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最新热门    
 
历史课堂生成需谨慎

时间:2009-7-30 10:32:15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宋体">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生成;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杂志近来刊载了几篇关于历史课堂生成问题的文章,例如陈杰老师的《教师怎样面对课堂生成性问题》(《历史教学》20087),戴文君老师的《老师,错了》(《历史教学》20091)。对课堂生成问题,两位教师结合课例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给笔者以很大的启发。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因而课堂更具开放性,非预设生成也就时有发生。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课堂。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创造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实中,很多教师为了突出课堂生成的精彩,常常会被个别无意义的生成问题及一些错误资源分散精力,导致目标迷失,“生成”也是无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提倡动态生成,但生成不能乱生成,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求。下面笔者从一个课例出发,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问题谈一下个人理解,也是对《历史教学》杂志上相关文章的补充或同应。

 

这是近日笔者在一所学校听课时记录下来的课例片断。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5课《开盛世》。

 

当教师讲到代经济繁荣这一目时,引导学生观察唐代长安城布局平面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唐代长安城布局平面图,看有什么特点?

 

1:比较规则,街道整齐。

 

2:长安城里还有皇城和宫城,在长安城北面中央。

 

3:长安城的城门较多。

 

4:有东西两个市。

 

师:市是做什么用的?

 

2: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学生依据教材叙述回答)

 

师:坊是什么意思?

 

3:坊为居民住宅区。

 

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比较晰的长安城平面图,图中用不同颜色显地标示出东西两市。在长安城平面图下角打出一张《大明宫》图片

 

师:同学们,宫殿辉煌壮丽,使长安城的规模更加宏大,成为世界第一。同时,由于“市”、“坊”的出现,也就是说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这是商业发展的需要,说明当时长安城中的商业非常繁荣,以前的城市并没有开辟出专门的市场供人们采购或交易,这在唐代是一重要的进步,“市”里开设了许多店铺,叫做“行”,有“肉行”、“鱼行”、“药行”、“绢行”、“铁行”、“金银行”等,据说仅东市就有200多种行业。四面八方的奇珍异宝,在这里都有出售。那么大家看我们今天的城市是不是也有专门的市场啊7

 

5:有书市、鸟虫鱼市、服装大街。

 

6:有食品街、花市、宠物市场。

 

7:我们小区就没有专门市场,(小区)门口卖什么的都有,卫生也很差。

 

8:(小区)胡同里摆满了摊点,放学回家都不容易通过。

 

师:这位同学告诉大家他们小区附近没有专门的市场,卫生也不好,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呢?

 

7:重新规划街道,像长安城学习。

 

师:看来这位同学非常关心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了解了长安城的布局就联想到自己生活小区的规划,很有创见和胆识。怎么规划?

 

接下来,这位同学简单地说了些建议,教师又叫两位同学帮助他“规划”小区。这样三位同学与教师进行了关于小区规划的讨论。对于学生的“规划建议”,教师也不停地帮助纠正和补充。笔者估计这个环节大致用了9分钟,结果,下课的时间很快到来了,教师收住这个讨论就草草下课了。

 

该片段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课堂生成的问题,片段体现的是“唐朝的商业繁荣”这一知识点。教材通过介绍长安城来让学生了解唐代商业繁荣的史实,所以向学生讲清“市”的意义是关键。学生由对长安城的“市”、“坊”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小区,并提出疑问,这显然是新的“课程资源”,这位教师也是“及时引导”,让同学讨论小区的“规划问题”以实现“动态生成”。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让学生了解“开元盛世”的政治与经济的表现,经济方面涉及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技术的提高和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市”、“坊”是本课中最后的知识点(史实)。这个时候,教师是根据学生出现的“生成资源”进行追问下去,还是点到即可,重新回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上来?这里教师有一个必要的选择和判断。笔者认为,就本节课来讲,教师更应注重后者。如果没有学生提出的小区“规划”问题,既然主要史实介绍完毕,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要重新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开元盛世”时期政治与经济),引导学生认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人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预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式上看教师捕捉到了课堂生成的“信息”,而且及时地促进和把握了“生成”,但是知识梳理与情感升华的目标没有实现(由于时间不够用了),可见这种“生成”并不值得提倡。所以对于课堂生成我们必须要明确这样一个认识:好课是“自然生成”的,但是“自然生成”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生成”,不能随学生说去,它需要教师有方向、有目的的价值引导。教师在备课时,必然要关注具体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大到运用什么方,教些什么等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到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如何做好引导和疏通等等,这些也都是需要事先考虑好的。如果教学时间都是处于“动态生成”的状态,抛开了“教案(预没的具体体现),与备课的具体内容关系小大的话,那么,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累积性将遭到严重破坏,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这也将有损于学生的最终发展。可见面对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要胸有主宰,进行多方面的衡量和取舍,判断其有没有“生成”的价值。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把握历史课堂生成性的课程资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实施课堂生成不能完全抛离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足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例中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解决“小区规划”问题,使得相关的知识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没能实现。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反对对学生实施“追问”,但是如果教师心中只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忘了预设教学目标的话,或者说没有将知识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进行整体把握,这显然有悖新课程的理念。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既可以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是该门课程的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历史课程理念,围绕总体目标对生成内容进行合理的扬弃,有意识地将生成的知识、思维、情感等如何有效地纳入开放的教学目标中,将备课预料之外的情况与教学目标比较,看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价值不大的信息要及时排除和处理,然后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如此课堂上才能实现有救生成,而不是随波逐流。 

 

第二,实施课堂生成必须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调控课堂的进程和方向,因为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的方法,如何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怎样把握和调节学生的学习等等。课例中,教师对“小区规划”问题进行过多的讨论,对生成资源不能进行科学的取舍,导致应有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同时本课例中,由于“生成”占有时间过多,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因此课堂的生成必须考虑时间的允许与否,这都有赖于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切实发挥教师的组织和调控作用,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用具、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融合。可见有效的课堂动态生成并不是没有导向的自由生成,教师要担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把握好“导”的契机。

 

第三,实施课堂生成要注意尽量面向大多数学生。课例中,对于“小区规划”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在教师与三名同学之间进行,因为其他学生可能对“小区规划”问题并不感兴趣,或者现实生活中离“小区规划”问题较远,学生并不熟悉,因而没有参加讨论,这样的生成是面对少数的生成、个人的生成,而不是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其他学生就成了课堂的“聆听者”。忽视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只是少数或者个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生成,这并不是良性生成。所以,实现有效的课堂生成,教师要实施课堂调控,把握课堂的方向,使生成内容能够引导大多数学生的参与。

 

第四,有效促进课堂生成,需要教师提升教育智慧,丰富和提高历史专业素养。教学活动由于具有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教师要洞悉复杂局势,应对复杂挑战,要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发现、捕捉、利用课堂资源。当然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教学实践的磨砺,需要对教学实践进行经常而深刻的反思,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轻松应对和有效处理“生成性资源”。与此相关的是历史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有广阔和深刻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观察、欣赏、分析历史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等,比如学习中国古代史,欲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活生生的历史情境中去,教师要了解相关的古代史经典著作,教师的视野影响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体验与情感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建立起多元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育智慧才有丰厚的土壤,在课堂上才能有效地把握生成。

 

有人说“课堂生成”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使课堂“精彩纷呈”,亦可能是画蛇添足,使课堂误入歧途。提高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度,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提升教师教学智慧,以较高的教学艺术来把握和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促进有效生成,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简介:孟凡永,男,1975年生,河北省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历史教研员,王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