年政府预算中占20%。1976年已普及高中,目前有1/3以上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首位,科研人员的人口比例仅次于美国。

    4.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实现人员专家化、方法科学化、技术自动化、机构高效率化。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搞终身制,宣扬工人、干部以企业为家,要求经理进行家访,有些工厂还招工人入股,资方注意搞好与工会组织的关系,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聚会,以调整劳资关系。

    四、发展中的矛盾

    1973~1975年经济危机

    战后到80年代初,美国发生7次经济危机,西欧和日本发生了6次。其中1973~1975年的危机最严重。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7%,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3%,出口商品实物总量减少8.7%,1975年年中,失业人数超过1500万。但1974~1975年,粮食价格上涨30%以上。

    通货膨胀

    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只是代表金属货币的符号,所以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属货币量。超过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假定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不变,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需要量1倍,单位纸币就只代表单位金属货币价值量的1/2,用纸币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1倍。

    通常在经济危机时,物价下跌,失业增加,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危机,推行通货膨胀政策,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增加就业。在滞胀阶段,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两种状态结合在一起,要提高经济增长率,就无法避免通货膨胀和物价涨势的进一步加剧;要控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就只得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可能触发新的危机。

    二战后初期到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

    从战后初期到90年代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曾经历了两个阶段:(1)1950~1973年是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在1850~1914年间)。这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4.9%。(2)1974年到9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4~1975年爆发了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过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增长缓慢甚至停滞,通货膨胀日趋严重,形成生产增长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这种情形一直继续到80年代初。从80年代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不到3%,比处于“滞胀”困境的70年代(3.5%)还要低。进入90年代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仍在进一步下降,1990年的经济增长率略超过2%,而1991年已降至1%以下,这样的经济增长率已经相当低了。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又导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有所不同。

    美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经济衰退较为严重,表现在经济增长率低。到1991年,出现0.7%的负增长。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居高不下。进入90年代,美国的财政赤字不仅重新突破了一年2000亿美元的大关,而且在1991年财政年度创下了2687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长期财政赤字的积累使美国的国债累计总额已达3万多亿美元,企业和私人债务总额约3.4亿美元,消费者人均净负债1.3万美元。这三项债务的总和已超过美国199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从1985年已由世界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1987年外贸逆差已约达3682亿美元,1991年外贸逆差接近1000亿美元。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数剧增。根据美国一家著名的信息公司的调查,美国企业破产的数字在1991年头7个月达5万家,比1990年同期上升了50%。银行倒闭成风,连被视为美国十大银行之一的新英格兰银行集团也宣布破产,甚至银行的保险公司──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自身也陷入了财源枯竭、靠政府贷款度日的困境。美国的经济衰退正殃及美国的平民。据美劳工部公布的数字,1992年1月的失业率从上一年11月的6.8%上升到7.1%,失业总人数达893万,如果算上靠打零工为生者以及未登记的失业者,失业总人数则达1700多万。尽管从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先后上台的卡特、里根、布什等美国总统,都意识到经济问题的严重性,并相继下决心进行某些改变,但收效甚微,美国经济仍未摆脱低速增长的情况。

    其他国家:英国经济在80年代中期曾有段“昙花一现”时期,通过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改革,1986年英国经济的年增长速度曾一度超过美、法、德。但从90年代初至今一直呈下降趋势,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末尾。1991年上半年公司停业者多达两三万家,失业人数近300万人。法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1991年失业率高达9.9%,失业人口已达300万。德国西部(原联邦德国)的经济长时期较稳定,但到1991年,全年通货膨胀率达4%,比1990年1.7%的通膨率增加了2.3%,这在二战后的德国是从未有过的。尽管日本仍能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但它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不能不受到美国等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故从1991年下半年起,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不断受到日本和德国的挑战

    1.日本崛起,成为同美国展开经济竞争的主要对手。战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美国,现在资本主义世界居第一位。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日本人均收入上升很快,1965年日本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4,1987年已超过美国。

    从日本整个经济实力分析,日本从1985年起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的最大债权国。在对外贸易上,日本拥有巨额贸易顺差。美国的巨大外贸逆差主要来自日本,如,1991年美对日贸易赤字已达434亿美元。日本现正凭借其雄厚的金融实力,在美国、西欧及亚太地区大量投资,与美国争夺经济优势。

    从国际金融实力分析,美国已落后于日本。现在世界最大的10家商业银行,全部是日本的。美国最大的花旗银行按存款额仅居世界第28位,日本银行的海外资产已超过美国银行的海外资产。日本东京已与纽约、伦敦一起成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在科技领域,日本紧追美国,努力增强其竞争能力。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已向美国领先地位提出挑战,1989年3月美国国防部在它发表的《重要尖端国防技术报告》中确认,在22项高技术中,日本已有16项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激光、超高速计算机、新材料、超导技术等,只有6项仍不如美国,如计算机软件、超高灵敏度雷达等。

    由于经济与科技地位上升,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日本已完全占领了美国的录像机市场,并控制了世界90%以上的录像机市场。日本的汽车在美国市场上攻势猛烈,已使美国汽车工业陷入困境。

    2.作为“经济巨人”的德国,也成为同美国抗衡的力量。在美国经济陷入困境的同时,德国经济一直持续增长。自1990年实现统一后,德国更是如虎添翼,使美国有芒刺在背之感。在对外贸易上,同美国不同的是,德国自70年代中期以来始终保持贸易顺差。在国际金融领域,德国不理会美国因经济衰退而被迫一再降低利率的做法,坚持将自己的利率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并迫使英法也随之而动,使美国大为恼火。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美德矛盾由来已久,美国不满德国的农业出口补贴政策,而德和欧共体一起拒不接受美国逐步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的建议。在投资市场上,德国资本正大举打入东欧地区,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扩大它的投资。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世界历史》第二册教参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